古代的「狀元」和「探花的區別,古代 狀元 榜眼 探花 服裝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2-02-14 08:25:19

1樓:黑加侖蹭的累

【殿試】是科舉制最高階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

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

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2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狀元)

1.科舉時代稱殿試第一名為狀元.唐 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謝恩》:「狀元已下,到主司宅門下馬,綴行而立,斂名紙通呈.」 元 關漢卿 《陳母教子》第一折:

「學儒業,守燈窗,望一舉,把名揚.袍袖惹,桂花香,瓊林宴,飲霞觴,親奪的狀元郎!」 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

「自從在上輩狀元公手裡造好了,直到現在,周 家老是興興旺旺.」

2.唐 時新進士,宋 時廷試列一甲者,有時也稱狀元.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

「古稱狀元,不必殿試第一名.唐 鄭谷 登第後,《宿平康里》詩曰:『好是五更殘酒醒,耳邊聞喚狀元聲.

』按,谷 登 趙昌翰 榜,名次第八,非第一也.周必大 有《回姚狀元穎啟》,《回第二人葉狀元適啟》.當時新進士,皆得稱狀元.

」按,葉適 登 淳熙 進士,為第二名.參閱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三、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

3.喻在本行業成績最突出者.李準 《參觀》:「 辛明修 是全國有名的大勞模,歷年來小麥豐產的『狀元』.」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bǎngyǎn

榜眼其名始於 北宋 初,當時殿試錄取的第

二、三名,皆稱為榜眼.後第三名稱「探花」,榜眼專指第二名.宋 王禹偁 《送第三人朱嚴先輩從事和州》詩:

「貨船東下 歷陽湖 ,榜眼科名釋褐初.」《明史·選舉志二》:「〔殿試〕分

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 北宋 時第三人亦呼為榜眼.葢眼必有二,故第

二、第三人皆謂之榜眼,其後以第三人為探花,遂專以第二人為榜眼耳.」

tàn huā

探花1.看花.唐 皮日休 《春雨》詩:「野客正閒移竹遠,幽人多病探花稀.」 宋 陸游 《初春探花有作》詩:「流落天涯何足道,年年常策探花功.」

2.猶採花.喻尋求女子的愛情.明 陸採 《懷香記·掾房訂約》:「前日 春英 到寓所來說,小姐垂盼小生,要求相會.我想潭府深沉,難展探花之手.」

3.宋 以後稱科舉考試中殿試一甲第三名.本於 唐 的探花使.

宋 吳自牧 《夢粱錄·士人赴殿試唱名》:「伺候上御 文德殿 臨軒唱名,進呈三魁試卷,天顏親覩三魁,排定名姓資次……第一名狀元及第,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參閱 清 趙翼 《陔餘叢考·狀元榜眼探花》.

古代 狀元、榜眼、探花、服裝有什麼區別?

3樓:

樓主似乎對古代的科舉制度瞭解不夠詳明,因為不論是一甲(即狀元、榜眼、探花)還是二三甲都是進士,說白了就是高分考生,但他們還不是官,只是具備了加官進爵的資格,這也正是「進士」一詞的由來。

既然不是官,那怎麼會有官服上的講究呢?而且中了進士也仍要求人才能做官。在唐朝,考中進士之後,等待被舉薦並任用的過程叫釋褐。

所以,每個考中進士的人並不是象戲曲裡表現的那樣,馬上高高興興的回家向鄉親們誇耀去了,而是要趕緊在京城進行大量的社交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將自己的見識與才幹展示給有資格舉薦的大官們。這個過程在唐朝的制度下至關重要,考中進士卻做不上官的事情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詩人杜甫、李商隱,就都考中進士了,但是因為囊中羞澀,沒有足夠的錢來在長安交際,所以一直仕途不順。

希望我的回答能消除一些樓主對我國古代的科舉制的誤解,如果有問題,可以在追問中提出

古代的探花是什麼意思

4樓:僧澹

古代科舉考試的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古代中的狀元 榜眼和探花的順序怎麼排的啊?

5樓:牙牙的弟弟

依次為狀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第三)。

狀元、榜眼和探花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後一步「殿試」中產生的前三名。

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掌卷、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1」、「×」五種記號,得「○」最多者為佳卷;

而後就所有卷中,選「○」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一甲第

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

古代科舉考試的流程: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 殿試

通過者分別稱為:

童生 →生員(秀才)→舉人→貢士→進士

殿試結果填榜後,皇帝於太和殿舉行傳臚大典,宣佈殿試結果。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傳臚大典後,新進士在保和殿參加朝考。朝考試卷分為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

6樓:公****高分寶典

人文常識:古代科舉考試中的第三名怎麼稱呼?狀元、榜眼還是探花

進士和狀元有啥區別

7樓:

進士的第一名為狀元。

封建科舉制下,鄉試第一名為解元,禮部主持的會試第一名為會元,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所取第一甲為「賜進士及第」,第二甲為「賜進士出身」,第三甲為「同進士出身」。

第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

8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就相當於我們現在考上了大學一樣

落榜了就是沒考上進士

古代科舉考試和我們現代的情況不是很相同

因為古代總人口沒有現在人口那麼多

參加考試的人數也比我們現在要少得多

能夠考上進士的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

凡是能夠參加進士考試的人,都要先從本地進行考試選拔比如你得先參加本地府縣(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市縣)的考試,通過後可以獲得秀才功名

然後再參加鄉試(本省省試),通過後可以獲得舉人功名就相當於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

當然這是個比喻,方便大家理解

現代是因為有義務教育,小學升初中不用考試,按戶籍地區分配學校就讀古代就要經過層層考試選拔,通過鄉試者(本省省試)才有資格進京參加科舉會試

強調,要獲得朝廷的官職委任,必須得進京參加會考,殿試通過皇帝和主考官的篩選,就可以獲得進士功名(相當於高等學歷)當然不同朝代會有不同情況,但大致基本如此

狀元是從考上的進士裡擇優選取第一名,也叫進士及第(狀元)榜眼是第二名,探花第三名

在古代一般只要考上了進士,就可以委任官差,也就是朝廷命官古代還分一甲,二甲,三甲等進士分類

類似於我們現在的重本,二本,三本等等

一甲第一名就是狀元了,二甲第一名就相當於我們第二本科批次第一名,差不多這個意思

但提醒一點,一甲名額只有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剩下來的進士就是二甲,三甲了

總之,進士排名越高,比如像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等一般委任的差事,職務起點會比較高一點

其他考上的進士按照不同甲,不同排名分別安排各種官職有些是直接編入朝廷**官職,就是在京城當官有些是分配到地方任職,有些是分配到軍營中任職一般像狀元,榜眼,探花等,沒有什麼意外情況一般會分配在京任職

9樓:絕代國王坎通納

打個簡單比喻,現在的全國高考第一名就是狀元,而考取一類大學的都是進士。

10樓:東壁野老

進士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

一、二、三甲統稱進士。通俗的講,考中

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

11樓:匿名使用者

殿試第一名為狀元。狀元就是類似今天高考的榜首。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類似於今天考上大學的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考上的都叫進士,考第一的才叫狀元,也叫進士及第

13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一定是進士,但進士不一定是狀元,因為狀元只有一個。

狀元是第一名進士的專稱。

科舉殿試時錄取分為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就像今天考大學,有一本、二本、三本,分數線不同,錄取的成績也不一樣!高分的你就上名牌。狀元呢就是名牌中的第一名!呵呵

14樓:商州民間文化

通俗的講,考中

一、二、三甲都可以叫進士及第。 都可以叫「進士」吧

探花、狀元、秀才、舉人、進士、榜眼。從等級排名是?

15樓:9點說史

等級從高到低: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

1、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制度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2、「榜眼」是中國科舉制度中在殿試中,取得進士第二名的名稱,與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4、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

5、「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6、秀才」別稱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見於《管子·小匡》。漢以來成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現代也比喻知識量豐富的人。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考試內容:

科舉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測試的內容是經義,《詩》《書》《禮》《易》《春秋》,五經裡選擇一定的題目來進行寫作。

題目和寫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個段落,每個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後來又叫八股。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它關係到一個人能不能升官,能不能科舉考試中進士升官。

所以在**中說:「當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須講漢唐。」「漢」是指漢代的文章,「唐」指的是唐詩,漢代的文章也好,唐代的詩歌也好,都不如當今皇帝所看重的八股文。

八股文在當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當時的人們都一門心思地撲在八股文上,只有八股文章才能敲開科舉考試的大門。

科舉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參見「會試」條。舉人蔘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古代中的狀元榜眼和探花的順序怎麼排的啊

牙牙的弟弟 依次為狀元 第一 榜眼 第二 探花 第三 狀元 榜眼和探花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後一步 殿試 中產生的前三名。殿試只一天,日暮交卷,經受卷 掌卷 彌封等官收存。至閱卷日,分交讀卷官8人,每人一桌,輪流傳閱,各加 1 五種記號,得 最多者為佳卷 而後就所有卷中,選 最多的十本進呈皇帝,欽定御批...

古代狀元是如何產生的,古代中了狀元,是怎麼通知中狀元者的?

井家的露寶 1.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 元 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2.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 秀才 資格之前,經過第一次童子試後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之後以童生身份參加第二次考試 院試,通過院試的童生都被稱為 生員 俗稱 秀才 算是有了 功名 進入士大夫階...

古代宰相和狀元的區別,為什麼古代許多具有狀元之才的人最終都沒有當上宰相?

古代宰相和狀元的區別大了。宰相是 大官。狀元只是科舉第一名連官都不是。宰相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宰 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時為管理家務和奴隸之官 周朝有執掌國政的太宰,也有掌貴族家務的家宰 掌管一邑的邑宰,實已為官的通稱。相,本為相禮之人,字義有輔佐之意。宰相聯稱,始見於 韓非子 顯學 但只有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