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呢,司馬懿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自古以來都說司馬懿是個奸臣,但是我認為這頂奸臣的帽子應該給他摘掉

時間 2021-09-05 14:52:21

1樓:東哥shuo育兒

司馬懿不忠不奸,是個能臣。

1、司馬懿

司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1、司馬懿的爭議

俗話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這一輩子短短幾十年,通常在臨死之前說出終身中最想說出的話或許說是終究的告知,而這些話語通常即是臨死之人的真情流露。

不管是關於古人仍是今人來說,莫不如此。就拿三國期間的司馬懿來說,前期出身於並不顯赫的世家大族,以後風雨幾十年接連在魏國輔佐四代君主,帶領軍隊為國出征,終究成功逆襲奪得魏國大權。

2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人錯認的印象是司馬懿篡奪曹魏,若不就演義而就正史,忠奸相當可議。

首先是從現有的史料,找不出司馬懿背叛曹魏皇家的證據。司馬懿對內禮遇魏主及郭太后,對外建武功討伐不臣,除了高平陵誅殺曹爽黨族為人所詬病外。不過曹爽不等於皇室,司馬懿與曹爽同為輔政大臣,併為魏主麾下的爪牙,司馬懿隡除曹爽之效果同等於曹爽排擠司馬懿。

若說司馬懿對同級輔政大臣的曹爽誣以犯上欺君,那為曹爽當初對同級輔政大臣的司馬懿是否也能算上犯上欺君呢?終其司馬懿一生,君主曹芳並未失去魏國大位,硬說司馬懿篡奪曹魏,彷佛多言曹操篡奪漢室。事實上皆為子孫所為,不應責由曹操及司馬懿,最後曹丕篡漢、司馬炎篡魏。

先看司馬懿生平,本為曹魏帝國守護的方面。

以軍事而言,攘外有討東北百年大患、阻西南諸葛北伐、退東吳兩次入侵;安內有盈旬擒孟達、平定王凌叛變(再加上毌丘儉及諸葛誕合稱淮南三叛,三次叛變皆被司馬家所平定,不過那是後來司馬師以後的事)。

內政方面,**補給,使前線無後顧之憂,曹丕還認為「內鎮百姓,外供軍資」的司馬懿有當年劉邦的蕭何之風,比較起蜀漢向有糧盡退兵的傳統,曹魏軍事佔盡優勢的其中原因之一,後勤保持不斷的功勞,首當其衝。上邽、淮北的屯田;天水、京兆、安南的冶鐵、灌溉國渠、引水廣槽渠,建設晉坡及東南諸坡。結果灌溉良田廣達數千頃,國家因此得到充實。

時間上,曹丕享年四十,曹叡只活了三十又四,父子相加不過七十又四,剛好多司馬懿一歲。而司馬懿光是從建安十三年就曹操文學椽起算,至嘉平元年發動誅殺曹爽止,獻身曹家長達四十一年,成就可歸納成「出將入相」。人生七十古來稀,若是司馬懿七十歲就死去,就沒有後來的誅殺曹爽之事,因此司馬懿安內攘外的一生,不知又該如何評價。

次看曹爽對魏主曹芳的忠誠方面,曹芳年幼登基,本與郭太后同住。曹爽先是遷太后回永寧宮,分割郭太后與曹芳相隔兩地。一方面又擅權獨斷,除了廣佈黨羽,還更改原有的制度,魏主無法禁止,曹爽何止功高以震主。

二方面又廣納諸妾,連曹叡的後宮佳麗都不放過,又使用皇家專屬的技術員、樂隊、還有武裝禁兵,身為臣屬卻用君王節度,僭越之心,儼然以皇帝自居。雖然曹芳不是曹叡的親生兒子,但是曹爽既佔曹叡的才人,又用曹叡的師工、鼓吹、禁兵,曹叡生前還是魏國皇帝之尊,曹爽忝為輔政大臣,才是真正犯上欺君。

司馬懿討伐曹爽正好是清君側,為魏國盡心而忠心耿耿。

假意推辭在先,後來卻又接受,不會是謙虛。曹操雖三辭丞相,但是後來還是接受成為漢相,但司馬懿對丞相、九錫、郡公等,在世時侯,堅辭不受,若有野心的話,早就欣然接受。甚至於還上表呈現惶恐,萬一四面八方的人會怎麼評價為臣的議論。

司馬懿沒有假辭而不受,放棄**厚祿,終老一生。曹操雖成功不必在他,但是早把環境佈置好,大翦漢室,將機會留給曹丕;而司馬懿始終沒有對曹家作出設計,魏國後來發生不少叛亂,司馬家此刻掌握曹魏之說,尚且言之過早。

陰謀論者常以「南諸葛,北司馬」並稱,其實不然,與其說是權臣奪佔,不如說是君失人心。

3樓:匿名使用者

奸臣,以前曹操在的時候,是曹壓司馬;曹操不在了,他的心思就活起來了。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的,沒人壓制了,就想要逾越。

4樓:匿名使用者

司馬懿二人都是赫赫忠臣

司馬懿二人,被曹睿所評,是指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二人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說司馬懿造反?這從哪本歷史書看的????

造反的是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

曹髦的死是自己的愚蠢衝突自找的,意外被賈充和成濟所殺……司馬炎奪的曹負帝位,…… 但對曹奐及曹家的人待遇很好,曹奐的地位、待遇等是歷史亡國之君中最好的…… 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為司馬孚老爺子的關係……

司馬懿最疼的是曹芳,曹睿託孤,任命曹爽和司馬懿為輔政大臣,讓郭太后(曹芳養母)照顧8歲的小皇帝曹芳…… 曹芳視司馬懿如爺爺一樣……

有司馬懿在誰也動不了曹芳,就算是郭太后和曹爽等人也不行……

5樓:豌豆咯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司馬狗賊就是司馬狗賊,怎麼洗也洗不乾淨

司馬懿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自古以來都說司馬懿是個奸臣,但是我認為這頂奸臣的帽子應該給他摘掉

6樓:殘月o枯雪

說的很有道理,演義上神話諸葛亮的同時,也稍微醜化了司馬懿,從曹丕的斷言可以看出來,司馬懿類似有反骨的魏延。

我也認為歷史上的司馬懿並不是個奸臣,他是效忠曹操曹丕曹睿這祖孫三代的,至於他裝病弄權,可以說是對權力的渴望,也可以說是「清君側」但是司馬懿畢竟沒有作出謀朝篡位的舉動,而且在奪權後也沒有「大不敬」的行為,所以說司馬懿是奸臣,確實有些不妥。

歷史上的李鴻章是忠臣還是奸臣

7樓:雲南新華電腦學校

任何歷史人物的評價都應該一分為二,所以李鴻章是忠是奸,也要辯證的來看,不能武斷地劃分為忠臣或奸臣:

1、正面評價。李鴻章正面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後的現實。對於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

他與曾國藩等人主導洋務運動是其進步的表現。他也有外交上維護中國的事蹟,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處於不利情況時曾主動用最小代價來達成和解等,都是他衛國有利的一面。

2、負面評價。負面評價主要來自於李鴻章曾作出的錯誤決策,後人也多對此詬病。如過於避戰和重視海防而願意犧牲整個新疆放棄疆防;2023年在完勝日本的情況下籤訂的《中日天津會議專條》,給予了日本可以派兵進入朝鮮的權利;與日本的中日甲午戰爭中的指揮失誤導致**在威海衛被全殲;中法戰爭勝利後反而簽訂了不平等條約等。

雖然這些不利條約和做法受制於各種客觀條件,但他依然要為這些事件的誤國行為承擔很重的責任。另外在早期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他殺人過多。這也牽涉到湘軍和淮軍的整體評價。

洋務運動和他的一系列措施並沒有改變中國繼續淪落,也讓他的功勞並不顯著。

讀懂晚清史,當讀李鴻章。凡論事,只論是非,不能顧譭譽利害。凡事必留有餘,後來乃可措手。

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慾封侯。李鴻章從政40年,曾遭受800多次**,其中不乏小人告密,也不乏上司打壓,期間親信背叛、政敵陷害,更有捕風捉影,或明或暗的對手都欲將其置於死地。

但李鴻章總能從容地走到最安全的地方,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寶座上穩坐25年,呼風喚雨,權傾天下。三山招募來了其團練,接下來他又通過駐紮於三河的廬江團練的領導者潘鼎新與吳長慶取得了聯絡。由於潘鼎新與劉秉璋從小便是同窗好友,他們又是李鴻章的父親李文安的學生,而吳長慶的父親與李文安是老朋友了,因此,當李鴻章表明自己願意招募他們淮軍時,他們自然十分愉快地便答應了下來。

到了2023年,當李鴻章帶領著自己組建起來的淮軍到達安慶之後,曾國藩親自對淮軍各營的統將進行了考察,併為淮軍軍營制定了營規。

李鴻章通過向恩師與其弟弟曾國荃借將遣將,又為淮軍招募起來了春字營與濟字營,又將程學啟帶領的兩營士兵定名為開字營,再加上林字營、以及熊字營、垣字營,使得淮軍的勢力不斷擴大。這也使得淮軍在剛剛建立之初,便擁有了十四個軍營的建制。李鴻章之所以能夠讓自己的淮軍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擴張,不僅僅在於他一直努力於為自己招募淮軍勇士,更在於他懂得依靠借的力量,來讓自己的軍隊變得不斷強大。

8樓:姚姚帶你看世界

有人說李鴻章是為國操勞一生的忠臣,也有人說李鴻章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那麼真實的李鴻章是什麼樣子的呢?

司馬懿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司馬懿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志向遠大,才能卓絕的人。此人是相才。歷史上的司馬懿是個什麼樣的人物 正史裡司馬懿是個怎麼樣的人?司馬懿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對曹魏忠心耿耿,盡心輔佐魏國四大君主,深得曹操祖孫三代的信任,為人隱忍,老謀深算,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很有謀略。他的精明在於為人處世上,對曹...

司馬懿的後代,司馬懿家族是怎樣把曹操後代一個個殺盡的?

司馬懿父親 京兆尹司馬防 兄弟司馬防有八子,當時號稱 八達 哥哥司馬朗,字伯達。弟弟司馬孚,字叔達。諡安平獻王。司馬馗,字季達。武城侯,諡武城戴侯。司馬恂,字顯達。司馬進,字惠達。司馬通,字雅達。安城亭侯 北海亭王。司馬敏,字幼達。妻妾宣穆皇后張春華 伏夫人張夫人 柏夫人子女 兒子晉景帝司馬師,張皇...

司馬懿為什麼對曹魏忠心耿耿,司馬懿是忠心耿耿還是野心勃勃?

司馬懿應該不算是諸葛亮那種傳統式的忠心耿耿吧?個人覺得,司馬懿和曹操是非常相似的兩個人,或許可以說曹操就是司馬懿的偶像,是他的一個標杆。曹操不多說了,他的一生仕途大概分為兩個階段,即 英雄 和 奸雄 兩個階段。前期曹操是一個積極報效漢室的熱血青年,捨身刺殺董卓 雖然沒成功 就是證明。但後來他看清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