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大運河修建於隋朝隋煬帝時期,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大運河南起餘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經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兩市,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里。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2023年,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2023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宣佈,中國大運河專案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擴充套件資料
運河從開鑿到形成明清的格局,經歷了三次大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出於戰爭和運輸的需要開始開鑿運河。公元前486年,吳國在今揚州附近開挖邗溝,溝通了淮河與長江,這是中國大運河河道成型最早的一段。
隋煬帝為加強與南方經濟發達地區的聯絡,下令開鑿了通濟渠、永濟渠,並重修江南運河,疏通浙東航道,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建成了從南方重要農業產區直達中原地區政治中心和華北地區軍事重鎮的內陸水運交通動脈。
元朝時期,由於政治中心的遷移,忽必烈組織開鑿了會通河、通惠河等河道,將大運河改造為直接溝通北京與江南地區的內陸運輸水道,形成中國大運河的又一次大變革。至此大運河的基本格局形成。
如今大運河成為連線魯、蘇、浙三省,縱貫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水運主通道,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輸航道之一。
2樓:歷史謎中謎短**
說起在中國古代修建的人工運河,首先能讓大家想到,而且被眾人所知的就是隋朝時的京杭大運河,這條位於中國東部,是世界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如今是中國施行“南水北調”的東線工程。
3樓:蜂鳥飛燕
隋朝,隋煬帝時,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充套件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臺兒莊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臺兒莊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裡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揚州是裡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
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
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4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秦始皇大運河秦國也有大運河歷史 從周至隋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通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
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德簡稱,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線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5樓:瓦裡安烏瑞恩
隋煬帝。隋朝。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6樓:要精穩處事
隨唐大運河,是楊廣在春秋至南北朝所建運河及自然河流基礎上進行疏浚,至宋,該大運河大部分已堵塞斷流或湮廢。京杭大運河,忽必烈修建,明清整修,新中國擴建,連線中國南北的重要水上交通。故大運河貢獻最大為元朝以及新中國。
長城,都江堰,靈渠,大運河分別是哪個朝代建的?分別是哪個皇帝在職時建的?
7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秦始皇大運河秦國也有大運河歷史 從周至隋 大運河始鑿於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為了爭霸中原,利用長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 隋唐大運河示意圖 通了由今蘇州經無錫至常州北入長江到揚州的“古故水道”,並開鑿邗溝(自揚州到江水,東北通過射陽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後來秦、漢、魏、晉和南北朝繼續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為興兵伐陳,從今淮安到揚州,開山陽瀆,後又整治取直,中間不再繞道射陽湖。煬帝即位後,都城由長安遷至洛陽,經濟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開通濟渠。
工程西段自今洛陽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德簡稱,在今河南滎陽縣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商丘、宿縣、泗縣入淮。通濟渠又名汴渠,是漕運的幹道。公元608年又開永濟渠,引黃河支流沁水入今衛河至天津,繼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繼開江南運河,由今鎮江引江水經無錫、蘇州、嘉興至杭州通錢塘江。至此,建成以洛陽為中心,由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和江南運河連線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長2700餘公里的大運河
8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 秦
始修長城,有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
漢擴建長城至西域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並保護了絲綢之路明重修長城(呈現狀)
起到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南下掠奪的作用,穩固封建統治清由於統治者對外採取懷柔政策,不再使用長城 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率領當地人民興建的水利工程。 靈渠:
秦朝靈渠位於興安縣城東南部,建成於公元前214年,是我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傑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運河之一。也是一條跨越湖南湘江和廣西灕江兩大流域的古運河,與陝西的鄭國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並稱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 京杭大運河:
隋隋煬帝時建的
9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都江堰,靈渠是秦朝秦始皇在職時建的 大運河是隋朝隋煬帝在職時建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 秦 秦始皇都江堰 戰國 秦昭王靈渠 秦 秦始皇大運河 隋朝 隋煬帝
11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秦朝,都江堰秦國,靈渠漢朝,大運河隋朝
大運河是哪個朝代修的?誰修的,京杭大運河是哪個朝代開始修的?誰下令的!
京杭大運河,吳王夫差時代開始鑿邗溝開始,1293年全線通航。永濟渠,通濟渠,山陽瀆,江南河四段兩千多公里從北到南聯通五大水系經過七個省市。大運河是隋朝朝代修的,皇帝楊廣。馬猴基是主管 大運河是隋煬帝修的,據說是去揚州看瓊花方便安全開鑿的。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
李煜是哪個朝代的,李煜是哪個朝代的皇帝?
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的皇帝。李煜 937年 978年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 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 今南京 祖籍彭城 今江蘇徐州銅山區 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 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 971年 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
哪個朝代的皇帝最昏庸無能啊,哪個朝代的皇帝最昏庸,最沒用?
網事漂泊 明朝。萬曆皇帝 朱翊鈞 我看應該叫 朱無能!明朝就是因為他亡的!明朝最昏庸,最懶惰的皇帝當屬萬曆皇帝.而樓上的朋友列舉出來的皇帝只能算是昏庸,不能算是懶惰.而萬曆皇帝他在位時既然長達40年不上朝聽政,處理朝政.卻專心研究他個人的斂財方案與淫樂方式.國 務院 明朝的內閣 在他在位時期長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