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學和國子監有什麼區別,太學和國子監的區別

時間 2021-06-29 23:41:15

1樓:起名太麻煩

國子監與太學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但同時,“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

太學西周時期國家的最高學府稱為“太學”, 夏商周,大學在夏為東序,在殷為右學,在周有東膠,而周朝又曾設五大學:東為東序,西為瞽宗,南為成均,北為上庠,中為辟雍。到了漢代,在京師設太學,為**官學、最高學府,太學祭酒兼掌全國教育行政。

隋代以後改為國子監,而國子監內同時也設太學。

國子監(國子學)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2樓:匿名使用者

太學-----------是中國古代**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太學之名始於漢代。太學作為漢後國學,與之前的國學不同的是確立儒學為正統學問。西漢在長安設太學,東漢、西晉在洛陽設太學,東晉在南京設太學。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建立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

(1)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

(2)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

(3)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為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在先秦以前,周代稱辟雍,虞舜時稱上庠,五帝時稱成均,漢以後稱太學。隋朝以後稱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3樓:孤獨d觀測者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 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二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國子學的設立相對於“太學”而言,除了是國家傳授經義的最高學府外,更多的承擔了國家教育管理的職能;但同時,國子監與太學也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

“國子監”出現後,“學”與“監”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監”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畫等號,都是教育的最高學府,為國家輸送人才的地方。硬要說區別的話,國子監權力大一點。

太學和國子監的區別

4樓:幸運的森林深處

一、起源不同

1、太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太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太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太學名為上庠,在鎬京。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2、國子監: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

二、稱呼不同

1、太學:太學生有多種稱呼,如東漢可稱“諸生”、“博士子弟”、“遊士”,入太學學習亦可稱“受業太學”、“遊太學”、“觀太學”。西晉學生又有“禮生”、“寄學”、“散生”、“**”等稱呼。

太學管理**除祭酒外,見於西晉《三臨辟雍碑》的還有太學吏舍人、太學吏軍謀、主事、司成等,東漢當與此相類。

2、國子監: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

三、功能不同

1、太學:培養人才。

2、國子監:一是國家管理機關的功能,另一個是國家最高學府的功能。

5樓: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又稱國子學或國子寺。

北宋慶曆三年(公元2023年),范仲淹參政"慶曆新政",應天府書院升為南京(今商丘)國子監學,與東京(今開封)、西京(今洛陽)的國子監並列為北宋最高學府。

明朝時期行使雙京制,在南京和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南京國子監始建於東吳永安元年(公元258年),到明永樂年間,規模巨集大,延袤十里,燈火相輝,盛況空前,當時鄰邦高麗、日本、琉球、暹羅等國"嚮慕文教",不斷派留學生到南京國子監學習。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是中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 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當東漢光武帝劉秀稱帝后,戎馬未歇,即先興文教。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採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學講堂"長十(丈)丈,寬三丈"。

永建六年(130),漢順帝詔修:趕學,"凡所造構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達11.

2萬人,營建規模達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漢質帝時,太學生人數已有3萬餘人。

在國子學和太學並存的時代,國子學招收學員的要求更高,就廕監講,國子學招收的學員都屬於**子弟,而太學品級要低一些。

綜合起來說,太學的地位是要低於國子學的。

6樓:東莞新志氣動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國立大學。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夏、商、周,大學的稱謂各有不同,五帝時期的大學名為成均,在夏為東序,在商為右學,周代的大學名為上庠。

漢武帝時,採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太學是中國古代的的一種大學,是漢代出現的設在京師的全國最高教育機構。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又稱“太學”“國學”。古代在國子監讀書的學生稱為“監生”。國子監不僅接納全國各族學生,還接待外國留學生,為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7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代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坐落在北京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15號,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國子監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國子學和太學的區別是什麼呢?

8樓:瓊島椰王

沒多大區別,就和樓上所說是物件有所不同,晉朝的時候貴族子弟恥於與窮人學生為伍而分出國子學

9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知道唐朝時國子學和太學同時存在,其他朝代是否如此,不甚清楚。在唐朝,國子學和太學都屬於**官學,隸屬於國子監,大部分招收官僚子弟及外國留學生,庶族平民子弟僅佔少數,以儒家經典和各科專門知識為學習內容,置博士、助教以教授生徒。區別不大。

平時讀書時,似乎讀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但時間久遠,出處想不起來了。說的是起初,只設立太學,而未有國子學,但一部分貴族子弟恥於與平民子弟一起就學,遂設國子學,讓他們學習。其實兩者應該都是**最高學府。

請問古代國子監、翰林院、太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聽上去都和古時教育有關,能詳細講講各職能麼? 15

10樓:踏雪一無痕

古代國子監、bai太學

他們都du是中國古代教育zhi體系中的最高學府,但是,作為古

dao代中國專的最高學府,在先秦以前,屬周代稱辟雍,虞舜時稱上庠,五帝時稱成均,漢以後稱太學。隋朝以後稱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也就是說,時間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而翰林院是一種機構,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作協

翰林院---------從唐朝開始設立,初時為供職具有藝能人士的機構。

[1],自唐玄宗後,翰林分為兩種,一種是翰林學士,供職於翰林學士院,一種是翰林供奉,供職於翰林院。翰林學士擔當起草詔書的職責,翰林供奉則無甚實權。晚唐以後,翰林學士院演變成了專門起草機密詔制的重要機構

[2],有“天子私人”之稱。在院任職與曾經任職者,被稱為翰林官,簡稱翰林。宋朝後成為正式官職,並與科舉接軌。

明以後被內閣等代替,成為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為皇室成員侍讀,擔任科舉考官等。地位清貴,是成為閣老重臣以至地方**的踏腳石。

11樓:因又言

國子監來和太學都是古代的學府源,翰林院則是官署

國子監和太學其實意思是一樣的,相當於古代的大學,為古代最高學府。太學之名始於西周,到唐代,又設國子監,國子監又包括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所以太學有時隸屬於國子監,不同時期,二者略有不同。

翰林院則是官署名,也就是說,翰林院裡的人都是當官的,國子監和太學裡是學生和老師,當然老師也有可能是官。翰林院裡的人又稱翰林院學士,通常是有才學的人,常為天子起草

12樓:王殊潤

古代國子監、bai太學

他們都是中國古代du教育體系中的最高zhi學dao府,版但是,作為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權在先秦以前,周代稱辟雍,虞舜時稱上庠,五帝時稱成均,漢以後稱太學。隋朝以後稱國子監,清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也就是說,時間不同,叫法不同而已。

13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裡bai

面都是全國選拔

du出來的天才,拜在皇zhi帝門下dao,稱為天子門版生,翰林院有點相當權於現在的文學院,裡面都是才高八斗的人物,如果皇帝想弄個什麼著作,寫個碑文,整理史書等等,這些都歸翰林院

至於太學,怎麼說呢,裡面都是研究生,碩士之類的吧,主攻儒學,

太學和國子監有什麼區別,太學和國子監的區別

起名太麻煩 國子監與太學可互稱,經常用太學來指代國子監。但同時,國子監 出現後,學 與 監 不同的含義說明了二者在承擔兩種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學 是傳授知識,指向教育和最高學府的功能 監 是督查監管,指向國家教育管理的功能。國子學或國子監,是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教育管理機關和最高學府,其具備了兩種功能...

太學和國學是不是唐朝的最高學府,簡述一下國學 太學 唐代的專科學校 宋代國學三舍和學院以及國子監之間的區別?

樹如標 武帝建元六年 公元前135年 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 詩 書 禮 易 春秋 宣帝時博士增至十二人 王莽當政時又增至三十人。學生稱為 博士 或 太學 太學初建時為50人,漢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000人,博士 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 入選 ...

國考省考什麼區別,省考和國考有什麼區別

國考公務員跟省考公務員有什麼區別?哪個待遇更高?3分鐘小狗哥給你講清楚!按考錄機關層級和隸屬關係,公務員考錄職位分為 e5a48de588b6e79fa5e9819331333431363035和地方兩大序列,序列職位的考試即通稱的 國考 地方序列職位的考試即通稱的 省考 國考崗位主要是 黨政機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