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粒酶切前後電泳結果有什麼不同,PCR產物和質粒雙酶切後電泳如何判斷酶切完成?

時間 2021-08-11 17:57:11

1樓:angela韓雪倩

如果是單酶切,超螺旋質粒會變成開鏈dna,開鏈的dna在凝膠中泳動速度慢於超螺旋質粒,因此條帶會偏大,這是酶切充分的情況。如果不充分,就會有大小有差距的幾條帶;

如果是雙酶切,而且片段大小適中,可以看見酶切的片段和載體,還有未切開的質粒。

能不能區分超螺旋質粒和開鏈質粒,和所用瓊脂糖凝膠的濃度,電泳時間,dna純度有關。試著延長跑膠的時間,應當是有區別的。酶切之前就有幾條帶,可能是因為質粒樣品中有雜帶,**於雜菌或者降解。

2樓:沫語秋沿

酶切前,質粒電泳圖一般是三條條帶,並認為這三條帶從上到下一次是線性、開環、超螺旋。其實可能會比這條帶更多些,可以認為是中間複合體狀態。

酶切後,因為超螺旋狀態的質粒被切成線性,所以條帶會有一條條帶。如果是雙酶切,或是質粒上的酶切位點比較多的話,會有兩條或更多條帶。

3樓:匿名使用者

酶切前由於是環狀的,電泳率較高;

酶切後由於dna結構變成直鏈,阻力變大,電泳率變低,就跑的不如環狀質粒那麼快了

pcr產物和質粒雙酶切後電泳如何判斷酶切完成?

4樓:35豆豆

pcr產物酶切後不能判斷是否完全..

質粒如果切下來的片斷不是很小,可以取少量進行電泳檢視條帶..如果沒有完全酶切,大條帶會出現單酶切的產物條帶.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是不是要把雙酶切後的質粒與載體連線,而無論是pcr還是載體都無法通過電泳判斷是否酶切完全,所以不好進行連線呀?對於pcr產物一般會採取這樣的策略,將產物首先連線到t載體上,然後再用設計好的雙酶切,電泳**切下的條帶,這樣就能確保得到的是完全酶切的產物。載體判斷比較麻煩,要看載體本身、多大雙酶切為點之間的條帶有多大、雙切前後的大小是否能通過電泳區別出來,但是雙切位點一般都在標記基因裡面,所以插入片段的載體會在後期轉化可以後區分開,所以也沒有太大必要確定他是否完全,只要充分酶切就好了。

6樓:百浩生物

這個一般酶切一到兩個小時就結束。再去電泳分離,將你要的片段(根據理論大小)切膠**。

因而你不用去判斷是否酶切完成或者完全酶切開了(只要90%或者以上的都切開就行了)。如果你非要百分之百的切開,可能電泳也難以檢測。而且意義不大。

如果你想節省內切酶,也可以切過夜。不過如果你的質粒提的質量不高,可能讓質粒降解。一般兩個小時足夠了。

7樓:

1、你的實驗目的是什麼?

2、如果是克隆,連線t載體後不用酶切,直接轉化菌落pcr檢測有目的條帶的話送樣測序即可。

3、如果是做表達載體構建,pcr產物和質粒dna酶切後與沒有酶切的在同一塊膠上電泳,如果兩個酶切位點很近,幾乎看不到被切下來的小片段條帶(太小,早就跑出去了)。你要是怕酶切不完全就多稍微加點酶,切的時間長一點。

4、關於酶切產物有幾條帶視酶切效果而定,酶切完全則兩條,一大一小(小的可能看不到,原因見3、)酶切不完全則三條帶,一大一小及未切開的pcr產物;質粒的話可能還多一條環狀分子和線狀分子的區別。

PCR產物和質粒雙酶切後電泳如何判斷酶切完成

35豆豆 pcr產物酶切後不能判斷是否完全.質粒如果切下來的片斷不是很小,可以取少量進行電泳檢視條帶.如果沒有完全酶切,大條帶會出現單酶切的產物條帶. 你是不是要把雙酶切後的質粒與載體連線,而無論是pcr還是載體都無法通過電泳判斷是否酶切完全,所以不好進行連線呀?對於pcr產物一般會採取這樣的策略,...

瓊脂糖凝膠電泳的DNA為什麼要酶切

雷昊文庫 你好 我所知道的酶切的目的大致分為兩大類 載體的檢測和southern預備實驗。你做的如果是常規的pcr檢測,一般不需要酶切後再電泳,只是檢測一下你的目的基因是否成功進入你的受體材料,酶切後反而看不出來了。酶切的依據是你自己的載體圖中酶切位點的位置與類別,根據不同的酶切位點選擇不同種類的酶...

dna限制酶切和瓊脂糖凝膠電泳中常說的marker是什麼?還

小蠻 dna的限制性酶切 限制性內切酶特異性地結合於一段被稱為限制酶識別序列的特殊dna序列之內或其附近的特異位點上,並在此處切割雙鏈dna。loading buffer 的中文名字叫上樣緩衝液,6 的緩衝液中可以顯示兩條帶,前面的藍色的條帶是溴酚藍,代表的片段大小是 300bp,後面的有點綠色的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