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最早是誰發現的,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時間 2022-01-26 03:20:12

1樓:麋鹿時往前走

圓周率最早是我國西漢末年,劉歆(約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圓周率為3.1547。

阿基米德、劉䘗和祖沖之計算的都是正6x2ⁿ邊率。

正6x2ⁿ邊率不等於圓周率。

2樓:趕腳樑好

祖沖之最先算出圓周率前7位,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好像沒有人最先發現前9位。

3樓:匿名使用者

有記載的是古巴比倫人(公元前2023年至2023年)計算出圓周率 = 25/8 = 3.125。

4樓:一一一九

最早是被誰發現的已經沒記載了。

阿基米德算出的結果是:3.1408-3.1428(達到了半率的水平)劉䘗:3.1416

祖沖之:3.1415926…達到了約率的水平,並保持這項世界紀錄近2023年

5樓:匿名使用者

祖沖之是創小數點以後的7位的記錄

6樓:一桶姜山

是我國數學家「祖沖之」。南北朝時代著名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

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密率355/113和約率22/7。他的輝煌成就比歐洲至少早了2023年。其中的密率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2023年發表於荷蘭工程師安託尼斯的著作中,歐洲不知道是祖沖之先知道密率的,將密率錯誤的稱之為安託尼斯率。

阿拉伯數學家卡西在15世紀初求得圓周率17位精確小數值,打破祖沖之保持近千年的紀錄。

德國數學家柯倫於2023年將π值算到20位小數值,後投入畢生精力,於2023年算到小數後35位數,該數值被用他的名字稱為魯道夫數。

無窮乘積式、無窮連分數、無窮級數等各種π值表示式紛紛出現,π值計算精度也迅速增加。2023年英國數學家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1873 年另一位英國數學家尚可斯將π值計算到小數點後707位,可惜他的結果從528位起是錯的。

到2023年英國的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共同發表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相關教學電子計算機的出現使π值計算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23年美國馬里蘭州阿伯丁的軍隊彈道研究實驗室首次用計算機(eniac)計算π值,一下子就算到2037位小數,突破了千位數。202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和ibm-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

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創下最新的紀錄。2023年1月7日——法國一工程師將圓周率算到小數點後27000億位。

2023年8月30日——日本計算機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計算機和雲端計算相結合,計算出圓周率到小數點後5萬億位。

2023年10月16日,日本長野縣飯田市公司職員近藤茂利用家中電腦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重新整理了2023年8月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今年56歲近藤茂使用的是自己組裝的計算機,從去年10月起開始計算,花費約一年時間重新整理了紀錄。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7樓:瀛洲煙雨

圓周率是一個概念,一個定義,不存在由誰發明的問題。 而對於圓周率精確計算,在各個時期達到如何的精度是有記錄的。數學家祖沖之為圓周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第一個用科學方法尋求圓周率數值的人是阿基米德,他在《圓的度量》(公元前3世紀)中用圓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的周長確定圓周長的上下界,從正六邊形開始,逐次加倍計算到正96邊形,得到(3+(10/71)) < π < (3+(1/7)) ,開創了圓周率計算的幾何方法(亦稱古典方法,或阿基米德方法),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的π值。

2、中國數學家劉徽在註釋《九章算術》(263年)時只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確到兩位小數的π值,他的方法被後人稱為割圓術.他用割圓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

3、南北朝時代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π值(約5世紀下半葉)。

4、在西方直到1573才由德國人奧托得到經過長期的艱苦研究,他計算出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成為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數值推算到七位數字以上的科學家。

8樓:速卓簡憐珊

01 圓周率不是誰的發明,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首先計算出其準確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可以用分數355/113來表達,準確到小數點後第7位。

圓周率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而是在歷史的程序中,不同的數學家經過無數次的演算得出的。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給出不足近似值3.

1415926和過剩近似值3.1415927,還得到兩個近似分數值。

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裡,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圓周率用希臘字母 π(讀作pài)表示,是一個常數(約等於3.141592654),是代表圓周長和直徑的比值。

它是一個無理數,即無限不迴圈小數。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圓周率去進行近似計算。

2023年,英國數學家約翰·沃利斯(john wallis)出版了一本數學專著,其中他推匯出一個公式,發現圓周率等於無窮個分數相乘的積。2023年,羅切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在氫原子能級的量子力學計算中發現了圓周率相同的公式。2023年3月14日,谷歌宣佈圓周率現已到小數點後31.

4萬億位。

9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末年,劉歆(約分元前50年到公元23年)定圓周率為3.1547,到了東漢時代,張衡(公元78-139年)求得兩個比,一是92 29=3.17241…,另一個是10,約等於3.

1622.(印度數學家羅笈多也曾定圓周率為10,但已遲於張衡500多年.) 到了三國時,魏人劉徽(公元263年)創立了求圓周率的準確值的原理,他用割圓術求得圓周率的前三位數字是π≈3.

14…,稱為徽率. 到南北朝時代的祖沖之(公元429年—500年),他已推算出 3.1415926<π<3.

1415927. 也就是π≈3.1415926…,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確定圓周率準確到7位小數的人.

祖沖之又提出了用兩個分數表示π的近似值.即22 7及355 113,分別稱為π的約率和密度. 在祖沖之發現密率一千多年後,歐洲的安託尼茲(16世紀~17世紀)才重新發現了這個值.

10樓:匿名使用者

圓周率不是誰發明的,而是人類一步步的發現它的。

圓周率(pi)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π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π也等於圓形之面積與半徑平方之比。是精確計算圓周長、圓面積、球體積等幾何形狀的關鍵值。

在分析學裡,π可以嚴格地定義為滿足sin x = 0的最小正實數x。

一塊古巴比倫石匾(約產於公元前2023年至2023年)清楚地記載了圓周率 = 25/8 = 3.125。[5] 同一時期的古埃及文物,萊因德數學紙草書(rhind mathematical papyrus)也表明圓周率等於分數16/9的平方,約等於3.

1605。[5] 埃及人似乎在更早的時候就知道圓周率了。 英國作家 john taylor (1781–1864) 在其名著《金字塔》(《the great pyramid:

why was it built, and who built it?》)中指出,造於公元前2023年左右的胡夫金字塔和圓周率有關。例如,金字塔的周長和高度之比等於圓周率的兩倍,正好等於圓的周長和半徑之比。

公元前800至600年成文的古印度宗教鉅著《百道梵書》(satapatha brahmana)顯示了圓周率等於分數339/108,約等於3.139。[6]

幾何法時期

古希臘作為古代幾何王國對圓周率的貢獻尤為突出。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 年) 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阿基米德從單位圓出發,先用內接正六邊形求出圓周率的下界為3,再用外接正六邊形並藉助勾股定理求出圓周率的上界小於4。

接著,他對內接正六邊形和外接正六邊形的邊數分別加倍,將它們分別變成內接正12邊形和外接正12邊形,再借助勾股定理改進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他逐步對內接正多邊形和外接正多邊形的邊數加倍,直到內接正96邊形和外接正96邊形為止。最後,他求出圓周率的下界和上界分別為223/71 和22/7, 並取它們的平均值3.

141851 為圓周率的近似值。阿基米德用到了迭代演算法和兩側數值逼近的概念,稱得上是「計算數學」的鼻祖。

11樓:達拉斯嘣嘣

圓周率並不是祖沖之發現的,他之前,劉徽就就計算過圓周率.

作為數學家,研究計算圓周率應該是他們的專業方向之一.

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績是突出的。早在三國時期,著名數學家劉徽就用割圓術將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3位,南北朝時期的祖沖之在劉徽研究的基礎上,將圓周率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這一成就比歐洲人要早一千多年。

祖沖之是和他兒子一起從事這項研究工作的,當時條件很差。他們在一間大屋的地上畫了一個直徑1丈的大圓。從內接正6邊形開始計算,12邊形,24邊形,48邊形的翻翻,一直算到96邊形,計算的結果和劉徽的一樣。

接著,內接邊數再逐次翻翻,邊數每翻一次,要進行7次加減運算,2次乘方,2次開方,運算的數字都很大,很複雜,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十分困難的。祖沖之父子一直把邊形算到24576邊,得出了圓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精確到了小數點後7位。其近似分數是 355/113,被稱為"密率"。

德國數學家奧托在2023年重新得出這個近似分數。當時,歐洲人還不知道在一千多年之前祖沖之就己經算出來了。後來荷蘭人安託尼茲也算出這個近似分數,於是歐洲人就把這個稱為"密率"的近似分數叫著"安託尼茲率"。

日本數學家認為應該恢復其本來面目,肯定祖沖之在圓周率方面研究的貢獻,改稱"祖率"才對。

圓周率的問題,圓周率 圓周率

就是圓形的周長與直徑的比,這個比值是固定的,就是圓周率。大概是。其實只要前5位已經足夠了。圓周率是圓的周長與直徑之比。被那個除了鍛鍊自己的記憶力外一點同都沒有。現在世界上已經計算出了圓周率小數點後50億位。當年有個英國學生證明出圓周率是無限迴圈的轟動世界。不過最後證明他錯了,圓周率是無限不迴圈的無理...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歷史上圓周率的發明人是誰

姐妹食記 圓周率不是某一個人發明的,而是在歷史的程序中,不同的數學家經過無數次的演算得出的。古希臘大數學家阿基米德 公元前287 212 年 開創了人類歷史上通過理論計算圓周率近似值的先河。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時期的數學家祖沖之進一步得出精確到小數點後7位的結果,給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

圓周率是誰發明的

圓周率是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首先計算出其準確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並可以用分數355 113來表達,準確到小數點後第7位。圓周率,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1 圓周率 pi 是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一般用希臘字母 表示,是一個在數學及物理學中普遍存在的數學常數。也等於圓形之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