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以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所見、所聞、所想為線索圍繞,表達出阿爾薩斯人對失去國土的悲沉,**主人公為小弗朗士和韓麥爾老師。
以一個小孩角度敘述是因為這樣更真實地寫出阿爾薩斯人對故土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不過,在這,我給大家闡述一件事實:其實阿爾薩斯原本就是德國的,一戰初期被法國奪取,二戰時德國奪回阿爾薩斯,後又被法國搶佔。二戰末期,德意志統一併戰勝法國,阿爾阿斯重歸德國。
可作者卻寫的不符合事實,都德似乎把法語寫的像是阿爾薩斯人母語似得。事實上阿爾薩斯156.6萬人中,只有五萬人會法語!!!!
所以這篇課文在法國沒有進入書本,也算是尊重了歷史事實和德國。。。。
謝謝大家捧場哦,這是我自己寫的耶~~~~~~~我們剛學過
2樓:珍雨馨
說主人公為小弗朗士和韓麥爾老師。
以一個小孩角度敘述是因為這樣更真實地寫出阿爾薩斯人對故土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3樓:感性的昨日重現
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小弗朗士的變化而回答則會被選為滿意回答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最後還可以升級。
4樓:匿名使用者
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的所見,所聞
5樓:攻擊鐵觀音
是以「我」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
6樓:匿名使用者
小弗朗士心裡的變化,從貪玩變得成熟
7樓:劍聖
是圍繞小弗郎士的變化回答被選為滿意回答
8樓:vine點點
兩條:①.小弗朗士的所見、所聞、所感為線索,它貫穿了全文的故事情節,深化了**的主題
②.以法國人民的轉變為線索,突出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這是我們初中語文老師說的!!!
9樓:1998火鳳
小弗朗士一天的所見所聞
10樓:穿越過的洛晴川
標準答案小弗郎士是線索
11樓:長冬夢旅人
小弗朗士的見聞 感受
12樓:笙歌
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
13樓:五月櫻花雨慧子
小佛朗士的感受、心理。
14樓:匿名使用者
是圍繞小弗郎士的變化
15樓:只此餘句
為什麼韓麥爾要這樣穿戴
16樓:手機使用者
小弗朗士的見聞感受
我們老師講的,應該沒錯
最後一課的線索是什麼,是以什麼線索劃分文章層次內容
17樓:匿名使用者
小弗朗士的情感變化為線索,也可以用時間先後順序為線索情感變化就是:從討厭上法語課-喜歡上法語課時間順序就是上課前-上課中-上課後上課前1-6 上課中7-23 下課後24-29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懷。
最後一課。課文。文章的線索是什麼。劃分文章結構
18樓:匿名使用者
以小弗朗士在最後一節課前和課時的所見所聞為線索
最後一課以什麼為線索
19樓:之何勿思
以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為線索。本文是以(「我」的見聞感受)為線索安排情節的,按(上學路上 )-----(上課 )——(下課 )的順序記敘。
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
拓展資料:
阿爾豐斯·都德的短篇**《最後一課》,寫的是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在歷史上阿爾薩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蘭西曾多次交替擁有其主權),普魯士佔領後禁教法語,改教德語,愛國的法國師生上了最後一堂法語課,表現法蘭西人的愛國情懷。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通過《最後一課》,瞭解到"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清晰、最嚴謹的語言"這句話的內涵,懂得了"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它好好地儲存著自己的語言,就好像掌握了開啟監獄的鑰匙。"
原文片段: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訊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徵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
「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佈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趕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裡。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20樓:陶陶
最後一課是以小弗郎士的情感變化為線索。
延伸拓展:
寫作背景: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國首先向普魯士宣戰,九月,色當一役,法軍大敗,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佔領了法國的阿爾薩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這時,對法國來說,已經變成自衛戰爭。
面對普魯士軍隊的燒殺掠奪,法國人民同仇敵愾,抗擊敵人。這個短篇**,就以淪陷了的阿爾薩斯的一個小學校被迫改學德文的事為題材,通過描寫最後一堂法文課的情景,刻畫了小學生小弗郎士和法語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感情。這最後一課雖然短暫,卻讓我們感受到了阿爾薩斯人的悲痛的心情。
阿爾豐斯·都德: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家,出生於普羅旺斯省尼姆城。其代表作《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都已成為世界文學的珍品。
剖析:由於其主題表現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瞭解法國文學的教材。 **重點寫法國阿爾薩斯地區被德國普魯士軍隊佔領以後,侵略者強迫當地學校改教德語的事件。
最後一課,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典型環境,因為從此以後學校裡不許再教法語了,小孩從此要學習異國統治者的語言,接受異國文化。這是侵略者在軍事強佔以後進行的文化侵略。作者在這裡把一個小學校裡的一堂課的意義提高到向祖國告別的高度,使這一堂課的任何場景、細節都具有了莊嚴的意義。
**在藝術上有兩個值得特別注意的地方。一是巧妙的敘述視角。作品的主題十分嚴肅,但對這一主題的表現卻選用了一個巧妙的角度。
最後一課文章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創作的,以什麼為線索安排情節按什麼到什麼到什麼的順序記敘
《最後一課》是以( )為線索安排情節,按( )→( )→(
21樓:
所見、所聞、所想
上學路上、上課、下課
小弗朗士和韓麥爾老師
故土慘遭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
最後一課縮寫,最後一課縮寫200字
飛羽毛 今天天氣很好,但卻不符合現在的氣氛,因為這是我最後一節法語課了。為了顯示出這最後一課的重要性,我穿了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時才穿的衣服。我到學校時,看見教室裡已經有學生的身影了,後面幾排坐著郝叟,手裡拿著一本初級讀本 還有從前的鎮長 從前的郵遞員 還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人,我想他們應該也是為了紀...
最後一課閱讀題,《最後一課》閱讀題答案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737685234 最後一課 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一 依據課文,從括號中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在句中橫線上。1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 喧譁 喧嚷 喧鬧 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2 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 塞進 裝進 送進 我...
最後一課鄭振鐸閱讀答案,最後一課 鄭振鐸寫作背景
粉色九月天 1.誰都明白這 最後一課 的意義 這句話說的 最後一課 的意義 是什麼?答 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大地前的最後一課,是中國師生能享受自己作為中國國民權力和義務的最後一課。2.在 最後一課 上,我 有哪些不同於往常的表情?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答 堅毅的決心,沉著,鎮定,安詳,沒有一絲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