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出自哪部經

時間 2021-10-14 22:47:32

1樓:衡水游龍

**原文沒有這樣的話。

類似的有「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菩薩明難品》或者譯作《菩薩問明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雲:「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裡,「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中的「一」,是無差別的意思:

法身無差別,心、智慧和力無所畏亦無差別。而不是說一切諸佛共有一個法身,共有心、智慧和力無畏。若是「一切諸佛共有一個法身,共有心、智慧和力無畏」,這實際上就是一佛,何言諸佛?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2樓:

你在**看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句話的?《華嚴經》40、60、80譯確實都沒有這一句,估計是有的人沒有準確地記住《華嚴經》的原句「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而導致說錯了吧。

另外,我幫你在中華佛典寶庫進行了全庫搜尋,仍然沒有找到「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的出處。中華佛典寶庫是國內最早、最權威知名的面向海內外的雙語佛教典籍**,有現今最完整的大正藏資料庫,在這裡都搜不到,肯定就是某人記錯佛經原句了。你也可以去那裡查一查,進入**首頁後,用站內搜尋即可。

對補充提問的回答:「水老鶴」之訛更流行,但僅僅流行於世是沒用的,這樣的錯訛更說明現在是末法五濁,故有此亂象。佛經是佛、法、僧三寶中的法寶,經雲: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惟法寶乃如來法身故。失一字、錯一字皆不可,豈可刪改佛經原句。

宋朝至**期間有人刪改佛經,已經遭到歷代祖師如蓮池大師、印光大師的呵斥,蓋啟後人率意刪改**之弊端。故此,雖流行於世俗的google之搜尋,不如以大正藏之原句流行於世也。如是,方能不會有取捨失當、高下失次之誤。

否則則成任意改經,而違經失理,誤人慧命,則其褻慢之罪過大矣哉!

好,南無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的確,《華嚴經》並沒有「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一句,在乾隆大藏經中搜尋,也沒有這一句。

引以為教訓的是:引用**一定要非常鄭重。在講話或是文章中只要講到:

這是佛說、這是經上說,就一定要引出原文,並註明是出自哪部經、第幾卷、第幾品。否則,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再加上以訛傳訛,後果不堪設想。

4樓:波曇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究竟理體,清淨平等。沒有涅盤佛,沒有佛涅盤。

5樓:匿名使用者

《華嚴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6樓:匿名使用者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雲:「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是**原句,但究竟義是一個的,歷代法師引用(釋疑解惑)亦不為錯:一切,名為十方三世;法身無形是一,佛身有二(相上說),名為「諸佛」。華嚴經雲:

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皆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就是說一切眾生皆具本性,法身即本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就是那個不生不滅的聖凡皆具之法身,相上有別,法身(本性)無別。

7樓:

淨空法師----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內。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你是未來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體。

[即事而真,當相即道,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一一即是實相,故云本經以實相為體也。]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真正明白了,我們對於這個經,佛講的這個經,能夠信得過,建立堅定的信心,清淨信心。

從這個信心上發願,哪有不生淨土的道理呢!這是在沒有講**之前,先要說明這個經典理論的依據是什麼,為大家介紹清楚,使我們對這個經典產生信心。下面這一條,是蕅益大師所說的。

[要解雲,實相無二,]實相無二,無二就是一。這一句所說的,就是講的體,諸法的本體,也就是講的心,真心,「唯心所現」的心。能現的心,不二啊。

[亦無不二],亦無不二,無不二那就多了。這一句講的是相,現相,相是無量無邊。所說的是作用,作用無量無邊,體是一個。

我們佛經裡面術語,十法界依正莊嚴,體是一個,能變能現的體是一個。這一定要曉得。這是事實真相,諸佛菩薩明瞭,諸佛菩薩證得,所以諸佛菩薩對於一切大眾,他的心是平等的,所以叫大慈大悲。

這個大就是平等,慈悲就是愛護,沒有差別的,沒有等級的,平等的愛護。為什麼呢?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唯識所現的,不是外面的,跟自己同一個體,所以是同體大悲。

成佛之後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體。「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聽這一句話,要仔細的聽,不要又想錯了:「諸佛共同一法身,我是凡夫不是佛,我跟佛一定不同法身」,那你就想歪了,想錯了。

十方三世佛,包括你在內。三世是講過去現在未來,你是未來佛。你沒有成佛嘛。

一切眾生是未來佛,所以包括你在內,共同一法身。這個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確確實實同一個本體,同一個真心本性。你看,這個關係多密切,比兄弟手足的關係還要密切。

可是在眾生份上呢,分自分他,這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自己,不知道。所以禪宗常講,悟了之後才恍然大悟,這才說出,「盡虛空遍法界也是沙門一隻眼」。這個意思就說,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自己。

這個意思如果還體會不過來,我想我們同學們,每個人都有做夢的經驗。到你做夢的時候,一下醒過來的時候,你好好的想一想,整個夢境是不是隻有你一個自己?夢裡頭有你自己一個人,不可能說你做夢沒有自己,不可能做這夢。

有你自己。夢裡面還夢到許許多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你想想,夢裡那麼許多人,**來的?山河大地從哪來的?

都是自心變現的。全夢就是心,全心就是夢。能現夢境的心,我們比喻真的;所現的夢境是妄的,「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一如,真妄不二」。

你好好想一想這個境界,然後對佛講的諸法實相我想多少會有一點領悟。從這個地方能領悟到一點,對於佛所說的一切大乘經,你才會產生信心。這個是在經教裡頭很難懂的一部分。

下面從現相作用上說:

[是故舉體]體就是心,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作依作正、]正是我們的身體。這兩個是講果報,正報身體,依報是環境。

像我們在做夢一樣,夢當中有自己,這個人是正,夢當中夢到很多人、很多境界,那個是依。自己以外,其他的人也叫依報,我們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人事物質都是屬於自己的依報,正報就是自己的身體。

[作法作報、]這是講成佛。佛有法身、有報身,法身報身還是這個體裡頭變出來的。離開本體之外,實在講,什麼也沒有。

本體就是心性。[作自作他,]自是自己,他是別人。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還是自己心性變現出來的。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

8樓:常視傳媒網盤

**原文沒有這樣的話。

類似的有「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出自《大方廣佛華嚴經》中的《菩薩明難品》或者譯作《菩薩問明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雲:「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裡,「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中的「一」,是無差別的意思:

法身無差別,心、智慧和力無所畏亦無差別。而不是說一切諸佛共有一個法身,共有心、智慧和力無畏。若是「一切諸佛共有一個法身,共有心、智慧和力無畏」,這實際上就是一佛,何言諸佛?

華嚴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主要經典,華嚴宗的立宗之經。學術界一般認為,《華嚴經》的編集,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大約在公元2~4世紀中葉之間,最早流傳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9樓:

如是: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

10樓:手機使用者

是同一體性,是一體的。經書講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可以理解性質相同,但法身都無量,沒有邊界,推究起來還是一體啊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有兩種解釋: 一、這是說十方三世佛共有一個法身。 二、這是說每一尊佛各 100

11樓:

你說受「自己」支配。但是佛無我,沒有「自己」這樣的意識,佛只有願,我理解佛即是願,同一的慈悲大願,所以諸佛無差別,之所以要有不同法身,是因為眾生靠的是眼識區分,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才呈現不同的佛的名號和樣子,佛的相並不是佛本身,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名號是人的語言,語言詞彙之間當然必定有差別,沒有名號就等於沒有說「人」的話,眾生也就更沒辦法受教了,這是佛為了適應人的特點。

雖然佛說了沒有眾生和佛的差別,但是依然要用眾生、佛等等有差別的詞語來象徵代表一些東西,這就是人的語言、人的特點。佛不得不這麼做,因為只有這樣,人才能夠從六識窺見一些東西,然後才有可能借此由心超出這些東西而成佛。

看不見的慈悲願力在起作用。無量光明、無量壽、無量智慧的願力,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就是存在。共同的這一法身就是無量光明無量壽無量智慧,無量無邊的慈悲,無論是誰成佛,都是如此同一智慧。

我相信,臨終一瞬間的那個願力決定了你去往**,人間還是鬼道還是佛國,都是願力的推力作用導致的。人在意識清醒狀態下,身體可以死,但強烈的願力不滅(如果死前不清醒,那是因罪孽深重,還要受到業力驅使而墮落受苦歷經六道,連最後一個改變的機會都沒有留)。簡單做個有趣聯想,電視劇裡常常演到的,含恨而死的人化身厲鬼,因為臨終願望是恨與自私,而不是無我與慈悲智慧,所以他們死後走的道也不同。

以上只是個人見解,因為在目前這個境界我只能理解到此深度,如有偏頗請指正辯論,見笑。

12樓:翦乃司寇妞妞

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法皆緣威神德,佛佛無二法一乘,念聚靈山真頂生。超越六道福眾生,三身一體顯道證。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13樓:匿名使用者

《大方廣佛華嚴經·菩薩問明品第十》雲:「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這段**的「一切諸佛」是指各有佛國的佛,不包括尚未成就的未來佛。

所以,「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是說已經成就了的佛,彼此的法身無差別,心、智慧和力無畏亦無差別。依次類推,您的第二種解釋更合適一些。

14樓:一翼飛天

一真法界,但有言說都無實意,唯佛與佛知,且不可用我們的妄心自行揣測,免得落入邪知邪見。再說了一真法界就不會有一,二的概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啊。報身和化身佛與佛是不同的。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有兩種解釋一這是

你說受 自己 支配。但是佛無我,沒有 自己 這樣的意識,佛只有願,我理解佛即是願,同一的慈悲大願,所以諸佛無差別,之所以要有不同法身,是因為眾生靠的是眼識區分,為了度化眾生,所以才呈現不同的佛的名號和樣子,佛的相並不是佛本身,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名號是人的語言,語言詞彙之間當然必定有差別,沒有名號就等...

水滸中的「三世佛」指的是誰?「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遷,遇江而止。」怎麼解釋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物件,根據印度哲學,時間和空間是混淆起來的,因此三世佛有縱橫之分。橫三世佛指東方藥師王佛,主管東方琉璃光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現在佛,釋迦牟尼,主管 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 文殊菩薩和 大行 普賢菩薩 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

華胥引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哪個好一點

荷韻塵軒 我個人還是偏愛 華胥引 一些。一來華胥引在文字的凝練上比三生要強一些,很有畫面感 二來三生只是一個故事,華胥引中有很多有思考意義的話,雖然有時有些搞笑,但往深裡看還是有些意思的,就說從一個已死之人的角度重新看待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的理解都有不同常人的地方,當然也更透徹,因為沒有那麼多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