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企業全部資產(扣除折舊、損耗和攤銷)與企業全部負債之間的差額,與賬面資產、淨值和股東權益是同義的。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借方-折舊類抵扣賬戶
資產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2樓:匿名使用者
賬面價值又稱賬面淨值,折餘價值,是該資產的原始價值減去已計提會計折舊後的餘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是固定資產成本扣減累計折舊和累計減值準備後的金額。
計稅基礎是2023年釋出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
1、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2、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帳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3樓:匿名使用者
、賬面價值、賬面淨值與賬面餘額的區別
(一)對固定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的累計折舊;
賬面餘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賬面淨值=固定資產的折餘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二)對無形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累計攤銷;
賬面餘額=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價;
賬面淨值=無形資產的攤餘價值=無形資產原價-累計攤銷。
(三)其他資產:
賬面價值=賬面餘額-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賬面餘額=賬面原價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第四條規定,企業承包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計稅基礎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負債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稅所得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需要繳稅的資產價值。
通常情況下,資產取得時其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是相同的,後續計量因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法規定不同,可能造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例如,各項資產如發生減值提取的減值準備。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資產的可變現淨值或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時,應當計提相關的減值準備。稅法規定,企業提取的減值準備一般不能稅前抵扣,只有在資產發生實質性損失時才允許稅前扣除,產生了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即暫時性差異。
假定某企業期末持有一批存貨,成本為1000 萬元,按照存貨準則規定,估計其可變現淨值為800萬元,對於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萬元,由於稅法規定資產的減值損失在發生實質性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該批存貨的計稅基礎仍為1000 萬元,其賬面價值為800 萬元,兩者之間的差額200 萬元即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又如,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在滿足資本化條件後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稅法規定,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一般可於發生當期稅前扣除,由此產生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的暫時性差異。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稅所得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可以扣稅的負債價值。一般而言,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交款等負債的確認和償還,不會對當期損益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其計稅基礎即為賬面價值。某些情況下,負債的確認可能會涉及損益,進而影響不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使得其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差額,如企業因或有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
會計上對於預計負債,按照最佳估計數確認,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按照稅法規定,與預計負債相關的費用多在實際發生時稅前扣除,該類負債的計稅基礎為0,形成會計上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
什麼是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試舉一例說明
4樓:知識精英團隊
賬面價值是指按照會計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計量的企業價值。《國際評估準則》指出,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企業全部資產(扣除折舊、損耗和攤銷)與企業全部負債之間的差額,與賬面資產、淨值和股東權益是同義的。
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分為資產計稅基礎和負債計稅基礎。
擴充套件資料:
計稅基礎的計算方法:
股東權益合計=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淨收入、出租其他資產淨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淨租金等。財產淨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指數-100%。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淨額,即現金+銀行存款+原材料+庫存商品+生產成本+固定資產-累計。
賬面價值的計算方法: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併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5樓:匿名使用者
固定資產買進來100萬
會計上按10年計提折舊
第一年年末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0-100/10=90稅法上按20年計提折舊
第一年年末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00-100/20=95資產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90
計稅基礎;95
暫時性差異;5
暫時性差異類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就是說未來企業可扣除95 ,而未來的經濟流入是90萬 這是不允許的 差額5萬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
基本就這樣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資產的帳面價值是指資產類科目的帳面餘額減去相關備抵專案後的淨額。如應收帳款帳面餘額減去相應的壞帳準備後的淨額為帳面價值。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成本-以前或現在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例如,一項國債投資的應收利息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該利息收入免稅,則應收利息的計稅基礎為0。
高財,資產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比較,我不能理解,是什麼意思,誰能講一下嗎,謝謝? 20
7樓:晨葉
1、資產的賬面價值代表的是企業在持續使用及最終**該項資產時將取得的經濟利益的總額,而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資產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總金額。資產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該項資產未來期間產生的經濟利益不能全部稅前抵扣,兩者之間的差額需要繳稅,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2、負債的賬面價值為企業預計在未來期間清償該項負債時的經濟利益流出,而其計稅基礎代表的是賬面價值在扣除稅法規定未來期間允許稅前扣除的金額之後的差額。因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不同產生的暫時性差異,本質上是稅法規定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即與該項負債相關的費用支出在未來期間可予稅前扣除的金額)。
負債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則意味著就該項負債在未來期間可以稅前抵扣的金額為負數,即應在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上調增,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繳所得稅金額,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應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有何區別
8樓:匿名使用者
資產的帳面價值是指資產類科目的帳面餘額減去相關備抵專案後的淨額。如應收帳款帳面餘額減去相應的壞帳準備後的淨額為帳面價值。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成本-以前或現在已稅前列支的金額
具體確認資產計稅基礎時,應區分不同情況進行處理:(1)資產計稅基礎等於賬面價值。如果該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不需納稅,則資產的計稅基礎就是其賬面價值。
通常情況下,資產取得時其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是相同的。(2)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等。通常在資產的後續計量中因會計準則與稅法規定的不同,可能造成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的差異。
例如,各項資產如發生減值,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應當計提相關的減值準備,而稅法規定企業提取的減值準備一般不能稅前抵扣,只有在資產發生實質性損失時才允許稅前扣除,由此就產生了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的不等。在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等的情況中有一種特殊情況需引起注意,即資產的計稅基礎為0,主要在與某項資產相關的收入享受免稅或按收付實現制徵稅時產生,則該資產的計稅基礎為0。例如,一項國債投資的應收利息的賬面價值為2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該利息收入免稅,則應收利息的計稅基礎為0。
什麼是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
9樓:的
計稅基礎(tax basis)是2023年釋出的《企業新會計準則》中提出的概念。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兩類內容。通俗的說計稅基礎是指資產負債表日後,資產或負債在計算以後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根據稅法規定還可以再抵扣或應納稅的剩餘金額。
它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負債的計稅基礎:
1、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該項資產在未來使用或最終處置時,允許作為成本或費用於稅前列支的金額
資產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某一資產資產負債表日的計稅基礎= 成本—以前期間已稅前列支的金額2、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帳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未來可稅前列支的金額
10樓:庚昂可冬卉
、賬面價值、賬面淨值與賬面餘額的區別
(一)對固定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的累計折舊;
賬面餘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
賬面淨值=固定資產的折餘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二)對無形資產來講:
賬面價值=無形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準備-累計攤銷;
賬面餘額=無形資產的賬面原價;
賬面淨值=無形資產的攤餘價值=無形資產原價-累計攤銷。
(三)其他資產:
賬面價值=賬面餘額-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
賬面餘額=賬面原價
《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第四條規定,企業承包在取得資產、負債時,應當確定其計稅基礎。計稅基礎分為資產的計稅基礎和負債的計稅基礎:
資產的計稅基礎,是指企業收回資產賬面價值過程中,計算應稅所得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以自應稅經濟利益中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需要繳稅的資產價值。
通常情況下,資產取得時其入賬價值與計稅基礎是相同的,後續計量因會計準則規定與稅法規定不同,可能造成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
例如,各項資產如發生減值提取的減值準備。按照會計準則規定,資產的可變現淨值或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時,應當計提相關的減值準備。稅法規定,企業提取的減值準備一般不能稅前抵扣,只有在資產發生實質性損失時才允許稅前扣除,產生了資產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異即暫時性差異。
假定某企業期末持有一批存貨,成本為1000
萬元,按照存貨準則規定,估計其可變現淨值為800萬元,對於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應當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0萬元,由於稅法規定資產的減值損失在發生實質性損失前不允許稅前扣除,該批存貨的計稅基礎仍為1000
萬元,其賬面價值為800
萬元,兩者之間的差額200
萬元即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又如,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在滿足資本化條件後發生的支出應當資本化,確認為無形資產成本;稅法規定,企業的研究開發支出一般可於發生當期稅前扣除,由此產生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的暫時性差異。
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未來期間計算應稅所得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即未來不可以扣稅的負債價值。一般而言,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交款等負債的確認和償還,不會對當期損益和應納稅所得額產生影響,其計稅基礎即為賬面價值。某些情況下,負債的確認可能會涉及損益,進而影響不同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使得其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之間產生差額,如企業因或有事項確認的預計負債。
會計上對於預計負債,按照最佳估計數確認,計入相關資產成本或者當期損益。按照稅法規定,與預計負債相關的費用多在實際發生時稅前扣除,該類負債的計稅基礎為0,形成會計上的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暫時性差異。
為什麼負債的計稅基礎賬面價值 未來期間按照稅法規定的可予稅前抵扣的金額的未來不可抵扣的金額
墨汁諾 未來期間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稅法規定可予抵扣的金額 是指資產的賬面價值小於其計稅基礎或負債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以及按照稅法規定允許用以後年度的所得彌補的可抵扣虧損 可結轉以後年度的稅款抵減而產生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預計負債這個科目屬於負債。假設其再賬面價值為100萬。根據稅法規定。預...
下列事項中,會導致計稅基礎和賬面價值產生差異的有
有種慵懶叫 可能會存在差異的情況有 1 固定資產,會計與稅法的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折舊方法 折舊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資產的減值準備的提取。2 無形資產,會計與稅法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於攤銷的年限 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以及內部開發的無形資產。3 交易性金融資產,會計與稅法上處理的差異主要來自於公允價值的計算...
合併財務報表中存貨的賬面價值大於其計稅基礎,符合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條件的,應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
hao大森 錯,因為可能有壞賬準備期初數抵消的問題。壞賬是指企業無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極小的應收款項。由於發生壞賬而產生的損失,稱為壞賬損失。期末壞賬準備也可以按照賒銷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計提。該方法與應收賬款餘額的會計處理是一致的,只是計算應計提金額時存在不同。該方法下,計提金額是使得計提後的壞賬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