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贈汪倫簡筆畫大全,贈汪倫 古詩

時間 2021-09-21 00:22:54

1樓:

唐代大詩人李白《贈汪倫》

原文: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李白自秋浦往遊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時所作。李白遊涇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與汪倫結下深厚的友誼。開元天寶年間,汪倫為涇縣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別」。

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

詩詞典故

據清代袁枚《隨園詩話補遺》記載:唐天寶年間,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欣喜萬分,做為李白的粉絲非常想見到偶像,就寫信給李白:「先生好遊乎?

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是一個非常浪漫的詩人,愛桃花更愛美酒,所以他收到信後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問汪倫桃花在**,一萬家酒家在什麼地方,汪倫笑著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並無桃花。

萬家是店主人姓萬,並沒有萬家酒店。」李白聽了不僅沒有惱怒自己被騙了,反而哈哈大笑。他們反而因此成為了好友。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匹,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

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下此詩給汪倫。也許正因為兩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為同調,很珍視汪倫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對著眼前風光綺麗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出了這首名篇。

2樓:對面包的愛

贈汪倫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麼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此詩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3樓:昂菊苗淑

贈汪倫【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4樓:桂望亭閉媼

贈汪倫[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發現身上沒帶錢。

漁夫把他踢下船,

不知李白死沒死。

突然飄來一張紙,

上面寫著我沒死。

???????

5樓:福良材風柏

[作者]:李白

[全文]: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

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詩意:李白坐著船將要遠行,忽聽到岸邊上有踏歌聲(邊踏地面邊合著節拍唱歌)。

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倫為我送別的情誼深

6樓:匿名使用者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

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譯文: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

汪倫是唐朝涇州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仰慕他希望有機會一睹他的風采。可是荊州名不見經傳。

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後來汪倫得知李白要到荊州遊歷的訊息。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汪文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熟悉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有力,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欣然前來於是汪倫並寫了這樣一封邀請信。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

李白收到此信立刻興致勃勃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文微笑著告訴他桃花是我們這裡水彈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並沒有桃花,我們這裡酒店店主姓萬,並不是說有1萬家酒店。

你白聽了,現實一愣,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但他馬上就明白了。接著哈哈大笑起來臉說佩服佩服。問留李白住了幾天,李白在那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住處群山環抱。

重巒疊嶂。住處裡面池塘館舍。清淨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

吃佳餚。聽歌有與朋友高談闊論一天,樹燕長相聚會往往吹於蛋打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就送給他名馬八匹綢緞十匹。

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邊的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是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7樓:一月香牡丹

贈汪倫》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贈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十分樸素自然地表達出一位普通村民對詩人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詩人信手拈來,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比較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自己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令人回味無窮。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膾炙人口,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目錄基本資訊

作品原文

註釋譯文

作品鑑賞

人物簡介

編輯本段基本資訊

《贈汪倫》詩意畫

[1]【名稱】贈汪倫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七言絕句

編輯本段作品原文

贈汪倫①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②。   桃花潭水深千尺③,   不及汪倫送我情④。[2]

編輯本段註釋譯文

【註釋】   ①汪倫:李白的朋友。李白遊涇(jīng)縣(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時,附近賈村的汪倫經常用自己釀的美酒款待李白,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

宋蜀本《李白集》此詩題下有注曰:「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據此,後人多以為汪倫是一「村人」。

今人汪光澤、李子龍先後發現涇縣《汪氏宗譜》、《汪漸公譜》、《汪氏續修支譜》,確知「汪倫又名鳳林,仁素公之次子也,為唐時知名士,與李青蓮、王輞川諸公相友善,數以詩文往來贈答。青蓮居士尤為莫逆交。開元天寶間,公為涇縣令,青蓮往候之,款洽不忍別。

公解組後,居涇邑之桃花潭」(詳見《李白學刊》第二輯李子龍《關於汪倫其人》)。按此詩或為汪倫已閒居桃花潭時,李白來訪所作。李白於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自廣陵、金陵至宣城,則此詩當不早於此前。

  ②踏歌:民間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拍子,可以邊走邊唱。   ③桃花潭:

在今安徽涇縣西南一百里。《一統志》謂其深不可測。深千尺:

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   ④不及:不如。

    【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啟程,   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踏歌聲。   桃花潭水縱然有一千尺那麼深,   也深不過汪倫送別我的一片真情。[3]

編輯本段作品鑑賞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寶十四載),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這首詩留別。 詩的前半是敘事:

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

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

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絡起來。

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清沈德潛很欣賞這一句,他說:

「若說汪倫之情比於潭水千尺,便是凡語。妙境只在一轉換間。」(《唐詩別裁》)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這首小詩,深為後人讚賞,「桃花潭水」就成為後人抒寫別情的常用語。由於這首詩,使桃花潭一帶留下許多優美的傳說和供旅遊訪問的遺蹟,如東岸題有「踏歌古岸」門額的踏歌岸閣,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釣隱臺等。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如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

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這首詩的表現特點是:

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藝術感染力。   另外,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

而這首詩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後人愛用李白的話評價李白的詩,是很有見識的。

李白即興賦詩,出口成章,顯得毫不費力。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無矯飾,而有一種不期而然之妙。「看似尋常最奇崛」,正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這種功夫是極不易學到的。

這首《贈汪倫》就集中體現了李白這種自然高妙的詩風。明代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倫,一村人耳,何親於白?

既釀酒以候之,復臨行以祖(餞別)之,情固超俗矣。太白於景切情真處,信手拈出,所以調絕千古。」[2]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李白    李白像

[4](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

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

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髮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

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李商隱、李賀並稱「三李」。

又與杜甫齊名,世稱「大李杜」。韓愈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5]汪倫   汪倫又名風林。唐開元間任涇縣令。

卸任後,居涇縣桃花潭畔。天寶元年(742)至寶應元年(762),李白曾多次來安徽當塗、宣城、涇縣、秋浦、南陵等地,並遊歷涇縣桃花 潭。他以美酒待客。

臨別時,李白作《贈汪倫》詩,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汪倫,黃山市太平縣人,曾任涇縣縣令,卸任後由於留戀桃花潭,特將其家由黟縣遷往涇縣。

贈王倫翻譯,古詩,贈汪倫翻譯

我正乘上小船,剛要解纜出發,忽聽岸上傳來,悠揚踏歌之聲。看那桃花潭水,縱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倫送我之情。宋本 李太白文集 題下注 白遊涇縣桃花潭,村人汪倫常醞美酒以待白。倫之裔孫至今寶其詩。清代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 記載 唐時汪倫者,涇川豪士也,聞李白將至,修書迎之,詭雲 先生好遊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贈汪倫的意思,古詩《贈汪倫》意思是什麼?

中國女性牡丹 贈汪倫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分析 李白 701 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尊稱為 詩仙 他的詩想象奇特,感情飽滿,風格豪放飄逸,千百年來深受人們喜愛。贈汪倫 是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詩中首先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

贈汪倫的欣賞,《贈汪倫》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汪倫 唱歌 來為 李白 送行的情景。作者很感動,所以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極力讚美汪倫對作者的深情厚誼。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 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