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杜甫詩歌風格多樣但最主要的風格還是
1樓:陳9勝6江
唐代詩人杜甫詩歌風格多樣但最主要的風格還是沉鬱頓挫。
杜甫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公升激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合稱「困碼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思想核心: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巨集偉抱負。
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揭露和批評。
他同情人民,甚至情願為解救人民的苦難做出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汪笑哪憂國憂民這條主線,以最普通的老百姓為主角,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
杜甫詩歌主要風格特點
2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杜甫的詩歌特點如下。
1、取材方面。
杜甫是社會派詩人,趨向現實主義,內容廣泛,富時代性,取材於政治興亡,社會動亂,戰事徭役,飢餓貧窮和貧富懸殊。
杜詩善於描寫當時歷史實況,反映唐代由盛轉衰的現況,故有「詩史」之稱。從安史之亂至入蜀之前,杜甫經歷了大時代的動亂,寫下大量的實錄式寫實名篇。
2、思想方面。
杜詩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憫人,憂國憂民,洋溢著仁民愛物的情懷和濃烈愛國主義色彩,有「詩聖」之譽。
杜詩善用理智去仔細觀察人生社會的實況,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去體會人民的苦樂,有強烈政治意識,繼承併發揚詩經、漢樂府民歌及建安文學的寫實精神。
3、手法方面。
杜詩善寫人物對話和獨白,選取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事件來描寫。杜詩也善於抒情,結合抒情和敘事,又結合抒情和寫景,寄情於景。杜詩敘事注重客觀描述,讓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而少發議論。
4、語言方面。
杜甫寫作態度非常嚴肅,語言精煉,用字準確,形象生動,多姿多采,並善於運用民間口語。
5、體裁方面。
杜甫作品眾體兼善,五七言古體、律詩絕句,無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詩體,表達不同的內容,敘事多用較少格律限制,便於鋪敘描寫的古體詩,抒情則多用近體詩。
杜甫大量創作七言律詩,作品內容廣泛,技巧純熟,注重聲律對仗,格律嚴謹,語言錘鍊,為歷代典範之作,達到極高的成就,使七律創作臻於成熟。他又開創「即事名篇」的新樂府詩,描寫社會的民生疾苦。
6、風格方面。
杜詩主要風格是沉鬱頓挫,風格多樣,豐富多姿,或雄渾奔放,或清新細膩,或沉鬱悲涼、或辭藻富麗、或平易質樸、或通俗自然。杜詩融冶吸收前人藝術技巧,發展成一種獨特的新風格。表達自己愛國的思想。
杜甫的一生,杜甫一生的四個時期
本協議總則 杜甫的一生就是中國文人的一個縮影,他的一生孤高傲世 知音難覓 歸隱出世,壯志難酬,處處碰壁.一生中的每個時期 每一首詩都佈滿了歷史的印記!這就是杜甫 一位人間聖人,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永遠無人能取代之! 杜甫 712 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 今河南鞏義 人。杜甫曾祖父 ...
杜甫年輕時寫的詩,杜甫一生的四個時期
小琪琪 一 讀書與壯遊 公元 712年至745 年,0至34 歲 20 歲漫遊吳越,5 年之後歸洛陽,應舉不中。再漫遊齊趙。在洛陽遇李白。壯志凌雲豪情萬丈,俯瞰天下仗劍遠遊,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初定理想,積極進取。代表作 望嶽 望嶽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
李白 蘇軾 白居易 杜甫的詩個三首
李白 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春夜洛城聞笛。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廬山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