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中的採菊寫出了作者勞動的煩憂嗎,忘言是不是寫出了迷茫

時間 2025-03-14 06:40:24

1樓:網友

飲酒(其五),組詩,共二十首,本篇為第五首。為東晉陶淵明所著。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公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1、結合陶淵明所在的時代以及他自己的追求,參照以上譯文可以看出:陶淵明是不喜歡當時的為官生活的,為了靜心,他才隱居鄉村,借勞動來舒緩心中的鬱結。

所以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指的並不是勞動的煩惱,而是自己從勞動中獲得的解脫和樂趣。這也算是勞動的一大意義吧。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這是作者在隱居期間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迷茫,也有對理想和現實之間衝突的感慨。

〈飲酒〉 「採菊」這一動作表達作者怎樣的志趣?

2樓:網友

周敦頤《愛蓮說》中有這樣一句:「菊,花之隱逸者也。」說的就是菊花在文人眼中的形象——高潔、平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採菊」即表現陶潛對這種高貴品格的嚮往和遠離官場汙濁的決心。

3樓:萋萋我心

怎麼說呢,我覺得應該是作者歸隱於田園的志趣吧。

《飲酒》中「採菊」是怎樣借景抒情的

4樓:囂張中孤獨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厭倦官場生活的詩人迴歸田園後,興致勃勃地「採菊」,無意中看見了南山,「悠然 」二字暗示了詩人在田園生活中追求恬靜安寧的心情。

此詩的主旨是淡泊名利的出世思想。乙個離開官場的隱士。能抱有如此安靜的心態去採菊花。從行為和環境上就已經抒發了情感。

《飲酒》「採菊」和「真意」之間的聯絡?

5樓:網友

菊花向來是清高的讀書人所追求喜愛的一種花,所謂四君子「梅蘭竹菊」,此處作者所寫的採菊可能並不是實際真正的在採摘菊花,而他想表明的是一種追求歸隱生活的狀態,由借採菊這個動作來表現出來。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就顯而易見的看出此處的真意,就是作者所向往的淡泊的,隱於山林的生活。

陶淵明《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中的「採菊」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6樓:蕭青城

菊,在陶之後被視為君子的象徵(《愛蓮說》),實際上在陶之前也有這樣的象徵意味,屈原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採菊象徵陶氏不與世俗同流合汙,

7樓:顏顏

象徵著隱居生活悠閒自在的淡然脫俗的心態。

8樓:網友

有個賓館的名字叫東籬下賓館,你猜「採菊」是什麼意思。

陶淵明的《飲酒》中,採菊與東籬的聯絡是什麼

9樓:手機使用者

採菊顯示了作者此時的閒適,而東籬則又代表了作者所處之處更是農田的一種寫照。在作者自認為追求的地方做如此閒適之事體現出了作者悠閒的意境,而採菊於東籬又都是表現這種意境,他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10樓:艾婉琳

在東籬下采菊,也就是說,採菊花的地點是東牆下面。

聯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說說飲酒中採菊兩句是怎樣借景言情的

11樓:豪為人間理想

將菊花與自己聯絡在一起,即是寫自己,也是寫菊花。也就是樓上說的借用菊花飄逸高雅之景抒發自己追求清高隱逸之情,

12樓:河鱘

借用菊花飄逸高雅之景抒發自己追求清高隱逸之情 具體怎麼說再修飾修飾 多說點。

《飲酒》這首詩中的「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描繪了一幅什麼圖景?表達了什麼樣心情?

13樓:網友

詩人解「結廬在人境」,能做到「無車馬喧」是因為「心遠地自偏」。

14樓:範習武

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採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所見的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的嵐氣,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的這就是自然的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的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讚美,對自由生活的嚮往之情。

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後乙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詩人對「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一矛盾狀況所作的解答,是「心遠地自偏」,這裡麵包含著兩層意思,一是隻要「心遠」,就自會去尋求偏遠之地,從而達到無車馬之喧的境界;再是隻要"心遠",無論地之實際上的偏遠與否,都會達到心靈的寧靜,這與佛教思想特別是禪宗境界已很相似。

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對上句「而無車馬喧」和「心遠地自偏」的坐實。它不是抽象地論證,而是由虛入實,信手拈出詩人田園生活的乙個最典型、最形象、最具有審美意義的場景,給予了最完美、最藝術而又最自然的表現。

在陶淵明的飲酒中、 【採菊】和【真意】之間有什麼內在的聯絡?

15樓:網友

《飲酒》則著重於描寫田園生活中的真情趣,如第五首和第七首。前一首用當時玄學中「言不盡意,,說表達其感覺中的真意。詩中的「採菊東籬下」,正是這種「真意」的載體。

採菊」等句中蘊藏的「真意」,需要人與自然之和諧,關鍵是「心遠地自偏」。

可別惱字寫出了作者對春雨的喜愛,讓我們想起了唐代詩人的

傻傻的慧咯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春夜喜雨 是杜甫在唐肅宗 李亨 上元二年 761 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春夜喜雨 創作背景及思想內容 這首詩寫於上元二年 761年 春。此時杜甫因陝西旱災來到四...

四時田園雜興其31裡寫出了作者對誰的喜愛

暮靜雨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 杏子肥 麥花白 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 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 惟有蜻蜓蛺蝶飛 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表達了作者面對豐收...

揚州慢中哪些詩句到達昔日的揚州他們寫出了昔日揚州怎樣的特點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譯文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裡有著名遊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