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節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the lantern festival),春燈節,是中國民俗傳統節日。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食物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
同時,還要吃些應節食物,在南北朝時澆上肉加便便湯汁的米粥或豆粥。但這項食品主要用來祭祀,還談不上是節日食品。到了唐朝鄭望之的《膳夫錄》才記載了:
「汴中節食,上元油錘」。油錘的製法,據《太平廣記》引《盧氏雜說》中一則「尚食令」的記載,類似後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為「油畫明珠」。
元宵
唐朝的元宵節食是面蠶。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每歲上元,都人造面蠶的習俗到宋代仍有遺留,但不同的應節食品則較唐朝更為豐」。
呂原明的《歲時雜記》就提到:「京人以綠豆粉為科斗羹,煮糯為丸,糖為臛,謂之圓子鹽豉。捻頭雜肉煮湯,謂之鹽豉湯,又如人日造蠶,皆上元節食也」。
到南宋時,就有所謂「乳糖圓子」的出現,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們就以『元宵』來稱呼這種糯米糰子。劉若愚(生於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記載了元宵的作法:「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為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稱湯圓也」。
清朝康熙年間,御膳房特製的「八寶元宵」,是名聞朝野的美味。馬思遠則是當時北京城內製元宵的高手。他製作的滴粉元宵遠近馳名。
符曾(生於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詞》雲:「桂花香餡襄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裡賣元宵」。
詩中所詠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馬家元宵。 近千年來,元宵的製作日見精緻。光就麵皮而言,就有江米麵、粘高梁面、黃米麵和苞榖面。
餡料的內容更是甜鹹葷素、應有盡有。甜的有所謂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錦、豆沙、芝麻、花生等。鹹的有豬油肉餡,可以作油炸炒元宵。
素的有芥、蒜、韭、姜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勞、長久、向上的意思。
製作的方法也南北各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黃豆,煮食的方法有帶湯、炒吃、油氽、蒸食等。
不論有無餡料,都同樣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種四時皆備的點心小吃,隨時都可以來一碗解解饞。
2樓:匿名使用者
上元節時,吃元宵,賞花燈,不乏是另一個情人節。
中國古代人是怎麼過元宵節的
3樓:今天倒黴透了
元宵節在古代又被稱為上元節。新年的氣息在上元節時最為濃厚。家家扎花燈,掛燈籠,也會有很多花燈活動,例如猜燈謎。
這一天可謂是普天同慶,在古代沒有夜生活的時代,上元節大家都會玩到很晚。著名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正是對上元節繁華情景的最好描述。
從詩詞裡看古人如何過元宵節
4樓:每天只吃一口飯
正月十五夜
唐·蘇道味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賞析:這是一首很有名的詩歌,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
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賞析:玉漏銅壺是計時的,「玉漏銅壺且莫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像元宵節這樣的良辰美景,時間啊應該走得慢點。
節日快樂,這些詩詞告訴你古人如何過元宵節
古代人怎麼過元宵節
5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十五日是傳統的元宵節。元宵節起源於漢代,又稱上元節,燈節;這一天活動的內容主要是賞燈。在漢代時,賞燈活動主要在 宮廷內進行;到了唐、宋,則由宮廷擴充套件到民間。
6樓:沉吟聽盈盈
東漢明帝時,始有元宵放燈習俗,又稱「燈節」。觀燈之俗,宋代最盛行。宋以來增加了吃湯圓的習俗,所以又稱湯圓為「元宵」。
元宵節在海南俗稱「小年」,當日下午宰雞、煮湯圓、吃椰子甜果等;晚上鬧花燈,舞龍舞獅,演戲等。
7樓:荏苒中觀瀾
正月十五是上元節.在這一天平日裡不準出門的閨中女子會得到一日出門的自由.人們在晚上賞花燈,共慶佳節.
辛棄疾有一首著名的詞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說的就是當時賞燈勝景
下闕有蛾兒雪柳**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說的就是當時出來賞花燈的女子
正月十五鬧元宵,古人是怎麼「鬧」的?「鬧元宵」從什麼時間開始「鬧」
中國人過元宵有多野,古人過元宵節瘋到什麼程度?
8樓:不想當無所謂了
其實我們定義一個節日的重要性,都是以放幾天假為標準的。放得越長就越是一個好節日,古人其實也這樣。而且古人元宵還是放的長假。
差不多有三天,這三天男女老少都釋放開了,喝酒、遊玩、出行,玩的比我們現在可野多了。
到了元宵節這一天,許多制度就放寬了。首當其衝的就是宵禁。古代的時候為了安全,基本每個朝代都有宵禁,只在元宵這一天解除其。
實是因為古代新年真正的開始就是要到上元燈節,前後這三天是最具有狂歡節所有的表現特徵的。每到正月十五日夜,城鄉都點起燈火,一晚上也不滅,而且一律掛紅燈籠。在元宵這一天,處處張燈結綵,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在街頭縱情狂歡。
古人在這一天除了看燈,逛街,就是外出喝酒,喝到爛醉,才想到要回家。有人接送的可以平安回家,沒人接的,可能在大馬路上就直接躺了,這就方便了一些外出覓食的小偷了,往往收穫頗豐。
元宵節還曾經有一個關於女子的故事,因為故事主人公是個女人,而不是男人所以才被人們喜聞樂見。因為古代女子一般都不能輕易出門逛街,一天到晚就是在家呆著,很難有出門遊玩的機會。但是在元宵節期間,女子可以和男子一樣上街觀燈、遊玩,獲得暫時的人身自由,盡情歡娛。
過節喝酒就是一個習慣了。想當然,古人在元宵節這天的飲酒量肯定很大,因為這天人們都是放開了喝,沒人去管的。
9樓:驚鴻
古代的元宵節還是很重要的,元宵節帶有身心解放的性質在裡面,也有北宋皇帝極其注重元宵節的原因在裡面。
10樓:匿名使用者
也不能這麼說,以明代為例。和現在一樣,也會放煙花,但是明代歷朝都有**上書請罷上元煙火,因為不僅開銷巨大,而且極其容易引發火災。由此可見明朝上元節的煙花之盛。
11樓:誰註冊了名字啊
在古代元宵節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這一天所有人都可以出來玩,宋朝人除了看燈,逛街,就是外出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才想到要回家。
12樓:肉嘟嘟肉嘟
明武宗朱厚照在乾清宮過元宵,宮前張燈,花樣翻新,不顧及安全,結果燈火燒到殿宇,把寢殿乾清宮都燒光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要看什麼朝代,如果民風開放,經濟水平發達的話,這天晚上會有各式各樣的活動,非常豐富。
14樓:luu陽光的
在古代,元宵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節日,所以古人過元宵節是不亞於春節的,是有很多的活動的。
15樓:喬治不慢
因為平時都約束很多,但在今夜趁著過節的喜慶,他們會做很多平時不敢做的事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在宋代,因為商業發展迅速,那個時候元宵節是相當精彩的,有很多的活動同時還有各種各樣的美食。
古代人元宵節吃什麼?(古名和解釋)
寇墾是誰?中國古代人物,寇墾是誰?中國古代人物
尢列 孫中山 陳少白 楊鶴齡。中國古代歷史哪些可稱得上是英雄人物?點評一下。周武王戰國 四大將領 趙國 廉頗 李牧 秦國 王翦 白起 戰國四公版子 趙國 平原君 趙勝 楚國 春申君 黃歇權 齊國 孟嘗君 田文 魏國 信陵君 魏無忌 燕國 太子 燕丹 商鞅 墨子 韓非 莊子 孟子 孫臏 荊軻 屈原 李...
古代七夕怎麼過,中國古代人們是怎樣過七夕的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 七巧節,由於古代女子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夕,她們都會向織女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 獲得美滿的姻緣。古代的情人節其實是上元節,也就是現在的正月十五 元宵節。只有在這一天,古代女子可以出門賞燈,也就可以藉著賞燈的名義約會啦!七夕是中國的情人節,古代人是怎麼過七夕的? 每日知識補...
中國古代人物畫有那些特點,中國古代人物畫特徵
南國購 網 繪畫的一種。以人物形象為主體的繪畫之通稱。中國的人物畫,簡稱 人物 是中國畫中的一大畫科,出現較山水畫 花鳥畫等為早 大體分為道釋畫 仕女畫 肖像畫 風俗畫 歷史故事畫等。人物畫力求人物個性刻畫得逼真傳神,氣韻生動 形神兼備。其傳神之法,常把對人物性格的表現,寓於環境 氣氛 身段和動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