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和現實的關係,佛教與生活的關係是怎樣的

時間 2022-04-02 23:30:29

1樓:騎項

佛法佛教與現實關係並不矛盾。佛教講愛眾生,人輪迴,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與現實的,大愛,博愛,生態平衡,遵紀守法是一致的。

2樓:yq愛遊戲

佛法只是統治階級的工具而已。

3樓:若正浩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此偈出《六祖壇經》

「善知識,吾有一《無相頌》,各須頌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記吾言,亦無有益。聽吾頌曰:

「說通即心通, 如日處虛空; 為傳見法性, 出世破邪宗。

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 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

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須生慧日。

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在妄中, 但正無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

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生不見道。

波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 離世覓菩提, 恰如求兔角。

佛教與生活的關係是怎樣的

4樓:莫文靈雲南

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

佛法是無相,生活是有相。

佛法離一切相,佛法不離一切相。

離一切相,就是佛,就是清淨光明心。

不離一切相,就是離開這個假象,我們也無處找到這顆清淨光明心。

供參考,阿彌陀佛!

佛法與風水的關係

5樓:那須宗基

小乘佛教以修個人為主,在自己成就佛果後才行拯救世人之行.

大乘佛教,自渡又渡人,在自我修行時,迴向世人,眾生靠"他力"相互扶持~一起得享極樂世界~

6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名山來

僧道多,貴人住福地,風水源不單單指環境,bai人的本身就是風水,du現代名詞叫做磁場

zhi波dao,人的磁場波,物質的磁場波,大自然的磁場波。磁場波的好與壞通過人自身的修煉是可以改變的。選擇環境重要,自己修煉更重要。兩者是同時的。

7樓:平天下心量要大

境隨心轉,你去看看《了凡四訓》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佛教對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影響

佛教和科學的關係佛教和科學的關係.佛教講得為什麼

8樓:澄修潔

科學與佛教有矛盾的統一性,佛教能解一切『科學』的現象,『科學』解不了佛教的現象。佛教是精神涅槃,科學是現實。

如何學習佛法與實際結合聯絡在一起? 5

9樓:菩提大道直

國太夫人求長壽

國太夫人求長壽

佛陀在世時,有一個小國家名為羅益國,位在偏遠之地,還留存一些落伍的風俗習慣,例如認為「身體健康是得自眾神保佑,生病則是神明懲罰,必須祭祀求神保佑。」

國王的母親──國太夫人身體不適,屢次設壇祭祀,病情仍然沒有好轉。國王召集兩百位婆羅門教徒一起研商對策,其中一位婆羅門教徒建議擴大祭祀典禮,宰殺一百頭牛、一百頭羊和一名童子來祭拜。

國王很孝順,認為醫好母親的病最重要,就答應一切照辦。

祭祀典禮那一天,國王與國太夫人乘車前往設於城外空曠場所的祭壇。兩百頭牛羊似乎知道即將被宰殺,沿途一直哀嚎,被選中的童子也害怕地掙扎,童子的父母跟隨在後,悲悽地哭泣不已。

佛陀聽到這個訊息,來到城外一棵大樹下等著面見國王。國王見到佛陀,很恭敬地問訊禮拜,說明自己正要前往祭壇為母親祈福。

佛陀說道:「想要谷實豐碩,一定要勤於耕作;希望得富貴,就應多佈施;欲得智慧,必須勤習經法;希望長壽,則應大慈護生。為求健康而殺害生靈,實是加重惡業,顛倒無智。

疾病皆有因,必須瞭解**,慎求醫道,才能使身體健康。」

國太夫人在車裡聽到佛陀這番話,頓時覺悟到──我怎麼能為了自己而殘酷地殺害這麼多生命?甚至還要殺死一個可愛的小孩子!她掀起車簾,由宮女扶持步行到佛陀面前,跪拜頂禮,懺悔道:

「我實在太愚痴了!偶爾頭痛腰痠就以為是天神在懲罰我,到處找巫師來祭祀,如今居然還要殺生祭拜,妄造惡業!剛才聽了您的訓誨,才知應該慈悲護惜一切生靈,因為所有生命都是珍貴。

」佛陀微笑祝福她:「你有這分大慈悲心,必然福壽無量!」國太夫人法喜充滿,心情開朗起來,感覺身上病痛似乎減輕了,頂禮感恩佛陀教誨。

一般人往往過於愛護自己,而迷失了大愛的本性,不擇手段損傷他人或殺害生靈,結果業上加業,招致更多苦果。

如是因,如是果;以大愛為因,就能得到歡喜自在之果。真正愛自己,就要培養清淨的智慧與開闊的愛心,真誠地為眾生付出,如此自然能累積福德善緣。摘錄《證嚴法師說故事》

10樓:普願講堂慧蓮

佛法就是告訴我們真相和規律,然後告訴了我們修行的方法,將這些道理用於生活和修行當中觀照,並依佛所教,如理如法而行。而不是僅僅在於明白了,懂了,一定還要在實際當中應用。不斷的應用過程可以叫做修行!

11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學佛第一步就是持戒。已經是在實際中修行了。又何來此一問?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祕密陀羅尼)

12樓:清城ai破曉之前

先去學習一些你感興趣的佛法,多讀讀。

最關鍵的就是平時生活中得考驗了,

在你與人有矛盾或者生活裡遇到挫折的時候會不會用這些東西讓自己成長。

佛法的作用就是為了讓人在生活中不要陷在困擾之中,遠離苦難嗎?自然要在生活裡真正實踐、做到,你說不是嗎?

13樓:你不問_我不答

懂得降伏自心,你的生活就是修行,就是佛法,這是我們一天24小時中都要做的修行。修持不在於持咒多少遍,唸佛多少遍,不在於外在的次數、身體的作為,而在於「心」是不是真的去修持。

14樓:惠槐

現代人學習佛法與實際之間常常會有一些矛盾和困惑。其實若把佛法的一些核心理念弄懂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學佛與實際相融在一起。比如,漢地學佛最廣泛的法門是念佛法門,一般的理解是念佛號,一天一萬遍,這是初學唸佛的方法。

再深入一點 ,是觀想佛,也就是嘴不出聲音,內心念。再深。慢慢地,唸佛的狀態融入到每時每刻,也就是工作中、生活中、走路中、吃飯中等等一切行為中都處在念佛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不是一心兩用,而是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這樣的行為中,以清靜唸佛的狀態投入到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也是進步最快的修行。

15樓:踏雪尋梅

所謂修行就是將你所學習到的經論首先理解消化,然後在生活中去依教奉行!

16樓:願生西方樂土中

結合我自己的經驗,不要生氣,不要嗔,慈悲喜捨,多笑,多佈施。

17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就會心靜,心靜下來學習就會提高

18樓:匿名使用者

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不與無量壽經違背就可以了

佛教在現實中能實現的意義有多少?

19樓:小

您好,佛教從心理學上說,是一種可以調劑人們心理狀態的學問,對您所說的應激心態,還是有效的

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理論系統要去學習的,現實是一個大熔爐,您不能幻想人可以操控所有現實,包括佛祖有時候也是不可以的,因為他說過,業力勝於一切,有時候甚至連他自己也操控不了業力

如果只是為了一般的身心放鬆,境界昇華,學佛或者出家是可以的,從一般意義上說,也是人的一種精神寄託

責任和義務如果處理好,和學佛這門學問其實並不矛盾

學佛不是完全主張以德報怨的,我記得好像看過說,該防禦和反擊的還是要適時做到,因為我們除了保護自己,經常也要保護別人,對嗎?

只能說是,儘量在這種戰爭或者對戰的過程中減小損失,而且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讓戰爭發生

美國的宗教是一種進步化的產物,也曾經出現過修女和牧師等等的刑事案件,他們未必是投入心去理解透徹這門學問的~~有時候甚至就像變成了一種吃飯喝水的習慣那麼隨便,除了他們個別的是虔誠的~~~

佛教在現實中是有意義的,但是某些時候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準,或者有的人受過挫折或者傷害之後,用整個身心靈去體會和領悟~~ 記住一句話,有緣人,看到佛法訣竅的機會愈來愈大~~

而且佛教是需要人們持守戒的,很多時候嚴格要求了自己,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多問題迎刃而解~~要在任何不良事情發生之前就做好自己,自我控制自己~~~這樣,才能達到您心中所想象的那個寧靜安寧的境界~~~

建議你可以去搜尋一下,臺灣有一位聖嚴法師,他久負盛名,在歷史上用佛學影響過蠻多人的~~這就是一種把佛學化為行動理論去幫助現實的例子,呵呵~~:)

佛教有些理論放在現實當中就跟扯淡一樣

20樓:匿名使用者

學習任何一個東西也都是一樣的,理論結合實際的時候都會有種種困難,這個是認識規律的問題。不要急著開口說人家不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研究明白?何況有些內容是不是佛教的還不一定。

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區別,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有什麼區別!

天地堯鑫 1 首先,世尊住世時,並沒有什麼大乘 小乘。之所以,有大小乘,是後人分別才有的。2 世尊涅磐後,佛教先後 為十八個部派 甚至更多 每個部派的側重點和修行方式也發生的變化,大小乘的分類依據主要是指的發心的不同 自度和度他。3 還有一種歧義的分類 認為南傳佛教 原始佛教 是小乘,漢傳佛教佛教是...

僱傭關係與承攬關係的區別?承攬關係和僱傭關係的區別

您好,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請稍等一會兒哦 1 兩者責任歸責原則不同 僱傭關係中,僱主對僱員的人身損害承擔的是無過錯責任和替代責任 而承攬關係中,定作人承擔的是過錯責任和合同責任。2 兩者法律關係的客體不同 僱傭關係中,僱傭的根本目的在於給付勞務,以勞務本身為合同標的 而在承攬關係中,...

茶和中國的佛教思想有什麼關係,茶文化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海印放光 在古代,禪宗寺院很多,而且大多數寺院在山中,古代寺院自食其力,除了開荒種糧種菜,也開荒種茶,古代出家人都有喝茶的習慣,因此禪師們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常常離不開茶的話題。2.茶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可避免昏沉,很適合修行人誦經唸佛,用功修行。3.禪究竟是什麼境界,是不可以用語言描述的,高僧大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