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自《論語·學而》,患:擔心、害怕。
不己知:是不知己的倒裝。知:
瞭解。整句話的現代漢語意思是: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2樓:使命踐行者焦竣
本章所**的,正是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內「患」與「不患」的問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實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
詳解:其他解釋大同小異,其實,用更形象的話大致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在現代社會,這種解釋的可笑和不切實際已不用多言,這種論調忽悠出來的,不是腐儒又能是什麼?且不說這類解釋的荒謬,就從語法上看,有兩個問題是不能逃避的:
一、「其」是指代「人」還是「己」。二、「能」是名詞還是動詞。
對於第一個問題,通常都認為「其」指代了「己」,但「其」當代詞,一般都指代第三人稱領屬關係,指代了「己」,把「其」翻譯成自己,不說完全不可以,但為什麼「其」不是指代語法功能和位置更恰當的「人」?
對於第二個問題,「能」當名詞沒問題,但在這裡,更合理的是動詞,因為,任何熟悉文言文對稱性修辭的人,都應該知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其實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相應的,「能」在這裡更應該是動詞。因此,本章的解釋更應該是「不患人不明瞭自己,患人不能明瞭自己。」這裡的「人」,包括自己和別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先說「人」指自己的情況,自己不明瞭自己,這是人的常態,而且只要還是人,這種狀態就無法徹底改變,而這沒什麼可怕,可怕的是人不能不斷明瞭自己,一世糊塗,而且以糊塗為榮,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這就是人生最大的不幸。人,首要的是不斷明瞭自己,所謂「內聖」,所謂修身,也是要不斷地明瞭自己。
而對於「人」指別人的情況,別人不明瞭自己,反之,自己也不明瞭別人,人與人之間互相不明瞭,站在「家、國、天下」的角度,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也是一個很正常的問題。由於個人在社會結構中所處位置的不同,相互間因為利益等問題,出現相互間的不明瞭,是很正常的,沒什麼可怕的。但可怕的是,人與人之間不能不斷互相明瞭,甚至還忙於互相製造鴻溝,你是「精英」、他是「平民」,這是「富人」,那是「窮人」,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相明瞭的願望與可能,這才是社會最大的不幸。
社會,首要的是互相間的不斷明瞭。所謂「外王」,所謂「齊家、平天下」,首要的,就是要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不斷明瞭,何來「人不慍」的世界?
那麼,本章說涉及的「不患」與「患」,和上一章的又有什麼關係?其實,上一章所說的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站在終極的角度,一切存在都有其「患」,而「患」以「不患」的無位次而位次。但所謂的終極,也是相對而言的,在具體的存在系統中,也相應有其「患」與「不患」。
在這系統似乎無位次的「不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患」;反之,在某一系統的「患」,在另一系統內就成了「不患」。每一個現實系統的存在,都有其「患」與「不患」。
而本章所**的,正是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內「患」與「不患」的問題。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個體來說,自己不明瞭自己,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自己永遠也不可能徹底明瞭自己,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瞭的明瞭,「不明瞭」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瞭」而位次。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
說某某人有自知之明,某某人沒有自知之明,這都是因「不明瞭」的無位次而有了自知之明與沒有自知之明的位次,依次下去,自知之明還可以分出三六九等來。因此,該「患」的不是自己不明瞭自己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反正不能徹底明瞭自己,因此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失去了不斷明瞭自己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瞭」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自己不斷「明瞭」自己的位次,所以才有了「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內聖」的。
同樣,在人類社會的角度,對於人與人來說,人不明瞭人,就是「不患」,站在絕對的意義上說,人永遠也不可能明瞭人,所謂的「明瞭」,只是相對於永遠「不明瞭」的「明瞭」,「不明瞭」是無位次的,而「明瞭」因「不明瞭」而位次。
因此,該「患」的不是人不明瞭人「不患「的無位次,而恰好是以這無位次為藉口認為人不能徹底明瞭人,因此肆意互相製造鴻溝,使得社會結構出現各種不可填補的裂痕,人人都失去了明瞭人的願望和可能。卻不知道,正因為「不明瞭」的無位次,所以才有了人「明瞭」人的位次,所以才有了不斷「明瞭」的可能,不明白這一點,是不可能明白何謂「外王」的。
何謂「能」?用現代術語來說就是要主、客條件具備,從「不能」到「能」,就是要不斷創造,使得主、客條件具備。對於任何現實的社會、任何現實的人來說,「人之不己知」是絕對的宿命,是無位次的,是無條件的,是不患。
而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創造各種主、客條件使得這無位次的「人之不己知」不斷顯現「人之己知」不同位次的可能來,從而實現從「不能」到「能」位次的不斷提升。這就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所謂「天行健」,不明白這一點,是無法理解儒學、《論語》、孔子的。
直譯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說:不患別人或自己不明瞭自己,患別人或自己不能明瞭自己啊。
注:不患、患是專門的術語,不能用其他詞代替,所以直接用,不翻譯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樓:匿名使用者
【出處】
出自《論語·學而》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 己知,患不知人也。」
【釋義】
患:憂慮,擔心。
人:指別人。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裝,不瞭解自己,是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之:助詞,無意。
不能:沒有能力(才能)
也:一樣,相等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4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不擔心別人不瞭解不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不理解別人。
患----憂慮 擔心
知----知道 瞭解 理解
不己知-----倒裝句 就是 不知幾
不患人之不己知------這是做人寬巨集大量,有氣度的表現,同時也是正確對待別人的一種態度。孔子的另一句名言可以很好的詮釋這就話:「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患人之不己之,別人不瞭解我,我不會有所損失。
患不知人也-------(令人)擔心的是不瞭解他人,「不知人」可能誤解別人,也可能有意無意的被別人利用,或者被欺騙,或者受到它的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受到他的危害,這是很可悲的。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句式
5樓:質量課堂
《論語》經典,人生之道:不要憂愁別人不知道自己,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6樓:匿名使用者
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前置賓語為「己」。
7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知己吧,意思是知道、瞭解的意思。
8樓:碧瑤殤
己知:原始順序應該是知己,賓語前置
9樓:匿名使用者
賓語前置 己知 應是知己 就是知道了解我的意思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是什麼方面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是: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自《論語·學而》
譯文: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詳解:別人不瞭解我,我還是我,於是我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所謂"人不知而不慍",不值得憂慮,更不用怨天尤人。
相反。"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不瞭解別人,則不知道別人的是非邪正,不能親近好人,遠離壞人,這是值得憂慮的。
當然,說是這麼說,要真正做到卻是不容易。所以聖人不僅在《學而》打頭的一章裡告訴我們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而且又在這末尾的一章裡再次語重心長地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全篇恰好首尾呼孔子像應
1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譯文:孔子說: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關注我
13樓:伏地魔
意思是: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14樓:匿名使用者
「不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15樓:龔簡答沙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能怨恨別人不瞭解自己,只能怨恨自己不瞭解別人。
16樓:匿名使用者
蝴蝶結攜家帶口覺得不對勁的快遞都想看比分你的價值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的啟示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1 患不知人也。註釋 1 患 憂慮,擔心。人 指別人。不己知 即 不知己 不瞭解自己。譯文 孔子說 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要擔心的是能不能瞭解別人。說解 有才有德的君子做人 做事,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因此,當面對別人的譭譽的時候,也就可以泰然處之 因為不為求榮譽,當然也就不怕別...
以終為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為話題的作文
最愛二團平凡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這是千口傳誦的名句,代代流傳,孔子的形象又是那樣的深入人心,為我們所崇敬,仰慕。我是從幼時就讀 論語 長大的,雖未通讀四書五經,也可勉勉強強算是個 儒生 了吧,年幼時讀 論語 完全 不知其所以然 只是按照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地讀了又讀...
子曰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對這句論語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的意思是說,不擔心沒有一個位置讓你發揮作用,擔心沒有能力把工作做好,在社會上立身。這在當今社會應該是一種主流思想。雖然說找工作難是一個社會性的問題,但更關鍵的是你能不能把一樣工作幹好,有沒有真本事,有真才實學就會比較容易的找到安身之所 也就是說,你必須是個人才。否則,即使通過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