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入唸佛三昧,怎麼才能唸佛三昧

時間 2022-03-30 20:35:24

1樓:自省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只有佛號而離一切相,定入唸佛三昧。

2樓:prince神風

阿彌陀佛!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唸佛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印光大師開示:

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唸,均如是聽。

唸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唸,均如是聽。

默唸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大勢至圓通章》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唸佛時能攝耳諦聽,即都攝六根之法。

以心念屬意根,口唸屬舌根,耳聽則眼不他視,鼻不他齅,身必不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

攝六根而念,則雜念漸息,以至於無,故名淨念。

淨念能常相繼不間斷,便可得唸佛三昧。三摩地,即三昧之異名。

吾人隨分隨力念,雖未能即得三昧,當與三昧相近。切不可看得容易,即欲速得,則或致起諸魔事。

得唸佛三昧者,現生已入聖位之人也。

也就是:

「唸佛三昧」是一心專持【南無阿彌陀佛】佛號,能以見一毛孔得見十方三世諸佛,而入三摩地

《觀無量壽經》雲:「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見此事者,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唸佛三昧。作是觀者,名觀一切佛身;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無緣慈,攝諸眾生。

」具體而言,建議採用「十計數法」

「舌根念,耳根聽」,「意根計數佛號」

「眼根、鼻根、身根」皆不亂動

淨念不斷,雜息念漸息,方能漸入三摩地!

記得每日唸佛完都要【發願迴向】到極樂世界!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3樓:匿名使用者

悟後起修,就入了三昧。不悟本心,是無法契入三昧境界的。

怎麼才能唸佛三昧

4樓:匿名使用者

觀佛三昧法

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故習禪之人先當唸佛。唸佛者。令無量劫重罪

微薄得至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敢侵近。唸佛之人諸餘

惡法不來擾亂。若唸佛者佛常在也。云何憶念。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

佛。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還於靜處。閉目思惟p. 3

繫心在像不令他念。若念餘緣攝之令還。心目觀察如意得見。是為得觀像定。當作是

念。我亦不往像亦不來。而得見者由心定想住也。然後進觀生身便得見之。如對面無

異也。人心馳散多緣惡法。當如乳.母伺視其子莫令墜於坑井險道。念則如子行者如母

。若心不住當自責心。念老病死甚為切近。若生天者著於妙欲無有治心善法。若墮三

惡道苦惱怖懅善心不生。今受妙法雲何可不至心專念耶。又作念言。生在末法。末法

垂已欲滅。猶如赦鼓開門放囚。鼓音漸已欲止。門扉已閉一扇。豈可自寬不求出獄。

過去無始世界已來。所更生死苦惱萬端。今所受法未得成就。無常死賊須臾叵保。當

復更受無央數劫生死之苦。如是種種鞭心令心得住。心住相者。坐臥行步常得見佛。

然後更進生身法.身。得初觀已展轉則易。

生身觀法

生身觀者。既已觀像。心想成就撿意入定。即便得見。當因於像以念生身。觀佛

坐於菩提樹下。光.明顯照相好奇特。或如鹿野苑中坐為五比丘說四諦法時。或如耆闍

崛山放大光.明為諸大眾說波若時。如是隨用一處繫念在緣不令外散。心想得住即便見

佛。舉身快樂樂徹骨髓。譬如熱得涼池寒得溫室。世間之樂無以為喻也。

法.身觀法

法.身觀者。已於空中見佛生身。當因生身觀內法.身。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無量

善業。如人先念金瓶後觀瓶內摩尼寶珠。所以尊妙神.智無比。無遠無近無難無易。無

限世界悉如目前。無有一人在於外者。一切諸法無所不了。常當專念不令心散。心念

餘緣攝之令還。複次一切愚智當其死時。外失諸根如投黑坑。若能發聲聲至梵天。大

力大苦大怖大畏無過死賊。唯佛一人力能救拔。能與種種人天涅槃之樂。複次一切諸

佛世世常為一切眾生故不惜身命。如釋迦牟尼佛昔為太子時。出遊道見癩人勅醫令治

。醫言。當須不瞋人血飲之以髓塗之。乃可得差。太子念言。是人難得。設使有者復

不可爾。即便以身與之令治。若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佛恩深重過於父母。若使一切

眾生悉為父母。佛為一分。二分之中常當唸佛。不應餘念。如是種種功德隨念何事。

若此定成除斷結縛。乃至可得無生法忍。若於中間諸病。起者隨病習藥。若不得定。

六慾天中豪尊第一。飛行所至宮殿自隨。或生諸佛前終不空也。若人藥和赤銅。若不

成金不失銀也。

5樓:匿名使用者

我未得三昧,故無法教你,

不過個人認為

得不得三昧不重要,重要是這一世定要往生西方信願行中,以願最要,有疑尚可生邊地疑城,五逆之人,臨終十念之行尚可往生,重點是有沒有出離的心,是否真願早生西方?

如願心真切,則此生必生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是成佛保證班,其他功夫到那再修不遲

以上個人淺見,還望大德指正

6樓:蝶舞輕夢醉眼前

禪觀之一。指以唸佛為觀想內容之一種禪定。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昧。分為因行、果成二類

如何修證唸佛三昧?欲證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問我所證,方能纘步。

彌陀經雲,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一日七日,乃是舉例之詞,不可執定。若是等覺根性,一念即能不亂,何待一日。

若是逆惡根性,畢生亦難一心,何況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為一例,發而為論,深自矜誇,謂為發前人所未發,實為上違佛祖誠言,下啟後進狂妄,令人不勝悲痛哀憐而莫之能止也。)觀經雲,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作指心想,是指心是,觀想既是作,持誦禮拜豈不是作,舉一反三,儒者尚然,況博地凡夫,上窺佛意,何得不依圓頓妙解,而以擔板之見推測乎。)楞嚴大勢至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文殊選圓通偈,謂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今例之曰,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四十二章經雲,夫心者,置之一處,無事不辦。夢東雲,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欲修三昧,何不於此等語句中全身靠倒。不以聖言為量,而以我之罪業凡夫為準,豈不顛倒之甚乎。然汝發此言,蓋亦有由。

以衷論詳示省一大師所見之境,及耕心謂承彼心傳。意者必有種種不思議妙境,及口傳心受之妙訣耳。不知三昧者,華言正定,亦云正受。

正定者,寂照雙融之謂。正受者,妄伏真現之謂。寂照雙融,有何境界之可得。

心經雲,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又曰,以無所得故,三世諸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楞嚴雲,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修禪定人(指四禪八定)及參禪人,以唯仗自力,不求佛加。故於工夫得力真妄相攻之時,每有種種境界,幻出幻沒。譬如陰雨將晴之時,濃雲破綻,忽見日光。

恍惚之間,變化不測。所有境界,非真具道眼者,不能辨識。若錯認訊息,則著魔發狂,莫之能醫。

唸佛人以真切之信願,持萬德之洪名。喻如杲日當空,行大王路。不但魑魅魍魎,鏟蹤滅跡。

即歧途是非之念,亦無從生。推而極之,不過曰,念至功純力極,則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而已。此理此行,唯恐人之不知,不能合佛普度眾生之願。

豈祕而不傳,獨傳於汝乎。若有暗地裡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增廣卷第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由持名唸佛證唸佛三昧。

持名唸佛的方法,乃依於耳根,口唸心聽,由此而都攝六根,淨念相續;這是持名唸佛的大方向。印光大師的《印光文鈔》中覆徐志一居士書中,說得很詳細,印光大師說:「唸佛之法,各隨機宜,不可執定。

然於一切法中,擇其最要者,莫過於攝耳諦聽。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大聲,小聲,心中默唸,均如是聽。

默唸時,心中猶有聲相,非無聲也。」

又說:「唸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

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唸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

六根不攝,雖則唸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唸佛三昧,均可漸得矣。

」若能都攝六根,唸佛憶佛無間,就能逐漸的止息紛亂的妄念;只要妄念漸止息,就能由「口唸心聽」轉成清晰的「心念心聽」,漸漸形成一心不亂的唸佛。無妄念的唸佛心,即是淨念,淨念相續不斷,並能安住於其中,即能漸得「唸佛三昧」。

又說:「既有真信切願,必須志心執持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聖號。無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及大小便利等,總不離此六字洪名。

(或四字持亦可。)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

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增廣卷一•與徐福賢女士書)

一心念佛時,被妄念所困擾時,要如何對治妄念?印光大師特別提出宋代性空妙普禪師的偈語:「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

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對治妄念,首在「攝心」,若能清明的以佛號攝心,以堅決心,持之以恆,妄想自然的會逐漸消除。印光大師說: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貴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喻如兩軍對壘,必須堅守己之城郭,不令賊兵稍有侵犯。

候其賊一發作,即迎敵去打。必使正覺之兵,四面合圍。俾彼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彼自懼獲滅種,即相率歸降矣。其最要一著,在主帥不昏不惰,常時惺惺而已。若一昏惰,不但不能滅賊,反為賊滅。

所以唸佛之人,不知攝心,愈念愈生妄想。若能攝心,則妄念當漸漸輕微,以至於無耳。故云:

「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將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定太平。」

《楞嚴經大勢至唸佛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都攝六根,淨念相續,是念佛的綱領,也是念佛得入三摩地的要門;不論是「觀想念佛」,還是「持名唸佛」都不離這個綱領。

《唸佛圓通章》還提到證得「唸佛三昧」的要領,即是文中所說「子若憶母如母憶」,這句話必須用感受的心去領受,不能依文解說。這個「子憶母」的心,相契《觀無量壽經》所說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我們也可以用「真誠的皈依心」來統攝這三心;亦即唸佛時,心念沒有真誠的皈依心,就無法由唸佛形成淨念相續而入三摩地

在日常生活中唸佛能證唸佛三昧嗎

8萬4千法門 1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要想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要盡我們的本分 在自己本位上,處處要替別人著想。2 譬如我們做生意,自己經商,一定處處竭盡心思為顧客著想。我們賣的東西一定是貨真價實,不會讓他人吃虧上當。3 我們東西買進來賣出去要用心,要對得起人,要對得起社會,對社會要有貢獻。能利益大眾,這...

如何才能達到唸佛三昧的境界,李炳南答 怎樣才能達到唸佛三昧境界

清其心。一其志。一心觀想。觀佛三昧法 佛為法.王。能令人得種種善法。是故習禪之人先當唸佛。唸佛者。令無量劫重罪 微薄得至禪定。至心念佛佛亦念之。如人為王所念怨家債主不敢侵近。唸佛之人諸餘 惡法不來擾亂。若唸佛者佛常在也。云何憶念。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 佛。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

什麼是三昧耶戒

三昧耶戒是指,密宗的戒法之一,為真言修行者為止惡修善所持戒法,戒法通顯密諸大戒,即含攝五戒 八戒 具足戒等,而歸於 眾生諸佛智慧之戒法。三昧耶戒有平等 本誓 除障 驚覺四義,故此三昧耶戒亦具此等諸義。即 1 行者初發心時,知三三平等之理,安住佛地三昧道,照見心 佛及眾生三無差別。2 既以三平等之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