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的三毒怎麼這麼難解,佛教中說的三毒指什麼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3-02 03:40:21

1樓:匿名使用者

呵呵,難解在那裡呢?總因執著起三毒。因為過度的在意自我的得失才有三毒的出現!

2樓:匿名使用者

貪:像水一樣到處氾濫,難以掌握控制,人為此忙碌一生瞋:像火燒一樣,燒得我們自已急躁煩惱.痴:像是陷阱,讓我們迷惑.起煩惱,陷在某種情境中,找不到出路.

佛教中說的三毒指什麼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三毒指貪、嗔、痴。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如何戒除三毒?

首先認識三毒的害處,平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貪聲色(電視、遊戲、**、時裝、容貌等),不偷懶(臥床不求大、軟,按時起床),不貪吃、不追求口味,少欲知足,甘於寂寞。遇到逆境,別怨這個怨那個,苦難是良師,溫室中的花朵經不起風雨。

其次,相信因果報應真實不虛,但是通過懺悔、斷惡修善能改變命運直至成佛。選擇一個法門,一門深入,比如唸佛,無論發生什麼,不管遇到什麼境界,只管老實念。若干年後,可能斷除三毒。

4樓:

貪嗔痴,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為什麼我們會迷失?都是因為貪嗔痴在作怪,因為我們妄想,執著,而不能成佛。因此佛教給我們,看破,放下。

最容易剋制自己貪嗔痴的方法就是念佛,用一句阿彌陀佛來剋制住自己的一切慾望。

5樓:匿名使用者

三毒指的是貪嗔痴既貪慾、嗔恚、愚痴等三種煩惱。有利益我者生貪慾,違逆我者生嗔恚,此結使不從智生,從狂惑生,故稱為痴。此三者為一切煩惱之根本,荼毒眾生身心甚劇,能壞出世之善心,故稱為三毒,佛教經典太多,心經,金剛經,無量壽經等都可以讀讀。

6樓:匿名使用者

三毒指的是貪嗔痴既貪慾、嗔恚、愚痴等三種煩惱。

7樓:銀建男

三毒就是人心,人心就是三毒.

佛教三毒 30

8樓:趣園藝

佛教三毒指的是貪慾、憎恨、愚痴;佛教中,通常用鴿子、蛇、豬代表貪慾、憎恨、愚痴三毒。

1.三毒裡的貪慾

三毒的貪慾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習性,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人、事、物,自然想要執為己有,這就是「貪慾」。貪慾是一種向外的追求,意味著內裡面缺少點什麼,所以必須向外追求,以滿足此渴望。

2.三毒裡的憎恨

三毒的嗔恨:對於不順己意的人、事、物,產生排斥,甚至厭惡;貪慾得不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嗔恨」。佛經中所講的忿、恨、覆、惱、嫉、害就是對嗔恨形態的概括。

3.三毒裡的愚痴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由於凡事全憑自己的好惡,順己則喜,違逆則怒,完全不明事理,這就是「愚痴」。

愚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一個,人生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有貪、嗔、痴三毒的存在,貪讓人永不滿足,嗔讓人產生惡意,痴讓人產生錯誤的認知,錯誤的認知又會導致貪慾、憎恨、愚痴。

9樓:寂積極

三毒指貪、嗔、痴。又稱三垢、三火。此三毒殘害身心,使人沉淪於生死輪迴,為惡之根源,故又稱三不善根。

(1)貪,對順的境界起貪愛,非得到不可,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2)嗔,對逆的境界生嗔恨,沒稱心如意就發脾氣,不理智,意氣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惡不分,顛倒妄取,起諸邪行。

對於種種之境,所感受者,於是起想。其想有三:

一、貪 對於順境,所感樂受,而起貪慾之想,是謂之貪,貪者染著為性。

二、嗔 對於違境,所感苦受,而起嗔恚之想,是謂之嗔,嗔者憎恚為性。

三、痴 對於違順諸境,苦樂諸受,而起與道理相違愚痴之想,是謂之痴,痴者迷暗為性。

此三謂之毒者,毒以沉毒為義,從喻得名。如毒蛇毒藥,觸必傷人,服必傷命。此三亦爾,能害眾生,壞其善心,故名為毒也。

10樓:毓政苑

佛教三毒,指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

一、貪毒,引取之心,名為貪。以迷心對於一切順情之境,引取無厭者。二、嗔毒,恚忿之心名為嗔。

以迷心對於一切違情之境起忿怒者。三、痴毒,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

亦名無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三毒,指世間眾生所染三種根本毒害,即貪、嗔、痴。道教受佛教義理影響,認為世間眾生之所以淪入苦海。受諸煩惱,不得解脫,皆因後天習染三毒所致。

12樓:潮代厹

大哥,可以說是眾生三毒嗎?這哪是佛教三毒,您這樣說會給還未信佛的人造成誤會的,還以為佛教有三毒呢,成佛早就清靜了。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13樓:匿名使用者

凡是佛家修行者都知道三毒,就是貪嗔痴,其實您也知道,貪嗔痴是三毒。貪是貪慾,嗔是嗔恚,痴是愚痴,這些東西燃燒眾生的身心,流轉於生死苦域無有出期,佛教謂之三毒。所以修行者不用想得太多,學習那麼多經典沒用。

真正的修行者,只要能夠戒掉貪嗔痴,那麼戒定慧就油然而生,就能成就。不過這是難上加難哪,那麼多高僧大德,有多少是真正成就的。不好意思啊,可能文不對題咯。

哈哈哈。個人觀點。阿彌陀佛僅供參考。

14樓:臥吾聖冥

貪、嗔、痴

佛家說的三毒七苦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人生有三毒七苦

三毒:怨,嗔,痴

七苦:生、老、病、死,愛憎會,已失去,得不到

人生迷茫的人會無時無刻不在受這幾種折磨,歸根結底不過如此而已,參透了其中的含義,便會堅強無比,遊刃有餘與活著的這幾十年。

人活著的這幾十年,在茫茫宇宙中,又是多麼短的一瞬間,人,又是多麼渺小的一個個體,所以,何必為那些愛恨情仇金錢名利所左右呢?所有愛恨情仇都會化為烏有,人也會消失,為早晚會消失的東西而浪費感情,為情所困,讓自己內心無比痛苦,備受折磨,豈不是很傻的事情麼?

為了金錢為了得不到的而拼命,得到的金錢,最終終將不會屬於自己,你也帶不走,拼命又有何意義呢?不如傾聽一下內心的聲音,找到自我。

曾經參透了這些,超脫世俗的境界,真的快樂無比,內心豐盈充實,又在得不到和已失去上栽了,心痛了2了,寫下這些文字,希望能再次超脫!

佛教三毒煩惱貪,嗔,痴是指什麼

16樓:8萬4千法門

1 「貪」是在順境出現。

2 「嗔」是在逆境發作

3 「痴」則在不苦不樂時出現,引發人們胡思亂想,甚至想入非非。

4 「慢」是傲慢,瞧不起人、自以為是,這是大煩惱。

5 智慧開了,才能斷「貪嗔痴慢」。

6 「貪嗔痴慢」這個煩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是與生俱來的,是你生生世世累積的。

7 如果你沒有「貪嗔痴慢」,你不會到人間來。

8 你要是沒有「貪嗔痴慢」,你不可能在六道輪迴,你早就出三界了。

9 菩薩修六度,度什麼?就是度三毒煩惱的。

10 佈施度慳貪;忍辱度嗔恚;般若度愚痴;傲慢也是嗔恚裡面所攝的,所以煩惱歸納起來稱之為「三毒」。

11 今天的社會環境,濁惡到極處,這是眾生自私自利、貪嗔痴慢而變現出來的。

12 凡夫天天搞貪嗔痴,這是修三惡道,很勤苦地在修,這是生死根本!

13 慳貪心所造之業,招來餓鬼道的苦報。

14 嗔恚心所造的業,感受地獄的苦報。

15 愚痴的心所造的罪業,招來畜生道的苦報。

16 放下貪嗔痴,三惡道就沒有了。

17 迷惑顛倒的人才會有貪嗔痴慢的習氣。

18 世間人貪圖享受,享受一定會增長貪嗔痴慢。

19 世間人的享受,有喜怒哀樂、七情五欲、貪嗔痴慢,這個享受不正常!

20 從清淨心裡面流露出來的喜悅,裡面沒有貪嗔痴慢,沒有七情五欲,這才叫正常的享受。

21 我們對一切境界不起七情五欲,保持心的清淨平等,對境界一切了了分明,該做的,我們盡心盡力去做,做得圓圓滿滿,這個心就是清淨心。

22 心清淨,與淨土相應,才能夠生淨土。

23 貪嗔痴慢重的人,一切時、一切處,橫結惡緣。

24 你要是在一切境界裡面起分別、起執著、起貪嗔痴慢,就被境界所轉;被境界所轉就造業。

25 天災人禍,是從貪嗔痴慢中來。

26 「貪心」感水災;「嗔恚」感火災;「愚痴」感風災;「傲慢」感**。

27 貪嗔痴是罪根。

28 貪嗔痴的反面是戒定慧。

29 於一切境緣中,轉貪嗔痴為戒定慧。

30 戒定慧本有,貪嗔痴本無;本有的決定可以現前,本無的決定可以放下。

31 古德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32 貪嗔痴慢這個念頭起來,不怕!為什麼?無始劫以來的習氣,它怎麼會不起來呢?當然會起來的。

33 如果我們在境界裡面,起了貪嗔痴慢,要立刻警覺到我們的佛性又迷了。

34 如何能常常保持覺而不迷,這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功夫。

35 貪嗔痴慢一起來,你就立刻提起佛號,用佛號代替它,你能這樣唸佛,這就叫功夫得力。

36 無貪、無嗔、無痴,是三善根。

37 具足三善根,必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

38 用自己的意念,調整自己的身心,把貪嗔痴三毒化解。

39 斷貪嗔痴慢,免疫能力就會增強。

40 覺悟的人,心中決定沒有貪嗔痴慢。

41 覺悟的人,心一定是清淨的、平等的、慈悲的。

42 要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要時時刻刻保持自己的清淨心;見色聞聲不要起妄想,不要起貪嗔痴慢的念頭。

43 這個修,實實在在不容易,說得容易,做起來不容易!不容易怎麼辦?你就老實唸佛,這就是個妙辦法!

44 我們接觸外面境界,不動念則已,動念馬上轉過來念阿彌陀佛就好。阿彌陀佛也是一念,用這一念止住一切妄念!

45 具體一點地說,修行修什麼?首先把你的慾望舍掉。貪嗔痴慢,要把這個舍掉。

46 千萬不要以為慾望不能捨,別人都在追求,我們怎麼能捨掉?

47 佛為什麼叫我們舍盡這一切慾望?有道理。我們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搞生死輪迴,就是慾望在作祟,沒有慾望就沒有輪迴了。

48 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痴慢,一點都沾不得,沾了就是生死輪迴!

17樓:別別

煩惱多種多樣,主要可以歸結為「貪嗔痴」三大類!

佛教中的自相矛盾,佛教說的怎麼前後矛盾

1 放下不等於放棄。佛菩薩沒有放棄眾生,無始以來常發大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必須放手,讓他們去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儘快成長。2 我們需要放下什麼。樣子和本質是兩回事。天天上學不一定好好學習。天天上班不一定努力工作。羅素沒有上一天學,卻成為近代最偉大的哲學家。牛頓不是在工...

佛教祈禱的話怎麼說,佛教的祈禱詞!

唸佛號就對了 如果你心有不安,就念聲觀音菩薩 如果你很浮躁,念聲地藏菩薩 如果你很恐懼,就念聲阿彌陀佛。觀音菩薩給我們清涼,地藏菩薩讓信念堅定,阿彌陀佛教我們坦然淡定。佛菩薩並不是讓我們盲目去跪拜,而是瞭解諸菩薩的心境,從而指導我們更好地生活。 惟願 天下和順 日月清明 風雨以時 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

佛教中的“三寶”是指哪三寶,佛教中的三寶指的是什麼?

終極至尊 三寶是指為佛教徒所尊敬供養的佛寶 法寶 僧寶,又作三尊。佛,乃指覺悟人生之真相,而能教導他人的佛教教主,或泛指一切諸佛 法,為根據佛陀所悟而向人宣說的教法 僧,指修學教法之佛 僧團。以上三者,威德至高無上,永不變移,如世間之寶,故稱三寶。寶性論 中,用世間珍寶的六種譬喻,來說明佛法僧稱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