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西大柚子吖
1、《端午》
清代:孫元衡
五日當庭斫綠瓜,蒲觴聊與酌流霞。
香羅細葛思難到,白海青潮景未斜。
粳稻垂楣同艾葉,扶桑照眼勝榴花。
心知南國音書少,醉聽回帆鼓一撾。
2、《端午》
宋代:丘葵
世亂逢端午,淒涼弔古心。
空存蒲長綠,不見黍包金。
蛇壑橫人骨,鰲江絕古音。
追思前日事,愁比海波深。
3、《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4、《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5、《端午》
宋代:胡仲參
千年流水去滔滔,此日人來吊汩羅。
江上畫船無買處,閉門風雨讀離騷。
2樓:愚人侃體育
唐 杜甫《端午節賜衣》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釋義:端午佳節,皇上賜予名貴的宮衣,恩寵有加。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
來自皇天,雨露滋潤,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端午日賜衣》是杜甫所作,出自《全唐詩》。《端午日賜衣》是唐代杜甫的一首關於端午節的五言律詩。
3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古詩:
1.浣溪沙·端午
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2.端午日賜衣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3.端午即事
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之地{即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5月初5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精神特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關於端午的古詩
端午節的古詩
4樓:sy微雨燕雙飛
關於端午的古詩特別多,選幾首:
端午 唐 ·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首
宋 · 趙蕃
謾說投詩贈汨羅,身今且樂奈渠何。
嘗聞求福木居士,試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於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和端午宋 ·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即事
宋 ·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5樓:匿名使用者
《浣溪沙·端午》(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6樓:博達國學
1、小雨溼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李之儀(宋代) - 《南鄉子·端午》
2、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張耒(宋代) - 《和端午》
3、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湯顯祖(明代) - 《午日處州禁競渡》
7樓:
端午節的詩句:
漁家傲·燈火已收正月半
宋代:王安石
燈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亂。聞說洊亭新水漫,騎款段,穿雲入塢尋遊伴。
卻拂僧床褰素幔,千巖萬壑春風暖。一弄鬆聲悲急管,吹夢斷,西看窗日猶嫌短。
牧牛詞明代: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金山晚眺
宋代:秦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浪淘沙·極目楚天空
宋代:幼卿
極目楚天空,雲雨無蹤,漫留遺恨鎖眉峰。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聚散匆匆,揚鞭那忍驟花驄。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臨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宋代:周紫芝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回頭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霜塞晚,橫槊看詩成。
望江南·梳洗罷
唐代: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浣溪沙·軟草平莎過雨新
宋代:蘇軾
徐州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東二十里,常與泗水增減清濁相應。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瀟湘神·斑竹枝
唐代:劉禹錫
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瑟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國風·邶風·式微
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齊天樂·夜來疏雨鳴金井
宋代:王月山
夜來疏雨鳴金井,一葉舞空紅淺。蓮渚收香,蘭皋浮爽,涼思頓欺班扇。秋光苒苒。任老卻蘆花,西風不管。清興難磨,幾回有句到詩卷。
長安故人別後,料徵鴻聲裡,畫闌憑偏。橫竹吹商,疏砧點月,好夢又隨雲遠。間愁似線。甚擊損柔腸,不堪裁翦。聽著鳴蛩,一聲聲是怨。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
8樓:無無無吾愛卓樂
已酉端午bai
(元·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du冥,汨羅無處吊英zhi靈。
海榴花發應相dao笑,無酒淵版
明亦獨醒。
端午日(權唐·殷堯藩)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唐·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和端午(宋·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節 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9樓:善秋芹莫鵑
和端午(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端午節的古詩,關於端午節的古詩?
有蘇軾的端午詩,其中最後一句猶為情深意重 浣溪沙 端午 宋代 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 已酉端午bai 元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du冥,汨羅無處吊英zhi靈。海榴花發應相dao笑,無酒淵版 明亦獨醒。端...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大全,關於端午的古詩大全
端午唐 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 北宋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已酉端午 明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端午感興 宋 文天祥 流棹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
大笨蛋 關於端午節的古詩有哪些 樑洲逄採藍 浣bai溪沙 宋 蘇軾du 輕汗微微透碧紈。zhi明朝端午浴芳蘭dao。流香漲膩滿晴川。專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屬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五月五日 宋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