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
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裡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
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隻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
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佔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
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週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裝置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端午節由來,來歷,詩句,諺語,傳說?
2樓:香美芬芳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夏。
五、重五等,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其他兩個分別是中秋節和農曆新年。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自2023年,“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和古詩?
3樓:貓貓老師來解疑
1、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詩人在端午日,看山村中盛開的石榴花,包粽子、掛艾草、採藥草,在額上點了雄黃酒,傍晚忙完了,準備喝一杯。
2、喜遷鶯·端午泛湖。
宋·黃裳。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
上闋寫端午日,石榴花盛開,絲線包裹粽子,佩香囊,懸菖蒲,拴五色絲線,龍舟競渡等,下闋重點描寫競渡場景,最後是嗅著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3、端午日。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艾符”指艾草和驅邪符,端午日掛在門上以闢*。“蒲酒”即菖蒲酒,飲用以養生,古人有端午節飲菖蒲酒的習俗。少年逢節日自然歡*,老了卻多感慨,不學人家懸掛艾草和驅**,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閒聊天下太平。
白髮日漸增多,石*花年年應節而開,紅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嘆千年之中,聖*和蠢人同歸黃土,有多少人湮沒無聞。
4、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晝越來越長,所以說“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時當端午,用鹽佐食梅子,飲酒歡樂,木槿茂盛,蘆葦發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祝願天下安康長*。
關於端午節的詩句有哪些?端午節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
4樓:一米書桌
端午節的起源,最早上溯到先秦時代,距進2000多年。而關於端午,晉代《風土記》這樣記載: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意思是端午,重五的意思。
端午節的來歷,則有不同的說法。有說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有說紀念伍子胥,還有說紀念孝女曹娥,普通百姓最認可還是第一種,不管哪一種,都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今,端午已經和“中秋節”“春節”“清明節”列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北方採艾蒿,吃雞蛋,登山、系綵線;在南方一些地方除了以上習俗,還有划龍舟等活動。而這些基本都保留在了中國傳統文人所作的詩歌中國。
比如蘇東波的《浣溪沙 端午》就寫道: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這裡記載了端午節的另一個習俗,在端午這天古人用蘭草湯沐浴,少女這天還佩靈符,替榴花,所以又稱“女兒節”。當真有很多講究。還有南宋文天祥的詩: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蘇門四學士之一張耒則題詩紀念屈原“競渡深悲千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對屈原的懷念和敬慕躍然紙上。陸游雖然一生愛國,但是他創作的《乙卯重五詩》倒也清新有趣: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一堆的事情,分粽子,戴艾草,搗藥,等弄完了,再去吃東西。歐陽修的詩歌怕是最有情調的: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裡黃鸝時一弄,猶瞢松,等閒驚破紗窗夢。這裡的菖蒲為一種草,又是南北方的區別了,北方採艾蒿,南方則系菖蒲。
習俗不同,但是南北古今對於文化的認同和傳統,卻是殊途同歸的。
5樓:雲貓君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兒女紛紛誇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據說端午節是起源於夏朝。
6樓:帳號已登出
1.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文秀《端午》2.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戰國時期。
端午節來歷,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 的意思和 初 相同,稱 端五 也就如稱 初五 端五的 五 字又與 午 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 午 月。又因午時為 陽辰...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三種紀念屈原 紀念伍子胥 紀念孝女曹娥。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 荊楚歲時記 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
端午節的來歷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 五 重午 午日 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