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記中的李將軍列傳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時間 2021-10-15 00:18:40

1樓:哆啦a夢是夢想家

文章記述漢代將領李廣的生平事蹟,描述了李廣的傑出才能和高尚品行,也寫出了李廣一生不幸的遭遇。文章選擇了上郡遭遇戰、雁門出擊戰、右北平之戰以及隨大將軍衛青擊匈奴四個具有典型意義的戰例,按時間順序來寫突出李廣的性格、才能、遭遇和當時的社會現實。

通過這些描述,文章表現了李廣戰績卓著,卻長期受壓抑最終被迫自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李廣才略、人品的欽佩,對李廣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時也揭露出朝廷的賞罰不公,刻薄寡恩,黑暗無道。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在漢武帝征伐匈奴的過程中,曾經湧現出無數勇敢善戰的英雄人物。司馬遷不能不為他們立傳,又不能為他們一一立傳。衛青、霍去病是不能不寫的,因為他們是三次大規模出征匈奴的統帥。

此外,司馬遷選擇了李廣。

司馬遷對於封侯者,司馬遷除了用表的形式加以記載以外,又選擇衛青、霍去病作為代表人物立傳;對於未獲封侯者,司馬遷認為更應該選好代表人物立傳。李廣則不同,他從軍數十年,與廣大將士同生死,共命運,在無數次的艱苦奮戰中與廣大將士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起。因此司馬遷為李廣立傳。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內容就是說李廣年輕勇武,但年老卻沒有得到很高的爵位!

3樓:匿名使用者

本列傳主要內容,大約分為三大類 :

一:敘述李廣作為一個將軍在臨敵應對,指揮戰鬥上的超絕的軍事才能和他堅定勇猛的能力.

二:李廣其治軍簡易,對士兵從不苛刻,而且與士卒們同甘共苦的作風,深得將士們的敬佩.

三:戰功卓著,倍受士卒愛戴,卻一生坎坷,終身不得封爵的原因,也從文中譴責了統治者的任

人唯親,刻薄寡恩以及對賢能的壓抑與扼殺.

《史記 李將軍列傳》運用了那些方法,來刻畫李廣人物形象的? 20

4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文章通過描寫被譽為“飛將軍”的漢朝名將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後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的形象。文章敘事突出重點事件,善用對比手法,注重細節描寫,是《史記》中的傳記名篇。

通過這些描述,文章表現了李廣戰績卓著,卻長期受壓抑最終被迫自殺的遭遇,表達了作者對李廣才略、人品的欽佩,對李廣不幸遭遇的同情。

同時也揭露出朝廷的賞罰不公,刻薄寡恩,黑暗無道。同時,文章真正寫出了漢武帝時期征討匈奴的廣大將士的英雄氣概和忠魂毅魄,因此千載以下讀此傳時還有“英風如在”之感。

5樓:空白

《李將軍列傳》。西漢司馬遷作。載於《史記》。

通過描寫西漢"飛將軍"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後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一位悲劇英雄的形象。文章敘事突出重點,多細節描寫,是《史記》中的傳記名篇。

(1)抓住主要特徵,突出人物形象。

通過著力描寫一些生動的故事及細節,突出人物形象。如只選擇兩次有代表性的戰鬥:一次是遭遇戰,二是脫險戰,在敵眾我寡、緊張驚險的戰鬥描寫中表現了李廣驚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略。

如對射殺匈奴射鵰手,射殺敵軍白馬將,射退敵人的追騎,誤以石為虎而力射沒簇,甚至平時還常以射箭與將士賭賽飲酒等這些細節的精心描寫,表現李廣的善射,生動地展示了這位名將的風采。

(2)用剋制、含蓄的敘事筆法,表達深沉、強烈的愛憎感情和自己的主觀認識。

如,在“匈奴大入蕭關”時,漢文帝可惜李廣的生不“遇時”,很有意味,引用其語也包孕對漢文帝時期用人制度的委婉批評。在文章結尾李廣“引刀自剄”後,寫道:“廣軍士大夫一軍皆哭。

百姓聞之,知與不知,無老壯皆為垂涕。”這裡沒有議論,沒有抒情,而作者對李廣的讚揚、同情、以至悲憤和辛酸,都蘊涵於敘述之中。

(3)用對比烘托方法揭示人物命運,豐富人物形象。全文在處處寫李將軍事蹟的同時,也記錄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形成強烈的反差和對比。為了使李廣形象富有立體感,文中引用漢文帝的讚歎: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又引用匈奴人所賦予的“飛將軍”稱號,從側面烘托表現李廣的才幹。

(4)語言通俗,極富文采。

如,寫李廣與匈奴的遭遇戰,因寡不敵眾,全軍震恐。這時李廣鎮定自若,號令全軍向匈奴軍逼近,以示壯膽。“廣令諸騎曰:

‘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十六個字,分為四句,兩個“前”字,意義不一。

第一個“前”字,寫口令,概括了李廣如雷霆之聲的命令,表示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在氣勢上壓倒敵軍,爭取死裡求生。第二個“前”字寫進行,表示全軍整齊前進的豪壯氣勢。一個“止”字,顯示全軍巋然不動的意志。

十六個字,長短四句話,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漢軍視死如歸、一往無前的精神,勾畫了一場兩軍交兵的大場面,真是精妙。

6樓:匿名使用者

三、 李廣形象對後世有廣泛的影響

李廣本人由於其勇而無當、不畏權貴、簡單易從的作風、仁愛士卒的品德,在當時及後世都有廣泛的影響,成為歷代文學作品歌頌的物件,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和無限景仰。

7樓:匿名使用者

李廣(?--前119),西漢名將,隴西成紀人。其先祖李信為秦國名將,曾率秦軍追逐燕太子丹直到遼東。

公元前166年,匈奴大舉入侵邊關,李廣少年從軍,抗擊匈奴。他作戰英勇,殺敵頗眾,使漢文帝大為讚賞。

漢景帝即位後,李廣升為騎郎將。吳王、楚王叛亂時,李廣以驍騎都尉官職跟隨太尉周亞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奪得叛軍軍旗,立下顯赫戰功。

諸王叛亂平定後,李廣調往上谷、上郡、隴西、雁門、代郡、雲中等西北邊陲做太守,抗擊匈奴的入侵。

一次,匈奴進攻上郡,景帝派了一名親隨到李廣軍中,這名親隨帶了幾十騎衛士出遊,路上遭遇三名匈奴騎士。結果,衛士們全被射殺,親隨本人也中箭逃回。李**訊即率百名騎兵追擊,親自射殺其中兩人,生擒一人。

剛把俘虜縛上馬,匈奴數千騎兵趕來,見到李廣等人,以為是漢軍誘敵之兵,連忙搶佔了一座高地。李廣所帶的百騎兵士慌忙欲逃。李廣大喝:

“我們遠離大軍數十里,逃必死!不逃,匈奴以為是誘敵之計,必不敢攻擊我們。”遂帶領兵士向匈奴騎兵迎去,離匈奴陣前二里之遙,他令士兵下馬解鞍,匈奴搞不清他們的意圖,果然不敢攻擊,只派一名將官出陣試探,李廣飛馬搶到陣前,將他射落馬下,然後從容歸隊。

到夜半時,匈奴認為一定有漢軍埋伏夜襲,遂引兵而去。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調李廣為未央衛尉。四年後,李廣率軍出雁門關,被成倍的匈奴大軍包圍。匈奴單于久仰李廣威名,令部下務必生擒之。

李廣終因寡不敵眾而受傷被俘。押解途中,他飛身奪得敵兵馬匹,射殺追騎無數,終於回到了漢營。從此,李廣在匈奴軍中贏得了“漢之飛將軍”稱號。

歸朝後,李廣被漢帝革除軍職,貶為庶人。

幾年後,匈奴殺遼西太守,擊敗韓安國將軍。武帝重新起用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飛將軍”鎮守右北平,數年不敢來犯。

一次,李廣外出打獵,看見草中大石,以為是虎而一箭射去。待他近看時,方知射中的是大石,而那枝箭卻深深地射入了石中。他張弓對石再射,卻始終不能再將箭射入石中了。

公元前120年,李廣率四千騎兵出右北平。配合張騫出征匈奴。兵進數百里,突然被匈奴左賢王率四萬騎兵包圍,漢兵死傷過半,箭矢也快用完了。

李廣令士兵們引弓不發,他自己以大黃弓連續射殺匈奴裨將多人。匈奴兵將大為驚恐,紛紛被李廣的神勇所鎮住而不敢妄動,直到第二日,漢軍主力趕到,李廣軍得以解出重圍。

公元前119年,大將軍衛青率軍出擊匈奴,李廣以60多歲的高齡任前將軍職。出塞後,衛青從俘虜口中得知了單于的駐地。他想甩開李廣獨得大功,便令李廣的前鋒部隊併入右翼出東道,他自帶中軍去追單于。

李廣力爭無果,遂引軍與右將軍趙食其合軍出東道,由於道路難走又無響導,終於迷失了路。此時衛青與單于接戰,單于逃走,衛青只得徒勞而返,在回軍的路上才與右翼部隊會合。衛青差親信帶著酒肉來慰問李廣,向他詢問右翼部隊迷路的經過。

衛青好向天子上報,把走失單于的責任推給右將軍趙食其。李廣一身正直,自然不答應。他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拔出配劍引頸自刎。

漢初的邊境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其自然和人文特點決定了這場戰爭的異常堅苦和殘酷。遠離後方的長途奔襲,急風暴雨般的倉卒遭遇,以及眾寡懸殊的孤軍奮戰,成為經常作戰的方式。李廣無疑是適應於這些作戰特點的傑出將領。

非凡的勇敢、決斷和應變能力、忠信正直的磊落襟懷,以及有別於傳統的治軍方法,使他成為受部下擁戴、敵軍聞之喪膽的一代名將。

8樓:盜墓花影

1.直接刻畫,例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故事。

2.反襯,衛青霍去病只靠外戚身份來反襯。

9樓:匿名使用者

我沒有看過啊!要不我知道!

葉公好龍中“好”的讀音,字義。葉公好龍的主要內容 葉公是個怎樣的人

平常心新號 葉公好龍 拼音 y g ng h o l ng 解釋 葉公 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 古邑名,今河南葉縣 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出處 漢 劉向 新序 雜事 記載 葉公子高非常喜歡龍,器物上刻著龍,房屋上也畫著龍。真龍知道了,來到葉公家裡,把頭探進窗子。葉公一見,...

《禮記 大學》中的大學是什麼,禮記大學的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是什麼?

暈 大學 原為 禮記 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 程頤兄弟把它從 禮記 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 大學 中庸 論語 孟子 合編註釋,稱為 四書 從此 大學 成為儒家經典。至於 大學 的作者,程顥 程頤認為是 孔氏之遺言也 朱熹把 大學 重新編排整理,分為 經 一章,傳 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

初中,《駱駝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主要內容,急急急

駱駝祥子是老舍的作品,它以舊北平一個人力車伕祥子的行蹤為線索,又以舊北平二三十年代最低層人民的生活狀態為背景,以人力車伕祥子的坎坷 悲慘的生活遭遇為主要情節,深刻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控訴了統治階級對勞動者的剝削 壓迫,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們展示軍閥混戰 黑暗統治下的舊北京底層貧苦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