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文化苦旅》之《道士塔》評論

時間 2021-09-13 18:34:05

1樓:朱婧

中國文化的另類詮釋

——談《道士塔》

文化,一個我幾乎從來不曾思考過的名詞,儘管每天都在學習著,但對我來說那也僅僅侷限在語文課本,數學課本以及自認為經常涉獵的**童話,“文化”——對我來說是一個幾盡抽象的生詞。

悲哀——對我這個年齡的女孩子來說,似乎是一塊不可觸控的禁地,偶爾的故作深沉,也不過是停留在小女生的幼稚上,從未曾想過會與它結下如此深的淵源,甚至會為它疾筆而書。

結識《文化苦旅》是在一箇舊書攤上,隨手拾起,因為便宜,順手買下。

晚上信手翻開,“莫高窟大門外,有一條河,過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的圓寂塔。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看似隨意的語言,我感到似乎又進入了一個預言世界——“從前,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和尚……”我甚至驚訝這樣的文章怎會堂而皇之的出現在首頁。

也許是因為嘲笑吧,我讀完全文。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籠上心頭,說不清,道不明,卻促使我再讀之。

……淚落,是悲哀,是憤懣,是心痛,是……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中國是亞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人民的勤勞勇敢造就了一個個的歷史奇蹟……”諸如此類的語言,近七年的學習早已爛熟於心,竟忽略了那份文化後的沉重悲哀,不,是從來未曾想過。

再三讀之,百感交集,有種衝動,是“我確實想用這種方法,攔住他們的車隊。對視著,站立在沙漠裡……”;卻有種理智在制止“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瀉也只是對牛彈琴,換來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有種恨,是“2023年10月,**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卷;2023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疊子銀元換取了24大經卷,5箱織絹和繪畫……”;有種欣慰,是“幾天會罷,一位日本學者用沉重的聲調作了一個說明:‘我想糾正一個過去的說法。

這幾年的成果已經表明,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

一種歷史責任感自此而生。

我們應該慶幸,處在這樣一個紛亂嘈雜的社會,仍會有這樣的一些作者,仍會有這樣的一些文章,幫我們記起一些不該忘記的歷史,幫我們滌去自大的驕躁,幫我們找回一些祖國未來的影子,而不是僅僅沉醉於千年的文明,迷戀於叛逆的**卻自以為個性十足。

《道士塔》——中國文化的另類詮釋。

2樓:諾諾的承諾

在蒼茫的大漠上,有座莫高窟,他釋放著光芒,足以把整個東方世界照亮,然而光芒一點點的散失,一點點的消逝,是個道士的傑作,當一車車的經書被運走,一點點的減少王道士的銀元又多了一點點,似乎沉甸甸的,大漠的幾道車轍是那麼的深那麼深在黃昏映照下分外悲涼,民族的文化精髓遠離了故土偷遠著及王道士的哭聲的在大漠中迴盪,讀文章《道士塔》,讀到了民族文化的遺失和毀滅,讀到了民族不堪回首的恥辱! 一個民族存在過的唯一證據是其誕生的為其所特有的文化,他是一個民族的魂,傳說人失掉魂魄會如行屍走肉,而一個民族失掉了它的文化他的魂又該會怎樣!我痛聲呵問王道士,是一個漠然的表情,面對無知的他我更是無言,然心中的積澱強壓的憤怒卻無法按捺。

一個文化寶庫怎會由一個道士看管?我痛心質問!而我該質問誰呢,我不知道。

洋人的幾個銀元便換的文化精髓,難道我們民族的文化那麼廉價嗎?孰不知王道士賣出的一車寶物 是民族的一股血,是我們的一把淚!是呀,他是什麼都不懂的!

他是什麼都不懂的! 讀過作家馮驥才寫的《古希臘的石頭》,我對希臘人的行為驚訝,更是由衷的敬佩,石頭上有著他們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魂,他們視其如生命一般,因為他們懂得那是他們的魂。忽而我又想起些什麼,當時滿朝文官是為了節約運輸才把經書留在石窟的,對呀,是這樣的,中國古代當時節儉廉明的官風,好一個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切都已隨著大漠風沙飄蕩而凋零,莫高窟前一座道士塔,畏畏縮縮的插了個空,豎在那裡,我想去莫高窟參觀,去觀望昔日民族文化的棲身之所,卻又害怕走不過那道士塔。邁不過心中的那道檻。 對以往的憤怒勾起了我今日的好奇,某一新聞報道“一遺蹟被默默的折迂……”憤怒未平而今又如火上澆油,難道沒有人看見嗎?

難道……,我無言,這就是恥辱! 不知敦煌的明天會怎樣,明天的敦煌是烏雲密佈還是惠風和暢。腦中又浮現出那個問題,傳說人失去魂魄會如行屍走肉,而民族失去了魂,又該會怎樣?

3樓:陽光下的凸透鏡

我喜歡吳大師的文章!頂!

求《文化苦旅》——《道士塔》內容簡介

4樓:匿名使用者

全篇圍繞敦煌莫高窟,說的是在20世紀初,莫高窟由一位無知的道士掌管,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甚至挖鑿,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嚮慕名而來的西方學者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受到糟踐,不幸流失,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餘秋雨文化苦旅,餘秋雨 文化苦旅

一下子打不出那麼多 感悟文學是得歷經時間考驗和文字斟酌的 自己動腦去想想吧 到網上請人抄答案 餘秋雨 文化苦旅 的深層含義 文化苦旅 大約是餘秋雨在讀書理論之中引發的對祖國山河的一種嚮往,在其中所表現的歷史蒼茫感,對歷史古蹟和歷史人物的身世憂患感源於一種生命的感喟,生命是如此博大,生命又是如此多舛 ...

餘秋雨文化苦旅精彩片段,求10個《文化苦旅》經典片段的點評 一個點評100字就夠了

餘秋雨走在中華民族的土地上,用其獨特的觀察力和洞悉力去深思這古老民族的深層文化,用心思細膩的筆觸,為這趟巡視華夏文化的 苦旅 寫本書 它不甘甜,因為裡頭有太多不忍與親身體驗的辛酸.苦苦的味道,為這本紀錄中國千年文化的書,多寫了一道滋味.未看過 文化苦旅 之前,大概也不會想到,一處處令 連忘返的風景名...

餘秋雨江南小鎮》讀後感,餘秋雨《文化苦旅》讀後感

餘秋雨先生描寫的 江南小鎮 比我看到的更好。當你坐船慢慢駛進小鎮,一眼就能看見精緻的石橋,依山傍水的房屋,白白的輕盈的炊煙,再看看那水中倒影著的柳樹 房子,一切都顯得格外幽靜。船兒悠悠走著,不緊不慢,在這裡你一點都感覺不到城市那種急促的氣息。身旁是柔柔的碧波,在眼前一起一伏,線條舒暢和美,一切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