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選b西周。
語出《論語》。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天下無道」指什麼?孔子這裡講,一是周天子的大權落入諸侯手中,二是諸侯國家的大權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議論政事。對於這種情況,孔子極感不滿,認為這種政權很快就會垮臺。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種時代去,政權就會穩定,百姓也相安無事。
所以,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時的境況,周天子威權赫赫,可決定征伐。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但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他主張恢復西周時候的禮制。所以是西周。
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3樓:匿名使用者
選d。譯西周時,諸侯要朝貢,禮樂征伐都由周天子說了算,到春秋時,諸侯們都已經無視周天子了,開始了大範圍兼併戰和稱霸戰,所以說禮樂征伐都是諸侯自己說了算了,沒周天子什麼事了。這都是無視周天子王權的表現。
這說明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力已經被削弱,成為名義上的首腦。而各諸侯的權力大大增加,而且不再對周天子唯命是從。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
春秋時期,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 a.周王失去了軍事
4樓:薄殿英
b試題分析:春秋時期是我國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是指當時政治方面的表現之一是分封制崩潰,諸侯割據爭霸、禮崩樂壞,周王室日益衰微,a不對,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沒有軍事力量;c不對,當時諸侯力量強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無力控制諸侯而不是將權力下放;d不對,說法與史實相反,諸侯割據爭霸威脅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鞏固。
點評:本題的要領在於把握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的原則遭到破壞,反映出宗法分封制度已經無法維持,原有的政治體制走向崩潰,社會大變革時期已經到來。
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由此判斷,當時孔子對現狀的
5樓:戢卉
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違反了西周的禮制思想,孔子創立儒家學說的目的在於改變戰亂頻繁的現實社會,恢復禮樂和諧的理想社會,所以答案選b,a c d三項表述與史實不符。
點評:儒家思想起源於我國春秋晚期,為孔子所創,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戰國時期並未享受特殊禮遇,直到漢武帝時期才確立為正統思想,成為影響此後中國兩千年曆史的主流思想。直至今日,復興國學的內容中儒家思想仍占主導地位。
孔子說:「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此話說明了:( ) a.
6樓:匿名使用者
b試題分析: 原文大copy意:「世道清明,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天子。
世道混亂,那麼製作禮樂和發令征伐的權力都出自諸侯。」反映了西周時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壞,諸侯割據爭霸,周王室衰微。因此選b。
點評:夏商周時期我國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宗法制、分封制,要認識兩者的內容、特點、作用和評價,分析兩者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7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有道理,就聽天子的。,天下無道理,就聽諸侯的。
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指的是哪一時期的
8樓:火影忍者鳴人君
這句話出自《論語》,《論語·季氏》記載:『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孔丘所說的「天下有道」,顯然是指西周奴隸主貴族階級還能維持它的統治的時期.
春秋時期,由「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變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軍
9樓:吳文昊14vj嫩
c試題分析:根據材料可知是指當時政治方面的表現之一是分封制崩潰,諸侯割據爭霸、禮崩樂壞,周王室日益衰微。a不對,周王室力量衰微,但不是完全沒有軍事力量;b不對,當時諸侯力量強大而王室衰微,王命不行,周天子無力控制諸侯而不是將權力下放;d不對,說法與史實相反,諸侯割據爭霸威脅周天子的地位而不是鞏固。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什麼時期
10樓:匿名使用者
禮樂征伐自
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說的是春秋時期。
儒家認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才是合乎義的,而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以沒有合乎義的戰爭。
【出處】論語·季氏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譯文】
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由諸侯作主決定。由諸侯作主決定,大概經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陪臣執掌國家政權,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
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
擴充套件資料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歷史起源: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王室更加衰微。
從前是天子統帥和號令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這些權力已逐漸轉移到諸侯手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各諸侯國內也出現了君臣逆位的現象——「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於一個諸侯國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動向——「陪臣執國命」。
鐵農具的出現提升了生產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開墾,這成為諸侯國強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礎上的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動盪局面。王室、諸侯、卿大夫之間相互混戰,天下大亂。
11樓:山間明月
西周的時候周王能夠控制全國,就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東周以後王室權威下降,無力控制諸侯,諸侯爭霸,就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12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出自《論語》,說的是春秋時期
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
從前有坐靈劍山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西周時期 國家大事都是由天子說了算 而到了春秋的時候 國家大事則是由諸侯們說了算。這是因為一開始天子有割地千里,還有大面積的良田,有能力決定國家的大事 而到了春秋時期 在那時天子的權力已經很微弱 所以國家的大事就有天子底下的諸侯說了算 按理說,國家大事應該是由天子說...
公元618 907年是我國古代的哪個朝代
618 907唐朝絕對沒錯,求採納。唐朝 618 907 唐朝,期間還有武則天建立的周朝,後又復為唐朝 唐朝 公元618年 907年 始於高祖李淵,終於哀帝,共20帝。1.高祖李淵 566 635 2.太宗李世民 598 649 3.高宗李治 628 683 4.中宗李顯 656 710 5.睿宗李...
紅薯是由哪個朝代傳入我國的,紅薯是從哪個國家在什麼時候傳到中國的?
首先問題不明確。如果問的是紅薯是什麼時候傳入我國的話,答案是明朝。如果是從哪個國家傳入的話,是巴西 大多數人認為是明末 由交趾傳入 但有人考證中國晉代就有甘薯一說 可見甘薯在晉代就有了 明代開始傳入我國.因為明代時統治者開始逐漸淡化人頭稅,導致人口快速增長,所以要引進高產作物,就引進了玉米紅薯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