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從前有坐靈劍山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西周時期 ,國家大事都是由天子說了算 。而到了春秋的時候 ,國家大事則是由諸侯們說了算。這是因為一開始天子有割地千里,還有大面積的良田,有能力決定國家的大事 。
而到了春秋時期 ,在那時天子的權力已經很微弱 ,所以國家的大事就有天子底下的諸侯說了算 。
按理說,國家大事應該是由天子說了算 ,但是到了春秋時期卻是諸侯們說了算 。這就意味著 諸侯坐大 ,這是一種權力分散、混亂的情況 。所以說,如果國家大事由諸侯們說了算,那麼國家的命運就已經快要到頭了。
天子勢力微弱的原因是從周昭王征伐楚國失敗開始的 ,之後周王室的勢力就逐漸開始衰敗了 。而在繻葛之戰以後 ,周王室徹底被諸侯們蔑視 。所以從那時之後,天下就開始了諸侯爭霸的時代 。
在那時的天子只能成為諸侯們相爭的助力 。誰擁有天子,誰就可以站在道德制高點攻打其他國家 。因為在那時,諸侯們的實力都比較相近 ,開戰還需要有一個正義的理由,所以攜天子以令諸侯就成了當時的首要之選 。
國家大事由天子說了算到由諸侯門說了算,這種變化說明天子不在擁有極高的地位了 ,國家對人們的思想控制力減弱了。雖然對文化思想產生了積極作用,但是這也導致國家的命運岌岌可危。
2樓:j清如
因為西周的時候諸侯要聽從天子的命令,而到了春秋時期這種制度已經不合適了,諸侯能夠各自為政,不再受制於天子。
3樓:晚曦城
說明這中間經歷禮樂崩壞,封建奴隸制已經不適合那個時候的社會了,而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這也是一種表現。
4樓:紅塵若夢
這種變化說明了國家生產力的發展,那時候的社會制度已經不再適宜了。西周的時候,諸侯聽從天子的命令,後來諸侯叛亂,自然也就不聽從天子的命令了。
5樓:loser的無賴
有這種變化就說明國家即將有大事要發生,然後很多時候都為後面的發展埋下了不可逆轉的因。
6樓:三分流氓三分真情
之所以會有這種變化,是因為那個時候,諸侯變得比較重要了,以前是天子比較重要,雖然現在天子仍然很重要。
7樓:驚鴻壹面
因為西周後期,禮崩樂壞,諸侯已經開始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根本不聽周天子的命令了。
8樓:木瑾瀚
這個就是因為在春秋時候,天子的權力是十分的低下的,諸侯不聽從他的命令所以才會這樣。
9樓:啊洋
這個主要還是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西周的一個奴隸制度已經不再適合當時的生產力發展,這個改變是必然的
10樓:浴火方可重生
我覺得可能就是因為時間不一樣了,所以這些東西的潮流也會有所變化。
11樓:夏之涼九
據我所知,這種變化表示在西周的時候,天子和諸侯是一種君臣的關係,諸侯必須服從天子的命令;而在春秋時,天子不再受到諸侯的尊重,諸候權利可能大於天子。
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12樓:匿名使用者
選d。譯西周時,諸侯要朝貢,禮樂征伐都由周天子說了算,到春秋時,諸侯們都已經無視周天子了,開始了大範圍兼併戰和稱霸戰,所以說禮樂征伐都是諸侯自己說了算了,沒周天子什麼事了。這都是無視周天子王權的表現。
這說明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力已經被削弱,成為名義上的首腦。而各諸侯的權力大大增加,而且不再對周天子唯命是從。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
如何理解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替代?
13樓:漫閱科技
周東遷後收入不斷減少,周經常向諸侯求車、求賻、求金,失去了昔日的尊嚴,已和一般小國無別。與周相鄰的鄭,在春秋初中原的小國中,堪稱佼佼者。特別到莊公時,鄭的武力較強,不僅戰敗戎人,而且還滅掉了許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伐鄭,結果被鄭打得大敗。
此後,周王再也不敢用武力來**諸侯,而野心勃勃的鄭莊公則頗有稱霸中原之意。除鄭以外,宋、魯等國都很強盛。自此,西周「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替代。
西周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時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說明了什麼?
14樓:丨襑獡
儒家認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才是合乎義的, 而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以沒有合 乎義的戰爭。
其買,孟子的思想依然是來自孔子。孔子在《論語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指我國的哪個朝代 a. 唐朝 b. 西周 c. 春秋戰國 d. 漢朝
15樓:
選b西周。
語出《論語》。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天下無道」指什麼?孔子這裡講,一是周天子的大權落入諸侯手中,二是諸侯國家的大權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議論政事。對於這種情況,孔子極感不滿,認為這種政權很快就會垮臺。
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種時代去,政權就會穩定,百姓也相安無事。
所以,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是西周時的境況,周天子威權赫赫,可決定征伐。
16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這句話是孔子說的,但是孔子生活在春秋戰國一個禮樂崩壞的時代,他主張恢復西周時候的禮制。所以是西周。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什麼時期
17樓:匿名使用者
禮樂征伐自
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說的是春秋時期。
儒家認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才是合乎義的,而春秋時代則是「禮崩樂壞」,「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所以沒有合乎義的戰爭。
【出處】論語·季氏篇
孔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國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
【譯文】
孔子說:「天下有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決定;天下無道的時候,製作禮樂和出兵打仗,由諸侯作主決定。由諸侯作主決定,大概經過十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大夫決定,經過五代很少有不垮臺的;由陪臣執掌國家政權,經過三代很少有不垮臺的。
天下有道,國家政權就不會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會議論國家政治了。」
擴充套件資料
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歷史起源: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雒邑(今河南洛陽)以後,周王室更加衰微。
從前是天子統帥和號令諸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如今,這些權力已逐漸轉移到諸侯手中——「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而各諸侯國內也出現了君臣逆位的現象——「禮樂征伐自大夫出」;更甚至於一個諸侯國的大夫可以左右周王室的動向——「陪臣執國命」。
鐵農具的出現提升了生產力,大量井田之外的土地被開墾,這成為諸侯國強大的主要原因。周王朝建立在宗法制和井田制基礎上的封建制度開始瓦解,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動盪局面。王室、諸侯、卿大夫之間相互混戰,天下大亂。
18樓:山間明月
西周的時候周王能夠控制全國,就是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東周以後王室權威下降,無力控制諸侯,諸侯爭霸,就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19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出自出自《論語》,說的是春秋時期
西周時期有陶器嗎
左傳 定公四年載,周王賞賜給康叔的 殷民七族 中有陶氏,大概是以燒陶為其職業的。可見,西周時期的陶業生產已經有了專門的行業。最近,在陝西岐山扶風發現了兩處西周早 中期的宮殿遺址,其中一處就是使用瓦的建築物。這種瓦雖然僅是使用於奴隸主貴族的宮室上,但是,它在中國建築史上卻具有重要意義。原始瓷器的生產,...
戰國時代的宋國位於現在哪個地方,西周時期的宋國在今天的哪裡?
宋國 宋國是中國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國君子姓,位於現在河南商丘一帶,都城睢陽 今河南商丘 其疆域最大時包括河南東北部 江蘇西北部 安徽北部 山東西南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武王將當時淪為奴隸的商朝貴族微子啟封於宋,公爵。微子啟下傳七代到宋厲公。宋厲公殺死叔叔宋煬公後即位。厲公去...
夏商西周時期統治階級通過什麼的亂儀活動
如下 1 宣揚天命神權,躬行天討天罰。2 以禮作為社會等級制構建的基礎,根據等級不同,遵行不同的禮。3 以禮作為調控人們行為的手段,禮成為習慣法的基礎。4 通過井田制把人民控制在貴族手裡,以大大小小的封建形式建立統治秩序。中國古代禮儀 中國古代有 五禮 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