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成功涅盤嗎,學佛之人的最終結果是想要涅槃嗎?除了傳說中的

時間 2021-07-25 09:32:50

1樓:冥想音主站

有人成功涅盤嗎?

答:有,釋迦牟尼佛是成功涅盤的,有佛舍利證明。六祖慧能是成功涅盤的,有全身舍利證明。還有藏傳佛教諸如華智仁波切等很多修行人。

學佛之人的最終結果是想要涅槃嗎?

答:不是,現在很多佛法修行人,都是念佛求生淨土的。

除了傳說中的人物,真的有人涅槃過嗎?

答:前面說涅槃修行人都是有歷史記載的,有事物證明,甚至有真人**的。慧能大師真身現在還在,現在供奉於廣東韶關南華寺的靈照塔中,可以實地考察。

人學佛學到最後一刻,有得到了什麼?苦難有減少嘛?與不學佛比,有哪些實質的不一樣?

答:如果學佛學到最後一刻,才能得到了什麼,誰還信啊?學佛當下受用,當下受益。

佛教之教是教育之意,佛法是因果法,就是讓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教育大傢什麼善,什麼是惡。多利益他人,不要貪嗔痴,大家明白善惡因果,就會常行善道,斷諸惡習,生活會得到善報,減少很多矛盾。

工作生活都順心,就是學佛的利益。不學佛的人,迷惑顛倒,自己做了惡都不知道,到果報現前了,喊苦了,連因為什麼受苦都說不明白,這之間差距太大了。

其他宗教,亦復如是。

答:剛才說了,佛教實質是教育,大家稱佛為“本師”,就是我的老師。和尚的漢譯也是老師之意。

這裡沒有宗教的主、上帝、神、仙、聖母之類的人物,只有實實在在的人生圓滿的教育。與其他宗教有本質上的區別,不亦復如是。

2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你一直都是在涅槃狀態的,只是你忘了,在想起來的人的提醒下,比如釋迦牟尼佛,你也想起來了,這就是涅槃。

佛教的涅槃是什麼意思啊,現代的高僧有成功涅槃的嗎?

3樓:匿名使用者

“涅盤”是印度梵文nirvana的音譯,又譯為“泥曰”、“泥洹”、“泥畔”、“涅盤那”等,意譯為盤“滅”、“圓寂”、“滅度”、“寂滅”、“安樂”、“解脫”、“不生”、“無為”等。所謂“滅”,意為滅除生死因果。“滅度”,意為滅除生死因果,度脫生死瀑流。

“寂滅”,意為滅生死之患,寂靜安穩。“安樂”,意為安穩快樂。“解脫”,意為遠離一切業果。

“不生”,意為生死苦果不再續生。“無為”,意為不再造作因緣惑業,是自道家中借用的概念。涅盤,原意是指火的熄滅或風的吹散,後為印度古代一些宗教的通用術語,用以指稱宗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境界。

佛教建立後,將其吸收進自身教義中加以闡述,成為其至為重要的中心內容。佛教認為,眾生既受煩惱、慾望等諸苦的折磨,也受生死業力的束縛,涅盤就是對煩惱、慾望、生死諸苦的最後的斷滅。眾生通過宗教修行實踐,可以獲得涅盤的境界。

由於佛教宗派眾多,理論多樣,故對涅盤的理解也有多種。佛經記載的解釋就有60多種,互相之間略有差異。原始佛教時,佛陀非常強調“滅”的作用,將“涅盤”放在滅諦中進行表達,認為是一種超越時空、超越世俗世界、超越一切苦樂的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的實在。

猶如打鐵時四處飛濺的火花,瞬時即逝,不可捉摸。小乘佛教把“涅盤”解釋為“灰身滅智,捐形絕慮”,意為身心俱滅,一切無有,就是與生死輪迴相對的一種不再輪迴的死亡狀態。對此,小乘的不同派別也有不同的解釋。

如說一切有部認為涅盤為本來實有,是滅除生死之外的實有法。講空之成實宗則認為涅盤不是實法,生死因果滅除,即是涅盤。小乘佛教把涅盤分成兩種,即有餘涅盤和無餘涅盤。

有餘涅盤是指眾生煩惱已斷,慾望都無,精神已經進入涅盤的境界之中,但仍有形體存在,肉體尚未死亡;無餘涅盤則指眾生的精神與肉體皆已死亡,徹底跳出了生死輪迴的世俗世界。

大乘佛教中的某些部派接受了這種觀點,但為了適應自己的思想學說,對兩種涅盤和解釋,則與小乘不盡相同。另一些大乘部系根本反對小乘的這種說法,比如中觀行派,由於其主張“諸法性空”,“一切皆空”,甚至認為涅盤本身也是一種假名,不過是幻象,不是真實的存在。而大乘佛教如來藏學說則認為,“涅盤”應該是常住不變的,它就是永恆的佛法真理,是一種絕對真實的存在。

由於佛性學說將般若性空與佛性妙有相結合,主張中道不二的原則,反對一切偏執,所以他們又認為,涅盤就存在於世間,不在出世間,因為根本就沒有一個超出世間的出世間,故涅盤只能在世間得到。佛性常住,只要擺脫了世俗的認識,悟證了佛法常住不變的真理,就是涅盤。大乘佛教中的佛性學說認為,涅盤有四種品德,即是“常樂我淨”,意為涅盤是恆常、快樂、自在、清淨的存在,稱為“涅盤四德”。

又將常、恆、安、清涼、不老、不死、無垢、快樂稱為涅盤八德。故與小乘佛教乃至大乘佛教空宗竭然不同。大乘佛教的許多派別還對涅盤進行了更為詳細的劃分,如法相宗綜合大小二乘各家學說,將涅盤分為本來自性清淨涅盤、有餘涅盤、無餘涅盤、無住處涅盤等。

不同的分類方法,反映了佛教內部不同派別的思想主張。

然而,儘管佛教內部對涅盤的具體解釋多種多樣,涅盤作為一種宗教修行所要達到的理想境界,則是大家所公認的。

現代有沒有不好說,不過肯定的是現在有難會有高僧涅槃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最大理想是「涅盤」(nirvana)這是由三個梵文拼成的一個字,原文意即被吹去,被消去,好象一盞油燈,到了油盡火熄的地步一樣。佛教徒忌用「死」這個字,把死改為圓寂、寂滅或涅盤,這樣聽起來比較好一點。照「涅盤」原文來看,我覺得釋迦和別的已死去了的千千萬萬佛教徒,確實都是從這個地球上被吹去,被消滅了,不復再有他們的存在了。

難道他們的死去和一般人還有什麼大的分別嗎?也許有人要反駁說,釋迦肉身雖滅,但他的靈魂卻升入那不可言喻的境界去了。但請注意,佛教就從不用「靈魂」這個說法的,他們主張萬物因緣生,諸法無我,如果要承認釋迦有「我」(靈魂)的存在,那佛教的基本教義該要推翻不可了。

當釋迦牟尼死去時,曾帶給了當時**們莫大的失望與悲哀,據傳說這些人都曾捶胸號啕大哭不停,因為他們一致覺得如此受人尊敬的老師,不應該也與常人一般地如此死去的。這個死去也造成了日後大乘佛教的多「神」崇拜,還有淨土宗的崛起,因為佛教徒弄得無依無靠,只好在信仰上另找門路,創造了在玄學上的許多佛的名字和菩薩的名字,(如大日如來,觀音菩薩等等都非歷史上的人物,只是一個假想而已),向這些客體去叩頭敬拜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涅盤的意思就是貪嗔痴的完全止息,不再造業。證悟阿拉漢果位後,就是涅盤。不過五蘊還未完全消失的話,叫做有餘涅盤,過去所造業的五蘊還依然留存。

當阿拉漢的五蘊完全熄滅後,就入無餘涅盤。

佛經對涅盤的經典稱呼是: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做皆辦,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來世。

南傳上座部佛教現在還有很多證悟阿拉漢的聖者,北傳佛教不清楚。按北傳的修法來看,證悟阿羅漢被北傳視為“小乘”,應該避免進入“小乘”,而要更多地留在世間。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具體是什麼意思

6樓:艾鈣覑

鳳凰浴火重生,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槃”

它經歷無數次生命的的超脫和重生,告訴我們生命的頑強和不屈~

7樓:life大林子

鳳凰涅槃—— 指鳳凰在火中重生並得到永生 浴火重生:經過火的燃燒後重生,比喻一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一種堅強的意志。鳳凰涅槃——也可以是比喻一個人在漫長的時間裡 ,經歷了人世間的苦痛後,從浮躁 消沉 死灰一般變得成熟,穩重而堅強。

浴火重生是一個成語,指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並在重生中達到昇華。成語出自鳳凰經過五百年便在烈火中焚身,於死灰中重生的傳說。

擴充套件資料

鳳凰涅槃一說出自於郭沫若先生的同名作品,並非中國古代傳說,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並沒有鳳凰會浴火重生的說法。郭沫若先生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鳳凰,其實是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菲尼克斯,雖然郭沫若先生將不死鳥菲尼克斯翻譯為鳳凰,但兩者本質完全不同。

在郭沫若的《鳳凰涅槃》中說:“鳳凰每500年**為灰燼,再從灰燼中浴火重生,迴圈不已,成為永生。引申的寓意:

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於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由來鳳凰經歷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驗,獲得重生,並在重生中達到昇華,稱為“鳳凰涅盤”,以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

8樓:薔祀

鳳凰涅盤,浴火重生。在傳說當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著積累於在人間的所有痛苦和恩怨情仇,投身於熊熊烈火中**,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與幸福。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它們才能得以重生。

垂死的鳳凰投入火中,在火中浴火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成為美麗輝煌永生的火鳳凰。此典故寓意不畏痛苦、義無反顧、不斷追求、提升自我的執著精神。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鳳凰涅盤又被稱為"涅盤"。

涅槃是佛教教義,其為音譯,意譯為滅、滅度、寂滅、安樂、無為、不生、解脫、圓寂。粗淺地講,就是除盡了煩惱,達到不生不滅,永久安全和平、快樂寧靜的境界。

擴充套件資料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初在《山海經》中的記載僅僅是“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甚至還有食用的記載,《大荒西經》:“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 甘露是飲”,   《證類本草》雲“諸天國食鳳卵,如此土人食雞卵也”,  宋代鳳髓被列為八珍之一。

而到最後卻有了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成了多種鳥獸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

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現代網路有為今人謊造、訛傳的版本,以朱雀為鳳凰中赤者,實為大錯。

《淮南子》:“羽嘉生飛龍,飛龍生鳳皇,鳳皇生鸞鳥,鸞鳥生庶鳥,凡羽者生於庶鳥。”認為鳳凰是飛龍之子,但《大藏經》有:“嘉羽生應龍。應龍生鳳皇”,認為鳳凰是應龍後裔。

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

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得鳳之象:

相傳鳳能知天下治亂興衰,是中國歷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體現,是亂世興衰的晴雨表,成為神學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個等級,以鳳凰的五種行止標誌政治上的清明程度,於是歷代帝王都把“鳳鳴朝陽”“百鳥朝鳳”當成盛世太平的象徵。

鳳育九雛: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  ”後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

“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涅盤了,還能渡眾生嗎?那麼涅盤是學佛人最終目的嗎

第一次碰到佛法上較為專業的問題,想必這位朋友已經真正開始思考佛法了,恭喜你 涅盤有三種 1 有餘依涅盤 指已證得不生不滅境界,但色身還在 2 無餘依涅盤 證悟的聖人色身入滅後即是 3 無住處涅盤 指菩薩 有大智不住生死,有大悲不入涅盤,既不生不滅,又能 隨機應物,隨緣顯現,濟度眾生.死是眾生最大,最...

學佛之人對法海是怎麼看的,法海為什麼一定要「收服」白娘子??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人有七情六慾很正常,沒有七情六慾才不正常。學佛不是要破除七情六慾,而是要破除對七情六慾的執著。1.嚴格維護佛法。2.食色性也。法海是什麼人 歷史上的法海可是一個受人尊重的得道高僧。法海俗名叫做裴文德,其父名叫裴休。裴休曾在唐宣宗時期擔任過宰相,任期內治理有方,頗有政績。他信奉佛祖,結交了許多禪師 高...

問佛友們學佛的可以有時幽默嗎,是不是學佛的就要一直不笑,沒有幽默感不歡笑不改友一點絲毫的樂受,那這

隨愛無涯 佛講見心見性,只要心裡有佛,一心向佛,可以不必拘泥形式。去佛坦然一樣坦然面對重生,可以像彌勒佛一樣天天笑呵呵,普度眾生 學佛和幽默是兩碼事。學佛是世上最快樂的事,只是世人誤解或者見識不夠,自誤誤人。你沒看見一些大德學得好,笑容滿面,令人歡喜。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讓人一見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