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字型的發展演變是什麼樣的

時間 2021-07-13 03:57:38

1樓:殤薇公主

一、漢字的形體演變

1.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國古文→小篆——→隸書—→楷、草、行書

(殷、商) (西周、春秋) (戰國) (秦朝) (漢朝)

2.由小篆演變為隸書叫做隸變,這是漢字形體演變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嶺,此前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叫古文字,字形具有象形性,此後的隸書、楷書、行書叫今文字,字形具有象徵性。

二、利用楷書形旁推求字的本義範疇

1.部首

(1)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成為一部,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該部之首,叫部首。如:札、李、椅、核、樹等,其部首是“木”。

(2)以義定部與以形定部

①《說文解字》等工具書以義類來確定部首,叫以義定部。如,甥、舅均為“男”部,施、旗“※”部。

②《辭海》、《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為方便檢字,不再考慮字的意義,純粹從字形出發確定部首,叫以形定部。如,施、旗均為方部;到(從至,刀聲)刀部。

2.分析古字形,探求字的本義

(1)根據字形與詞義之間的關係的不同,可以把字(詞)義分為本義、引申義、假借義。字形與詞義之間有直接聯絡的是本義,由本義引申出的意義叫引申義,字形與詞義之間沒有聯絡的叫假借義。

如:戎:本義指兵器,引申為士兵、軍隊、戰爭、征伐,假借義指你(們)。

(2)造字法四書在探求字的本義中的地位和作用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的表意性由強到弱遞減。象形字、指事字直接表意,會意字間接表意,形聲字要把意符、聲符、口語讀音聯絡起來才表意。

3.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義類:

亻兒:人 冫(仌):冰、寒冷 刂(刀):刀、切割

力:力量、用力 匚:盛物的器皿 口:嘴、口

囗:圍牆、包圍 土:土、土地 女:婦女

子:子女 宀:宮室、房屋 山:山嶽

巾:布帛 廣(yǎn):宮室 弓:弓箭

彡:修飾 彳:行走 忄(心):心情、心理活動

扌(手):手、手的動作 斤:斧子 日:太陽、季節、時辰

月:月亮 木:樹木、木材 欠:張口、出氣

殳:打擊 毛:毛髮 氵(水):水

灬(火):火 牛:牛、牲畜 犭(犬):狗、野獸

王(玉):玉石 瓦:陶器 田:田地

疒:疾病 皿:盆類器皿 目:眼睛、看

石:石頭 礻(示):鬼神祭祀 禾:禾類植物

穴:洞穴 立:戰立 ?(竹):竹子

糹(糸):絲麻繩索 缶:陶器 罒(網):羅網

羽:羽毛、翅膀 耂:老人 耒:農事、農具

耳:耳朵、聽 月(肉);肉、肉體 舟:舟船

艹(艸):植物、草木 蟲:蛇 行:道路

衣:衣服 見:看 角:獸角

訁(言):言語 豕:豬 貝:錢財

走:行走、奔跑 足:腳、行走 車:車輛

辶(辵):行走 阝 右 (邑):城邑 酉:酒、酒罈

門:門戶 阝 左 (阜):山陵、臺階 隹:鳥類

雨:雨類 革:皮革 頁(xié):人頭

飠飠(食):食物 馬:馬 骨:骨骼

髟:毛髮 鬲:釜鍋 鬼:鬼魂

魚:魚類 鳥:鳥類

4.注意以下問題

(1)古文字隸變楷化後,原來的象形字不象形了。如:

題:從頁,是聲。本意指人頭。

雜:雜,從衣,集聲。五彩相會也。

(2)現代字典辭書上的所謂部首,指的是檢字法部首,要仔細分辨才能確定其形旁及本義。

三、 漢字用字現象

用字現象 定 義 術 語 特 徵

古今字 同一個詞,先後所用的不同的字,時代在先的叫古字,時代在後的叫今字。 a,後來寫作b 古字一字多義,今字表其中某義。

異體字 意義、讀音相同,完全可通用 a,同b 音、義完全同,形不同

繁簡字 繁體字與簡全字合稱。多數繁簡字屬於異體字,只是其中一體較為簡化。 一對一 字形上:異體字

筆畫數:繁簡字

一對幾 注意對應關係

假借字 假借字 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義不同的詞 本無其字 本義消失,形義間無聯絡

通假字 本有其字 a通b 僅音相同,假借字有另義

合音字 兩個字合為一個音節 a,bc的合音。 獅、飆、虎

一字字音析為兩個音節 例:狻猊、扶搖、於菟

避諱字 因避君尊長之諱而改易的字 1.改字形2.改讀音

(一)古今字

1.從詞的角度看,同一個詞,先後用不同的字表示,這兩個字之間是古今字的關係。先有的叫古字,後造的叫今字,也叫後起字、區別字。

從字的角度看,一個字形原來表示多個義項,為了避免產生歧義,就另造一字分擔這個字的某一義項,這兩個字在這個義項上是古今字的關係。

2.古今字不是異體字。因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個義項,不能完全替代所有義項。如,“說”——“悅”,“悅”不能表示“說話”的義項,僅表示“說”所表示的“高興、喜悅”之意。

3.一般說來,今字出現後,古字仍然存在,只是表示的義項減少了。

4.今字產生的方式

(1)以古字作聲符,另增形符。如:文——紋; 景——影

(2)改換古字形符:如:赴——訃; 沒——歿

(3)完全改換,形體上看不出聯絡。如:身——娠; 亦——腋

5.古字的多個義項可以通過另造新字的方法來分工,也可以通過改變字音來分工,於是就有了多音字。如:

衣:名詞,衣服,讀 yī ;動詞,穿,讀yì.

食:名詞,食物,讀shí;動詞,吃,讀sì。

詞由單音節逐步向多音節過渡,也是出於區別其意義的需要。如:危,有“高、危、難“幾個義項,後來,後面兩個引申義分別演變成了危險、危難,(均是同義連文),使其意義更加明確。

(二)異體字

1.為何有異體字

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時、一地造出來的。由於造字的人不同,造字的方法、造字的材料、構字部件的相對位置不同,就有了異體字。

(1)造字法不同造成的異體字,如:

淚(形聲)—淚(會意)

嶽(會意)—嶽(形聲)

考(形聲)—老(會意)

(2)造字材料的不同,選用了不同的聲符、意符。如:

輝—暉—煇 暖—暖 雞—雞

歌—謌 褲—絝—絝

(3)構字部件的相對位置不同,如:

峰—峰 略—畧 案—桉 鞍—鞌

所謂異體,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一定時間性的。如:喻、諭,都是讓人知曉、懂得的意思,從字形上看,它們原來應該是異體字。

但後來“諭”專指上對下的詔諭,“喻”專指譬喻,就不再是異體字了。

考、老,原來均指老年人,是一對異體字。後來,“考”指考試、考察,“老”指年紀大,就不再是異體字了。

(三)繁簡字

1.有的詞有筆畫繁簡不一的兩個字形,這兩個字就是繁簡字。繁簡字從字形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說是一對異體字。

2.繁簡字現象歷來就有,正是繁簡的矛盾促進了字形的演變。

3.簡化字的**

(1)歷代的簡體字或俗字:如“亂、體、對”

(2)新造的簡化字:如“雞、隊、鄧、進”

(3)用筆畫較少的同音字。如:

雲(說),雲(雲彩)——雲

後(君主、皇后),後(前後、後代)——後

谷(山谷),谷(五穀)——谷

(4)利用草書楷化的辦法:如“書、為、偉、樂”

4.注意繁簡字之間的對應關係

(1)絕大多數繁簡字是一對一的關係

遷—遷 處—處 體—體 舉—舉

(2)一對多的

裡(長度單位、鄉里),裡(裡外)——裡

餘(我),餘(剩餘)——餘

復(夾衣、繁雜),復(往而復來))——復

發(出發),髪(頭髮)——發

幹(干戈),幹(才幹),幹(樹幹),乾(乾溼)——幹

升(容量單位,量器),升(升起),升(提升)——升

遇到一對多的情況,要認真辨析在具體語境中的詞義,從而確定其原字。

(四)假借字

1.借用已有的文字來表示語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義不同的詞,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

(1)本無其字的假借

有些詞,本來就沒有給它造字,一開始就是借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叫本無其字的假借。現代漢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這種情況。其字形與基本義之間無聯絡,書上一般也不指明,但容易識別。

一般地,表意比較抽象的方位名詞、代詞、形容詞、助詞、連詞都是假借而來的。如:

舊:本義指一種鳥,借表新舊之舊。

之:本義是動詞,往,借表第三人稱代詞。

汝:本義是河名,借表第二人稱代詞。

(2)本有其字的假借

寫作時,本來該用某字,卻用了另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叫本有其字的假借,這是用字的假借,一般也叫通假。這種假借中本該用的字叫本字,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讀的時候,讀本字的音。

這類假借類似於今天的寫別字,但性質上又完全不同。別字是不被認可的誤用字,屬於個人行為。而通假字得到了人們的認可,有一定的社會性,在一定的時期大家都可以這樣用。

2.所謂音同、音近是從古音的角度講的,不能以現代讀音為標準。判斷是否是通假現象,應當有文獻資料作證明,不能憑主觀臆斷。

3.通假字與古今字的關係

古今字是歷時關係,即是先後出現的一組字。通假字是共時關係,即是同時存在的一組字。今字產生後,與古字共時存在,此時,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就是通假字的關係了。

(五)合音字

兩字字音合為一個音節或一字析為兩個音節,叫合音字。反映在用字上,就是一個字可以析為兩個字,兩個字也可以合為一個字。

1.兩字合為一字的

(1)投諸(之於)渤海之尾,隱土之北。(《愚公移山》)

(2)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之乎)?”(《論語·述而》)

(3)大耳兒(劉備)最叵(不可)信。(《後漢書·呂布傳》)

(4)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zhān之焉)。(《左傳》)

(5)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nuó奈何)。(《左傳》))

2.一字析為兩字

(1)狻猊(suān ní 獅),日走五百里。(《穆天子傳》)

(2)摶扶搖(飆biāo)而上者九萬里。(《逍遙遊》)

(3)寄入視穴,得九女髑髏(dù lóu頭)。(《搜神記·李寄斬蛇》)

(4)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wēn huò汙)乎?《史記·屈原列傳》

(5)君看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於菟(wū tú虎)

(六)避諱字

1.因避君王、尊長之諱而改易的字叫避諱字。

2.避諱的主要方式是(1)口頭上說的時候要改變字音;(2)書寫的時候要改變字形。

3.書寫時避諱改字的方式有:

(1)換用近義字:如:

正月——端月(《史記·秦楚之際月表》)避秦始皇嬴政之諱,口語中“正月”也讀為zhēnɡ yuè。

邦——國“萬國為治。”(《史記·夏本紀》)避劉邦之諱。

民——人“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

治——理 “理亂不知,黜陟不聞。”(韓愈《送李願歸盤谷序》)避高宗李治之諱。

(2)避名稱字

《史記·高祖本紀》:“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對劉邦及其父親都沒有稱名。

(3)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

虎——武,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唐代蘇州“虎丘”改稱“武丘”。

(4)書寫時有意缺筆:將實在無法替換的字少寫一筆,表示避諱。

你知道漢字字型的演變經過哪些階段呢?每種字型主要在哪個朝代使用

蜜棗不甜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以上的 甲金篆隸草楷行 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黑色的觀後感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甲骨文和金文主要在商周時期使用,小篆主...

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演變過程是什麼

1.春秋時期 孔子興辦私學,有教無類 突破了官府對文化教育的壟斷,擴大了教育物件的範圍。2.西漢武帝時期 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還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3.隋唐時期 科舉制度的完備推動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從 到地方,建立了一整套學校體制。4.宋代 學校制度更為完備,在 有...

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發展演變的原因是什麼?體現了怎樣的演變趨勢?有何積極作用

我是羅賓俠 秦以前 選官主要按爵位選官。西漢 實行察舉制,就是令郡縣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中正意思就是品級,就是按品級 門第選官,世家大族即使無才也能做官,貧賤之人有才也沒用。隋唐 隋文帝時實行分科考試選拔 隋煬帝設立進士科,至唐時得到完善。宋元 科舉制進一步發展,分鄉試,會試,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