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墳書坑的故事講的是什麼,秦始皇到底焚什麼書,坑什麼儒

時間 2021-07-13 03:07:59

1樓:聆聽落楓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以殘暴著稱的封建統治者。焚書坑儒是他最駭人聽聞的、震爍古今的暴行之一,數千年來受到千夫所指,眾口所矢,幾乎婦孺皆知,被稱作知識文化和知識分子在中國遭受的首次大規模的浩劫。人們通常都把焚書與坑儒聯絡在一起,言焚書必言坑儒,言坑儒也必言焚書。

其實,焚書與坑儒是先後發生的兩起事件。

焚書的始作俑者是秦丞相李斯。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完成「六王畢,四海一」霸業的秦始皇在咸陽宮舉行宴會,博士七十人為其敬酒、祝壽。僕射周青臣歌頌秦統一後實行的郡縣制,使得「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周青臣的阿諛奉承自然得到秦始皇的歡心,但卻引起了一旁的博士淳于越的不滿。淳于越反駁說:「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

今陛下有海內,而**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淳于越是來自齊魯地區的儒生,敢於在皇帝面前直言不諱,應該說是出自忠心。但他主張效法被秦滅亡的殷周,恢復被廢除的分封制,甚至宣稱若不「師古」秦皇朝就不可能長久,則未免過於迂腐和不識時務。淳于越與周青臣之爭,在於主張分封和反對分封,其出發點都是為了秦王朝的長治久安,不過是政見不同,本無根本對立。

但法家人物李斯卻抓住淳于越「師古」的主張借題發揮,大作文章,有意擴大事態。他把矛頭對準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異己學說流派,聲色俱厲,誇大其詞,聳人聽聞地火上澆油道:「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當家則力農工,士則學習法令闢禁。

今諸生不師今而學古,以非當世,惑亂黔首」,「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聞令下,則各以其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弗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李斯把諸生謗議的根由歸咎於儒家及諸子學說之後,提出: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情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

醫藥、卜巫、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李斯這一著非常嚴酷:不但秦以外的史書和儒家諸子典籍統統遭到被焚燬的厄運,連談論傳播者也要慘遭滅門之禍,甚至同情者和執行不力者都要受到處罰。李斯的企圖無疑是通過焚書扼殺春秋以來人民自由思索的精神和百家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氛,徹底消除以儒家為代表的異己思想學說的影響和傳播,打擊敵對學派。

但由於他的主張符合自孝公以來秦國一直施行的法家路線,切中極端專橫拔扈的秦始皇的下懷,所以一提出就得到秦始皇的批准,下令在全國執行,從而使先秦許多重要的文獻典籍被付之一炬,中華文化遭到巨大損失,形成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空前浩劫。

如果說,焚書是由朝廷大臣爭議引起的一次書厄,那麼,坑儒卻是因皇帝的迷信造成的一場人禍。秦始皇在妄想世代為帝的同時,也異想天開希翼長生不老。一些方士如徐福、盧生、侯生等為投其所好,編造了一些鬼神和不死之藥的謊言來敷衍愚弄這位迷信的暴君。

但神仙和不死藥畢竟無處尋覓,實在無法搪塞時,為逃避秦朝的嚴刑酷法,徐福、盧生、侯生都相繼逃亡,出國避難。他們歷舉了秦始皇的一系列罪狀,數說他「剛戾自用」、「貪於權勢」、「樂以刑殺」、「不聞過而日驕」、獨斷專行,致使「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不值得為他尋仙求藥。方士的逃亡使秦始皇勃然大怒,罵道:

「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這位荒淫迷信的皇帝大施淫威,拘捕儒生,將四百六十餘名違犯「偶語《詩》《書》」、「以古非今」禁令者全部活埋在咸陽附近。

時為秦始皇三十九年,即公元前212年。

愚弄譏諷秦始皇的肇事者明明是尋仙求藥未果的方士,但受難者為何卻是些誦法孔子的儒生呢?這固然與秦國自孝公以來的尊法賤儒的統治傳統有關,也和秦始皇昏聵暴戾的個人品質有關。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為了維護自己窮奢極侈、荒淫腐朽的糜爛生活,維護「自上古以來未嘗有」的權勢,濫發徭役,橫徵暴斂,酷刑峻法,殺人如拾芥,把天下變成了一座大監獄。

致使「赭衣塞道,囹圄成市」,「自君卿之下,至於眾庶」,人人皆「懷自危之心」。人民受到的剝削和壓迫遠遠超過了其所能承載的極限,老百姓陷入苦難的深淵。秦王朝達到了「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的地步。

而儒家強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實行王道仁政的主張自然為暴君所不容。儒家書生依據儒家思想,批評譏諷秦王朝暴虐的朝政,更為**民賊深痛惡絕,早欲除之而後快。因此,秦始皇轉移矛頭,拿無辜的儒生出氣,進行打擊**,並不為奇。

唐人章碣作詩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秦王朝統治者以為,「民不貴學問則愚,愚則無外交,無外交則國安不殆」。

然而,歷史發展卻與他們的倒行逆施相反,秦始皇焚書方三年,坑儒方兩年,自己就病死於沙丘。這位幻想長生不老的一代暴君,僅活了五十歲,便結束了荒淫的一生,他企圖傳「至於萬世」的龐大王朝也「二世而亡」。倒是被他百般摧殘的儒家學說和儒家學派反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燒不盡,坑不死,從稍後的漢王朝起,就取得了中國社會思想上的統治地位,歷數千年而不衰。

2樓:風吹飄羽

公元212年一些儒生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施刑罰.秦始皇對此追查,把查出的460人全部活埋.

公元213年,李斯指出儒生們談論詩書,以古非今,會削弱秦朝的統治,所以建議把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統統燒燬.

秦始皇到底焚什麼書,坑什麼儒

3樓:匿名使用者

焚了,因為秦始皇那時信奉韓非子的法家,用嚴酷的刑罰來治理天下,這就與儒家的仁義學說有了衝突

4樓:匿名使用者

有 焚燒諸子百家的書 殺了不少儒生是為了思想** 維護大一統

墳書坑儒的事件

5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213年,李斯建議始皇堅決制止儒生的活動,並提出了焚書的建議。秦始皇批准了這個建議,於是發生了焚燒儒家經典事件。 第二年,又發生了坑儒事件。

秦始皇先後逮捕了四百六十多個儒生和方士,全部在咸陽坑殺。

6樓:匿名使用者

自秦始皇起,歷朝歷代都有,漢、唐、宋、明清,康熙年間都有,雍正更為嚴重,乾隆也有,這也是統治者控制思想加強統治的一種手段,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曹雪芹小時候被雍正抄了家,就有了紅樓夢了。

7樓:中國熱血大兵

是秦始皇為禁止當時的儒生(或同一言論)的言論而發動的。將當時的儒生與著作活埋和焚燒。

8樓:匿名使用者

事件發生在秦朝,秦始皇為統一六國思想,下令焚燒書籍史稱「焚書」;秦始皇迷信可以長生不老,兩術士迎合其需要,稱可以煉成不死藥,後事情敗露,兩人逃亡並辱罵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下令坑殺儒生,史稱「坑儒」。

9樓:紫嵐清風

公元前213年,淳于越反對實行「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史記,私藏《詩》、《書》等限期交出燒燬。第二年,兩個術士暗地裡誹謗秦始皇。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

坑儒墳書對中國人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呢?

10樓:

揚 州十日嘉 定三屠死的那幾十萬人造成什麼影響了嗎?

現在一點影響也沒有,滿 清照樣熱捧!還被拍成喜劇!

崖 山一役死的那幾萬人造成什麼影響了嗎?

現在一點影響也沒有,甚至於根本沒人知道崖山所發生的慘烈之事!

那麼坑儒墳書埋了

三、四百個讀書人有什麼好說的!為了國家統一與制度完善!鐵血政策有時是必須!

秦始皇兵馬俑的傳說

11樓:匿名使用者

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

人殉最興盛的時代是殷商時期,商代貴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陽殷墟工陵區內,已發掘的十幾座大墓中被生殉、殺殉的多達五千餘人。

到了春秋時期,列國爭霸,時代動盪,人殉復燃。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先後廢止了人殉制度。秦獻公元年(前384年),秦國正式廢止人殉制度。

春秋戰國之際的社會變革促使葬俗發生了變化,出現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來代替人殉。

「俑」的本意就是人殉,當人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之後,「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專有名詞。

秦兵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頂峰。秦俑之所以在規模、寫實程度上達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還與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開。

12樓:匿名使用者

話說在秦朝統一六國之後

,秦始皇就開始著手搭建屬於自己的陵墓,動用人數何止成千上萬,當然了,其中幾乎全部是男丁,秦始皇是不允許女性進入自己的陵墓的。

陵墓的工程巨大,耗時長久,這些男丁在陵墓中沒日沒夜的工作,多年未回家的不在少數,而那些已經娶妻生子的苦工們,無不日夜思念著自己的家人。其中有一個姓姜的亦是如此。

姜在陵墓中已經呆了三年,姜的妻子姜氏思念夫君,帶上盤纏走上了尋夫的道路,幾經週轉之下,姜氏終於找到了秦始皇陵墓的所在,她祈求士兵能讓自己見一見自己的丈夫,但卻遭到了士兵的阻攔。

秦始皇的陵墓,如何能允許一個女人進入?姜氏就在外面等啊,等啊,一直到盤纏用光了,也不見自己的丈夫出來,姜氏飢寒交迫,用盡了所有的辦法,也始終沒能看到自己的丈夫一面,最終餓死在了陵墓的外面。

守在外面的士兵被姜氏的忠貞所感動,將其在陵墓外掩埋,用木頭豎了一個墓碑,並口口相傳她的故事,最終傳入到了苦工姜的耳朵裡,在得知自己的妻子餓死在外面之後,姜放聲痛哭,但沒奈何,陵墓的工程還沒有結束,縱然傷心欲絕,姜苦工還得繼續自己的工作。

終於,在陵墓全部建成之後,姜苦工期待著能到自己妻子的墳前祭拜,卻不料這個時候秦始皇的士兵拿著**出現在了他們的面前。為了保護秦始皇的陵墓不被任何人所知曉,這些勞工們,都要死在這裡。

看著士兵們明晃晃的**,勞工們頓時都絕望了,姜苦工也是瀕臨絕望,就在士兵們舉起手裡的**時,姜苦工跪倒在士兵面前,哀求他們,能否把自己做成一個活的兵馬俑,他不想就這麼死在陵墓之中,他想化為陰兵,永遠守護在妻子的墳前。

士兵們最終答應了他的建議,把他封進了陶俑之中,而他站立的角度,正對著的,正是他妻子姜氏的孤墳,他希望可以這樣,一直守護著她……

擴充套件資料

兵馬俑歷史沿革

《史記》載: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慣例開始主持規劃設計,大將章邯監工,修築時間長達39年之久,兵馬俑是修築秦陵的同時製作並埋入隨葬坑內。

秦子嬰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難。據《史記·高祖本紀》 、《漢書·卷一·高帝紀第一上》 、《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等史籍記載,項羽攻入關中後,大規模破壞秦始皇陵,地面建築毀於一旦,並挖掘了帝陵,兵馬俑在這場浩劫中也損毀嚴重。

考古發掘情況表明,一號俑坑和二號俑坑有黑色木炭遺蹟,說明

一、二號俑坑的塌陷都是因為被火焚燒後造成的。

2023年3月,臨潼縣驪山鎮西楊村農民,在陵東1.5千米的地方打井時,發現幾個破碎的用泥土燒製的與真人一樣大小的陶俑,經陝西省考古隊勘探和試掘,兵馬俑重見天日。

2023年7月,考古工作者開始對陝西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的秦代兵馬俑坑進行發掘工作。

2023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23年6月13日,秦始皇陵兵馬俑一號坑開始第三次大規模發掘。

兵馬俑建築結構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蓆,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坐西向東,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發現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坑裡有8000多個兵馬俑,四面有斜坡門道。一號俑坑左右兩側各有一個兵馬俑坑,稱二號坑和三號坑。

兵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結構建築,即從地面挖一個深約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間築起一條條平行的土隔牆。牆的兩邊排列木質立柱,柱上置橫木,橫木和土隔牆上密集地搭蓋棚木,棚木上鋪一層葦蓆,再覆蓋黃土,從而構成坑頂,坑頂高出當時的地表約2米。

俑坑的底部用青磚墁鋪。坑頂至坑底內部的空間高度為3.2米。陶俑、陶馬放進俑坑後,用立木封堵四周的門道,門道內用夯土填實,於是就形成了一座封閉式的地下建築。

秦始皇的功績是什麼,秦始皇的主要功績是什麼

掃滅六國,統一海內 開創帝制,加強 統治 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 書同文 車同軌 行同輪,統一文字,貨幣 統一中國,結束戰國的戰亂,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統一文字,奠定了中國大一統的文化基礎,從此,中國人不論說何種語言,但均可藉助統一的文字進行交流。統一度量衡及貨幣,在全中國奠定了交易的標準,促進了南...

秦始皇的真名是什麼,秦始皇原名叫什麼

秦始皇 公元前259 前210年 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 秦王朝的始皇帝。後人稱之為 千古一帝 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 今河北省邯鄲市 漢族,趙氏 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故秦始皇又叫趙政 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 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

秦始皇的真實姓名叫什麼,秦始皇的名字是什麼?

諸事可言 叫做 嬴政。嬴姓,秦氏或趙氏,名政,又名趙正 政 秦政,或稱祖龍。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 今邯鄲 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秦王政二十六年 前221 滅六國後,以王號不足以顯其業,乃稱皇帝。並繼續執行孝公變法以來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強君主 削弱舊貴族勢力,提拔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