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之約
中國古時被稱作: 一、九州,相傳禹治水後,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徐、荊、陽、豫、樑、雍。
《淮南子·地形》又載:古代中國設定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 台州、濟州、薄州、陽州。
後來,九州泛指中國。 二、赤縣神州,《史記·孟子荀子列傳》戰國鄒衍言:“中國名曰赤縣神州。
” 赤縣,《詩北山傳》:“中國名曰赤縣。赤縣內,自有九州。
”《穀梁恆五年傳》 又載:“九州之內,名曰赤縣。” 三、神州,《中華大字典》:
“神州,中國之別稱。”始於戰國後。 四、海內,《辭源》“四海”條注:
古人以為中國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國叫作海內, 外國叫海外。 五、華夏,《史記·夏本紀》:“禹封國號為夏。
”《左定十年傳》:“夷不亂華。” 夏原為國號,華原為國名。
後稱華夏為中國。 六、中夏,《後漢書》:“目中夏而佈德,瞰四裔而抗稜。
” 七、函夏,《漢書》:“以函夏之大漢兮,彼曾何足與比功。”晉朝張景陽《七命》:
“王猷四塞,函夏謐寧。” 八、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
”又據《漢書·郊祀志》載: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九州”。 九、九區,晉朝陸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賦》:
“九區克鹹,燕歌以詠。” 十、九域,《漢書》:“《祭典》曰:
‘共工氏伯九域’。”據宋朝《九域圖》、 《九域志》,皆記全國各地的地理圖志。 十
一、八州,《漢書·許皇后傳》:“殊俗慕義、八州懷德。”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城”或“邦”。
“中國”就是“**之城”或“**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2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常把“ 社稷”作為國家的代稱,你知道除此之外,“國家”還被稱為“神州”、“九州”、“四海”、“華夏”、“江山” 、“赤縣”
古人常把遮住臉的東西叫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儀禮定的~ 《禮記》這本書現在很多人沒看過,但在兩晉以前的人們絕大部分是按照《禮記》的標準來做的,比如和長輩說話不能看長輩的眼睛,應看腳,和長輩同行不能超過長輩,早起給父母請安,請畢應倒著走出父母的視線,這在當時是每個家庭的規矩,而不僅僅是宮廷~~~ 還有很多規矩,現在看來是很可笑的~對於古人飲酒用袖子遮住,也是當時的禮數,表示對人尊敬。在唐朝時民風已然很開放了,唐宋以後家裡來客女眷都不迴避,這是慢慢演化的,可是在三國演義裡,你見過幾個人喝酒不用袖子遮住?都是右手拿酒杯左手遮臉,人家完全可以一個手拿著喝啊~~這就是當時的禮節
古人把老師又叫做什麼,古代稱老師叫什麼?
老師 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金代文學家元好問 示侄孫伯安 詩云 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後專指學生對教師地的尊稱,一直沿用至今。西席 西賓 由來是這樣的 漢明帝劉莊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
古人常把服務員稱作店小二,這個稱呼是怎麼來的
鯊魚辣椒 我們在飯店裡吃飯的時候一般都會叫服務員拿選單過來點菜,但是在古代人們吃飯請客不會喊服務員,而喊店小二。店小二 在古代指的是古時候飯店 旅店裡的服務員,他們像今天的飯店服務員一樣,幫老闆打工幹活。在舊社會,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普通老百姓一般是沒有名字的,只有上了學才有學名,一旦做了官也就有了官名...
古人為什么把家鄉稱為「桑梓」古人為什麼把家鄉稱為「桑梓」?
在我國古代桑 梓是與人們的生活關係極為密切的兩種樹。桑樹的葉可以用來養蠶,果可以食用和釀酒,樹幹及枝條可以用來製造器具,皮可以用來造紙,葉 果 枝 根 皮皆可以入藥。而梓樹的嫩葉可食,皮是一種中藥 名為梓白皮 木材輕軟耐朽,是製作傢俱 樂器 棺材的美材。此外,梓樹是一種速生樹種,在古代還常被作為薪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