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往生的問題,佛教親人往生西方的問題

時間 2021-06-06 08:59: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生唸佛是訓練,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重要的是臨終一念。

但是也不能心懷僥倖,平時不訓練,臨終多半不能唸佛。

一生訓練都是為了臨終一念,臨終時,誰有把握自己心不顛倒?一定可以保持自己唸佛?

所以平時多唸佛是非常重要的。

無量壽經玄義 (第九集) 1989/11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02-14-09

諸位要知道,這個『十念』就是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這叫十念。他十念符不符合一向專念?符合。

怎麼符合?因為他一生都不知道有阿彌陀佛,他在臨命終的時候,忽然人家教他念佛,他發了心,他念十句就往生了。他這十句從初發心一直到往生沒有中斷過,所以也符合一向專念,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絕對不是他以前曾經聽說過的沒有修,到臨命終時再來修,那個不算。

像唐朝張善和,張善和就是十念往生的。他是個殺牛的屠夫,殺業很重。在臨命終的時候,他看到很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是地獄境界現前。

他知道這個罪業很重,這麼多人來問他要命,來討命,他就大喊救命。所以這是機緣就很巧,正好有個出家人從他門口經過,聽到他在裡面喊救命,出家人就來問一問什麼事情?他就大說:

好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出家人知道,趕快點了一把香,教他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接著這一把香就大聲唸佛,唸了十聲,他說:

牛頭人沒有了,阿彌陀佛來接引我了。他就跟阿彌陀佛走了。這就是臨終『十念必生』。

所以張善和是非常好的例子。但是古德對於這樁事情也給我們提出高度的警惕,決定不能存僥倖之心。張善和造這麼大的罪業,臨終唸佛還能往生,我們多造一點罪業沒有關係,臨終還來得及。

就怕人起這樣的誤會。

所以張善和之往生有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我們想想臨命終時能不能遇得到?第一個條件他頭腦清醒,他不迷惑。

如果臨終的時候神志迷惑就很難了。有很多人病重的時候、臨終的時候家親眷屬都不認識了,那個往生希望很渺茫,那就是業障非常重,很渺茫。所以第一個要臨終的時候頭腦清楚,不顛倒,清清楚楚,這不得了,這是過去生中的善根。

第二個得有人提醒你念阿彌陀佛。關鍵的時候,如果一下把這個佛號忘掉了,這馬上就完了,得遇到善知識提醒。第三個條件,一聽到阿彌陀佛之後,就誠心誠意求生淨土。

這個誠心誠意求生淨土就是懺除業障,悔過,這是悔過往生。自己知道以前造的這個罪業太深、太重了,真的知道錯了,自己承認這個錯了,求佛慈悲接引。所以臨終有悔過,真正徹底悔過之心。

往生可以說是兩個主要的因素,第一個因素是積功累德,像我們現在修的,積功累德。第二種像張善和這一類,臨命終才聞到佛號的,那是懺罪往生的,悔過、懺罪往生的,往生的條件有這兩大類。但是懺罪往生必須要具備這些條件,否則的話很難很難,很不容易,所以一定要知道積功累德。

以往我們沒有聞到佛法,或者接觸佛法所聽的都不是正法,我們做許多錯事,造了許多罪業,自己不知道。已經造了,也不必常常去難過,從今天起我不再造,這就叫做懺除業障。如果現在曉得了還要繼續造,這就錯了,那求往生,你佛號念得再多也沒用處。

所以從今天起決定不再造業,這就是懺除業障。我們真正念佛的人,真正發願求生淨土的人,這個世間什麼樣的苦難我們都很樂意受,什麼樣的環境我們也能夠處得下來,不必去計較,我們這個心安住在佛號上。這個法門比般若法門來得巧妙,前面講的「巧入無生」。

......

【行者應知。】

就是學這個法門的人應該要知道。

【一向專念。指從最初發心念佛。直至最後一念也。】

這是一定要曉得『一向專念』,這一句話的定義。

【而其關鍵實在最後。】

最後就是臨命終的時候,愈是最後是愈重要。

【反之。如有人唸佛數十年。】

這個我們真的看到,看到不少。一生念阿彌陀佛。

【或於最後階段。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

唸了一生佛號,唸的不得力,到最後改修別的法門去了,這個我們看到的很多很多。

【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

臨命終時不想去了,不想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對這個世間有掛念、留戀,捨不得離開,所以他不念佛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記得我**曾經說過:佛說“乃至十念,即可往生”但是前面還有一句“若有眾生,欲生我國”首先要有發願。“欲生我國”這個念就是信願行的具足。

具足才能往生。這是有條件的。不是說最後念十句佛就都可以往生了。

那我們豈不是活著的時候都不要念了。臨終的最後念十句就夠了。彌陀經中也有說過:

“不可以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就是信願行。可以說這句話是百分之九十對的。

信願行已經具足了往生的條件了。但是臨終的最後一念非常重要。那個時候就相當於考試。

平時的修行好與壞就看最後了。不代表平時學的好,就最後一定能考得好。平常學的不好的。

也有發揮異常的。呵呵

3樓:匿名使用者

口中唸佛,心中無佛,唸了也是白念

4樓:匿名使用者

臨終十念能夠往生,但也不是人人都有把握。假如平時信願行,離貪嗔痴,往生之後也能往生一個更高層次的淨土。

假設僅靠臨終十念往生到凡聖同居土,一生修行有大成就者必然要升入方便有餘土等更高的層次的淨土。

所以切莫心存僥倖,平時修行的功夫也並沒有白白浪費掉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非常正確。不過我們一輩子唸佛的人住的蓮花要比他們的大。

6樓:

對....這個提問者很有智慧.

7樓:

我也不十分懂,也不敢亂說,你去看大安法師和歷代祖師的著作和講座吧,絕對有答案。

8樓:匿名使用者

臨終十念都能往生,是說臨終時心要清淨,心無雜念,不貪戀,不夾雜,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能接引,定能往生。

但一輩子唸佛,還是斷不了貪嗔痴,還是夾雜,還有妄想分別執著,肯定不能往生。

佛教親人往生西方的問題

9樓:匿名使用者

如若方便肉身最好停放3天后方可做挪動觸碰穿衣火化等事

今生親人不過是一期因緣,往昔宿世亦有無量的親人故友,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緣生則聚,緣盡則散。在世的親人都要放下世俗情見,發心發願現世及宿世的所有有緣親眾皆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莊嚴淨土。利益所有,結增上善緣。

10樓:摩醯首羅天中天

如果唸誦經咒有效果的話,屍體是不會變僵硬的,你沒看過介紹往生淨土的感應錄之類的書嗎?裡面都常介紹往生後死者的狀態,都是渾身柔軟的。

往生後會記得親人的,會不會保佑就要看往生者的品位了

11樓:神馬實業

如果你的親人是有道德的大善人,那就不管他有沒有往生西方,都能夠保佑你。當然了,往生西方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12樓:慈城他心

我建議你如果認識寺廟的僧人,請他們唸經迴向給你的親人,可以極大的幫助他,如果你認識喇嘛的話請他幫親人修破瓦法,如果你親戚善根足夠的話是可以往生淨土的,至少不會墮入三惡道,至於你說的記得他世上的親人的問題,如果他往生到天道的話,是會知道是什麼因緣讓他往生到天道的,我想應該會記得你們,別的道就不清楚了

總之,多放生,多唸經,是絕對不會錯的

13樓:續善緣

人往生了頭頂是熱的,臉色紅潤,身體是軟的。不需要再換衣服了。已經成佛了不必要了。

我一個朋友她母親往生,自己走的都焚出舍利了。我也念佛,她母親成佛了也加持她們。她家人有學佛的有感應的。

就是這樣子。

佛教的往生是什麼意思?如何往生?

14樓:釋妙偉

往生,簡單通俗的說,就是到另一個地方生活了。

至於如何往生,那要看你想往生到什麼地方,只要能達到去哪個地方的要求就可以了。

比如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做到信、願、行。就可以了。

信,深信有這個西方極樂世界。

願,發願,願意去。

行,長念阿彌陀佛。

佛教問題:任何人都可以一句阿彌陀佛往生極樂?

15樓:七寶紅玉髓

可以,阿彌陀佛是發下了這樣的大願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2633664

如果,想建立不退轉的信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四種因:

即:依因——明觀福田;內因——積資淨障;助因——發菩提心;外因——發願迴向印持。

參考資料如下,如果想進一步瞭解,可以搜尋“往生極樂 四因”。

一、依因——明觀福田

精勤修習往生極樂世界第一所依靠的因是明觀福田,即在各自的意念中將極樂世界的一切能依所依全部明晰無雜地明觀

出來。首先,在心中憶念所依的器世界一切大地不是有實質、不清淨的形體,而是由各種珍寶形成的;地面不是凹凸不平、坑坑窪窪的,而是平如手掌、寬廣無垠、

無有邊際的;剎土中沒有黑暗,而是光芒四射並具有軟綿綿的特性。需要這樣明觀:在這樣的佛剎土中,生長的所有草木皆由各種各樣的珍寶形成,每一個草尖都是

**,草莖都是**的枝葉,上面還輟滿了各種藍寶石般的果實,葉子是綢緞等等各種寶物形成。在整個樹枝上住著各種各樣的鳥群,有杜娟、鸚鵡、畫眉鳥、迦陵

頻迦鳥等,色澤鮮亮,層次分明,正對著想要聽聞佛法的人發出甚深廣大的法音,對不想聞法者則沒有噪音傳到耳中。

另外,所有的湖泊、池沼、江河、小溪都流淌著清澄潔淨具有八種功德的甘露水。水中有大雁、黃野鴨、天鵝、丹頂鶴等戲嬉。此觀想具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以上假如暫時不能在心境中全部明觀,僅以祈禱也必然能逐漸獲得明觀此剎土的功德。

二、內因——積資淨障

精勤修習往生極樂世界第二大因——積資淨障時,當思維:吾等一切有情,自無始以來在三界輪迴中被所積累的惡業所

逼,感受了無量的痛苦,而福德資糧卻一點也沒有積累下來,因此並沒有感受到由善業所感發的安樂。如今並不象過去一樣,應當在瞭解了少許的取捨後勤奮地積累

福慧二種資糧。

三、助因——發殊勝菩提心

“發心利他故,欲獲正等覺”,即具備兩個方面或二利而發的菩提心。一方面是觀緣慈悲利益他人之心:無量無邊的一

切有情沒有一個不曾做過我們的父母。“無邊母量如鬆核,大地攥丸不可數”,並且這些父母住在輪迴苦海中不知取捨,連續不斷地造惡業,被三苦所逼迫。怎樣才

能將他們從這些痛苦中解脫出來呢?解脫的方法又是什麼呢?猛力的思維後淚水縱橫,若生起與過去不同的難忍其苦的定解,即是緣修生起利他的慈悲心;第二方面

是圓滿智慧的菩提心,僅有慈悲心是不足夠的,還需要思維:將我等每一位母親都安置在成佛的果位上!並由此生髮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二心中,願菩提心是為其

成佛而發的誓言,行菩提心則是修習成佛的六因波羅蜜多,其中可分佈施、持戒等六法門。簡而言之,如同前面講的迴向發願中,為了無邊無量的一切有情與西方極

樂世界怙主阿彌陀佛同緣分而發誓言,即:具有縱遇命難也絕不捨棄的決心,即可以了。

四、外因——發願迴向而印持

如上所述,以生髮殊勝菩提心為助伴攝持,並於所依福田聖眾之中而祈禱,即是勤修內因積資淨障。將自他三世所積現有一切善根彙集一起祈禱:自他所有眾生在今生死亡時均能憶念與大恩根本上師無二無別的阿彌陀佛降臨於此,其後投生蓮花心間併發願迴向。

發願與迴向的差別是:往昔的善法中,若是迴向,有發願文也有迴向詞。若是發願,僅是為了過去沒有善根而發願,而

無迴向詞(這就是它們的區別)。若唸誦《普賢行願品》中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文則有不可思議功德,而不能唸誦自己編造的發願句。若是念誦過去高僧大德

的諦實語發願文也有無量的功德,而不能自己振振有詞念是是是、願願願……許多廢話。

此外若為了熄滅今生自他所有人們在此世界中所不欲想的疾病、戰爭、瘟疫等等惡緣與不吉祥而發願迴向,同時也可獲得今生財富和受用。

如此宣說往生極樂的四因中,憶念阿彌陀佛,並生起信心希求力是極為關鍵的。若稍有懷疑,則於死後會隱生於蓮花中,需住五百年之久;若無希求心則不轉生極樂剎土。這是《光明經》等**中所說的。

因此當憶念通達四因,並以希求心精進修習往生四因。

關於佛教與佛學的問題 謝謝,關於佛教的問題

平寶公司 佛教是宗教信仰的一個教派,佛學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精神,不是一個概念的東西,非要分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佛學更大一些 海印放光 佛教 概念大 比如,禪宗裡面講的 拈花微笑 它深刻的內涵與證悟是屬於佛教的,但不屬於佛學的範疇。佛學 屬於知識 學術層面,而 佛教 的概念遠不只是這個範圍。佛學 還是在...

關於佛教的問題,關於佛教的一個問題。

樓主這樣子理解佛境界是因為樓主的思維還侷限在實在論 唯物論裡面。佛教的學問在於思維上的突破。所謂的悟道,不是於現實上你的生命離開了這個世界,到了另外一個世界去,而是你的生命因為思維的轉化,而於精神上達到了不同的境界。這個世界不會有所謂的系統崩潰的問題存在,所謂的系統崩潰只是人的概念而已,系統 是概念...

佛教的矛盾問題,佛教的矛盾之處,誰來解釋

無名風浪 你放的主題,確實沒有放錯。我可以說,矛盾的問題,本身根本就是矛盾的,無解,沒有答案。如果你這個問題,採納了答案,我覺得是不對的。因為這一切都在矛盾中.你這時看到對,你以後再看不一定對的,別人也不一定認同你問的問題所採納的答案適合他們。這樣就分支了千千萬萬條線,彼此交叉或背馳而行,永遠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