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寒凝狄羽
「乃」在中學課文中的意義及例句:
⑴於是,就。例:①乃取一葫蘆置於地。
②乃入見。③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④曰:
「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乃罷會。⑤良乃入,具告沛公。
⑥懷王乃悉發國中兵。
⑵才,這才。例:①雖理想派之作,亦先有所本,乃增損而潤色之。
(乃:然後才。)②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③悉使蠃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④度我至軍中,公乃入。⑤泛彭蠡口,四望無際,乃知太白「開帆入天境」之句為妙。
⑶卻。例:①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②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③今君乃亡趙走燕。④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⑷是,就是,原來是。例:①視之,乃龐德也,②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③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乃:一說這裡有「在」的意思)④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
⑤諸葛亮真乃神人。⑥路旁一歧東上,乃昔所未至者。⑦嬴乃夷門抱關者也。
⑧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雲。⑨是乃仁術也。
⑸竟然。例: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⑹他的。
例:是芋視乃婦也。⑺乃至,甚至。
例:蒙衝鬥艦乃以千數。(乃:
一說竟然。)
⑻可是。例:①零落難堪,似成棄物;乃摘而藏之,雙備經年裹物之用。②時夫僕俱陰險行後,餘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覺引餘獨往。(乃:一說只是,表示輕微的轉折。)
⑼而,又。例: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⑽這樣。例:夫我乃行之。
[11]你,你的。例: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樓:襲綸孛珍
如《捕蛇者說》中,有兩句句子出現到「賦」、「歲賦其二」、「更若役,復若賦」,這兩個「賦」的詞性意義各不相同,前者是動詞,徵收的意思,後者是名詞,賦稅的意思。再聯絡複習舊知,《嶽相樓記》中也出現一個「賦」,「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句中的「賦」和前兩種意思又不同
文言文國的一詞多義
3樓:陽光語言矯正學校
(1) (會意.從「囗」( 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2) 周代,天子統治的是「天下」,略等於現在說的「全國」 [state]
國,邦也.——《說文》
以佐王治邦國.——《周禮·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國.」
方千里曰國畿,詛祝以敘國之信用,以資邦國之劑信.——《周禮·大司馬》.注:「國謂王之國;邦國,謂諸侯國也.」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左傳·隱公元年》
丘也聞有國有邦者.——《論語·微子》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左傳·莊公十年》
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漢· 賈誼《新書·過秦論上》
(3) 國都,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又稱國城,國邑 [capital]
國中九經九緯.——《考工記·匠人》.注:「城內也.」
三曰國禁.——《周禮·士師》.注:「城中也.」
在國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謂都邑也.」
土國地漕.——《詩·邶風·擊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武伕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姑反國統萬人乎!——《戰國策·齊策》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4) 國家
聊以行國.——《詩·魏風·園有桃》
國無有殘.——《詩·大雅·民勞》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國人皆以諸先烈之犧牲精神為國奮鬥.——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序》
(5) 古代王、侯的封地
漢王之國,良送至 褒中.——《史記·留侯之家》
孟嘗君就國於 薛.——《戰國策·齊策》
(6) 帝王 [emperor's].如:國孝(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喪);國丈(帝王的岳父);國太(帝王之母的俗稱);國姻(帝王的姻親)
(7) 部落 [tribe]
[韓]凡七十八國.伯濟是其一國焉.大者萬餘戶,小者數千家,各在山海間.——《後漢書》
(8) 地方 [place]
荊州北據 漢沔,利盡南海,東連 吳會,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國.—— 晉· 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詩·魏風·碩鼠》
(9) 家鄉 [hometown]
[侃]欲遜位歸國,佐吏等苦留之.——《晉書》
文言文中一詞多義若,寫出各個義項並各舉一例。
4樓:匿名使用者
(rě,ruò,)ruò
①抄《動》像。《赤壁之戰》:「眾士襲
慕仰,~水bai之歸海。」
②du《動》及;比得上。《鄒zhi忌諷齊王納諫》
dao:「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們;你(們)的。《鴻門宴》:「~入前為壽。」《捕蛇者說》:「更~役,復~賦。」
④《代》這樣的;這。《齊桓晉文之事》:「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⑤《連》至於。《齊桓晉文之事》:「~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⑥《連》假如;如果。《餚之戰》:「~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⑦《連》或;或者。《漢書?食貨志》:「時有軍役~水旱,民不睏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有光。」
⑨《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
【若華】若木之花。
【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生於日落之處,青葉赤花。
【若時】⒈順應天道。時,四時;天運。⒉此時。⒊彼時。
【若屬】你們這些人。
【若許】猶「如許」。如此。
【若英】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文言文中「以」的一詞多義 10
5樓:匿名使用者
1、因為,由於: 例: ⑴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⑵臣是以無請也。 ⑶惟三保勇而多藝,推為長。 ⑷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⑹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⑺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⑻卒以吾郡這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 ⑼不賂者以賂者喪。 ⑽以心中有足樂者。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
2、用來 例: ⑴有好事者船以入。 ⑵留五百人鎮之,以斷洄曲及諸道橋樑。
(以:以便) ⑶吾騎馬挾矢以助戰。 ⑷卷石底以出。
⑸而託於柑以諷耶? ⑹以齧人,無御之者。(以:
這裡有如果的意思) ⑺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⑻屬予作文以記之。 ⑼殺之以應陳涉。
⑽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導致) (12)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3)餘與四人擁火以入。 (14)夫夷以近,則遊者眾。 (15)操悉浮以沿江。
(16)樊噲側其盾以撞。 (17)吾誠願與汝相守以死。 (18)忽魂悸以魄動。
(19)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20)各各竦立以聽。 (21)以致天下之士。
(22)然而隱忍以行。 (23)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24)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25)遂拔以擊荊河。 (26)遂自投汨羅以死。 (27)其責已也重以周。
(28)以一物以與物物爭。
3、把,拿,用。 例: 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
(「以」後省略介詞賓語。) ⑵以錢覆其口。 ⑶屠懼,投以骨。
⑷具以情告。 ⑸以縛即爐火,燒絕之。 ⑹ 以檻車送元濟詣京師。
⑺何以為計? ⑻將以攻宋。 ⑼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⑽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1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
(13)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14)操當以肅還付鄉黨。 (15)具告以事。
(16)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 (17)以我應他人。 (18)以虞待不虞者勝。
(19)國胡以相恤。 (20)將以釁鐘。 (21)悉以心誠之話倚托,千萬無渝。
(22)乃買東家豚肉以食之。
4、以為,認為。 例: ⑴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⑵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⑶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 ⑷皆以美於徐公。
⑸而小儒規規焉以君臣之義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5、憑,靠。 例: ⑴以我酌油知之。 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⑷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篆體
⑸以勇氣聞於諸侯。 ⑹以攻則取。 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⑻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6、按照,依照。 例: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今以實校之。 ⑶餘船以次俱進。 ⑷何必更以多寡為差?
⑸蓋以律非故殺。 ⑹以次進。 ⑺則又 法從事。
7、根據。 例: ⑴今以蔣氏觀之,猶信。(以:一說拿。) ⑵貴以近知遠。
8、通「已」,已經。 例: ⑴固以怪之矣。 ⑵日以盡矣。
9、作語助,表示時間、方位和範圍。 例: ⑴受命以來,夙夜憂嘆。
(以:表時間) ⑵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以:
方位) ⑶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以:表範圍)
10、在。 例: ⑴ 以八月十三斬於市。 ⑵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⑶ 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11、作語助,起調整音節作用。 例: 逆以煎我懷。
12、為。 例: ⑴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以:做) ⑵要以不能免。(以:是)
13、通「已」,止。 例: 無以,則王乎?
14、任用。 例: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
6樓:春去花不語
因為把憑藉用,用來
認為按照
通「已」,已經
文言文一詞多義故在文言文中的解釋有哪些,並各舉一個
7樓:池遠悅邛赫
故有以下意義:
一、作名詞。
1、緣故,原因。例如: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專2、意外或不屬幸的事變。例如: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3、舊識;舊交。例如: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4、舊的事物。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二、作形容詞,原來。舊時的。例如: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呂氏春秋·察今》
軒東故嘗為廚。——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三、作動詞,衰老。例如: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四、作副詞。
1、故意,存心。例如:廣故數言欲亡。——《史記·陳涉世家》
2、同「固」,原來,本來。例如:此物故非西產。——《聊齋志異·促織》
3、仍,還是。例如: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五、作連詞。因此,所以,表示因果關係,例如: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戰國策·燕策荊軻刺秦王》
文言文一詞多義,文言文一詞多義中 而
指間溫暖 故,原因。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史記 陳涉世家 故,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為政 故,意外或不幸的事變 國有故。周禮 天官 宮正 故,舊識 舊交 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 項羽本紀 故,死亡 前年趙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 窮馬固遭際賣鎚媼 故,衰老 弟走從軍阿姨死...
之的一詞多義, 於 一詞多義
清水煮米 d ng 對著 面對。木蘭詩 窗理雲鬃,對鏡貼花黃。在 處在。石鐘山記 有大石 中流。在 在 時候 地方 蘭亭集序 其欣於所遇,晢得於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擔當 擔任。陳情表 猥以微賤,侍東宮。承擔 承受。竇娥冤 念竇娥葫蘆提 罪愆。忍受。水滸傳 四下裡無半點去彩,其實那熱不可 執...
清的一詞多義,“清”一詞多義
基本解釋 水或其他液體 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 濁 相對 水。泉。流 a 澄澈的水流,如 一股 b 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的士大夫 澈。碧。朗。新。醇。月白風 安靜,不煩 冷 悽 閒。靜。淡。幽。謐 寧靜 單純不雜 唱。茶。明白,明晰 楚。晰。醒。通 文章層次清楚 亮。一點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