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清水煮米
dāng
①對著;面對。《木蘭詩》「~窗理雲鬃,對鏡貼花黃。」②在;處在。
《石鐘山記》:「有大石~中流。」③在;在……時候(地方)。
《蘭亭集序》:「~其欣於所遇,晢得於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④擔當;擔任。
《陳情表》:「猥以微賤,~侍東宮。」⑤承擔;承受。
《竇娥冤》:「念竇娥葫蘆提~罪愆。」⑥忍受。
《水滸傳》:「四下裡無半點去彩,其實那熱不可~。」⑦執掌;主持。
《諫太宗十思疏》:「人君~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後序》:
「北邀~國者相見。」⑧相當;對等。司馬遷《報任安書》:
「且李陵提步卒不滿五千……與單于連戰十有餘日,所殺過~。」⑨判決;判罪。《史記?
李將軍列傳》:「吏~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贖為庶人。」⑩抵敵;抵擋。
《赤壁之戰》:「非劉豫州莫可以~操者。」⑾遮擋;遮蔽。
《項脊軒志》「垣牆周庭,以~南日。」⑿應當;應該。《陳情表》:
「臣生~隕首,死~結草。」⒀會;將會。《孔雀東南飛》:
「卿~日勝貴,吾獨向黃泉!。」《赤壁之戰》:「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續發人眾。
」⒁要;將要;就要。《書博雞者事》:「後不善自改,且復妄言,我~焚汝廬,戕汝家矣!」
⒂指過去的某一時間。《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dàng
①合適恰當。《涉江》:「陰陽易位,時不~兮。」《採草藥》:「古法採藥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
②適合;適應。《促織》:「將無獻公堂,惴惴恐不~意。」《芙蕖》:「群葩~令時,只在花開之數日。」
③當作。《戰國策?齊策》:「安步以~車。」《智取生辰綱》:「你端的不把人~人。」
④抵押。《捕蛇者說》:「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
⑤用東西作抵押向當鋪借錢。白居易《自詠老身示家屬》:「走筆還詩債,抽衣~藥錢。」
⑥抵得上;夠得上。《遊黃山記》:「因念黃山~生平奇覽,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茲遊快且愧矣!」
⑦本(地);同(一天)。《智取生辰綱》:「~日直到辰牌時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飯走。」
⑧器物的底部。《韓子非?外儲說右上》:「嘗公謂昭侯曰:『今有千金之玉卮,通而無~,可以盛水乎?』」
tǎng通「倘」。如果。《荀子?君子》:「先祖~賢,後子孫必顯。」【當路】⒈當權。⒉攔路。
2樓:匿名使用者
拼 音zhī
基本釋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3樓:
本義:(捕獲到野獸或戰俘時)割下左耳。(會意。
從又,從耳。甲骨文字形。左邊是耳朵,右邊是手(又),合起來表示用手割耳朵。
古代作戰,以割取敵人屍體首級或左耳以計數獻功)。
手[1] 字的甲骨文:手,金文字形像五指伸張的樣子。造字本義:
伸張的五指,人的前肢。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金文篆文的「手」與篆文的「毛」在字形上頗為相似)。隸書變形,將篆文的五指形象,簡化成一撇兩橫。
古人稱靜態的前肢為「手」,稱動態的手為「又」(抓握、操持),「又」通常作為造字部件以「邊旁」的形式出現。[1]
通過耳朵用心聽講,通過手來書寫文字,耳聽,手寫,人們在學習中又得到了不一般的進步。
[cut off left-ear]
(1)取,捕取也。——《說文》
(2)大獸公之,小禽私之,獲者取左耳。——《周禮》
(3)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者,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4)取吳元濟。——《資治通鑑·唐紀》
(5)(袁可立)徐取
一、二倡亂者抵法,事遂定。——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6)而(袁可立)徐取倡亂不情者寘之法。——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2.斬獲敵人的首級為取 [behead]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歸故鄉。—— 宋·蘇軾《陽關詞》
3.拿 [take;fetch;get]
(1)取數鬥歸。——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
(2)取一葫蘆。——宋·歐陽修《歸田錄》
(3)取器械。——明· 崔銑《洹詞·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4)從架上取書;從巢裡取蛋;取受(拿取和收受);取則(取作準則,規範或榜樣)。
4.選取;選拔 [adopt;choose;select]
(1)深思而慎取。——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2]
(2)人取之。——明· 劉基《賣柑者言》
(3)舍體而取面。——蔡元培《圖畫》
(4)又如:取路(上路);取戲(採取遊戲態度);取義(選擇正義,就義而死);取人(選擇人);取友(選取朋友);取途(選取經由的道路);取象(取某種事物之徵象)
5.招致 [incur]
(1)讒毀竟自取。——唐·杜甫《上水遣懷》
(2)又如:取罪(自我罪責);取譏(招致譏諷);取斃(招致喪身);取醉(喝酒致醉)
6.得到;取得 [seek;get]
(1)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詩·魏風·伐檀》
(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3)鑽燧取火。——《韓非子·五蠹》
(4)文能取勝。——《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5)又如:取事(取得成就事功的機會;行事);取討(討取;索取);取和兒(取了和氣。和睦相處);取真氣(攝取天地間元氣);取覓(收入;獲得);取供(討取口供)
7.博取 [curry]。
如:取選(求取功名;應試);取應(應舉;參加科舉考試);取譽(博取稱讚或好名聲);取寵(博取別人的喜愛,稱讚)
8.攻取,奪取 [attack and seize]
(1)必取宋。——《墨子·公輸》
(2)取陽晉。——《史記·廉頗藺相列傳》
9.積畜 [accumulate]
而利取分寡。——《晏子春秋·外篇重而異者》
10.趨向 [tend to;incline to;hurry off]
(1)兩者合而天下取。——《荀子·王霸》
(2)誇主以為高,異取以為高。——《史記·秦始皇本紀》
11.寄情 [focus feelings on]
(1) 抑以斯人不足與而有取於鬆也。——明·宋濂《看鬆庵記》
通假字義
1.通「娶」。娶妻 [marry]
(1)取妻如之何?——《詩·齊風·南山》
(2)君取於吳,為同姓。——《論語·述而》
(3)昭公取於 吳。——《左傳·哀公十二年》
(4)終老不復取。——《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5)我近來取得一個老小,清河縣人。——《水滸傳》
2.通「聚」。會合,集合 [assemble;flock together]
鄭國多盜,取人於萑苻澤。——《左傳·昭公二十年》
3.通「趨」。跑,疾走 [run]
(1)王良御之,則日取乎千里。——《韓非子·難勢》
(2)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古樂府》
初中文言文中「之」的一詞多義
4樓:百度使用者
常見的是 的 還做代詞
之的一詞多義
5樓:暖暖炊煙裊裊
之zhī
釋義 :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心。
2.助詞,
表示修飾關係:緩兵回
~計答。不速~客。莫逆~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閒視~。
5.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吾欲~南海」。
''於"一詞多義
6樓:曉龍修理
於字有10種解釋,具體如下:
1.介詞,在,如「
生於北京」。
2.到,如「榮譽歸於老師」。
3.對,如「勤於學習」。
4.向,如「出於自願」。
5.給,如「問道於盲」、
6.自,從,如「取之於民」。
7.表比較,如「重於泰山」。
8.表被動,如「限於水平」。
9.字尾,在形容詞後,如「疏於防範」,在動詞後,如「屬於未來。
10.姓。
於拼音:yú,注音:ㄩˊ,部首:二部,部外筆畫:1畫,總筆畫:3畫,五筆:gfk
倉頡:md,鄭碼:advv,四角:10400,結構:單一,電碼:0060,區位:5158
統一碼:4e8e,筆順:
一、一、丨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對於[duì yú]
引進物件或事物的關係者:~公共財產,無論大小,我們都應該愛惜。大家~這個問題的意見是一致的。
2.由於[yóu yú]
表示原因或理由:~老師傅的耐心教導,他很快就掌握了這門技術。
3.於是[yú shì]
連詞。表示後一事接著前一事,有時表示因果關係:經過學習,大家懂得了搞好綠化工作的重要性,~掀起了植樹造林新高潮。
4.等於[děng yú]
某數量跟另一數量相等:三加二~五。
5.屬於[shǔ yú]
歸某一方面或為某方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人民。
6.終於[zhōng yú]
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之後出現的情況:試驗~成功了。身體~強壯起來。她多次想說,但~沒說出口。
7樓:匿名使用者
〈動〉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2. 往;去 [go]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3. 取 [take]
晝爾於茅,宵爾索陶。——《詩·豳風·七月》
4.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如石焉,寧用終日,斷可識矣。——《易·繫辭下》
5. 又如:於何(如何)
〈介〉1. 引進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意義相當於「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於野。——《後漢書·列女傳》
2. 又
成於機杼。
射於家圃。——宋· 歐陽修《歸田錄》
3. 又
葫蘆置於地。
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宋·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於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巨集道《滿井遊記》
越長城之限,至於泰安。(於:介詞,到。)—— 清· 姚鼐《登泰山記》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2023年;於以(在何處);於茲(在此);於時(在此)
5. 引進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向」、「對」、「對於」 [for, etc.]
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何有於我。——《論語》
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唐· 韓愈《師說》
言於李愬。——《資治通鑑·唐紀》
語於富者。——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於人民有益
7. 表示動作、行為的所從,意義相當於「從」或「自」、「由」 [from]。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8. 在被動句中,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相當於「被」 [by]
不拘於時。——唐· 韓愈《師說》
苦於多疾。——宋· 蘇軾《教戰守》
傷於縛者。——清· 方苞《獄中雜記》
擇於自然。——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9. 又如:我限於水平,未能對這篇文章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
10. 引進比較物件,意思相當於「比」 [than]
甚於婦人。——《戰國策·趙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同於真。——清· 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11. 又
同於幻。
近於自然。——蔡元培《圖畫》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
13. 表示把動作、行為加給對方,相當於「給」 [to, etc.]。如:榮譽歸於教練
14. 表示相對的位置 [in]。如:垂直於肋板的脊柱
15. 姓
1. 詞綴。嵌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不必譯出
以至於寸。——《後漢書·列女傳》
越於諸侯。——《國語·晉語》
2. 又
以免於難。
可以免於難。
3. 「於」
清的一詞多義,“清”一詞多義
基本解釋 水或其他液體 氣體純淨透明,沒有混雜的東西,與 濁 相對 水。泉。流 a 澄澈的水流,如 一股 b 舊時指負有名望,不肯與權貴同流合汙的士大夫 澈。碧。朗。新。醇。月白風 安靜,不煩 冷 悽 閒。靜。淡。幽。謐 寧靜 單純不雜 唱。茶。明白,明晰 楚。晰。醒。通 文章層次清楚 亮。一點不留...
第二,一詞多義,語文,一詞多義詳細
y n 動 拉開 弓 塞翁失馬 丁壯者引弦而戰。動 延長 伸長。三峽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動 拉 牽引。廉頗藺相如列傳 左右欲引相如去。動 延請。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動 帶領。垓下之戰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動 招出 牽連。蘇武傳 虞常果引張勝。動 拿 舉。歸去來兮辭 引...
詠雪的一詞多義,詠雪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謝謝啦
內 正解,家庭內 內心。因 正解,順。因 因果。詠雪 作者 劉義慶 朝代 南北朝。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 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 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 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白話釋義 謝安在寒冷的雪天舉行家庭聚會,和他子侄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