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r濃縮鈾
1946年南京**利用美國援華物資創辦普濟墾殖社,周平任總經理。周平是樅陽縣周潭鎮楓林村人。解放後周平任普濟圩農場副場長。
普濟圩農場的介紹
2樓:孑孑
普濟圩農場位於揚子江畔與銅陵市對江相望。農場佔地136平方公里數,耕地8萬畝,職工萬人,總資產億元(人民幣)。億元,糧豆總產5萬噸。
農場實行農工商綜合經營,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農業實行農場、家庭農場雙層經營體制。1998年銷售收入達1億元,糧食商品率達80%以上。該場水陸交通便捷。
水路緊靠**水道長江;陸路靠近滬寧、京九鐵路;合銅、銅無公路穿場而過;農場距九華山、黃山百公里,非常適宜開發旅遊型農業。同時,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將農場與市區一橋相連,城郊型農場特色十分明顯。
普濟圩農場的位置規模
3樓:冷嗜夕
普濟圩農場,1950 年2 月建立。該場位於長江北岸,西靠沙湖,地跨樅陽、無為兩縣,與銅陵市隔江相望。農場的北埂有輪渡碼頭,與銅陵橫港之間有載客輪渡,是銅陵到樅陽、桐城、廬江、舒城的西大門,場部到合肥通直達班車。
農場從土橋、北埂、老洲頭有船隻通往沿江各地、市、縣。場內砂石公路55 公里,可通各分場、生產隊。
土地總面積20.4 萬畝,其中耕地71021 畝、林地86 畝、水面34131 畝(養殖面積1646畝)、果園302 畝。總人口12564 人,職工8162 人。其中工人5648 人、管理人員1097 人、文教衛商業服務人員822 人、其他595 人。
有科技人員606 人,其中高階技術職稱16 人、中級技術職稱145 人、初級技術職稱445 人。有離退休幹部548 人、退休工人3122 人。尚有在司法廳管理時遺留下來的、刑滿留場失去勞動力養起來的人員900 人。
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5564 千瓦,包括大中型拖拉機86 臺、小型拖拉機60 臺、聯合收割機31 臺、農用排灌機械271 臺、汽車11 輛。
普濟圩農場的農場簡介
4樓:小顏
普濟圩農場位於東經117°43′,北緯31°55′,土地總面積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公頃,總人口萬人,職工2901人,地跨樅陽、無為兩縣,與銅陵市隔江相望,隸屬於省農墾事業管理局。
農場場部有25 個科室,內設法庭、檢察組;下屬5 個農業場(副縣級 個工副業企業(其中1 個副縣級)。有中學3 所,教師88 人,在校學生805 人;小學6 所,教師73 人,在校學生1218 人。有醫院7 所。
1990 年社會總產值5839 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966 萬元、工業產值2017 萬元、建築業產值475 萬元、運輸業產值162 萬元、商業飲食業產值219 萬元。利潤176 萬元(1989年),稅金100 萬元。主要農產品年產量:
稻麥豆28925 噸、棉花82 噸、油料237 噸;主要工業品年產量:水泥31600 噸、農用汽車200 輛、大公尺3927 噸、白酒420 噸。
普濟圩農場的其他情況
5樓:小顏
2005年國家各項支[1]農資金都是通過銅陵市財政局轉撥至農場。
2005年來,中小學「兩免一補」的解決渠道等也在銅陵市。
以年為例,完成工農業總產值億元其中,實現農業總產值9753萬元,同比增長,工業總產值8616萬元,同比增長;商業零售、運輸服務業實現3092萬元。實現利潤237萬元;完成糧豆總產量萬噸,職工人均收入9480元,同比增長65%。農場是乙個農工商綜合經營農墾企業。
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中又以水稻為主,主要水稻品種以糯稻為主。正常年份水稻總產量在4萬噸左右。普濟圩農場在50年代初就建立了一批小型場辦工業。
現水泥廠(位於繁昌荻港鎮)水泥年產量15萬噸,石料40餘萬噸;汽車配件廠汽車配件年產值2200萬元;北埂修船廠年產值達220多萬元。
行通濟的歷史,佛山行通濟歷史
大家多看看.這是什麼意思啊 暈 是叫咱們答 還是叫咱們看呢 台山通濟橋的歷史 根本沒什麼歷史,以前沒有通濟橋時,那座橋斷了,後來就起了通濟橋。因為那裡車輛多,多,小橋根本承受不住,就加寬,改造,後來因為交通意外增多,就起了紅綠燈。因為旁邊是通濟河,因此這橋就叫通濟橋,上面就叫通濟塔,附近就叫通濟路。...
普濟寺正門最後一次開門是哪一年讓一生改變
乙小甲 沒有記錄最近一次開門時間。但是60年開一次。簡介普陀山普濟寺又名 前寺 是普陀山上最大的 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寺院,裡面供奉著世界上唯一一座觀音正身像。坐落於普陀山白華頂南 嶺鷲峰下,它的前身就是有名的 不肯去觀音院 終年香火繚繞。康熙曾下旨修建保護國永壽普陀禪寺,並賜匾額 普濟群靈 稱 普濟禪...
濟的成語有哪些
sky灬小籠包 博施濟眾 博 廣泛 濟 救濟。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打富濟貧 打擊豪紳 地主,汙吏,奪取其財物救濟窮人。恩榮並濟 恩榮 恩惠榮寵。濟 調濟。恩惠與榮耀兩種手段一起施行。鳳毛濟美 舊時比喻父親做官,兒子能繼承父業。扶傾濟弱 傾 倒塌,這裡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扶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