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趕圩歸來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
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並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關於植樹,還有其他趣聞:
慶功栽楊
遠在西周時期,「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打一次勝仗後,都要命令全軍將士在沙場上「人種一樹,以慶武功」。從此,這種慶功栽種楊樹伴隨著這位用兵如神的將軍,遍種崇山峻嶺。
生兒育樹
《齊民要術》記載,生兒育女,要給每個嬰兒栽20棵樹。等到結婚年齡,樹就可以做車軲轆,按一棵樹可以做三副軲轆、一副值三疋絹計算,20棵樹共值180疋絹,夠結婚費用。為嬰兒植樹,是當時盛行的風俗。
直到現在,貴州的侗族等少數民族地區還有為出生子女種「女兒杉」的習慣。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
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從此,「杏林」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路旁植樹
路旁植樹制度始於周代。河南洛陽是最早施行這種制度的城市。周代,洛陽各幹線車馬大道上都有綠化。
當時規定凡有道路的地方都要植樹,置廬舍並藏食糧,以供守路者食宿。最初的道路植樹,是作為道路的里程標誌,爾後發展成為綠化道路。春秋時期成書的《詩經·小雅·采薇》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詩經》中頌揚召公的《甘棠》中寫道:「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公所說!
」從《甘棠》三章中,說明路旁草木盛茂,人人愛護道林,也可以看出筆直的周代車馬大道的兩旁,植樹很多,管理得很好,人民也倍加愛惜道旁樹木。《左傳·襄公九年》,有晉**隊曾「斬行慄」的記載,說明春秋時期的道路植樹相當普遍。到了秦代,洛陽的東方、東北方、西方車馬大道,每隔三丈(今6.
9米)遠植一棵松樹,也就是西漢賈山在《至言》中所講的「三丈而樹,樹以青松。」漢代大道旁栽植桐梓之類的樹木。隋大業元年(605年),煬帝在開鑿洛陽至揚州的大運河同時,在運河兩岸開大道,「種榆樹、柳樹,自東都至江都二千餘里,樹蔭相交」。
至元代,河南府及所轄各縣在道路旁植樹造林,凡「非理砍伐」路旁樹木者,由「各路達魯花赤管民官依條治罪。」道路植樹制度就這樣沿襲下來了。
以樹代墳新觀念
人總要死,死後「入土為安」是炎黃兒女幾千年的傳統殯葬觀念。但是嚴酷的現實已擺在我們面前:我國的土地資源已難堪「入士為安」的重負,逝者與生者爭地的問題已經日趨尖銳。
因此以樹代墳應運而生。它是一種把死者的骨灰埋葬在樹下的安葬方式。有利於節約土地和環境保護,在國外和國內的遼寧等地已較普遍。
西安「比翼鳥」種植「恩愛樹」
2023年3月12日上午,在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裡,來自古城西安的40餘對恩愛夫妻,親手種下了一棵棵象徵愛情永恆的常青樹,從而拉開了「夫妻共植一棵恩愛相守常青樹」活動的序幕。
由陝西省環保局、林業廳、省婦聯、省總工會等單位發起的這項活動,受到西安眾多夫婦的歡迎。它以「美滿婚姻、貴在有終、保護環境、造福後代」為主題,旨在通過這種新穎有趣的形式,喚起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據組織者介紹,報名參加植樹行動的人非常多,既有新婚夫婦,也有白髮伴侶。
原地礦部動力研究中心的董振中和老伴劉寶如說,這棵愛情樹種下後,就是我們倆的愛情見證,死後我們還計劃把骨灰也埋在這裡。
2樓:空洞的風
馮玉祥將軍駐徐州時,非常注重植樹造林,曾做詩一首: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重視綠化,致力於生態建設,得了一個「植樹將軍」的美稱。他常常訓誡部屬:
行軍打仗不準損壞樹木,駐紮操練不準在樹上拴馬。在某地駐軍,馮玉祥向官兵宣佈了一條紀律:「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株。
」在河南省輝縣時,他將沒收袁世凱在百泉的幾百畝土地用來培植苗木,招收工人100多名,興辦林場,親自植樹。
3樓:藩涵襲巨集壯
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棵」。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
4樓:匿名使用者
惺惺作態罷了 老馮不是什麼好東西
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這是一位愛國名將的護樹詩,這位愛國將領是哪一位?
5樓:匿名使用者
馮玉祥復 將軍
馮玉祥14歲當兵,沒讀過制幾天書,但在**將領中卻寫詩最多,一生達1400首。
他將兵字分拆,獨創的「丘八體」雅俗兼備中愛憎分明、語言質樸明如白話。
馮玉祥還有植樹將軍的美譽,曾作護林詩發動官兵愛樹種樹,這首詩就是為愛樹種樹所寫的。
6樓:隱帝釋
呵呵這是馮玉祥駐軍徐州時寫的,著名的丘八詩
關於植樹節傳說的小段落,不超20字
7樓:匿名使用者
的來歷,
檢視全部21個回答
檢視全部21個回答
wendyyou9
來自健康生活類認證團隊 2018-06-26
植樹節的來歷:
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其實這天是孫中山逝世的紀念日。確定這一天為植樹節,一是從植樹的季節考慮;二是為了紀念孫中山一生提倡植樹造林的功績。
孫中山從小就喜愛植樹,在他的故居至今仍生長著一棵已滿百歲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2023年,年僅只有18歲的孫中山,千里迢迢從美國等國家檀香山帶回幼苗親手栽種的,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終於成材。
孫中山也是我國近代最早極力提倡植樹造林的人。他親自起草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植樹造林的計劃。2023年,他在廣州一次演講中強調:大家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就是要不斷植樹造林,而且要造大規模的森林。
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覆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並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在孫中山的倡議下,我國曾於2023年7月30日首次規定,每年清明為植樹節。
2023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後,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
8樓:敖登州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節日起源
植樹節中國古代在清明節時節就有插柳植樹的傳統,中國歷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樹是由一位叫韋孝寬的人於1400多年前從陝西首創的。
韋孝寬(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時期的一位名將,京兆杜陵(今西安市東南)人。據《資治通鑑》所載,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2年),韋孝寬因軍功被授予雍州刺史。
自古以來,官道上每隔一華里便在路邊設定一個土臺,作為標記,用以計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現在的里程碑。韋孝寬上任後,發現土臺的缺點很多。
經風吹日晒,特別是雨水衝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經常進行維修,不但增加了國家的開支,也使百姓遭受勞役之苦,既費時費力又不方便。
韋孝寬經過調查瞭解之後,毅然下令雍州境內所有的官道上設定土臺的地方一律改種一棵槐樹,用以取代土臺。這樣一來不僅不失其標記和計程作用,還能為往來行人遮風擋雨,並且不需要修補。韋孝寬的這一作法,無疑是造福桑梓,減輕家鄉利國利民的重大舉措。
陝西作為歷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樹的地方,曾經是全國道路綠化的表率,而韋孝寬最早栽種的槐樹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陝西人對這種槐樹更是情有獨鍾,十分喜愛並且廣為種植,現在這種槐樹已經作為西安市的象徵,被確定為市樹。
9樓:佐煵
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也是孫中山的紀念日。
10樓:王志依在路上
植樹節是我國的三月十二日,三月十二日我們要植樹,記念孫中山先生。
11樓:匿名使用者
那有沒有寫到古代有什麼人可以記數的比,
12樓:匿名使用者
。。。。。。。。。。。。。。。。。。。。。。。。。。
為什麼季羨林被稱作少年?
季羨林先生95歲生日之際,總理特來301醫院看他,看到季老身穿一件紅色襯衣,便幽默地說 您今天穿了一件紅衣服,非常精神。您現在是紅衣少年。季羨林老先生的紅衣少年稱號由此而來。季羨林生前被冠以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季羨林先生為人所知所敬仰,不僅僅是他一生中在佛學,歷史學,文化學,語言學和比較文學方...
一道數學題,植樹問題,一道被稱作“植樹問題”的數學題,請教各位!!!
有誰知道宇宙 設較短的路為s米,較長的路為2s 6000,樹苗數為x 2 s 4 2 2 2s 6000 4 2 x 2754.1 2 s 5 2 2 2s 6000 5 2 x 396.2 解得 x 13000棵 x 2754 s 4 4 4 x 396 s 5 4 4 x 13000 解析式中括...
舉出花榮被稱作神箭將軍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在郭盛和呂方比武時射掉兩人的方天戟纓,還有就是初上梁山在晁蓋等人面前立威,箭射一隊大雁中第三個雁頭 花榮pk龐萬春,兩個神箭手的射技誰更強?花榮和龐萬春相比肯定是花榮的射箭技術更高超一些。當時吳用就評價說雖然花榮號稱小李廣,龐萬春號稱小養由基但是明顯花榮的射箭技術要比龐萬春更加高超。當時龐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