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德

時間 2021-09-07 18:43:27

1樓:暴走少女

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實踐的理性和思辨的理性不同,前者較為粗略,後者較為精密。思辨只有對錯之分,沒有中間狀態,而實踐的精髓正在於選擇,並且中間狀態就是最好的選擇。

例如,在對待恐懼時,有三種選擇,魯莽,勇敢和怯懦。

勇敢這種選擇就被認為是合乎道德的,而另外兩種選擇就被認為是違反道德的,所以說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但是,一隻燕子帶不來春天,一次良好選擇也不能成就道德,所以還要多加一個限定,即養成習慣。綜上所述,道德是一種良好的選擇習慣。

2樓:大牛二牛

道德開放分類: 中國文學、哲學、教育、道、德

德指內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於人倫,則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認為,「德」包括忠、孝、仁、義、溫良、恭敬、謙讓等。

道家則以為所謂天地萬物之自然為「道」,而各種事物所得之自然為「德」。對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學家把「德」稱作是實行某種原則,有所得於心。

德 dé

[道德的含義]

道德是發展先進文化,構**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

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

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係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節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行為規

範。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社會**、傳統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

斷一個人的品質,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心觀念來維持。

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了「道德」這個詞

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後,按照它的規則把人與人

之間的關係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

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

道德是行道積德——實踐真理、發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創造條件、建立機制、執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運用科學、實踐真理。積德,就是不斷創造和諧發展的客觀實際,是追求真理、發展真理。

行道積德就是道德。

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破壞和諧發展,是不講道德;平等互利、誠信互助實現和諧發展,是一般道德;助人為樂、奉公為樂促進和諧發展,是高尚道德;捨己救人、為公犧牲在行道積德上達到了頂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這種階級(等級)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高尚道德階級佔統治地位的社會,自然是高度和諧發展的社會。這是和諧道德觀的基本觀點。

行道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確發展的方向、目標與指導思想,這是精神條件。二、創造出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保證,在經濟上首先要消滅貧窮與壟斷這兩極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會保障體系,這是物質條件。

三、建立個體與群體行為的和諧制約與激勵機制,就是建立相應的法律制度與風俗習慣,這是社會執行條件。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能普遍執行和諧發展、大家都贏的客觀規律,使社會向高度和諧發展的理想目標靠近。

【釋義】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參見詞條「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備。

(二)情義;恩惠。例:功德|積德|感恩戴德|《書·盤庚上》 「汝克黜乃心,施實德於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離心離德。

(四)感德。例:《左傳·成公三年》 「然則德我乎?」

(五)事物的屬性。例:章炳麟《國故論衡·語言緣起說》 「實、德、業三,各不相離。」

(六)德國的簡稱。

(七)姓。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來稱頌老年人。

〖例句〗李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在教育界、科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資訊***************==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義的老話。

今天,當中國以「禮儀之邦」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或在對傳統道德進行繼承光大時,是否也應對這句老話有一番檢視呢?

這句老話所體現的,不僅僅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還包含了父權制文化對男女兩性的雙重價值標準和雙重道德標準,更緊要的,這還是一種封建統治的手段,即將女性的「德」與「無才」緊密聯絡起來,以「德」為由,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將她們置於愚昧無知的境地,從而造成了中國女性上千年間「女憧憧,婦空空」(《大戴禮記·主言》)的狀態,無論是未婚女子還是出嫁婦人,大都不知不識,頭腦空空,懵懵懂懂——以此來確保男權中心主義的統治地位及對女性的壓迫與控制。

「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最早出處已無從考證,但與它涵義相近似的說法有:「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懿厥哲婦,為梟為鴟」(梟、鴟都是極凶猛的飛禽,喻狠毒)、「亂匪降自天,生自婦人」,皆出於西周的《詩經·瞻卯》。可見,認為男人擁有聰明才智可以成就事業,女人擁有聰明才智則非但不是好事,還是攪亂天下、釀成災難、禍國殃民的根源。

根據《詩經》之中的這些說法可斷定,「女禍論」的觀念也算得上是歷史悠久了。從這一意義上說,為提防、阻止女性變得聰慧,不讓她們有思想、有才能,也就成為鞏固封建統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政治問題了,因其直接與江山社稷的穩固聯絡在了一起。為不讓「哲婦傾城」,就必須使女性不成為「哲婦」,最關鍵的就是把她們限制在家庭的小圈子裡,使之成天忙碌於家庭事務,不知亦不問世事。

根據記載,漢代女子到了十歲就禁止外出了,要深居閨房,學習執麻、治絲、織紉、制糟醬酒漿等等一大堆「女事」,以練就從事家務勞動所需的基本技術。之後,十五而笄,二十而嫁。可見,這一時代的女子也並非是什麼都沒學,而是按照「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扮演,使女性「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即只讓她們學習掌握家務勞動的技術,而不讓其參與到社會教育體制之中去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特別是關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方面的知識。

根據東漢班昭所著《女誡》的記載,女子出嫁之前除了要加緊練習家事技術外,還要進行所謂「女教」,以達到規範女性言行舉止的目的。「女教」的內容為「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個方面,是封建禮教對女性要求的具體化。所以,「女教」絕非等同於近代中國歷史上出現的「興女學」,「女教」的目的與「興女學」正好相反,它不是為了推進婦女解放,而是為把套在女性脖子上繩索拉得更緊。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教」在「德、言、容、功」四方面的表述,都是以「不必」這樣的否定形式來進行闡述的:「婦德不必才明絕異」、「婦言不必辯口利辭」、「婦容不必顏色美麗」、「婦功不必工巧過人」。顯然,這些規訓要求女性本來可以做到的也不必、不要去做,即佯裝自己做不到,更無須儘量做到極致、做到最好。

這四個「不必」、特別是「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不僅再度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相互印證,還非常明確要求女子必儘量「裝懵扮傻」——即使聰明過人,心裡明鏡似的,也要表現出木訥、遲鈍、無知、孱弱的樣子,自我壓抑,自輕自賤,保持低於、次於男性的姿態,切不可將自己的聰明伶俐顯露出來。班昭是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彪的女兒,其哥班固也同為著名的史學家。班昭雖為女流,卻得益於家學淵源,文慧超群,曾有公卿大儒馬融之輩向她問業,被《中國婦女史》的作者陳東原譽為「好一個了不得的女子」。

想必作為學問家的班昭本人,是完全清楚有多少男人的學問其實是在自己之下的,也知道有多少女子其實十分聰慧。然而,無奈受制於封建禮教倫常,班昭不但遵從三綱五常,還應邀進後宮給嬪妃們講解婦德,並運用自己的文思,將原本散漫浮泛的男尊女卑封建禮教系統化,編撰而成《女誡》。此書與《烈女傳》、《女訓》等著作一起,成了封建時代進行「女教」的範本,也成為牢牢套在中國女性脖子上的千年枷鎖。

由女性來做束縛女性的事,嗚呼哀哉!

為使「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思想制度化,父權制還與儒學結合大力推進貫徹「男女有別」、「男女大防」的封建禮教,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防女子之「淫」。為此,大加渲染的是女子一旦有了知識,就可能具備對自由的嚮往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難以駕馭,還會變得「淫蕩」,繼而發生種種「不貞」之事。歷史上,此類女子「因才而淫」的故事傳說比比皆是。

如才女卓文君被司馬相如的琴聲感動而與之私奔;蔡文姬雖才學豐富,卻感情複雜繾綣,結果三易其夫;杜麗娘、崔鶯鶯因知文斷字,看了一些文學「雜書」,愈發多愁善感,移了性情,春情萌動,將對封建倫常的反叛付諸行動,等等。所以,上千年來女性受教育的權利一直遭到剝奪,目的就是為了將女性塑造為俯首貼耳、唯命是從的封建禮教的奴隸。

3樓:校笑笑

第一,東西方文明中,唯有華夏文明強調和注重道德(其他文明也有,但高度不夠,它們注重法律),並且,幾千年來,道德審判要高於法律審判。

第二,道德,簡而言之,是讓人感覺舒服的行為。對長輩的孝和尊、對兄弟姐妹的悌、對普通人的助人、對上級或君王的忠誠、對友情的守護等等。

第三,道德是用來約束人的動物性。人的動物性,在文明建立起來之後,其中的某些行為被稱之為惡。比如,持強凌弱、利己而損害他人等。

第四,人的道德觀由其出生家庭培養出來的。一個在社會上流浪的孩子,感覺到的更多是人性的惡的一面,他的道德認知會很低。(某些人,不能因為某個影視或文學作品裡的主人公的經歷,來證明世間沒有人性的醜陋、來反駁我的這條言論。

).第五,道德雖然與人的動物性相沖突,但社會和家庭需要它。想要生活在人群當中,道德就必不可少。

4樓:金秀梅斛卯

道德是社會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他代表了這部分人對事物的看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所以有一些不同於他們的觀點,或者是不按大多數人的行為取向標準做事,就容易被扣上違背倫理道德的帽子。

典型的例子是我們國家的一夫一妻制,這個制度在古代是不存在的。當然,那個時候**是合法的。家裡有個三妻四妾,也沒人會說你包二奶,生活作風有問題。

這就是因為當時大多數人的行為標準是這樣的。等到解放以後,國家實行了婚姻法,取締妓院。法律的準繩取代了慣用的道德批判,開始規範人們的行為。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現今社會的道德觀念,當然會按照我們所接受的這個觀念來判斷某些事情是否違反了道德標準。而我們的道德觀是父母灌輸給我們的,父母的道德觀是他們的父母灌輸給他們的。追述到道德觀念形成的時候,那時人們的道德標準起碼有三分之二原封不動的被告訴給我們。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成功的影響他人的道德觀,使其變得和我們的道德觀相同,那麼我們可能就是幾百年後,新的道德標準的建立者。

我的回答只限於個人觀點,並不鼓勵大家去這麼做。我只是客觀的說明道德觀念的產生,道德的正義性是不容否定的。

愛情是沒什麼道德的,但愛情又是最大的道德這句話怎麼理解

桑聽楓 如果無特殊需要,我們沒必要找到恩格斯的原話,但無疑你想知道馬克思主義的愛情觀,那麼在此 愛情是指一對男女基於一定的客觀物質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對對方的最真摯的傾心愛慕,並且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一種最強烈 最穩定 最專一的感情。這裡有幾個要點重點強調一下。客觀物質基礎 我...

什麼叫道德,“道德”的定義是什麼?

足人 道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d o d 基本釋義 1.一種社會意識形態 2.合乎道德的。詳細解釋 1.道德是通過行為規範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 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意識形態 2.社會意識形態之一 3.老子 道德經 的省稱 4.僧道修行的功夫 法術。道德是通過行為規範和倫理教化來調整個人之間 個...

道德經是講什么的,道德經是講什麼的

道德經全篇闡述的是 道體 和 道用 的關係,但是 體 是萬物之源,萬物是 用 的 內容 體 無形象,沒法說,因為一切思維 言語 文字乃至形色音聲等等所有萬事 所有萬物都屬於 用 的範疇,所以開篇點出 道,可道,非常道。用語言 內容 來闡述道 本體 是不能用常規的思維來理解這些文字的,老子之意,全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