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地遊魂
是國子監的監生。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相當於國立大學。監生就是學生。國子監祭酒相當於國子監校長。
2樓:秒懂百科
監生:國子監監生員的簡稱
3樓:匿名使用者
監生,是國子監學生的簡稱。國子監是明清兩代的最高學府,照規定必須貢生或廕生才有資格入監讀書,所謂廕生即依靠父祖的官位而取得入監的官僚子弟,此種廕生亦稱廕監。在清朝,監生是可以用錢捐到的,這種監生,通稱例監,亦稱捐監。
在國子監肄業的生徒。宋代除國子監及其下屬各學生員稱監生外,司天監也有監生。其名始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置東都監生一百人(唐原稱在監肄業者為國子生)。
明初由各省選送了行俱優的生員入監為監生,舉人會試落第者亦可入監。清入監肄業的有貢生(即“貢監”,包括歲貢、因貢、副貢、拔貢、優貢、例貢)、監生(恩監、優監、廕監、例監)、官生(七品以上官子弟之 監生
聰敏好學者)、經提學官考選提拔的廩增附生、及滿州勳臣子弟、先賢后裔等。乾隆以前,考課很嚴,後漸成虛文,生徒不常在監讀書。
國子監是幹什麼用的?
4樓:吳田田
國子監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大學了——而且是皇家學院。國子監的領導不叫校長,而叫祭酒(這名稱確實體現了儒家的傳統),別小瞧祭酒,他也執掌著四品官印。至於學生,則叫監生。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高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2023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
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裡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
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著所有進士的姓名。
5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和官府名。晉武帝時,始立國子學,設國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員,掌教導諸生。北齊改名國子寺。
隋文帝時,改寺為學。不久,廢國子學,唯立太學一所,省祭酒、博士;置太學博士,總知學事。煬帝即位,改為國子監,復置祭酒。
唐沿此制,國子監下設國子、太學、四門、律算、書等六學,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員,掌監學之政,併為皇太子講經。唐高宗龍朔元年(661),東都亦置監。一度改稱司成館或成均監。
宋屬禮部。宋初承五代後周之制,設國子監,招收七品以上**子弟為學生。端拱二年(989)改國子監為國子學,淳化五年(994)依舊為監。
慶曆四年(1044)建太學前,國子監繫宋朝最高學府。但高、中級**子弟坐監讀書,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自設太學和其他各類學校後,國子監成為掌管全國學校的總機構,凡太學、國子學、武學、律學、小學、州縣學等訓導學生、薦送學生應舉、修建校舍、畫三禮圖、繪聖賢像、建閣藏書、皇帝視察學校,皆屬其主持籌辦。
元豐改革官制(見元豐改制)前,國子監**有判監事、直講、丞、主簿等。自元豐三年(1080)起,改設國子祭酒(即舊判監事)、司業(祭酒的副手)、丞、主簿、太學博士(即舊直講)、學正、學錄、武學博士、律學博士等官,監內分成三案:廚庫案管太學錢糧、頒發書籍條冊,學案管文、武學生公私試、補試、上舍試、發解試等升補、考選行藝,知雜案管監學雜務。
各案設胥長、胥佐、貼書等吏人多員。國子監還設書庫,刻印經史書籍,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之用。南宋在監內專設“印文字所”。
國子監所印書籍稱“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北宋陪都西京、南京、北京亦陸續置國子監,設分司官,由朝廷執政、侍從等官迭互充任,職事頗簡,僅出納錢糧,實際成為士大夫休養之所。崇寧四年(1105),罷三京國子監官,各設司業一員。
遼太祖置南面上京國子監,設祭酒、司業、丞、主簿、下轄國子學。中京另建國子監,設官與上京同。金代國子監下轄國子學、太學,設祭酒、司業各一員;監丞二至三員,一員兼管女直學。
元初置國子監,屬集賢院,下轄國子學,設祭酒、司業,掌國子學的教令;監丞,專領監務。另建蒙古國子監和回回國子監學,以示與漢人、南人之別。
明初設中都國子學,後改為國子監,掌國學諸生訓導的政令。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在北京設國子監,皆置祭酒、司業、監丞、典簿各一員。清代國子監總管全國各類官學(宗學、覺羅學等除外),設管理監事大臣一員;祭酒,滿、漢各一員;司業,滿、蒙、漢各一員。
另設監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學官。光緒三十三年(1907),並歸學部。
國子監一般設有(比如唐代):
祭酒一人,從三品;司業二人,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總國子、太學、廣文、四門、律、書、算凡七學。
丞一人,從六品下,掌判監事。每歲,七學生業成,與司業、祭酒蒞試,登第者上於禮部。
主簿一人,從七品下。掌印,句督監事。
△國子學
博士五人,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國公子孫、從二品以上曾孫為生者。
助教五人,從六品上。掌佐博士分經教授。
直講四人,掌佐博士、助教以經術講授。
五經博士各二人,正五品上。掌以其經之學教國子。《周易》、《尚書》、《毛詩》、《左氏春秋》、《禮記》為五經,《論語》、《孝經》、《爾雅》不立學官,附中經而已。
△太學博士六人,正六品上;助教六人,從七品上。掌教五品以上及郡縣公子孫、從三品曾孫為生者,五分其經以為業,每經百人。有學生七十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十五人。
△廣文館
博士四人,助教二人。掌領國子學生業進士者。有學生六十人,東都十人。天寶九載,置廣文館,有知進士助教,後罷知進士之名。
△四門館
博士六人,正七品上;助教六人,從八品上;直講四人。掌教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為生及庶人子為俊士生者。有學生三百人,典學四人,掌固六人;東都學生五十人。
△律學博士三人,從八品下;助教一人,從九品下。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律令為顓業,兼習格式法例。
隋,律學隸大理寺,博士八人。武德初,隸國子監,尋廢;貞觀六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大理寺;龍朔二年復置。有學生二十人,典學二人。
元和初,東都置學生五人。
△書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石經、《說文》、《字林》為顓業,兼習餘書。
武德初,廢書學,貞觀二年復置,顯慶三年又廢,以博士以下隸祕書省,龍朔二年復。有學生十人,典學二人,東都學生三人。
△算學博士二人,從九品下;助教一人。掌教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
國子監的作用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大學了——而且是皇家學院。國子監的領導不叫校長,而叫祭酒(這名稱確實體現了儒家的傳統),別小瞧祭酒,他也執掌著四品官印。至於學生,則叫監生。
國子監是培養大學生的,貢院則是高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場。明清兩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舉辦一次會考,地點選在京師。明洪武四年(2023年)是首屆,在南京夫子廟附近的貢院舉行。
永樂九年3月,將全國科舉會考地點移至北京。明朝時南京也有國子監,北京的這一座是後成立的,相當於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緒三十年止,500多年裡兩朝共舉行進士考試201科,取中進士51624人。
國子監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塊飽受風雨摧殘的進士題名碑了,鐫刻著所有進士的姓名。
7樓:金色必方
國子監是元、明、清三代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朝廷掌管國學政令的最**署。國子監古時稱成均,後稱太學,唐代始稱國子監。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代成宗大德十年(2023年),明初,國子監先後改稱北平郡學、國子學;後固定使用了國子監的名稱。
由於在南京的國子監稱為南監,北京的國子監又稱北監。
國子監是研究中國古代學制的重要實列。國子監的教學科目有禮、樂、律、射、御、書、數等,在國子監讀書的生員稱監生,清朝還曾接收外國留學生。當時謀求仕途發達的文人學士們最大榮耀莫過於畢業於國子監、殿試時考取進士金榜提名並刻名於孔廟,從而光宗耀祖,在家鄉刻立牌坊;還可飛黃騰達,在朝中作官。
8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培養的應該是相當於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培養的研究生,一般來說都是高階貴族或者高階**的子孫.
9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相當於10大高校......
國子監是哪個朝代設立的?主要用來做什麼?
10樓:暮夏淺眠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朝鮮半島高麗王朝、越南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
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建立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為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在先秦以前,五帝時稱成均,虞舜時稱上庠,周代稱辟雍,漢以後稱太學。隋朝初期,設立國子寺,不久改稱國子監,並同時賦予主管全國教育行政職能。而在以前,太常兼有管理全國教育事務職能。
隋、唐等朝國子監內往往又設太學、國子學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是中國隋代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同時作為當時國家教育的主管機構,隸屬禮部。國子監具有一定程度的監國功能,可以****和國政,儘管這功能自宋朝以後已不甚明顯,而國子監自建立以來最明顯的三個功能則是: (1)協助國家舉行科舉考核; (2)負責對國家最優秀學子的教育工作; (3)規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12樓:匿名使用者
國子監是中國古代隋朝以後的**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明朝由於首都北遷,在北京、南京分別都設有國子監,於是設在南京的國子監被稱為“南監”或“南雍”,而設在北京的國子監則被稱為“北監”或“北雍”。北京國子監始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2023年),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
1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於隋代。隋朝統一全國後,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係的發展變化,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集權,於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
進士一詞初見於《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叫試策。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並不形成制度,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這個歷史性的變化有過中肯的評價:"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於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於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於京師春還秋住,烏聚雲合。"
研究生是幹什麼的,什麼是碩士?是幹什麼的? 碩士要讀多少年?
研究 此研究實際就是讓你在上過本科後再啃幾本書 生 你是導師的學生,所以你有義務給導師打工。研究生 就是一邊自己啃課本,一邊給導師打工的人。嚴格地說,研究生分為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碩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語 政治 綜合科目 根據報考專業不同而不同 和專業課。而考博士不需要考政治。研究生作為大專...
碾子是幹什麼的,碾子是幹什麼的
愛拍攝的東東 是麥黍 玉米等糧食脫殼 去皮及碾碎加工時使用石碾子。石碾子 過去,北方大部分地區麥黍 玉米等糧食脫殼 去皮及碾碎加工時使用石碾子。碾子由碾臺 碾盤 碾滾和碾架等組成。碾盤中心設豎軸,連碾架,架中裝碾滾子,多以人推或畜拉,碾盤和碾滾上分別由石匠鑿刻著很有規則的紋理,其目的是增加碾制糧食時...
什麼是國子監,什麼是國子監?相當於現代的哪個
易書科技 國子監,又稱國子學。西晉時,專門為五品以上官僚子弟專設了國子學,形成了國子學 太學並立的雙軌制。國子就是貴族子弟,與更具平民色彩的太學並立。隋煬帝時始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的監生幾乎都由官宦子弟充任,國子監只不過是他們入仕的途徑而已。他們僅是掛名,數量既少,平日聽課者又甚寥寥。元 明 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