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0雷哥真棒
說到唐僧其實大家也知道這個人對於中國佛教的重要性,他去印度取經也真的是超級辛苦的,前前後後不知道花費了多少年,最後艱難回國,那麼有的人要問了,他去古印度取經最後是怎麼能聽懂當時當地的語言呢?難道唐僧懂古印度語?下面就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分析揭祕看看!
玄奘精通三種語言,母語漢語是其一,另外兩種是梵語和波斯語。唐僧生活的時代,盛唐,這麼說吧,比現在的中國還要開放得多得多,各地外商如雲,長安街頭更是如此。
當時的外國人多到什麼程度呢,說兩個有歷史記載作為依據事例的來旁證一下——武則天的貼身侍衛中,有外國人;當時的外國人進入朝廷官僚系統是不需要改籍的,有記載的紀錄是四品。這裡說的外國人,是統稱,不僅有日本人、朝鮮人,也有中亞、南亞人。
在如此開放的大環境下,學習一兩門外語是有語言環境的。而當時的佛教經典還不多,僧侶有學習外語的需求。一心立志要前往天竺的玄奘,早在動身前十幾年就開始刻意做語言方面的準備。
為什麼是梵語和波斯語呢?梵語自不必說,佛教源地的語言,掌握第一手佛經資料所必須;波斯語則是因為從中國去天竺,必經波斯,且波斯在當時也是信仰佛教,許多佛教經典是經由梵語翻譯成波斯語再翻譯成漢語而來的(避免二次翻譯的錯訛也是玄奘一定要去親自天竺取經的最主要原因),也有波斯人為中國的佛教經典翻譯做出過極大(對的,極大,不遜於玄奘、鑑真的那種大)貢獻。
玄奘在語言上的天賦被他的佛學光環掩蓋了。玄奘取回佛經之後是親自組織經書翻譯校勘的,玄奘在天竺各大寺廟(雖然當時佛教在次大陸已經開始呈現頹勢,那爛陀幾乎也真的“爛”了,但還是有許多信眾教徒)裡開壇數年之久。玄奘精通波斯語的程度不好說,但梵語之於玄奘,幾乎等同於母語無二。
有史書記載,玄奘早年就曾經跟隨來華的西域僧人學習梵文。既然是西域僧人,那麼玄奘所學習的應該就不僅是印度的梵文了,恐怕還會有一些西域國家的語言。而玄奘西行之後,也曾經先到了今天克什米爾地區的迦溼彌羅國進修梵文,所以玄奘真正到達印度的時候,梵語應該已經說的非常流利了。
2樓:黑暗霸主霸鯊
玄奘是個僧人,需要大量學習佛教經典,而最早的佛經其實都是從印度的梵文翻譯成漢文的,所以玄奘在學習時能接觸到一些原文經典,甚至學習一些梵文也是非常正常的情況,所以玄奘會一些外語也是一點都不奇怪的
3樓:檸檬我超能
唐朝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文化交流日益興盛,唐僧是首都人,說佛聽法,自然能懂
4樓:匿名使用者
玄奘在前往印度之前,就已經掌握了梵語。梵語是當時印度上層社會的主要交流語言,玄奘可以與他們無障礙交流。
5樓:溥晗晗
玄奘生活的年代是唐朝,是中國古代除了元朝之外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朝代,而玄奘所生活的城市又是長安,是一個按現代標準都非常國際化的城市,玄奘日常生活中可能天天都能接觸到一些生活在唐朝的外國人
6樓:小姐姐獅子座
唐朝國家繁榮富足,是享受萬國來朝的,當時語言應該是有通用的或者有翻譯的
7樓:百度
他精通三種語言,母語漢語是其一,另外兩種是梵語和波斯語。而且盛唐時期是比較開放的,經商的等。
8樓:718來吧
玄奘日常生活中可能天天都能接觸到一些生活在唐朝的外國人
9樓:檸檬我超萌
佛法是沒有界限的,大家的佛都是一個佛,而且唐僧本身就是個有才人
10樓:匿名使用者
那時候的大唐國力極其強盛,而且由於唐朝極為開明的通商政策,所以在其他的地方都會有大唐的商人和僑民。這樣的話,一些交流溝通靠著這些商人和僑民就可以了。
在唐朝時,唐僧去古印度取經,為什麼他能聽懂本地語言
11樓:碎掉的吸鐵石
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很多佛經是音譯加義譯,就是根據讀音和含義翻譯,玄奘閱讀了很多佛經,常有不理解的地方,固生西行之念。所以他對梵文應該掌握了一些詞彙。而且唐代文化商業交流。
會有來往商旅和掌握雙語的人,也就是導遊或翻譯性質的人。這種情況在漢代通西域就有。而且聰穎好學的語言天分較高的人也會學的快。
玄奘為何要去印度取經?
12樓:薩摩耶好醜
原因:鑑於法相學形成北方地論學、南方攝論學的差異,如何融合二者,成為玄獎思考解決的問題。武德九年(626年),此時適逢天竺僧波頗抵長安,玄奘得聞印度戒賢於那爛陀寺講授《瑜加論》總攝三乘之說,於是發願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譯,以求統一中國佛學思想的分歧。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決心已定,乃“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餘里。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
13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在南北朝時期就興盛起來。興盛的一個表現是翻譯佛經。南北朝時人們在佛經的翻譯中就已經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只能根據當時對梵文的理解,運用梵文的知識來翻譯經典,而梵文字身是雅語,所以翻譯的難度很大。
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麼回事,真正的佛典是怎麼樣的。
於是南北朝就已經有人開始了去西天取經的行動。因為語言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期所翻譯的佛經到隋唐時期就難以閱讀了,更別說梵文的佛經了。這就使隋唐時期一些從事佛經翻譯的人很困惑。
其實這個問題到現在也還是如此,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正文共5119字個字,但是大家能講得很清楚嗎?都講不太清楚。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也就是中國對佛經的翻譯、理解的歷史。
因為不懂,就產生了歧義,有了歧義,就產生了爭論,有了爭論就產生了派別,所以到隋唐時期佛教裡產生了很多派別。
宗教,宗是宗,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為對經典理解上的歧義而慢慢發展起來的。歧義這麼多,怎麼辦?
一些有大志的僧侶就產生了一個很強烈的願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況,看看佛經還有多少,看看中土所沒有的經書又是怎麼講的。唐初的玄奘就是這麼一個人物,他要到印度去取經完全是因為想探索佛教、佛教經典裡的本原的情況。
取經的原因就是為了把佛經裡講的問題搞清楚,看更多的經書。
剛才說了,去西天求法的人從南北朝時就已經有了。根據史料記載,最早到西域求法的是三國時代的一位高僧。三國以後,兩晉南北朝,也就是從3世紀到8世紀這段時間裡,有很多人到西方去求經。
這裡邊最著名的是東晉中葉的一個僧人叫法顯,他的佛學修養非常深,而且梵文的基礎也很好。法顯西行求法,經過大漠雪山,到了北天竺,然後到中天竺。天竺就是現在的印度。
法顯在印度三年,看了很多的經書,之後帶了很多經書回國。去的時候走的陸路,回國走的是水路。從印度到了獅子國,就是現在的斯里蘭卡,然後坐船,在海上遇到了風浪,經過輾轉漂流,到了蘇門答臘,再坐船漂到了現在的中國廣州,之後又在海上漂流了很久,才靠岸,上岸一看,已經到了現在的山東青島了。
他一算時間,從斯里蘭卡開始,在海上走了三年。不管他帶回來的東西多少,他的這種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從此,到西天取經成為了對佛教無限忠誠的一個具有象徵性的行為。
據學者統計,從公元3世紀到4世紀,一共有7個和尚從陸路去取經,到了5世紀,有61個人到西天取經,6世紀有14個人,7世紀有56個人,8世紀有32個人。從3世紀到8世紀不斷的有高僧離開中土,不顧個人安危長途跋涉到西域去求經。史書上記載的這170個人,其中平安返回的只有43人,大多數人都犧牲了。
佛教徒的這種精神是非常堅定的,顯示了佛教的感召力,僧侶的追求。
在這樣的情況下,到了唐代初年,出現了玄奘西天取經的壯舉。玄奘取經是了不起的事情,雖然他並不是第一位去天竺取經的僧人,但他的成就特別大,影響特別大,具有的文化意義特別深遠。玄奘取經,一是為了解決佛經中的疑惑,再一個是當時東土的**太少,他要看更多的**。
所以,玄奘取經也是對公元3世紀以來不斷往西天求法這個傳統的繼承。他決定去西天取經,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這也是真理的追求。宗教不管是否能稱得上真理,但是對於教徒信徒來說,他們所追求的就是真理。
這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從3世紀西天取經的事情中就能看出來,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
唐代時佛經更加難讀,玄奘的一個徒弟慧立在一本書裡說,眾人對於佛經是“先賢之所不覺,今者之所共疑”,也就是說,南北朝時的先賢沒有解決的問題,到現在更成了今天學者共有的廣泛的疑難,佛教的發展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玄奘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開始了去西天取經的歷程,所以意義非常重大。
他深入學習各宗的經論,學得越深,瞭解越廣,懷疑和困惑就越多。到長安後,他就決心到天竺求法。恰好此時長安有個從天竺來的僧人,向他介紹了印度佛教的情況,特別提到了那爛陀寺,這是個了不起的佛教中心。
那爛陀寺是個寺廟,但實際上是佛學最高學府。經過這個印度僧侶的介紹,玄奘更下定決心要去印度,要去那爛陀寺。玄奘求經顯示了他的意志,他完全是有目的有追求的。
14樓:匿名使用者
進一步學習和宣揚佛法,同時擴大宗教在中原的影響力,是統治者的以宗教控制人心的方針
15樓:啊啦啦啦呀呀啊
印度?我上那個公務員的課,玄奘不是去尼泊爾取得經嗎?難道我記錯了?
唐朝時的日南縣的日南是什麼意思,唐朝時的日南縣的日南是什麼意思
唐朝時的日南縣的日南是日南郡。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地域在今越南中部地區,治西卷縣 今越南廣治省東河市 漢武帝元鼎六年 公元前111年 設郡,轄地包括越南橫山以南到平定省以北這一帶地區,現今的順化 峴港等地都在日南郡的範圍內。東漢後期,日南郡南部興起了林邑國 佔婆國 不斷對郡境侵犯蠶食,南齊以後撤廢。有...
唐朝時的中國關於古詩,唐朝的古詩詞
唐詩歷史悠久一時說不清 請查閱漢語詞典。月 黑 雁 飛 高,單 於 夜 遁 逃。欲 將 輕 騎 逐,大 雪 滿 弓 刀。唐朝的古詩詞 1 詠柳 賀知章 唐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2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唐 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
唐朝時,軍隊打到過西亞嗎
唐玄宗天寶年間,安西都護府轄下某小國欲脫離唐朝統治而私下裡與阿拉伯帝國 當時唐朝成為大食 接觸 不過據說起因是因為安西都護府都護高仙芝統治比較殘酷 安西都護府都護高仙芝得知後,決定先發制人,率領安西都護府軍隊及轄下各國僕從軍跨出國境進入阿拉伯帝國境內尋求打擊敵人的機會。唐軍一路深入至伊朗高原上的怛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