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怎麼與外國人溝通,古時中國人是如何與外國人交流的

時間 2021-05-05 03:57:37

1樓:郭雯琳琳

古代是有翻譯官的,這是一個職位,具體名稱忘了,負責處理對外文書以及接待外賓時的翻譯工作。。皇帝御用額。。

2樓:柳蜈

很正常,當時雖然交流不方便,但有人懂外語,也有許多西方的商人來到中國學會漢語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有何奇怪的!自古就有戰爭,有戰爭就有俘虜,就有流亡,有遷徙,客觀上造成了民族的融合。沒有戰爭時,就有**,有**就有人員交流,時間一長語言還是障礙嗎?

更何況還有文化的傳播,宗教的傳播。鄭和下西洋時,世界上的主要民族都有幾千年的文字歷史了,語言不是問題啊。唐玄奘就精通梵語啊。

元朝時,回族就已經基本形成了,他們信奉的是伊斯蘭教,很多人來自阿拉伯。義大利的馬可波羅也是在元朝隨他父親來中國做生意的....

4樓:最後的蛋

應該有像現在翻譯官職業的人。

唐朝時中國就和日本、波斯等國家來往得很頻繁了。

所以結論是鄭和下西洋時就有翻譯官了。

何況,即使碰到一個語言完全陌生的環境,待得時間長了也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了。

5樓:a郎展

古代中國是最發達的國家 外國人學中文的很多 這都不是事 其實很簡單

6樓:zhy·小壯男

我想問一下樓上的

翻譯官是怎麼和外賓交流的?

他也是中國人所以應該也不懂外語的

7樓:木槿讀書

如果在古代遇到外國人怎麼和他交流?古人是如何和外國人交流的?

古時中國人是如何與外國人交流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有第三方語言。

比如明代時,朝廷和中亞的國家交流,用的都是蒙古語。因為明朝和蒙古有很多交戰,而蒙古帝國也曾經征服中亞,所以,雙方都會這種語言。朝廷一般都有類似的**,比如通譯,負責學習各種語言,以便於交流。

9樓:落莫山

最艱難的境況,就是用手比劃,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而你舉的例子,反而不是典型案例,就是沒你想象的那樣艱困的境地。

張騫出使西域時,已經有商人穿梭往來了,並非毫無人煙,絕境無人往來。

馬可波羅、鄭和就更是如此,當時阿拉伯商人已經頻繁交易往來中。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就有戰爭,有戰爭就有俘虜,就有流亡,有遷徙,客觀上造成了民族的融合。沒有戰爭時,就有**,有**就有人員交流,時間一長語言還是障礙嗎?更何況還有文化的傳播,宗教的傳播。

鄭和下西洋時,世界上的主要民族都有幾千年的文字歷史了,語言不是問題埃唐玄奘就精通梵語

11樓:妖火神鴉

古代能夠充當翻譯的通常是兩種人,一是商人,二是傳教士。他們會花大量的時間琢磨著如何聽懂別人已經讓別人明白自己,因此他們經常會被官方邀請來當翻譯,戰時也會被部隊徵用。當然,部隊不一定是徵用,有不少傳教士為了讓別人信教,也會學習醫術。

在中國清末時期就有大量的西洋醫院就是西方傳教士來開的。因此有很多傳教士、商人也會寫一些翻譯的書,和類似字典的手記。中國沒有傳教士,不過中國人喜歡行商,也有帶著醫生,在南洋一帶就有許多古代手記、字典的文獻是出自他們的手,有潮汕話、福州話、閩南話跟英文、荷蘭文、西班牙文的對譯。

如果有用,望採納。

12樓:hy飛羊

語言的研究和交流早在航海之前就有了。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70年,東西方語言的交流2023年以前就開始了。鄭和下西洋1405-2023年,明代,但唐僧西遊是唐代,早好幾百年了。

馬可波羅來得中國是2023年,17歲那年和他叔叔來中國的。比鄭和也早幾百年。

13樓:大道教育

中國當時做國際**的商人很多,可以懂得外語。張騫鄭和都是找這樣的商人做翻譯。

14樓:秦時奏凱

在一個語言環境中學習新的語言還是很容易的,而且可以找通譯,找專門人才,比如經常通商的商人之類的

15樓:業餘老球迷

肯定也是需要翻譯的,然後當時主要是易貨**。

16樓:餘少平

翻譯.當時所用的方法現在叫"轉譯",當時叫"重譯".就是接力法.

17樓:匿名使用者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整個人類對其表情的理解是共通的,通過表情,輔以動作與手勢,再加上古時中國人是如何與外國人主要是**交流 只要把要叫賣的東西拿出來,再比劃幾下 ,大家也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18樓:手機使用者

只是當你掌握一門語言後,像孩子學習語言一樣去再學一門。

19樓:匿名使用者

再語言不通心靈也是相通的,這是人的共性,久而久之相處自然互相開始理解對方的意思,也就可以翻譯成本國的語言了,有了一個這樣的人,其他就都不是問題了,這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

20樓:獨孤狂寞

古代的翻譯叫通譯,都是和尚擔任

21樓:匿名使用者

1.送好吃的,巴結之,然後學會對方的蠻語

2.抓、關、打、餓,征服之,然後讓對方學會中國話

22樓:匿名使用者

當時有專門懂外語的翻譯來進行溝通。

23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看一下《與狼共舞》

在古代最開始中國人與外國人接觸是如何交流的

24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有交流的兩國人民之間,文化生活應該不會有過大的差異,交流主要還是依賴"語言和文字".

比如,日本在唐的時候就有"遣唐使",這個職位是要求有受過"唐文化教育"的人來擔任的.

而鑑真呢,也是隻用唐時的"雅言"來講學的,至於受眾的接受能力,也一般有聽"雅言"的基礎.

即使是在今天,我們普通百姓和外國人的交往也不是常有的.古人也是一樣的.樓上有回答用"肢體語言",也是有的,但是範圍肯定是有限的.要不然,啞語就有可能成為"國際語"了.

人和人交流語言只佔一小部分,更多是表情動作,稱為肢體語言。

當然我不是說古人周遊各國都在比劃手勢。只是說,只要有一個環境,那麼根據表情,音調動作等,都能大致判斷對方的意圖。就像我們小時候原本不會說話,但是隨著父母生活,就會說話,同理,我們在中國學校學英語,不如偷渡到海外的人雖然沒有系統學習發音語法知識,但是他們的英語已經能滿足生活日常溝通的需要。

就像老上海在租界時代,販夫走卒都能用八國語言打招呼,稱為洋涇浜。那麼在古代,在商貿頻繁的國家城市中,自然會有一批略懂鄰國語言的人。那麼每到一處就僱傭嚮導,日常居住就沒有問題。

況且張騫,唐僧,都是國家級的人物,尤其是唐僧,稱唐三藏,佛教中能稱三藏法師的都必須精通經律論三藏。而且唐僧是精通梵文的,是當時國家級的翻譯官。

最早的中國人怎麼和外國人交流的用什麼方式交流的

25樓:黑傘下的光明

一,** 最早彼此不知道對方語言的時候,是手舞足蹈,或者用筆形象的畫出來,或者用實際的東西比做出來。加上外國人見人就說hello ,中國人自己琢磨,一見到人就說的話,是不是就是問好呢? 久而久之,就慢慢了解了一種語言 二:

小孩 孩子的可塑性是最強的,你把一個東北的孩子放到廣東去生活,在成長過程中他自然就學會了說粵語,根本不用可疑去學。同理,也許第一個說英文的中國人,是外國人來中國抱走的孩子呢。也說明,孩子可以在有語言環境的條件下學得外語。

外國人如何在中國長期停留,外國人怎麼在中國長期待著

辦理工作簽證。長期工作,申請辦理 z 工作 字簽證。1 到省勞動部門 省外專局辦理 外國人就業許可證書 或 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許可證 2 到被授權的市外辦或被授權的行業主管單位申辦 邀請函 3 非公單位和個人申辦 邀請確認函 須經當地市外辦稽核同意後,持邀請函報批表及相關材料到省外辦辦理 濟南 青島 ...

外國人可以來中國找工作嗎,外國人怎麼在中國找工作?

贊贊混剪秀 外國人也到中國找工作,膚色不同效果也不同,還是白人美女吸睛啊 山人老施 根據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管理規定 第七條 外國人在中國就業須具備下列條件 1 年滿18週歲,身體健康 2 具有從事其工作所必需的專業技能和相應的工作經歷 3 無犯罪記錄 4 有確定的聘用單位 5 持有有效護照或能代替護...

為什麼中國在古代總是瞧不起外國人

斯國一內 因為中國古代一直很強的其他國家都叫中國 而 子民全都是上天的孩子。全部都是高貴的血統,所以就看不起老外!就和現在的老外看不起黑人一樣! 古人眼中天圓地方而且以中原地區為中心,外雖有少數民族但文明不顯,有些甚至還處在原始社會,在儒家為主的統治階級眼中就是蠻夷 絲綢之路帶動中西的交流,同時也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