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方韶密坐
看《三國演繹》,最不敢看的就是夷陵之戰,因為在這一戰之中,劉皇叔敗得那是相當的慘啊,不僅把剛剛建立起來的大好的蜀國兵力消耗在了報仇之上,而且給諸葛亮留下了乙個特別大的爛攤子,最後劉備自己還賠上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
劉備為什麼要不顧一切的去打吳國,不就是因為吳國佔領了荊州,還殺死了他的結義兄弟關羽嗎?關羽可不是普通人,關羽乃是劉備起兵之時的結義兄弟,雖然不是親兄弟,但是比親兄弟還親,結義兄弟死了,而且結義兄弟死亡的時候自己卻無能為力,劉備其實感覺十分內疚。
所以關羽一死,劉備馬上騎馬去西川祭拜,哭的都成了淚人了。這個時候張飛也過來了,張飛是什麼性格大家都知道吧,**裡面寫的張飛是乘快馬,一路哭拜而去,張飛見了劉備之後,張飛對劉備說: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你想一想,劉備本來就對關羽很內疚,現在張飛又是這樣的脾氣,劉備能奈何?要成大事者,能因為乙個人的死就去舉國討伐另外乙個國家嗎?即使關羽是劉備的兄弟,劉備選擇這個時候強行打這一仗,實際上就算是勝利,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
劉備當時看到張飛之後只是對張飛說了一句:我們稍微緩一緩,待我稍微排兵佈陣,我們就一起去報仇,結果張飛這都受不了,他不但大聲痛哭,而且還大罵劉備不顧及兄弟意氣。按照張飛的性格,他恨不能馬上就去吳國殺了孫權報仇。
張飛回到軍營之後是怎麼做的?每日鞭打士卒,而且只要脾氣來了就打,這才害得他的手下不堪受辱,晚上偷偷幹掉了張飛,結果劉備這一下子失去了兩個結義兄弟,他更加自責。
於是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執意要去討伐吳國,其實這個階段做出這個決定就是天大的錯誤,曹魏虎視眈眈,他們孫劉聯盟先內鬥了,兩虎相爭,必有一傷,不論是誰傷了,對於魏國來說都是好事。
而劉備身為國君,如此意氣用事,把自己兄弟感情當成國家大事,被關羽的死壓垮了自己的精神,這就是他的失策了。
從本質上來說,劉備決定打這一仗開始,他就已經失敗了,因為他此時已經失去了理智,是乙個充滿了復仇細胞的人,如此棄國家大計於不顧者,他**來的統一天下的機會呢?
2樓:小自信
不是,而是劉備自身就缺少條件,他想要統一中原必須得北伐成功以後才可以實施,而當時北伐還沒有任何的頭緒。
3樓:初夏少女小柒
是的,劉備想要統一天下不僅需要時機,還需要大將,關羽的死讓劉備損失一名大將。
4樓:辣辣不辣啦啦啦
我認為的確是這樣的。因為關羽這個人還是比較重要的,他有勇有謀,而且也很有魅力。是可以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
關羽如果不死,劉備就不會傾國興兵伐吳,那麼會統一天下嗎?
5樓:乾三老師
關羽如果不死的話,劉備也很難有統一天下的機會。我們都知道,三國時代,群雄輩出,而天下最濃墨重彩的一代名將,必然是武聖關羽。他的鼎鼎大名,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不必過多贅言了。
而關羽兵敗身死的「襄樊之戰」,歷來也經常被認為是三國歷史上最大的轉折點之一。無數人耿耿於懷於關羽「大意失荊州」的過錯;那麼, 假如關羽不死的話;
劉備估計也不會傾全國之力出師討伐吳國,那麼,他還有沒有統一天下的能力?覺得,這個問題之前要加乙個限定條件:荊州到底在誰的手裡。
假如僅僅是關羽逃出生天,荊州仍然陷落的話,那麼,劉備必然也失去了克復中原,滅掉吳國,魏國的機會。
因為荊州不僅僅是《隆中對》裡諸葛亮圖謀的關鍵點,也是三國之間,最重要的「必爭之地」。荊州是一塊緩衝地帶,能讓蜀中的劉備本部進可攻,退可守;所以,劉備才派遣了手下最得力的關羽去鎮守荊州。
按照歷史背景來看,關羽兵敗之後,襄陽落到了曹魏的手裡,而荊州江陵等三郡則被孫權所奪走。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關羽的死活,壓根是於事無補的。畢竟,劉備發不發動夷陵之戰,他和曹魏的國力差距都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荊州沒有陷落的話,那麼, 這個問題就肯定存在討論價值了。畢竟,打贏了「漢中之戰」後的劉備,聲威幾乎如日中天;關羽假如真的能沉下氣,等待「天下有變」的時候;
再和劉備兩路出兵,那時,說不定就能一舉滅魏,而投機主義者孫權,估計也就直接投降了。劉備,就會完成大漢中興的偉業了。
6樓:o姐林語菡
有點難,因為劉備那邊的武將其實並不多,就算關羽不死,他們跟其他國家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要勝利很難。
7樓:職場打工人小喵
關羽如果不死,劉備就能保留自己的兵力,繼續發展壯大,而且關羽也是一名大將,劉備的實力就越來越強,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8樓:天地萬物人為本
不可能的,蜀國沒有具備統一天下的能力,不管是人才方面,軍事方面,國力方面沒有一樣符合。只能夠說關羽的死更加讓蜀國消亡的更快。
9樓:茅廬論古今
會的,關羽不死,荊州不丟失,繼續保持諸葛亮的隆中對,那麼最後天下就會是劉備的了。
關羽如果活到三國,會不會反對劉備稱帝?
10樓:歷史趣談筆錄
關羽如果活到三國,並不會反對劉備稱帝。首先,關羽與劉備之間的情義很深;其次,在關羽還活著的時候,劉備已經自封漢中王,而此時關羽並沒有反對,而且關羽知道劉備的小算盤;最後,劉備立志要恢復漢室,這是他的既定目標,從關羽追隨劉備那一刻起,關羽就應該知道有那麼一天,所以綜合來看,劉備稱帝,關羽不會反對,可能還會全力支援。
一、關羽重情義,而且忠心不二。在《三國演義》一書中,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人於桃園結義,此後患難與共,形影不離,不禁讓人讚歎他們三兄弟之間情義之深厚。而在真正的歷史當中,三人的關係也的的確確非常好。
黃巾軍起義爆發後,劉備也加入到剿滅黃巾軍起義當中,他在涿縣招募了一支小部隊,其中就有關羽和張飛,三人認識後,情投意合,相見恨晚,就連睡覺都睡在一張床鋪上。
關羽也是個念舊情的人,在其被曹操生擒後,誓死不投降曹操。而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也沒有為難他,反而加封官爵想要留下他,只不過最後都被關羽放棄,隻身一人,千里走單騎回到了劉備的身邊。由此可見,關羽對劉備的忠心是天地可鑑的,日後也不會反對劉備稱帝。
二、恢復漢室是劉備的夙願。劉備為了興復漢室,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在經過一次次的逃亡後,借荊州取益州,實力終於壯大起來,離漢室復興更近一步。漢中之戰勝利後,劉備進封漢中王,下一步就該稱帝了,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此時關羽沒有反對。
劉備稱帝也沒有急於一時,西元221年,曹丕取代漢建立魏,適時,劉備才稱帝。所以劉備稱帝還是比較符合人心的,關羽更不可能反對。
11樓:蠟筆小曦
我覺得是不會的,關羽是劉備的二弟,劉備稱帝對關羽來說也是一件好事,關羽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大哥能夠越來越好。
12樓:以君之見同語
我認為不會,在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就知道劉備是忠於漢室的,並且在劉備自封為漢中王的時候也沒有反對。
13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不會,但他會離開,因為他早就知道劉備的心是什麼樣的,只是一直沒有戳破而已。
劉備為什麼不能像劉秀統一天下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而劉備則是東漢末年的蜀漢皇帝,從血統上來看,這兩人都是劉氏後人,而且相同點還有不少,但奇怪的是,劉秀成功地建立起了東漢王朝,而劉備卻在只能做到三國鼎立的地步,為什麼呢?兩個人朋友圈明顯差異 劉秀和劉備前期確實很相像,勢力都很弱小。隨著劇情的發展,兩個人的朋友圈發生重大轉變。當然...
劉備只有一次統一天下的機會,為何還讓他錯過了
因為劉備這個人智商不太足,在處理徐庶的問題上太過簡單,甚至連徐庶的家庭背景都不瞭解。而且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所俘,還直接放走了徐庶。這就等於把自己手中最重要的軍師拱手讓人,再也沒有人出謀劃策,劉備怎麼會不錯過統一天下的機會。徐庶是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好朋友,水鏡先生則是諸葛亮和龐統的老師,可以說是一個世外高...
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天下,秦始皇統一天下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我覺得兩方面都有.第一先說當時的局勢是國家眾多,文字眾多連錢也是多種多樣的.這樣在使用起用是非常不方便,這就是迫使全國統一的一個重要的關鍵點了.其實就算不是秦始皇來統一天下也將會由另一個人來統一,這個就是歷史的趨向性.既然要統一,那麼你就必須要進行戰爭,進行戰爭你就要保證你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在保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