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虢國,虞國在哪?虢國是現在的哪裡

時間 2023-06-28 23:45:04

1樓:新左右

春秋時期,虢國在在今三門峽市區、陝縣一帶;虞國,在今山西省南部夏縣和平陸北一帶。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壁,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

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

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將不聽。

乃使荀息假道於虞,曰:『冀為不道,人自顛轉,伐鄍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

今虢為不道,保於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於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

宮之奇諫,不聽,遂起師。夏,晉裡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左傳·僖公二年》)

虢國是現在的**

2樓:站在太陽下

虢國前後有五個虢國,由於位置不同,故加上東西南北相區別。東虢在今河南滎陽,西虢在今陝西寶雞,南虢在今河南三門峽市東南李家窯附近,北虢在今山西平陸縣東北三十五里。

虢國,中國西周的重要諸侯封國,前後有四個虢國,因位置不同為別被加以東西南北相區別,其國君均為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叔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虢仲封東虢(今河南滎陽縣西汜水鎮)。

虢國,是中國周朝時期的諸侯國,前後有五個虢國,因位置不同,為加以分別,故加上東西南北相區別。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仲封於制邑,建立東虢國。

虢叔封於雍邑,建立西虢國。

西虢國,周厲王三年,討伐淮夷。厲、宣之際,西虢東遷河南三門峽一帶立國,史稱南虢國,定都上陽。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採用假道伐虢之計,滅亡了南虢國,末代國君虢公醜攜貴族逃往東周京師洛邑,晉軍回師途中順便滅亡了借道給晉國的虞國。

古代虢國在現在哪個地區

3樓:贊贊威

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叔封東虢(今河南滎陽縣西汜水鎮)。虢仲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

西虢國,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位於現陝西寶雞附近,後隨周平王東遷至今河南陝縣東南,地跨黃河兩岸,河北稱為北虢,河南稱為南虢,實為一國,於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原地留有一小虢,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

東虢國,西周初年所封諸侯國,位於現河南滎陽,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

4樓:匿名使用者

虢國,中國西周的重要諸侯封國,前後有四個虢國,因位置不同為別被加以東西南北相區別,其國君均為姬姓,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虢叔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虢仲封東虢(今河南滎陽縣西汜水鎮)。

為什麼晉國先後滅了虢國和虞國

5樓:網友

晉國滅虢國,是因為兩者之間有仇恨,虢國曾經兩次聽周天子的命令伐晉,後來有因為晉公子事件討伐晉國,虢國在這些正義的戰爭中,出師有名,但顯得有些蒼白無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後晉國先後兩次討伐虢國,成功滅掉虢國,回來順道滅掉虞國,成了躺槍的物件。其實以晉國的實力完全可以同時滅掉兩個國家,只是用了計謀,減少了損失。

6樓:

起因好像是虢國自不量力老是騷擾晉國。

7樓:耿業

借道伐虢,馬齒徒長,

「虢國 虞國 晉國」的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8樓:都在搶我的名字

「虢國 虞國 晉國」的故事的成語有假道伐虢、退避三舍、唇亡齒寒、破釜沉舟、輔車相依。

1、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用於軍事上,其意在於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2、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衝突。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共虞、虢之謂也。」

4、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出自: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破釜沉舟;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5、輔車相依【fǔ chē xiāng yī】:頰骨和齒床互相依靠。比喻兩者關係密切,互相依存。

出自:《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歷史上竟然有四個虢國,他們有何不同,分別來自**?

9樓:方法說情感

這四個虢國分別是東虢,西虢,南虢,北虢。其中西虢距離鎬京比較近,東虢距離洛邑比較近,北虢距離洛邑附近的夏陽城比較近,南虢距離三門峽比較近。所以這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4個諸侯國。

然而它們雖然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但是它們的時代背景都不相同。最先有的當然是西虢和東虢,後來由於戰爭的原因,又在這兩個國家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南虢和北虢。所以才會出現了4個虢國。

當時東虢和西虢這兩個國家的實力是最為強大的。並且一度成為了當時西周最為強大的諸侯國。然而後來東虢被鄭國所滅。

在後來的多次征戰中東虢這個諸侯國發揮出了重大的作用。這是因為這個諸侯國的軍隊實力非常的強勁,也讓整個西周王朝非常的看重。所以當時東虢這個諸侯國的實力得到了大大的加強。

並且一度上升到了戰略性的層面。

當時的國國也出現了非常混亂的局面。並且當時西虢和周平王之間發生了非常大的矛盾以及衝突。才會導致最後西虢被秦人所消滅

然後西虢剩餘的人將自己的封地遷到了洛邑附近的夏陽城。並且由此建立了北虢。所以這也是北虢的由來,不過北虢由於受制於晉國的原因,始終並沒有一個強大的軍事力量的存在。

所以最後也導致了北虢的滅亡。

當然還有一個分支就遷徙到了三門峽附近,並且建立了後來的南虢。然而這個諸侯國它的軍事力量更為強大。並且一度恢復到了以前的實力。

然後後來由於晉國非常的強大,所以也導致了南虢的滅亡。從此這4個諸侯國也消失在歷史舞臺上。

10樓:匿名使用者

虢國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諸侯封國。周武王滅商後,周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封為東、西虢國國君,虢仲封東虢(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虢叔封西虢(今陝西寶雞市東),兩虢起著周王室東西兩面屏障的作用。

西周晚期周宣王初年,西虢東遷,形成所謂南虢。東虢滅亡,其後裔虢序西遷至山西平陸,子爵,是為北虢,依附於南虢。北虢在平陸,在黃河北岸;南虢在三門峽,在黃河南岸。

北虢和南虢隔河相望,其實只是一個虢國(相當於原西虢,只是北虢夏陽邑附於南虢),這是平王東遷後建立的國家」。東虢於公元前767年被鄭國所滅(據《竹書記年》)。

西虢東遷後,在原地留有一小虢,於公元前687年被秦國所滅據《史記·秦本紀》);東遷後的三門峽虢國建都上陽,地跨黃河兩岸,史稱南虢於公元前655年被晉國所滅。虢國經濟、文化發達,族人能征善戰。國君多在周王朝中擔任重要官職,倍受周天子的賞識和器重,參與了西周至春秋初期所發生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對周王朝的興起、發展和衰落都有重大影響。

11樓:在寶華山吹風的花木蘭

其實是前後有五個虢國,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虢叔分別被封為虢國國君。

虢仲封於制邑(今河南滎陽市汜水鎮),建立東虢國。

虢叔封於雍邑(今陝西寶雞市東),建立西虢國。

厲、宣之際,西虢東遷河南三門峽一帶立國,史稱南虢國,定都上陽(今河南三門峽李家窯遺址,地處黃河南岸)。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採用假道伐虢之計,滅亡了南虢國,西虢在東遷後,原地留有一個小虢國,公元前687年被秦武公所滅。東虢國,公元前767年被鄭武公所滅。

其後裔虢序被周平王復封於夏陽(今山西平陸縣,地處黃河北岸,與南虢隔河相望),建立北虢國,因實力弱小從而依附南虢(今人所謂「南北虢實為一虢」的說法由來)。

12樓:明杼

周武王分封的東西二虢,西虢滅亡後的殘部一支建立北虢,另一支建立了南虢。

13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我真的孤陋寡聞,居然沒有聽過,聽說分別是東虢西虢南虢國和北虢四個虢國。

14樓:娛樂百事曉

這只是四個諸侯國而已,而且都沒有存在很長時間,據說他們的開國君王都是周王室的後代,在歷史上算是比較神秘的了。

15樓:詩允love詩傑

而其中以西虢和東虢為最強,甚至一度掌控週六師,是諸侯列國中的最強者。

16樓:網友

虢國,西周時期重要的諸侯國,前後有四個虢國。因位置不同而加上東西南北的區別。其國君均為姬姓,武王滅商後,文王的兩個弟弟分別被分封為虢國國君,一個是東虢國,一個是西虢國。

17樓:貝殼兒

虢國的四個諸侯國,他們分別是東虢西虢南虢國和北虢,虢國子弟橫跨鎬京之地和洛邑之地,是整個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代最為神秘的諸侯家族。其中西虢和東虢最強,甚至一度掌控週六師,是諸侯列國中的最強者。這個家族在春秋時期是最為神秘的,具體來著**也不好說,都是一步步演化來的。

18樓:網友

這個國家沒有聽過。

19樓:那天的中午

第一次聽到這個說。

20樓:murile木木

周文王的弟弟虢仲封東虢國;另一弟弟虢叔封西虢;後西虢東遷至河南三門峽稱南虢;東虢國虢仲後裔虢序被平王封於夏陽,號北虢。

虢虞晉是什麼關係?

21樓:網友

晉國與虞國的君主是同宗族的。虞國夾在晉國、虢國之間,即虢國是虞國的鄰居。

魯僖公二年, 晉侯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滅虢夏陽。魯僖公五年,晉侯再一次向虞國借道伐虢。虞國大夫宮之奇看穿了晉侯的陰謀,於是力勸虞公不要借道。

他首先陳述了虞、虢之間唇亡齒寒的關係,然後揭露了晉侯殘酷無情的本質,最後提醒虞公國家存亡在於德行,而不在於神靈。 然而虞公不聽勸告,最終晉國滅了虢國之後又把虞國滅了。

22樓:匿名使用者

從前,晉獻公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

附原文原文: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於虞以伐虢,荀息曰:『請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以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

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皂而著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獻公許之。

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於虞而伐虢。虞公濫於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

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

唇竭而齒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

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

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

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殘也。(《呂氏春秋·權勳》)

譯文:從前,晉獻公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荀息說:

請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這樣去要求借路,一定會可以得到允許。」晉獻公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駿馬。

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將怎麼辦呢?」荀息說:「不會這樣,他們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而借路給我們,這就好像我們把垂棘之璧從內府轉藏到外府,把屈地產的良馬從內廄牽出來關到外廄裡。

有什麼好擔憂呢?」晉獻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產的良馬作為禮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給虞國以借路攻打虢國。虞公盯著寶玉和駿馬,就想答應荀息。

宮之奇勸諫說:「不可以答應呀!虞國跟虢國,就像車牙跟車輔,車牙依賴車輔,車輔也依賴車牙,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勢。

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虢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

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麼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怎麼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

荀息領兵攻打虢國,消滅了虢國。再回軍攻打虞國,又消滅了虞國。荀息拿著玉璧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報告。

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年齡稍微長了一點。」所以說,小利是大利的禍害。

春秋時期的國家有哪些?春秋時期有哪些國家?

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加起來差不多有一百四十多個,它們分別是齊國 晉國 宋國 陳國 鄭國 衛國 魯國 曹國 楚國 秦國 吳國 越國 燕國 鄾國 任國 邢國 邳國 胡國 代國 彭國 苴國 魚國 軫國 許國 扈國 荀國 桐國 極國 賈國 鄫國 呂國 虞國 州國 州國。州來國 萊國 蕭國 舒國 譚國 鄖...

簡述春秋時期大國爭霸的概況,春秋時期主要有哪些國家爭霸

毗沙王 王室衰微 平王東遷以後,王室的勢力日益衰弱,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依靠一些比較強大的諸侯的支援。平王時,相繼任用鄭武公及其子鄭莊公為卿士 相當於宰相 平王死,桓王繼位,不想再用鄭莊公,而想改用虢 gu 國 公為卿士,於是 周鄭交惡 公元前707年,桓王以周 蔡 衛 陳四國之師伐鄭,為鄭師所敗,桓...

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什麼,春秋時期最顯著的政治特點是

冬夏 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思想是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時期的政治思想。這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內,百家爭鳴是政治思想發展的一個特徵。本文是春秋和戰國時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春秋和戰國時期歷史背景 中國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變時期的政治思想。這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發展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