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亮艦深藍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史學上一般都認為是以孔子編纂《春秋》此書為準的。
除此之外,並沒有明顯的分界線
2樓:慶翮
春秋戰國分界線:春秋(前770-476) 戰國(前475-前221)。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齊代姜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定王元年(前468年)為戰國始年,等等。
因為連時間都有爭議 怎麼會有什麼標誌性事件呢?如果真要說標誌,三家分晉,田齊代姜齊差不多吧
3樓:匿名使用者
1,公元前481年,因此年為孔子撰《春秋》的時間下限,故將此年作為春秋結束且戰國開始之年
2,公元前475年,此為《史記》司馬遷所作之劃分3,公元前453年,此年三家分晉,使中原陷入了政治真空,秦,楚,齊由於晉國的滅亡而有了進軍中原的機會,戰國於是開焉
4,公元前403年,也跟三家分晉有關,這一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了分晉的韓,趙,魏三國的合法地位,承認了三家分晉的合法性,也標誌著春秋時代自君主至卿至士大夫的宗法等級制的崩潰,故以此為劃分
2樓原話 真沒有具體的時期 這四個都有道理
4樓:北國鄙人
4種主流說法:
1,公元前481年,因此年為孔子撰《春秋》的時間下限,故將此年作為春秋結束且戰國開始之年
2,公元前475年,此為《史記》司馬遷所作之劃分3,公元前453年,此年三家分晉,使中原陷入了政治真空,秦,楚,齊由於晉國的滅亡而有了進軍中原的機會,戰國於是開焉
4,公元前403年,也跟三家分晉有關,這一年周天子正式承認了分晉的韓,趙,魏三國的合法地位,承認了三家分晉的合法性,也標誌著春秋時代自君主至卿至士大夫的宗法等級制的崩潰,故以此為劃分
個人比較同意第三種觀點
春秋與戰國時代開始與結束的標誌分別是什麼?
5樓:精銳亞新危老師
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趙魏韓三家分智氏。
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6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王朝)。
6樓:n上官飛雲
春秋的開始,是周平王東遷,遷都洛陽。
春秋的結束時間,歷史爭論不同,但主要時間有三大傳統強國的顛覆與衰落,包括楚國都城郢被吳國攻克(楚國短暫滅亡)、齊國陳氏取代姜氏、已經三家分晉,標誌春秋時期的結束。
春秋結束就進入戰國時期,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尊崇的是霸主,霸主尊崇王室。而戰國時期,標誌著禮崩樂壞,諸侯國不再尊崇周天子,而諸侯國主也無法約束士大夫,傳統強國走向衰亡,新型強國崛起,攻伐不再為了爭霸,而是為了爭奪土地與人口。
戰國結束時間為秦國統一六國。
戰國時期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7樓:私你久久
開始的標誌實際上有四個:
1、春秋戰國的說法,實際上是孔子寫春秋的那段時間,就稱為春秋。孔子死了,春秋無法繼續,就到了戰國時代。所以,春秋戰國的最明顯的劃分界限,就是孔子去世。
同時,還發生了三件大事。2、田氏代齊。田氏本是陳國來到齊國的客民,在齊桓公時期就頗有重視,到了春秋末期,逐漸形成了勢力,取代了齊國原來的姜姓國君。
3、三家分晉。晉國開始有六卿,分別由趙魏韓、知、範和中行六家擔任。後來四家滅掉了範和中行,以知氏勢力最強,知氏的首領知伯(也寫作智伯)想滅掉趙魏韓,結果被三家聯合打敗。
三家分別向周王朝索取了諸侯的位置,晉國成了一個小諸侯,戰國中期被滅。
4、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在南方,越國趁吳國北方爭霸,滅掉了吳國,楚國又滅掉了越國。使得春秋末期東南方的兩大強國灰飛煙滅,戰國七雄(九大國)的形式正式確立。
我國戰國時代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8樓:春風十里不如你耶
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歷史上,「三家分晉」被視為春秋之終、戰國之始的分水嶺。司馬光將其列為《資治通鑑》的開篇之作。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諸侯。司馬光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的記載就從這一事件開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作為春秋與戰國的分界。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遷於端氏(今晉城市沁水縣)。將晉公室剩餘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韓、趙、魏三國又被合稱為「三晉」。
三家分晉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
戰國時代結束的標誌——秦滅六國:
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其它六個諸侯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了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了「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
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從公元前230年攻打韓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0年的時間,先後按順序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了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集權國家,即秦朝。
擴充套件資料:
1、歷史記載:
戰國(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東周列國諸侯爭鬥激烈的時代。與春秋在歷史上並無明確時間界限,僅依歷來慣例,以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滅掉智氏,三家分晉為起始標誌,至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終止,戰亂持續兩百多年。
戰國時期人口大約在三千萬以上,公元前249年戰國七雄面積合計為218萬平方公里。
戰國時期的形式是,楚國在南,趙國在北,燕國在東北,齊國在東,秦國在西,韓國、魏國在中間。在這七個大國中,沿黃河流域從西到東的三個大國——秦、魏、齊,具有左右局勢的力量。
2、戰國時期: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周朝滅亡後,周朝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
東周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晉的結果為標誌,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戰國分為春秋亂世、百家爭鳴、大秦帝國的崛起。是中國的農業、紡織業、思想、科技、軍事和政治發展的**時期。
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如吳起商鞅的變法圖強,而在兼併戰爭過程中,如張儀、蘇秦的縱橫捭闔,廉頗、李牧的戰場爭鋒,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諸如此類,不勝列舉,湧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
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正經歷著封建社會取代奴隸社會的劃時代的變革。
9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戰國時代,開始的標誌實際上有四個:
1、春秋戰國的說法,實際上是孔子寫春秋的那段時間,就稱為春秋。孔子死了,春秋無法繼續,就到了戰國時代。所以,春秋戰國的最明顯的劃分界限,就是孔子去世。
同時,還發生了三件大事。2、田氏代齊。田氏本是陳國來到齊國的客民,在齊桓公時期就頗有重視,到了春秋末期,逐漸形成了勢力,取代了齊國原來的姜姓國君。
3、三家分晉。晉國開始有六卿,分別由趙魏韓、知、範和中行六家擔任。後來四家滅掉了範和中行,以知氏勢力最強,知氏的首領知伯(也寫作智伯)想滅掉趙魏韓,結果被三家聯合打敗。
三家分別向周王朝索取了諸侯的位置,晉國成了一個小諸侯,戰國中期被滅。
4、很容易被忽略,就是在南方,越國趁吳國北方爭霸,滅掉了吳國,楚國又滅掉了越國。使得春秋末期東南方的兩大強國灰飛煙滅,戰國七雄(九大國)的形式正式確立。
10樓:匿名使用者
「三家分晉」後,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戰國開始的標誌是什麼?
11樓:新石家莊
戰國開始的標誌是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這是「大夫」階層代替原來的諸侯了,也就證明了周朝「禮」的徹底破壞,相對戰國,春秋還比較講究「禮」的,所以這一事件標誌了戰國時代的開始
12樓:清風徵凡
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說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13樓:純粹散人
三家分晉即戰國時期開始
14樓:機靈小不懂事兒媽
關於戰國的開始史學家的看法不同。
一般採用資治通鑑裡的說法,三家分晉
春秋與戰國之間有什麼標誌性的事件發生?
15樓:夏侯千風
「三家分晉」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總起來說,「三家分晉」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國由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的標誌性事件,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標誌性事件。如我們熟知的史學大家司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被正式冊封的「三家分晉」事件作為戰國年代的起始年開始編寫他的《資治通鑑》的,表明從這年開始,中國歷史已經由春秋時代進入戰國時代了,也就是由奴隸制社會過渡到封建制社會了。
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凹凸小田螺 1 簡介 春秋戰國時期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東周在戰國後期 前256年 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代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
春秋時期的楚國強,還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強
楚在春秋後期自射殺吳起後,錯過了改革的大好時機,兼且自吳國攻佔郢都後,其後君主皆材質平庸,再未恢復元氣,故而戰國時期在中原爭霸中沒有太大的作為。 要看你怎麼看了,若從實力對比及相互關係看,自然是春秋的楚國強大,若從絕對實力,即兵力 裝備 訓練 財力 人口 地域還是戰國的楚國強。經過兼併弱小國家的楚國...
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歷史故事有哪些?
凌峰汽貿 1 退避三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 一舍為三十里 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2 一鳴驚人 相傳楚莊王 另一說為齊威王 臨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