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linux小清新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幾乎劉備所有的政治、軍事活動,都有諸葛亮的出謀畫策,所有的戰役都離不開諸葛亮的參謀。他智計多端,料事如神,劉備無不言聽計從。關、張之輩開始是嫉妒、吃醋,後來就變成服服帖帖地接受領導了。
但我們查閱史書,在劉備的有生之年,諸葛亮在軍事上多是靠邊站的,對劉備並沒有起到郭嘉對曹操那樣的作用。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去見孫權,促成了孫劉聯盟的形成,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以後就跟隨在周瑜水軍的後面,回到了劉備的駐地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
《三國演義》上所寫的那些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情節,都是**家之言,並不是史實。火燒戰船是周瑜和黃蓋謀劃的,並沒有諸葛亮參與謀劃。當然,劉備方面作為聯軍組成部分,也配合作戰了,但我們在史書上並沒有見到諸葛亮提出過什麼奇謀佳策。
接下來諸葛亮和趙雲隨劉備出征荊州南部四郡。因為這四郡原為劉表的地盤,又有被劉備推舉為荊州刺史的劉表的兒子劉琦的文書,進軍出奇地順利,幾乎是兵不血刃,四郡皆降。這時諸葛亮才第一次有了官職,被劉備任命為軍師中郎將,督管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郡治分別為今湖南永州、郴州、長沙等市,諸葛亮住在臨烝,今湘南衡陽市東),一住就是二三年。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備進川,把龐統、法正帶去當參謀,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留守荊州。只是到了取蜀戰爭的後期,才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川,諸葛亮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參謀作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劉備進兵漢中,帶去的參謀是法正,又不是諸葛亮。
章武元年(公元221),劉備大舉伐吳,史稱夷陵之戰。這時龐統、法正已死,劉備仍然沒有帶諸葛亮前去,而是自己悍然率兵前往。總的看來,在劉備生前,除了早期的赤壁之戰和作戰不多的進軍荊州南部四郡,以及取蜀戰爭趕個末班車之外,諸葛亮基本上是遠離戰場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智慧的化身,忠君的典範。
3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這些說了那麼多廢話、他對諸葛亮是持打假評價的。我記得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但不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
易中天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
易中天是怎樣評諸葛亮的?
易中天筆下的諸葛亮 5
易中天認為諸葛亮的空城計靠不住,三國中的司馬懿被醜化了,易中天的言外之意是什麼
4樓:塵諾憶
言外之意是文學是靠不住的,我很喜歡易中天的品三國,有些事情,他說的很有道理,我也曾痴迷其中,他做為一名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凡事根據歷史證據來推論,是值得稱讚的,諸葛亮的空城計沒有實際證據,最早的出處還是晉代學者的補充,因為時間較晚,和三國志沒有提及而被懷疑沒曾施展過,所以他只能說靠不住,而沒說不可能,他的本意思是矯正三國人物的真實形象,因為諸葛亮是被神化的,所以他說的大多是諸葛的缺點和不為人知的一面,讓我們不再迷信諸葛,為司馬平叛也是如此,但是易中天畢竟不是軍事家,稍微有點軍事常識人,自己琢磨易中天的文章會發現,其實易中天也有很多看不到的地方,有些事情只要有條件,即使沒被載入史冊,也是可能發生的。
5樓:匿名使用者
為一些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歷史人物正名,因為歷史是勝利者所寫的,他不可能說他敵對的一方是好的,只能醜化他。
6樓:幣須滴
那個計策好像在歷史中是對付呂布的,對付司馬懿實在是太誇張了。
7樓:油罐子
沒什麼言外之意。三國演義確實把諸葛亮給神話了,當下的人瞭解歷史都是通過電視劇,尤其像《三國演義》,它是歷史**改變的,而不是史書,裡面有很多作者杜撰的地方。
看陳壽的《三國志》和《三國志》裴松之注,這些才是真正講那段歷史的史書。
8樓:匿名使用者
易老的意思是**《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化了,不符合史實。
所以易老呼籲大家讀三國不要看演義,要看「壽志裴注」。
9樓:網友
易中天說的很符合實際。《三國演義》並不是正史!空城計是曹操用來對付呂布的。易中天只不過是以一種客觀公平的角度去分析,講解。並沒有什麼用意!
10樓:楊懿遠
易老師評價三國演義比較客觀,說實話這**是**,正史是正史,只是**更符合中國人的價值觀。
求各位對看了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講壇裡對諸葛亮的評說後的看法
易中天品三國諸葛亮對嗎?
11樓:羽扇傾笑顏
見仁見智吧,易中天教授分析的還是挺客觀的,句句點史,條條不離三國志,沒有什麼明顯的主觀臆斷的傾向。他的觀點基本上是認同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不是政客,諸葛亮有自己的政治理想: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點品三國中明確提到過),而不算是一個十分突出的軍事家。
這基本上是事實,陳壽在三國志中說「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抑亦管蕭之亞匹」,諸葛亮是管仲、蕭何一類的人物,長於理民、治軍、坐鎮後方、調和陰陽,具丞相之才,他的虛君實相依法治國深得易中天先生的讚賞,這在當時確實是超前的,蜀漢也確實在他的治理下「道不拾遺,人懷自歷,疆不侵化,風化肅然」,國富民強。
在用兵方面,確實表現的不如他的政治才能突出。然而也並不遜色,蜀漢以一隅而牽制天下,以攻為守,連司馬懿也贊其為「天下奇才」。當然,這軍事才能一方面,由於三國演義的過分渲染,爭議是比較大的,我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起碼是一個軍師理論家,隆中對策就是他軍事才能以及政治才能的最好體現。
當然,在某些方面,我也不太贊同易中天先生的觀點,比如白帝託孤是否是劉備威逼試探,比如把諸葛亮和郭嘉放在一起對比是否合適等等。。我覺得樓主如果想真正瞭解這段歷史,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的話,還是自己查一查史料,產生一些自己的見解比較好,畢竟別人的看法個人傾向比較嚴重,不具有什麼參考價值。
球採納,全是自己手打的有木有。
我眼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別名怎麼稱呼,諸葛亮的別稱是什麼?
繼潤 別 名 孔明,臥龍。諸葛亮 181年 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 也作伏龍 漢族,徐州琅琊陽都 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 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 軍事家 散文家 書法家 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 出師表 誡子...
諸葛亮的《誡子書》說明的道理是什麼
在這篇 誡子書 中包含的十種道理 一 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二 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 三 超脫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 四 好學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五 勵志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六 速度的力量 淫慢則不能勵精 七 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治性 八 惜時的力量 年與...
諸葛亮借箭的歇後語是什麼
阿九九 諸葛亮借箭 有借無還 釋義 形容借了東西就不再還了。造句 他借了我100元后,就再也沒有訊息了,簡直是諸葛亮借箭 有借無還!關公面前耍大刀 自不量力 釋義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班門弄斧。造句 一位同學轉到我們班後,常常告訴我們班的語文小才女課文的釋義。我們班的人暗地裡說 她是關公面前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