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春秋與戰國時期有什麼區別?

時間 2022-03-03 11:25:21

1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屬奴隸社會晚期,諸侯國數量眾多,面積一般都不大,這個時候的戰爭雖然也爭奪地盤,但主要是為了爭霸,這個時期的農具、兵器仍然是青銅器

戰國則進入了封建社會初期,經過春秋時期的戰爭,剩餘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以七雄實力最強,這個時期的戰爭規模更大、更慘烈,征戰的目的也不在是爭霸,而轉向兼併天下,這個時期雖然出現了鐵製品,但受冶煉技術的限制,應用不廣,仍以青銅器為主

2樓:匿名使用者

前476年,基本上是東周的前半期。   東周一開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仍。小的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

在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公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另一說,前770年~前403年),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一說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代。

  春秋時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訂《春秋》而得名。這部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現代的學者為了方便起見,一般從周平王元年(前770年)東周立國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為止,稱為「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6�1六國年表》記載,戰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前403),至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並六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

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形成「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統一國家。七雄當中,為了富國強兵而競相實行變法,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實行的變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的進步。以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人物在外交鬥爭中十分活躍。

戰國時期,商業和交通的發展互相促進,出現了一些著名城市。都江堰、鄭國渠、鴻溝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僅促進了當時的農業,而且造福後世。在文化和思想學術的發展上,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辯家鵲起,創造了輝煌的先秦文化,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

春秋與戰國時期有什麼區別?

3樓:昊天皇帝

看了大家的回答。這些回答將簡單的問題搞複雜了。

春秋的特徵是:列國爭霸。稱霸霸業代表春秋的特色。

戰國的特徵是:統一。列國將統一的帝業取代爭霸的霸業。

春秋是奴隸制瓦解的過程,戰國是封建制建立的過程。

春秋戰國都處於東周時期。周平王東遷建立東周。周天子雖然名存實亡但依舊代表天下共主。直到秦昭襄王滅亡東周。

三家分晉是春秋戰國的分水嶺。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區別?哪個先?

4樓:流露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史稱東周,東周分為兩個部分,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被稱為春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被稱為戰國,齊桓公,晉文公都是春秋時期的,秦惠文王,莊襄王都是戰國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不能準確的說那一個先。當年春秋二季進行戰爭,諸候又多,所以稱『春秋戰國」

6樓:匿名使用者

顧名思義,先春秋後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

7樓:

時間不同: 春秋(前770-前475)戰國(前475-前221)。

先春秋後戰國。

8樓:鳳吹過的聲音

春秋與戰國的區別應該是生產工具的進步導致了社會制度的變革:鐵製工具的出現,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出現。當然是春秋在先。

春秋:奴隸社會的瓦解。一般指公元前770年~476年這個時期。

春秋時期,始於平王東遷,得名於魯史《春秋》,為東周歷史的第一個階段。據史家推算,魯國史書《春秋》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

戰國(前475-前221)。封建社會的開始。

春秋和戰國怎麼區分

9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指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襄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

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10樓:

大概是楚莊王問鼎之後 周天子威信徹底消失 從此是戰國

11樓:白雲臥鬆

三家分晉,十三國互相攻伐僅剩戰國七雄為分界點

希望能幫到你

戰國與春秋的區別? 5

12樓:科普小星球

1、年代不同: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春秋在前,戰國在後。

2、王室勢力不同: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戰國時期的周王室地位更加不穩,經歷了從有到無這個過程。戰國時期七雄爭霸,爭端不斷。

3、國家實力不同:戰國時期由於征戰不斷,國家軍事實力、戰爭規模比春秋時期更強。

4、都城不同:西周都城在西安,公元前476年周平王遷都至洛邑(河南洛陽),從此戰國的都城變成洛邑。

5、征戰目的不同: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就是以倚強凌弱為主,戰爭目的在於使別國歸順自己,成為自己的附庸,並不以消滅他國為目的;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的狀態與春秋時期截然不同,戰國七雄相互征戰,他們打仗的主要目的是吞併國家。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

春秋屬奴隸社會晚期,諸侯國數量眾多,面積一般都不大,這個時候的戰爭雖然也爭奪地盤,但主要是為了爭霸,這個時期的農具 兵器仍然是青銅器 戰國則進入了封建社會初期,經過春秋時期的戰爭,剩餘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以七雄實力最強,這個時期的戰爭規模更大 更慘烈,征戰的目的也不在是爭霸,而轉向兼併天下,這個時...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的依據是什麼?春秋和戰國時期周王室和其他分封國的關係怎樣

西周滅亡後,王室東遷,開始了東周時期。由於王室的實力極大衰弱,強大諸侯成為歷史主角,這個時期通常劃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的紀年是和孔子修訂的 春秋 這本書有關,這本書是孔子擷取魯國的史書而成,按理應該和這本書的起始終止年份對照,但是考慮到一些其他因素,一般認為,春秋 前770年 前476年 戰國 前4...

春秋戰國結束了才是秦朝嗎?戰國和秦國有交叉時間嗎

一箭雙鵰 是的,有。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 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 前256年 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