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滅亡後,王室東遷,開始了東周時期。由於王室的實力極大衰弱,強大諸侯成為歷史主角,這個時期通常劃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的紀年是和孔子修訂的《春秋》這本書有關,這本書是孔子擷取魯國的史書而成,按理應該和這本書的起始終止年份對照,但是考慮到一些其他因素,一般認為,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即春秋開始於西周滅亡,周王室東遷(前770年),結束於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的時候;戰國則結束於秦滅六國(前221),也有說結束於秦滅東周的(前249)。
這個說法**於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六國年表序》:「田常殺簡公而相齊,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於戰功矣。三國終之而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
六國之盛,自此始。」又說:「秦既得志,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獨有《秦記》;又不載月日,其文略不具。
然戰國之權變,亦有可頗採著……餘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訖二世。」
選擇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為戰國的開始,是因為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表示尊敬,也是為了方便。
2樓:豪飲半杯醉
在史學界,春秋戰國的劃分依據基本按照冊封三晉(韓朝魏)的開始,即公元403年冬,周威烈王正式賜封晉國的三大家族(韓朝魏)為諸侯國。這種「賜封」於周天子來說,是無奈的,因為歷史發展到這時候,已經不是周天子說了算,而是實力說了算,由此戰國拉開序幕。
3樓:_龍影楓
是內訌的問題、都是太監逼迫某些人、
春秋和戰國年份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4樓:雨說情感
史學界一般以「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三家分晉」是指春秋晚期,晉國的韓、趙、魏、智、範、中行氏六卿專權。
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趙、魏、智氏四家瓜分。前453年,韓、趙、魏又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趙、魏三個政權。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為侯國,正式承認了他們諸侯的地位。「田氏代齊」齊國本是姜氏的封國。公元前386年,田成子的後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被周天子冊封為國君。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春秋:成為霸主,尊王攘夷,號令天下。除了小的不能再小的諸侯,基本沒什麼滅國戰。
戰國:擴大地盤,消滅敵國,最後百餘諸侯只剩七雄爭霸。
擴充套件資料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對周天子的態度還是很謹慎的,諸侯國之間的戰事是圍繞在稱霸,成為諸侯國的霸主。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
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
在經過無數次的戰爭後,諸侯國的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之後,出現了七個實力最強的諸侯國:齊、楚、燕、韓、趙、魏、秦。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的諸侯國。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戰國」。這時諸侯國對周天子的態度以及諸王的想法發生了質的變化。
他們不再顧及周天子的存在,目的也不再是稱霸,而是是統一其他諸侯國,然後取代周天子。甚至在戰國中後期,有的諸侯國國君都有幾乎稱帝,比如:秦國和齊國。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絕對不是簡單的歷史事件,而是政治、軍事、社會發展的趨勢,以一兩個歷史事件也只能說明從那幾年開始春秋步時代入了戰國時代。
5樓:牙牙的弟弟
是韓、趙、魏三家分晉。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
6樓:千千兄弟
依據有兩條
一 春秋之後,也就是周朝的後半期,進入了七國爭雄的時代,在後來西漢末年劉向編著的《戰國策》中記載這一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戰國。《史記·六國年表》記載,戰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
二 或者從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算起 (公元前403),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秦並六國。戰國時期,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個諸侯強國,即戰國七雄,連年征戰,在軍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鬥爭十分激烈。由於秦國的商鞅變法發揮了富國強兵的重要作用,秦國終於後來居上,逐一滅掉了其他六國,完成了「秦王掃六合」的統一大業,形成「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的統一國家。
7樓:娃仔
周朝分為西周與東周,與周朝遷都,都城位置有關。因為在周幽王時,王朝發生叛亂,下一天子周平王於公元前770年,將都城東遷,所以周平王東遷之前的周王朝,因為都城在西邊,歷史學上叫西周;周平王東遷之後的都城在東邊,所以叫東周。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之後,周王朝實力大減,王朝所管轄的範圍少了很多,各諸侯國的勢力又不斷髮展壯大。因此,周王朝已不是各諸侯國政治、經濟中心。正因為如此,諸侯國進貢、朝拜周王少了。
公元前475年後,不斷髮展強大的的諸侯國開始了爭霸戰爭,因此將公元前475年後的東周王朝叫戰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5年之間的東周歷史,與現存著名魯國國史《春秋》的年限相似,《春秋》也是瞭解東周前期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參考文獻,故歷史學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5年之間的東周歷史稱為春秋。 這就是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的來歷。
8樓:低調的研究者
春秋(前770-前476)戰國(前475-前221)。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為戰國始年等。
9樓:蘭陵風
三家分晉,中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
10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鑑》紀事始於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歷史的東周和春秋戰國時期有什麼關係?
11樓:浨芮
東周被稱為春秋戰國時期。
周朝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建立,定都鎬京;周成王五年,營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後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週。
12樓:匿名使用者
武王伐紂,創立西周。而後,國力貧困,王室衰微,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內亂攻破都城,殺死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那位),西周滅亡。
第二年,周平王(周幽王的兒子)遷都洛邑,史稱東周。但是,周王室東遷後,勢力一落千丈,王室直接控制的範圍縮小到只剩洛陽周圍二百來裡。諸侯不在聽從王室,不再朝覲和納貢。
各諸侯國為取得更多的土地和人民,互相戰爭,出現春秋五霸。而後,春秋後期至戰國前期,不少諸侯國內的卿大夫逐漸取代國君掌握大權,隨後出現戰國七雄。(春秋戰國就是東周時期)
13樓:匿名使用者
東周基本上可以看成春秋和戰國的合稱
東周是西周滅亡以後遷都成立的……因為都城洛陽不原來的鎬京要靠東,所以稱為東周。就和西漢東漢,西晉東晉,北宋南宋是一個道理,都是一家人當皇帝(那個時候叫天子),但是中間經歷了很大的變故,所以遷都了……影響力也比較小了,對諸侯喪失了控制權。在西周的時候,周天子還是比較能控制諸侯的,到了東周,基本上就是群雄爭霸了。
14樓:瓊婁玉宇
周朝分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和東周(公元前770--256年),東周分春秋(公元前770-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221年)
戰國與春秋的劃分依據是什麼?
東周為什麼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15樓:看球大叔
蓋因孔子所修編年體史書《春秋》與東周上半時期時間大致吻合,所以東周前半段被稱為春秋。而東周後半段,則是因為七雄爭霸戰事不斷,所以被稱為戰國。史學界內也是以此為認證主流,時間上可能有些出入,但是時期都是這麼劃分。
在中國古代史中,周朝可被分為西周與在東周存在的這516年中,又被史學家分為兩個階段。大部分史學家以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為準,以公元前476.475年為劃分線,
春秋與戰國時期本質上就有差別,在春秋時期五霸爭雄,打破了周王朝層層分封的腐朽制度。而到了戰國時期七國混戰,各國為了變強紛紛建立了高度**集權的封建制度。這是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破而後立的過程,也是在中國古代歷史最為顯著的質變。
這一重要過程無法只用一個東周就代替,所以才有了春秋與戰國的明顯劃分。
16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前771年到公元前475年,是為春秋時代,這個時代是周天子的勢力逐步減小的時代,總體來說在中國大地上,依然是屬於奴隸社會,齊,晉,楚,吳,越各國相繼稱霸,但是進行的戰爭主要是大國區域性的進攻小國,而使小國屈服,並不滅亡小國,周天子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公元前474年到公元前221年,是戰國時代,這個時代周天子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任何的影響力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封建改革,這個時期的土地兼併戰爭比起春秋時期更為頻繁,春秋時期的小國家這個時候基本被這7個國家兼併掉了。
總之,春秋末期各家的兼併戰爭使得諸侯變少了,勝出者疆域變大了,人口變多了,財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財富,現在都集中在了少數幾個諸侯手裡。天下從成百上千個小國家整合為十多個大實體國家,原本的戰略緩衝空間不復存在,各個大國不得不面對直接殘酷競爭的格局。
資源的集中使得各國間的戰爭規模,戰爭烈度也急劇上升。在彼此間不斷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謀求在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且富國強兵成了各國決策層的首要考量目標。在此時代出現的普遍的需求之下,一系列的變法改革應時,戰國時代的大幕也隨之拉開。
東周為什麼分為春秋,戰國。為什麼要把三家分晉之前稱為春秋,之後稱為戰國
春秋時期 由於魯國孔子的編年史 春秋 一書而聞名天下,於是歷史上通常將周平正東遷至公元前476年之間的歷史時期稱之為 春秋 時代,這段時間基本上和 春秋 一書記事所跨時間差不多。戰國時期 因為這個時期周天子已經無力控制諸侯,於是諸侯國互相吞併,從春秋時期的一百多個諸侯國變為十幾個諸侯國。由於這個時期...
戰國和春秋是什麼意思,春秋戰國中的春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叫春秋呢
先春秋,再戰國 這是兩個時期 是中國歷史上由奴隸制社會想封建社會過度的時期春秋是西周時期的 戰國是東周時期的 當時百家爭鳴,奇人異士很多 戰國之後就是秦朝了 戰國源於戰國策,春秋源於孔子春秋一書 就象你娘給你的名字一樣,就是特定歷史時期的名稱,不過是有來歷的,春秋以後,齊 楚 燕 韓 趙 魏 秦七大...
兩者聯絡密切,春秋和戰國年份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史學界一般以 三家分晉 和 田氏代齊 為春秋戰國分界線。三家分晉 是指春秋晚期,晉國的韓 趙 魏 智 範 中行氏六卿專權。公元前490年,趙氏擊敗範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範氏和中行氏的土地盡為韓 趙 魏 智氏四家瓜分。前453年,韓 趙 魏又聯合擊敗智氏,平分其地,分別建立韓 趙 魏三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