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為什麼中原王朝無法徹底戰勝北方遊牧民族

時間 2022-01-10 03:10:12

1樓:棕熊的力量

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能力問題,第二是動機問題。

能力問題:

1)北方遊牧民族擁有古代冷兵器戰爭最重要的戰鬥平臺:馬。中原不是產馬區,所以主要是步兵。

而騎兵,擁有快速移動能力,進可攻,退可逃,佔盡了便宜。其次,騎兵與步兵打鬥時,居高臨下,利用戰馬的衝力,可以毫不費力的攻殺步兵,所以,歷史上,步兵打敗騎兵的戰例很少。(漢代衛青、霍去病打敗匈奴用的是騎兵,因為漢代擁有黃河河套的產馬區;宋代岳飛打敗金兵的騎兵主要是防禦戰、陣地戰,追擊戰很難取勝,而且岳飛是中國千年以來少有的優秀將領,僅為特例;明初,朱元璋打敗蒙古騎兵用的也是騎兵,而且這時候蒙古騎兵經過80多年對中原的戰領,已經大為腐敗,而中原漢族經過80多年的學習,騎馬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北方少數民族生存環境遠比中原地區漢族惡劣,夏天的乾旱、冬天的風雪等都可以輕易的讓人們的牲畜餓死、渴死、凍死,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抱成團,組成部落求生,所以,部落內部聯絡比漢人更強,這有利於戰爭時候的互相配合。

3)北方少數民族逐水草而居,經常大規模遷移,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軍事演習,靠打獵取得肉食與保護牲畜財產,從小就生活在馬上,從小就騎射,這些訓練都是軍事訓練與演習,而漢族人以種地為生,生存環境遠比北方民族要好的多,不用也不可能經常進行軍事上的練習,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熟悉作戰,而北方民族從小就會,而且也可全民皆兵。

所以,北方少數民族的作戰能力遠遠比漢族人民要強大。

其次,就是動機問題。

1)北方地區,乾旱少雨,基本上只長草,不適宜耕種。所以,北方民族生產力低下,加上環境惡劣,隨便一個災荒年代,就可能造成牲畜全部死亡,人們無以為生,為了生存,他們就會去侵略搶劫,這在北方遊牧民族看來,被視為自然現象,是英雄的壯舉,甚至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慣性。而不幸的是,漢族地區環境很好,是膏腴之地,物產豐富,同時,漢人作戰能力又弱,這就變成了天然的被搶劫物件。

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對中原地區有著強大的進攻動機和慾望。

2)而漢族地區物產豐富,基本上不需要遊牧民族的物品,或者說北方財物不是漢族生存必須(漢族也出產牛、驢等大牲口用於生產,也出產羊、豬、雞鴨鵝等用於食用,不過就是馬匹少點,但也並不是絕對不產出,只是質量不高而已,但已經完全可以用於農業生產),而北方乾旱少雨,土地貧瘠,不適宜耕種,對漢民族的吸引力不大,當漢民族強大時,他們除了安全問題,對北方沒有進攻的動機和慾望,而要守住這麼大片在當時作用不大的地區,又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從中原運來,這會極大的消耗中原的國力,這裡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西漢時候,漢武帝打擊匈奴成功後,不得不放棄大片草原,而這種戰爭耗盡了漢初文景之治積累的財富,讓漢初國力受到很大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所以,漢族總是無法徹底戰勝北方遊牧民族。

2樓:齊東人也

主要原因就是兩條腿追不上四條腿,人家是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步兵怎麼也追不上騎兵,只好看著人家溜之乎也了。

3樓:匿名使用者

關鍵是當時的人都很眷戀故土,沒人願意北上定居的,這就使得北方遊牧民族始終都有地方逃,還有就是要徹底解決北方遊牧民族的代價太高了,農耕民族的弱點就是後勤補給太傷國力了。就以漢武帝為例,文景兩代的積蓄,3次漢匈戰爭就使得漢王朝損失近半的人口並引發了農民起義。徹底戰勝北方遊牧民族的代價基本就是一個強盛的朝代的終結,沒有哪個皇帝會敢於這麼做的,所以北方遊牧民族就始終是個問題。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有哪些

4樓:困難解決局

中國這個具有有就歷史的大國,共有56個民族,當然漢族應該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了,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有哪些少數民族嗎?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中國的主體民族是漢族,其他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消失的國家和民族有哪些

5樓:郭da亮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國家,歷朝歷代的更替不存在消失的國家這個概念。

民族的話:匈奴,鮮卑,柔然,羯,契丹等都消失了

中東歷史民族是那幾個民族?

6樓:矯格菲勤北

歷史上,古巴比倫時期是蘇美爾人,希伯來人(猶太人的祖先),腓尼基人在這片地域生活。後來由波斯佔領,再到阿拉伯白衣大食帝國,黑衣大食帝國,現在基本為阿拉伯民族的天下,僅餘以色列是猶太人的領土。

中國歷史民族友好往來故事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對外關係史的幾個問題 一、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三個時期 在古代,我國同世界各國的交往是逐漸發展的。 先是從周圍的鄰國開始,如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後逐漸擴充套件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後到歐洲、東非和北非。 我國封建社會對外經濟文化往來,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為秦漢時期。這一時期的主要往來僅限於近鄰的朝鮮、日本、越南、泰國、柬埔寨、緬甸等一些國家。直到東漢晚期才和西亞、歐洲有了正式直接往來。

由張騫開通的「絲綢之路」,是這一時期我國外交關係最光輝的表現,教材裡對此有重點敘述。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到達了安息西境,因不明情況行至波斯灣而還。到166年,大秦國王安敦派使者正式來中國,這是中國和歐洲正式交往的開始。

上述情況在教材裡都有介紹。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二個時期為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更主要的是隋唐時期。這一時期,我國封建經濟處於繁榮上升階段,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大大發展。

這一時期的對外關係有三個特點:第一,我國已經逐步形成為東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對一些近鄰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已經不僅限於一般的來往,而是作為培養人才的中心和經濟交流的中心。

第二,此時期我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空間範圍大大擴大,除東亞和東南亞外,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都已經有比較頻繁的商業經濟和文化方面的往來。最顯著的如波斯、阿拉伯的使節的商人 1 大量來中國。唐朝時還有一批留居中國不回的波斯人。

第三,此時期海運和陸運都很發達。 我國對外交往的第三個時期是宋元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這一時期的對外關係也有三個特點:第一,由於自北宋開始,封建社會中商品經濟發展,內外**繁榮,對外航運也突飛猛進,尤其是海上運輸,在世界名列前茅。

宋元時代,在南中國海和印度洋上中國船隊是最活躍的船隊。第二,宋元明時期,我國在對外經濟文化方面出現了一批富有遠航經驗的國際大遊歷家。他們包括元朝的汪大淵、明朝的鄭和等人。

同時從阿拉伯、波斯和歐洲來的大批商人中,也湧現一批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時來華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等等。當然,汪大淵和伊本白圖泰在教材上沒有提到。第三,清初以後,由於封建統治階段採取閉關政策,這些聯絡便逐漸中斷了。

二、古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四條渠道 在古代歷史上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主要是通過四條渠道進行的: 第一條渠道是**,這又包括官方**和民間**兩種形式。著名的絲綢之路以民間**為主。

第二條渠道是官方派遣使節、留學生等。第三條渠道是通過佛教徒和傳教士來實現的。第四條渠道是戰爭,戰爭在客觀上也曾為中外交流創造了條件。

當然,第四條渠道不是我們所提倡的。 在古代,中國與鄰國之間也曾經發生過政治糾紛和軍事衝突。例如,我國古代曾與日本發生過幾次戰爭。

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 2 唐軍與新羅軍隊聯合打敗支援百濟的日本軍隊。元世祖曾兩次派軍隊進攻日本,但遭到了失敗。元末明初和明朝中期,日本倭寇騷擾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最後被戚繼光、俞大猷等率軍擊敗。

明神宗時,中國派軍隊支援朝鮮共同打敗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等等。在歷史上,相鄰國家之間絕對沒有出現爭鬥的局面,似乎是迄今尚未見到的歷史現象,這也是我們面對的實際情況。但應該認識到,各國統治階級挑起的戰爭,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只是短暫的一瞬,而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則是國際關係中的主流。

三、古代中國和外國間的影響是互相的。 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創造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經濟和文化。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要受到外來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外界發生影響。

中國古代在整個奴隸社會以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上升時期,經濟文化發展一直走在世界各國的前列,中國的四大發明對全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藝術對亞洲各國,尤其是對朝鮮、日本等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值得我們引以為自豪。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世界各國對中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例如,中國種植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菸葉、向日葵,最早是由美洲印第安人培育出來的。

另外,像中國的佛教文化和佛教藝術受印度影響的痕跡非常明顯,著名的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等就有所反映。所以說,世界文明史,是在各國人民共同學習、互相促進中不斷演化、完善的。 3 四、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啟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越是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時期,對外交流就越頻繁,而頻繁的對外交流,也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達,這給我們以啟示:

凡是善於向外國學習,同時又富於創新精神的民族,就可以取得本民族經濟和文化的飛速發展。 古代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促進了日本的進步是一個十分鮮明的例子。在大化改新中,日本參照了中國唐朝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結合本國國情,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

在醫學上,日本也吸收中國中醫學的醫療技術,逐漸發展為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漢方醫學」。在文字上,日本利用中國漢字的簡化筆畫或是漢字的偏旁、冠蓋作為音符,創制了日本文字假名。日本人民這種善於學習又富於創新的精神,是值得讚揚的。

這個事例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一個國寶如果落後,只要虛心地有選擇地向他人的長處學習,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就能夠迅速地取得進步。參考資料:

8樓:匿名使用者

國內民族 張騫通西域 昭君出塞 唐太宗嫁女兒等國外民族 唐三藏上西天 鑑真去日本等

9樓:匿名使用者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

10樓:炮兵無敵

《鑑真東渡》,張騫通西域,鄭和下西洋

中國歷史上有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

11樓:匿名使用者

北魏(386年~534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拓跋珪於太初元年(386)稱王,初稱代國,同年改國號為魏,建元登國。史稱北魏、拓跋魏、元魏、後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滅北涼,結束十六國時期,統一北方,傳17帝,歷171年。

天興元年(398)稱帝,都平城。盛時疆域約為今河北、山東、山西、寧夏、甘肅等省區,河南、陝西、內蒙古的大部,遼寧、安徽、江蘇、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國南端一部分。後遷都洛陽(今屬河南)。

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遷都洛陽,加速鮮卑族漢化及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改拓跋氏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長安投靠宇文泰。

高歡立元善見為帝,是為孝靜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改元天平。史稱東魏。北魏亡。

東魏(534年~550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見為帝,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境內),史稱東魏,傳1帝,歷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寶矩為帝,都長安,史稱西魏,傳3帝,歷22年。

北齊(550年~577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廢東魏帝自立,都鄴城,國號齊,史稱北齊,傳6帝,歷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覺稱天王,都長安,國號周,史稱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滅北齊,統一北方,傳5帝,歷25年。

遼朝(916年~2023年)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契丹人建立的少數民族王朝,歷時210年,傳9帝。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紀。907年耶律阿保機為契丹酋長。

916年,契丹酋長耶律阿保機做了皇帝,遼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羅城),947年改皇都為上京,2023年遷都至中京道大定府。「遼」的疆域的東北至今日本海黑龍江口,西北至蒙古國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是當時統治中國北方與宋朝對峙的一個王朝。

「遼」最初建國時,國號為契丹,947年改國號為「遼」,其間於983年至2023年間曾重稱「契丹」。開國君主為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歷經9位帝王,2023年(遼保大五年)滅於金。

金朝(2023年~2023年),中國北方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建立人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國號「大金」;「金」建於2023年,先建都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鎮),後遷都燕京(今北京),再遷都至汴京(今河南開封)。 金開興二年(2023年)時滅於蒙古,共經歷10位帝王。

元朝,蒙古族統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於2023年所建,2023年滅南宋,定都於大都(現北京市)。2023年滅亡於明朝。

清朝(2023年—2023年),滿族建立的王朝,愛新覺羅氏。2023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王朝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都城為赫圖阿拉(又名興京、赫圖阿喇、黑禿阿喇、黑圖阿拉,滿語「橫崗」之意。

在今中國遼寧省新賓縣西永陵鎮老城)。2023年(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稱帝。2023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明崇禎帝自殺。

清軍在吳三桂的帶領下乘機入關打敗農民軍,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定都北京。2023年,辛亥革命爆發,各省紛紛宣佈獨立,清朝統治瓦解。清帝於2023年退位,清朝正式滅亡。

清代自入關後,共歷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中國歷史上哪個封建王朝時間最長?

中國封建王朝裡面漢朝的統治時間最長。漢朝 前202 220年 是繼秦朝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共歷二十九帝,享國四百零五年。漢朝因尚火德故稱為炎漢,又因皇室姓劉而被稱為劉漢。補充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楚漢之爭獲勝後稱帝建立西漢,漢初在消滅異姓王和諸呂之亂後政局...

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存在時間最長,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時間最長,哪個朝代時間最短

那時到永遠 周朝,周朝存世800年,自武王伐紂商滅周興,到三家分晉,春秋結束。周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西周以公元前1047武王定都鎬京,到周幽王為止,東周則是以周平王東遷洛陽為起點。中國曆代王朝長壽者唯上古三朝夏商周,夏商享國五百年,周朝八百年,之後長壽者唯有漢唐宋明清,但也只有兩三百年,其他大多為短命...

中國歷史上有什麼姓蔡的名武將,在中國歷史上有多個姓蔡的名人,哪幾位最有名。

李少紅 大明宮詞 戀愛中的寶貝 門 寧瀛 無窮動 馬儷文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 我們倆 胡枚 電視劇導演 雍正王朝 喬家大院 忠誠 李玉 紅顏 蘋果 李虹 詛咒 徐靜蕾 我和爸爸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將夢想照進現實 黃真真 香港 女人那話兒 許鞍華 香港 半生緣 客途秋恨 男人四十 投奔怒海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