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北京的別稱有什麼,北京的別稱都有什麼?

時間 2021-05-05 15:59:52

1樓:子曰不懂

北京 為五朝帝都(遼、金、元、明、清): 春秋 戰國時期 為燕國國都,當時稱為 薊。 遼代 為陪都,稱 燕京 。

2樓: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商以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說周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秦滅燕之後,設定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以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其為北京的別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的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來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於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的代稱。作為北京的代名詞來用的有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

幽都唐代曾設定幽都縣,遼時也曾設定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後來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有變動,而燕京這個名稱卻廣泛使用。

近百年來,「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個別稱,甚至一些企業的名稱、產品的命名也多用這兩個字。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的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餘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以前,稱首都長安為京城,以後京城就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時至今日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20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迴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2023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的燕山府。金貞元元年(202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在將燕京改為中都的同時,設大興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東南部,包括今東城區、崇文區、朝陽區及大興區的東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的意思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所以元朝定都北京後也被稱為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將準備都城遷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京師之野,於時處處。

」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北京被稱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京師。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不準確,明清的宛平縣治區只是今天北京的一部分,大致方位是現在的北京西南部,包括今西城區、宣武區、海淀區的一部分以及石景山區、門頭溝區和大興區的西部。

京兆**二年(202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十七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3樓:td哥哥

1.京城 2.首都 3.

薊縣(北京的前身,周), 幽州(兩漢,晉), 燕京(始見於唐朝), 春明(出自唐朝,見清朝人孫承澤著作《春明夢餘錄》), 京城(始見於唐朝,不知道這個算不算,北京立都後多少人都這麼叫), 南京(遼), 燕山(北宋收南京後命名之), 中都(金,攻佔建都燕山後), 大都(金滅,元), 汗八里(蒙古人對北京的稱呼), 北平(明洪武,朱元璋滅元后,後又見於**), 北京(明永樂元年) 另外廣陽、涿郡、范陽、析津和順天府在不同朝代也均泛指北京,在此不算在內 由此可見至少12個求採納

北京的別稱都有什麼?

4樓:小高清呀

北京別名:燕京、幽州、京城、南京;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樓:小張老師教學

一道公****送分題,結果錯的人很多!哪個不是北京的別稱?

6樓:技術zk獪礎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它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有20多個別稱。

薊: 據史書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後,封帝堯之後於薊,封召公奭於燕。另外一種說法稱周朝以前就有燕國,後燕並薊,以薊城為國都,這就是現在北京的前身。

秦滅燕後,設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城。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定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後在一些古籍中多用為北京的別稱,上世紀80年代曾出版過一種北京文史類刊物,其名就叫《燕都》。

日下:始見於《晉書》,潁川距晉國都洛陽極近,故稱日下。後唐朝詩人王勃作《滕王閣序》時有「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之句,即運用此典故,此後便以「日下」為國都代稱。

清人朱彝尊的《日下舊聞》和乾隆年間成書的《日下舊聞考》等都將「日下」指代北京。

幽都:唐代曾設定幽都縣,遼時也曾設定過幽都府,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燕京: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稱燕帝,以范陽(今河北涿州)為燕京。安史之亂平定後,罷燕京。

後北京的正式命名雖屢變動,而燕京卻被廣泛使用。這也是北京最常用的別稱。

春明:起源於唐代,唐朝首都長安的正門(東門)名為春明門,古人認為東方主春,於是後人遂以「春明」作為首都別稱,北京成為國都後,也曾被稱為「春明」。清人孫承澤著有《春明夢餘錄》,蓋其意即此。

京城:唐天寶元年(742年)前,稱長安為京城,北京成為國都後,也稱其稱為京城,也是人們稱呼北京最常用的代名詞。

南京:遼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部)。

燕山:北宋宣和四年(2023年),宋、金聯合伐遼,攻佔燕京。宋、金議和後,燕京迴歸北宋,建燕山府(因臨近燕山腳下),故燕京又稱燕山。

中都:宋宣和六年(2023年),金人南侵,佔領宋燕山府。金貞元元年(2023年)金人遷都燕京,改稱中都,所治均在今天北京西南一帶。

大興:金將燕京改為中都,又設大興府,在今北京東南部。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至元九年(2023年)改稱大都。

汗八里:元時蒙古人稱大都為汗八里,蒙語為「汗城」,即可汗所居之處。故元朝定都北京後也稱汗八里,馬可·波羅在他著的遊記中就稱大都(北京)為汗八里。

北平:明洪武元年(2023年),朱元璋滅元后,為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202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稱帝后,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遷都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2023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京師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大雅·公劉》,後世遂稱國都為京師。

還有一種說法,陝西鳳翔有山曰京,有水曰師,因周文王和武王在此建都,故統名為京師,以後便將京師當成國都的代稱。

宛平:這是老北京人對北京的泛稱,其實明清的宛平縣治只是今天的北京西南部。

京兆:**二年(202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十七年廢京兆,改北京為北平。此外,北京還有廣陽、涿郡、漁陽、析津和順天府等別稱

7樓:阿橋

京城,是我們首都。。。

8樓:匿名使用者

you are old:ms. kim,您有別的事嗎

南京在歷史上的重要別稱有哪些? 5

9樓:牙牙的弟弟

金陵、建康、江寧、天京、應天等。

1、金陵

金陵是南京最雅緻而古老的正式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其來歷,一般認為因南京鐘山在春秋時稱金陵山而得名。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後,就在今清涼山上修築了一座城邑。因為那時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餘脈小山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涼山上,而清涼山當時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為金陵邑。

2、建康

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時期的名稱,孫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樑、陳朝六代京師之地,是中國在六朝時期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建康城範圍東西南北各40裡,有宮牆三重,南擁秦淮、北倚後湖、鐘山龍蟠、石城虎踞,苑囿主要分佈於都城東北處,宮城北有華林園,覆舟山有樂遊苑,華林園、天淵池等宮苑點綴其中。

西南有石頭城、西州城,東南有東府城、丹陽郡城,宣陽門至朱雀門間五里御道兩側佈置官署府寺,居住里巷主要分佈在御道兩側和秦淮河畔,城內外遍佈佛寺,有大小寺廟五百餘所。

建康城是中國傳統禮教制度與自然完美結合的典範,中國古代都城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首開都城中軸對稱佈局的先例,其平面佈局、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深遠,並深刻影響到東亞各國。

六朝皇宮臺城,宮殿壯麗巍峨,殿閣崇偉,為北魏都城以及東亞各國爭相效仿,上承秦漢下啟隋唐,深遠影響了後世都城建設的形制。

3、江寧

江寧是南京的舊稱之一,寓意為「江外無事,寧靜於此」、「江南安寧」等,南京如今的簡稱」寧「便是取自於以前的名稱」江寧「,即「江寧縣」、「江寧郡」、「江寧府」等。

如今的南京設有江寧區(注:江寧區不等於江寧)。「江蘇」的得名便取自於「江寧」與「蘇州」之首字。

西晉太康元年(280)析建鄴縣西南置臨江縣,二年改江寧縣。

唐至德二年(757),於江寧縣置江寧郡。

五代十國時期,江寧為南唐國都,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上元縣、江寧縣、溧水縣、溧陽縣、句容縣、廣德縣、當塗縣、蕪湖縣、繁昌縣、六合縣、銅陵縣、青陽縣等縣。

宋朝時期,江寧為江南東路的首府,是中國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下轄上元縣、江寧縣、句容縣、溧水縣、溧陽縣等縣。

清朝時期,江寧是統轄江南省(今江蘇、安徽、上海)、江西省兩(三)省的兩江總督署駐地,兩(三)省首府,是清代中國的軍事重鎮,兩江經濟中心,財政物資的重要**地。

下轄上元縣(今南京主城東部)、江寧縣(今南京主城西部)、溧水縣、句容縣、溧陽縣、江浦縣、六合縣、高淳縣,治所位於江寧縣和上元縣。

4、天京

天京是南京在太平天國時期的名稱,是太平天國的首都,在清朝兩江總督署所在地江寧(今南京)上建造的都城。天京喻「天國京師」之意,謂之「金陵小天堂」。

2023年(清咸豐三年)3月29日,天王洪秀全和東王楊秀清在文武百官和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佈定都江寧,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2023年(清同治三年)曾國荃的湘軍攻破天京,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宣告結束,兩江總督曾國藩將天京改回江寧。

5、應天

應天府,或稱京師,是南京在明朝時期的名稱,為明朝前期首都,後永樂時期遷都順天府,應天府作為留都。應天府下轄上元、江寧、句容、溧陽、溧水、高淳、江浦、六合八縣。

元至正十六年(2023年)朱元璋親自帶兵分三路用十天時間攻破集慶路(今南京),並改名應天府。三月,改集慶路名為應天府。

洪武元年(2023年)八月,建為南京。 洪武十一年(2023年)正月至永樂元年(2023年)正月的25年間,應天府為明朝的京師。

永樂十九年(2023年)明成祖北遷,以順天府為京師,以南京應天府為留都。清初順治二年(2023年),滿清攻克應天府後改名為江寧府。

北京的別稱是什麼,歷史上,北京的別稱有什麼???

米格戰鬥機 燕京 薊城 涿郡 幽州 北平。北京有著四千多年的歷史。遼代以後,是元 明 清三個朝代的都城。它集中地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名勝古蹟很多。如故宮 景山 北 海 中南海 頤和園 天壇 地壇 長城 八達嶺 慕田峪長城 周口店中國猿人和山頂洞人遺址等。 薊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克...

歷史上新文化運動的新有什麼含義,歷史上的新文化運動中“新”的含義,他又新在那裡

網際網路營銷顧問 新的含義 指傳播馬克思主義.新在哪 較為徹底的批判了封建正統思想.簡介 新文化運動是由胡適 陳獨秀 魯迅 錢玄同 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 當時稱為新式教育 的人發起的一次 反傳統 反孔教 反文言 的思想文化革新 文學革命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 新青年 原名 青年雜誌 ...

歷史上的犀首有什麼功績,什麼叫歷史?

功績 首倡合縱,力戰張儀。公孫衍為魏國陰晉 今陝西省華陰市東 人。和張儀是對手。公孫衍歷仕秦國 魏國 韓國。戰國時期縱橫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諸國合縱抗秦。人們通常認為,蘇秦和張儀為政敵,分別是合縱 連橫的倡始者,彼此相互攻擊,為同時之人。史記 和 戰國策 都是這樣記載的。但是,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