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中核外電子的運動方式

時間 2025-03-21 02:05:22

1樓:餘音繚繞

這問題好嚇人喲……

不過樓上的了你的補充問題,得很好。

但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外電子運動方式比那個還要複雜一些,化學課上說的是根據玻爾的氫原子模型推匯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是經典量子力學(舊量子力學)的內容。

當你學了量子物理,真正能夠計算薛丁格方程的時候,當然,這起碼得碩士水平了……給定乙個條件,你就能夠解出電子的波函式,然後它的運動你就能夠明白清楚了。。

不過作為非物理學專業的本科以下的學歷,瞭解了n,l,m(l),m(s)就足夠了……

2樓:小杞人

化學老師講的你都沒聽懂,幹嗎還要問量子力學的問題?

電子在原子核外的運動,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行星圍繞太陽運動,電子在原子核外不能取任意位置,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軌道上,這些軌道叫不同的能級,電子處於什麼軌道就有相應的能量。

這些軌道是有不同層次的,每個層又有若干個亞層。不過層次是認為劃分的,真正決定原子是容易失去電子或容易得到電子的,是某個軌道上電子的能量,能量越高的電子越容易失去。能量越低的軌道則越容易得到電子。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狀態有幾種呢?

3樓:小張聊百科咯

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實際指的是電子的能量。 處於不同軌道的電子有不同的能量。

這裡空間運動狀態指的是,將電子看成乙個質點(高中物理的概念),**該質點的運動。直觀表現就是電子雲密度分佈,或者軌道波函式。同一軌道中可以填入2個電子,即2個電子擁有相同的空間運動狀態。

但是電子並不是質點,它除了會在空間中運動,還會繞質心自旋,同處乙個軌道的兩個電子一定自旋相反,所以同乙個原子核中任意兩電子的運動狀態不同。

處於穩定狀態(基態)的原子,核外電子將儘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於電子不可能都擠在一起,它們還要遵守最低能量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

一般而言,在這三條規則的指導下,可以推匯出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在中學階段要求的前36號元素裡,沒有例外的情況發生。

在原子裡,原子核位於整個原子的中心,電子在核外繞核作高速運動,因為電子在離核不同的區域中運動,我們可以看作電子是在核外分層排布的。按核外電子排布的3條原則將所有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在該原子核的周圍。

發現核外電子排布遵守下列規律:原子核外的電子儘可能分佈在能量較低的電子層上(離核較近);若電子層數是n,這層的電子數目最多是2*(n^2)個;無論是第幾層,如果作為最外電子層時,那麼這層的電子數不能超過8個,如果作為倒數第二層(次外層)。

那麼這層的電子數便不能超過18個。這一結果決定了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規律,按最外層電子排布相同進行歸類,將週期表中同一列的元素劃分為一族;按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來進行劃分週期 。

量子力學原子模型是如何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

4樓:匿名使用者

電子雲,根據量子力學中的測不準原理,你是得不到乙個電子的軌跡的,我們在描述核外電子時,是以它在某位置出現的概率來表示,形象直觀的表示方法即電子雲,雲的密集程度表達了出現概率的大小。

自旋量子數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

5樓:網友

自旋量子數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的軌道的能級。核外電子運動狀態用四個量子數: 主量子數——描述原子軌道的能級;副量子數——描述原子軌道的形狀 , 並與主量子數共同決定原子軌道的能級;角量子數——描述原子軌道的伸展方向;自旋量子數——描述電子的自旋方向。

自旋量子數是描述電子自旋運動的量子數。自旋磁量子數用ms表示。除了量子力學直接給出的描寫原子軌道特徵的三個量子數n、l和m之外,還有乙個描述軌道電子特徵的量子數,叫做電子的自旋磁量子數ms。

原子中電子除了以極高速度在核外空間運動之外,也還有自旋運動。

電子有兩種不同方向的自旋,即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的自旋。 它決定了電子自旋角動量在外磁場方向上的分量。通常用向上和向下的箭頭來代表,即↑代表正方向自旋電子,↓代表逆方向自旋電子。

質子也有自旋量子數。

自旋的直接的應用包括:核磁共振譜、電子順磁共振譜、質子密度的磁共振成像,以及巨磁電阻硬碟磁頭。自旋可能的應用有自旋場效應電晶體等。

以電子自旋為研究物件,發展創新磁性材料和器件的學科分支稱為自旋電子學。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具有什麼特徵,其運動規律可用什麼力學來描述

6樓:華源網路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具有的特徵:1、核外電子質量小,運動空間小,運動速率大。2、無確定的軌道,無法描述其運動軌跡,但可以描述其運動狀態。

3、無法計算電子在某一刻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間某處出現的機會的多少。

其運動規律可用量子力學來描述。

描述核外電子空間運動狀態的量子陣列合是

7樓:星欣暢

能夠確定核外電子空間運動狀態的量氏鬥悄子陣列合為( 殲渣n、l、m )主量子數(n)決定電子的離核遠近,角量子數(l)確定原子軌道的形狀,磁量子數(m)決定原子軌道在空間的取向,故用n、l、m三個量子數可以確定乙個電子的空間運動狀態,即乙個原子「軌道」。

四個量子數在量子力學中用來描述銷仔原子核心外電子運動的狀態。 主量子數是描述核外電子距離核的遠近,電子離核由近到遠分別用數值 n =1,2,3,…有限的整數來表示,而且,主量子數決定了原子軌道能級的高低, n 越大,電子的能級越大,能量越高。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點包括

8樓:小王肉乎乎

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特點:運動空間小,運動速率大等。

運動狀態特點:

1、核外電子質量小,運動空間小,運動速率大。

2、無確定的軌道,無法描述其運動軌跡。

3、無法計算電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其在核外空間某處出現的機會的多少。

運動狀態的描述:

1、電子雲: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特徵的圖象。

2、電子雲中的小黑點:並不是表示原子核外的乙個電子,而是表示電子在此空間出現的機率。

3、電子雲密度大的地方說明電子出現的機會多,而電子雲密度小的地方說明電子出現的機會少。

原子核:

原子核(atomic nucleus)位於原子的核心部分,佔了以上原子的質量,與周圍圍繞的電子組成原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而質子又是由兩個上夸克和乙個下夸克組成,中子是則由兩個下夸克和乙個上夸克組成。

原子核極小,它的直徑在10-12至10-13公分之間,體積只佔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如果將原子比作地球,那麼原子核相當於棒球場大小,而核內的夸克及電子只相當於棒球大小。原子核的密度極大,約為1014克/立方公分,原子核內有核殼層結構,稱為幻核。

量子力學史,量子力學是誰發現的

1923年路易 德布羅意 louis de broglie 在他的博士 中提出光的粒子行為與粒子的波動行為應該是對應存在的。他將粒子的波長和動量聯絡起來 動量越大,波長越短。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想法,但沒有人知道粒子的波動性意味著什麼,也不知道它與原子結構有何聯絡。然而德布羅意的假設是一個重要的前奏,...

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原子核外電子運動的特點是什麼

敲黑板劃重點 處於穩定狀態 基態 的原子,核外電子將儘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於電子不可能都擠在一起,它們還要遵守最低能量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規則,一般而言,在這三條規則的指導下,可以推匯出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情況,在中學階段要求的前36號元素裡,沒有例外的情況發生。電子在原子核外...

量子力學的疑問,量子力學有關束縛定態問題的幾個疑問

第一 你的觀點就類似於 我們想要研究某一玩具的內部構造,但是苦於沒有找到用螺絲刀正確拆啟它的辦法,於是就用暴力一腳將其跺開,然後我們得到許多不同結構和性質的碎片,並且將它們逐一命名,並認為這些就是構成這個玩具的基本組成結構。同樣的類似,我們要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及其組成,但卻沒有辦法分解這些基本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