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藺相如,戰國時趙國政治家。他的事蹟為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寫得栩栩如生,廣為後代傳頌。其"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故事,皆膾炙人口,為人敬仰。
藺相如故里,據考,在今山西省古縣縣城東北約50公里處的寶豐裡藺子坪村。藺河繞藺子坪村而流,為沁河一大支流。藺子坪村多藺姓,相傳為藺相如後代。
村南200公尺許,藺河之畔有藺相如墓。墓為土封,高約5公尺,圍約50餘公尺,至今巍然猶存。相傳藺相如墓為發上相如死後埋葬時,士兵用頭盔、人民用裹兜堆土而成,以哀悼這位名宦。
藺相如墓前,立有石碑,其碑文已年久剝落,唯碑之一正面尚存"趙上卿藺相如墓"之石刻。
綜觀藺子坪村名、藺河水名、藺子坪村人姓氏、藺相如墓封、藺墓前之碑刻,以及歷代之傳說,無不證明藺相如故里即古縣豐裡之藺子坪。相信歷代傳說,絕非無稽。
廉頗,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主要活動在趙惠文王(前298—前266)、趙孝成王(前266—前245)、趙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時期。
趙惠文王初,東方六國以齊最為強盛,齊與秦各為東西方強國。秦圍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當其衝要。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
廉頗統領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於惠文王五十四年(前258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於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深入齊境,攻取陽晉(今山東鄲城縣西,本為衛國領地,後屬齊),威旗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
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時最高階的文官,相當於後來的宰相),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放貿然進攻,正是懾於廉頗的威力。此後,廉頗率軍征戰,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百勝,威震列國。
周赧王三十二年(趙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曾得和氏壁,強秦願以十五城換之,趙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藺相如僅僅是宦官繆賢門下的「舍人」。經繆賢向惠文王薦舉,身攜「和氏璧」,充當趙使入秦。藺相如以他的大智大勇完壁歸趙,取得了對秦外交的勝利。
藺相如和廉頗資料
2樓:網友
將相和的故事明顯是後人編造出來的假話。
藺相如對自己的門客說道:「知道秦國不敢打我們嗎?是因為我和廉頗。」這話倘若真是藺相這麼說的,那就有問題了。
秦國為什麼不打趙國?是因為趙國從趙武靈王后期(西元前299年)起,一直到澠池會(西元前279年),趙國都是跟秦國保持盟友關係。趙武靈王在西元前299年化裝去秦國結好,次年又派樓緩入秦為相取代孟嘗君,同時秦國默許趙國攻中山,從此秦、趙、宋結為同一陣營,對抗東邊的齊、韓、魏陣營。
從趙武靈王后期到如今的趙惠文王中期(西元前279年澠池會),秦趙之間未曾發生一場戰事。只是在西元前三年由於五國剛剛完成合縱攻齊,齊國摧廢,秦人開始近攻趙國,三年奪得五城,但都是小的區域性戰鬥。拋開這三年不看,其它整體二十年間一直呈現秦昭王所謂的「秦趙之歡」,這是秦趙國際關係使然,是秦為了對抗齊而主動選擇的結趙策略,如何是「秦不敢打我們,徒以廉頗和我兩人在矣」呢?
若干年後,秦國加兵於趙,長平之戰,藺相如和廉頗都在,秦國就把趙國一頓好打。
所以,「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我藺相如和廉頗在矣」這樣的話,把國際形勢和先君努力使然的總體的功勞攬到自己頭上,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當然我們可以說,先君的努力已經過期了,最近三年秦國已經開始用兵於趙了。但是藺相如這麼講,仍然是很不謙虛,因為,如果你已經當了很多年趙相國了,你可以這麼說。
但你只是今年在澠池會外交場合上折辱了秦王,回來之後當即被封為上卿,還沒過幾天,就對別人說秦人不敢打我們,只是因為我,這也實在是不謙虛,是自伐。難道從前那麼多年秦人沒敢打趙,也是因為他藺相如在嗎?由此推論,這句話非常不符合當時的情勢和為人處世的常理,藺相如不可能說出這樣的話。
這話是司馬遷後編的,不是藺相如的原話。
3樓:小
戰國時趙國的宰相,故里在山西臨汾地區古縣寶豐村。
藺相如開始只是宦官頭目廖賢手下的門客。因有膽識被推薦給趙惠文王,出使秦國,以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座城池,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居理力爭,大膽過人,最後完壁歸趙。兩年後,又在繩池之會上居理力爭,寸步不讓,維護了趙國利益,為趙王保住了面子,回國後被封為上卿。
老將廉頗對藺相如超過他的地位十分不滿,揚言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以大局為重,處處避讓廉頗,他的門客十分不滿,要離他而去,藺相如勸阻他們說:「諸位看廉將軍同秦王比,哪個勢力大呢?
眾人說:「當然是秦王。」藺相如說:
請大家想一想,秦王那麼厲害,我卻敢在朝堂上當眾呵斥他,難道害怕廉將軍嗎?但我認為,秦國之所以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在,要是我和廉將軍為私人意氣爭起來,就好比二虎相鬥,必有一傷。我所以要這樣做,是先顧國家危難,後計個人恩怨啊!
廉頗聽到後,十分慚愧,立即解衣露膊,負荊請罪。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將相和」的故事。
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將相和 故事出自司馬遷的 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由 完璧歸趙 澠池之會 和 負荊請罪 3個小故事組成。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 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廉頗和藺相如的其他故事,快,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簡短的)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 完璧歸 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耿耿於懷,處處為難,揚言說 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此後每次相遇,藺相如...
你覺得藺相如和廉頗各有什麼特點,藺相如和廉頗分別什麼性格特點
讀了 史記 之中的 廉頗藺相如列傳 在其中的完璧歸趙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藺相如的足智多謀,且意念堅定。藺相如在完璧歸趙之中表現得十分勇敢,在出使秦國時不但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而且使趙國不受諸侯的欺辱,他表現了一個愛國 意念堅定,足智多謀的形象。藺相如的才能,讓人為之感慨。當自己的國家被受欺侮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