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將相和》故事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趙王赴秦王設下的澠池會,使趙王免受秦王侮辱。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屢次對人說:
以後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藺相如知道此事後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儘量不與他相見。後來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
之後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廉頗藺相如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
廉頗和藺相如的典故有哪些?
2樓:阿房宮賦飯吃吃
1、完璧歸趙。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說:
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
趙王齋戒5天,然後才讓我捧璧前來,以示對秦國威嚴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秦昭王齋戒完畢,舉行交換儀式時,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趙之事告訴秦昭王,從而保全了和氏璧。
2、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
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廉頗和藺相如的其他故事,快,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 簡短的)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 完璧歸 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耿耿於懷,處處為難,揚言說 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此後每次相遇,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故事,《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哪三個小故事
景田不是百歲山 1 完璧歸趙 藺相如用自己的機智聰明成功將和氏璧完整送回趙國,既沒有激怒秦國,也沒有丟掉自己的性命 2 澠池之會 秦王想借此侮辱趙王,但是藺相如成功讓秦王擊缶而挽回趙國面子,澠池會成功 3 負荊請罪 廉頗因為藺相如以口舌之便而位居其上而氣憤,揚言要侮辱藺,藺相如知道後為了國家不與其衝...
藺相如和廉頗哪個更厲害,藺相如和廉頗你更喜歡誰?理由?
一樣厲害,起碼司馬遷是這麼認為的,他倆的傳都在一塊,藺相如廉頗列傳!你這問題問的 各有所長 如果想找潑婦罵街就藺相如 如果想打群架拍黑磚就廉頗 不好說,軍事家和外交家都是那個時代很重要的 沒有可比性。一個是代表軍事力量一個是代表外交力量,和不客氣地說它們兩者是無法分割的整體,弱國無外交 想要在外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