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恆星的形成需要幾個必然的因素,1)萬有引力,這個宇宙中普遍存在。
2)周圍有足夠質量的物質。
3)在外有引力的作用下,物質聚集後還要達到乙個臨界點,也就是需要達到一定的質量,內部才能產生熱核反應,從而發光發熱,最終形成恆星,如果沒有達到臨界點的話,就如同木星一樣,僅僅是乙個氣體星球,自身無法發光發熱。如果木星質量再大一點的話,達到恆星形成的臨界條件,那人類就要在兩個太陽下煎熬啦。
如果感興趣,請參照m42獵戶座大星雲,那裡是公認的早期恆星的孕育場地。大量的早期恆星在其中形成。
2樓:網友
左下角有乙個行星形狀的按鈕,開啟之後點上邊的像太陽的按鈕,在裡面選乙個恆星。
也可以把乙個行星質量放大到94木星。
如果沒有行星狀按鈕,就說明你那個是盜版。
3樓:王者
各種氣體的質量不一樣,引力也不一樣,它們會漸漸吸在一起,它們的質量越來越大,等到能產生核反應時,它就是一顆恆星了。
4樓:網友
恆星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能自己發光的球狀或類球狀天體。
宇宙沙盤2,把太陽系的恆星換成這幾個,地球都給吞了
5樓:網友
太陽系(solar system)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恆星系統。
由太陽、8顆大行星(原先有九大行星,因為冥王星被剔除為矮行星顆衛星(原有67顆,冥王星的衛星被剔除)以及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及隕星組成的。行星由太陽起往外的順序是: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
離太陽較近的水星、金星、地球及火星稱為類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s).宇宙飛船對它們都進行了探測,還曾在火星與金星上著陸,獲得了重要成果。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密度大(>克/立方厘公尺),體積小,自轉慢,衛星少,內部成分主要為矽酸鹽(silicate),具有固體外殼。
離太陽較遠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稱為類木行星(jovian planets).它們都有很厚的大氣圈,其表面特徵很難了解,一般推斷,它們都具有與類地行星相似的固體核心。在火星與木星之間有1000000個以上的小行星(asteroid)(即由岩石組成的不規則的小星體).
推測它們可能是由位置界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某一顆行星碎裂而成的,或者是一些未能聚積成為統一行星的石質碎塊。隕星存在於行星之間,成分是石質或者鐵質。
宇宙中有多少恆星,宇宙中有多少個恆星
太陽在銀河系中位於銀盤之內,離開銀河系中心約2.6萬光年。太陽參加銀河系自轉的速度每秒200多千米。假定銀河系中的恆星質量都與太陽相同 這並不是事實 那麼可以推算出,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多億顆恆星 在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多億顆恆星 但象銀河系這樣的星系,在宇宙中還沒完全通計出來 宇宙大約有...
宇宙中的恆星能有多大,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有多大
從質量上說,最大的穩定恆星質量不能超過太陽質量的150倍。按照恆星形成理論,恆星質量沒有上限,但恆星要穩定存在,其質量就不能大於150倍太陽質量。如果大於這個上限,恆星就不能穩定,就會處於時大時小的脈動之中。每一次脈動,都會使恆星損失一部分質量,直到質量達到這個上限以下,恆星才能穩定存在。從半徑 或...
茫茫宇宙,光源自恆星,黑暗又來自哪裡?
黑洞來自,恆星死亡 產生的。黑暗是永恆的。既然沒有光,那就是黑暗。宇宙黑暗是怎麼產生的?光明是恆星發出的,那黑暗是怎麼來的呢?難道一直就是黑的嗎 放棄你的感官只留你的思想你能感覺到什麼?宇宙中最亮的光是由恆星發出的嗎?不是的,雖然宇宙中大部分的光亮是恆星發出來的,恆星是非常常見的天體,單單銀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