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星是怎樣產生的,恆星是怎麼產生的?

時間 2021-06-10 05:37:08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一種是超密說,它是由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阿姆巴楚米揚在2023年提出的“超密說”。他認為,恆星是由一種神祕的“星前物質”**而形成的。具體地講,這種星前物質體積非常小,密度非常大,但它的性質人們還不清楚。

不過,多數科學家都不接受這種觀點。

與“超密說”不同的是“瀰漫說”,其主旨是認為恆星是由低密度的星際物質構成。它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8世紀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的“星雲假說”。

星際物質是一些非常稀薄的氣體和細小的塵埃物質,它們在宇宙中各處構成了龐大的像雲一樣的集團、這些物質密度很小,每立方千米只有10-8~10-4克,主要成分是氫(90%)和氦(10%),它們的溫度為-200℃~-100℃。

從觀測來看,星雲分為兩種:被附近恆星照亮的星雲和暗星雲。它們的形狀有網狀、麵包圈狀等,最有名的是獵戶座的“暗灣”,其形狀像一匹披散著鬃毛的黑馬的馬頭,因此也叫“馬頭星雲”,而美國科普作家阿西莫夫說它更像迪斯尼動畫片中的“大灰狼”的頭部和肩部。

星雲是構成恆星的物質,但真正構成恆星的物質非常大,構成太陽這樣的恆星需要一個方圓900億千米的星雲團。

從星雲聚為恆星分為快收縮階段和慢收縮階段。前者歷經幾十萬年,後者歷經數千萬年。星雲快收縮後半徑僅為原來的1%,平均密度提高1億億倍,最後形成一個“星胚”。

這是一個又濃又黑的雲團,中心為一密集核。此後進入慢收縮,也叫原恆星階段。這時星胚溫度不斷升高,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要閃爍身形,以示其存在,並步入幼年階段。

但這時發光尚不隱定,仍被瀰漫的星雲物質所包圍著,並向外界拋射物質。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人類對恆星的起源問題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2樓:鄭金生速娟

恆星是由熾熱的氣體組成,自身能發光,發熱的天體.恆星有公轉,自轉,也有同步運動.恆星大氣的化學組成大體差不多,按質量計算氫最多,氦次之,其餘按含量依次大致是:

氧,碳,氮,氖,矽,鎂,鐵,硫.

恆星是怎麼產生的?

3樓:包子真棒

根據瀰漫說的理論,恆星形成可分為兩個階段,開始時先由極其稀薄的物質凝聚成星雲並進一步收縮成原恆星,然後原恆星才發展成為恆星。

巨大的星雲

星際空間普遍存在極稀薄的物質,由於分佈不均勻而往往**成團塊,並向中心凝聚,成為瀰漫星雲。 瀰漫星雲在逐步凝聚收縮過程中進一步**,變成體積和質量更小而密度卻更高的小球狀星雲。 星雲很龐大,半徑起碼有好幾光年。

它的外原物質自由地向中心墜落,收縮排行得相當快,但也需幾百萬年的時間才能落到中心區。隨著快收縮過程的進行,星雲內部的密度迅速增大,溫度快速升高,氣壓也相應增強,隨之發生一系列的反應,使外原物質下落的速度和小球狀體的收縮速度減緩,即進入慢收縮階段。 星雲的形狀各異,人們用肉眼只能看到一個獵戶座大星雲。

原恆星階段

一般把處於慢收縮階段的天體稱為原恆星。慢收縮開始後,中心區受強烈壓縮而升溫併發出熱輻射,直到最後中心溫度升到約800至1000萬度以上,由氫原子核聚變為氦原子核的熱核反應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內部壓力與引力處於相對平衡狀態,一顆恆星就正式誕生了。 原恆星進一步形成恆星的收縮過程要持續幾百萬到幾千萬年。

在17世紀時,牛頓提出:散佈於空間中的瀰漫物質可以在引力作用下凝聚為太陽和恆星的設想經過歷代天文學家的努力,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相當成熟的理論。觀測表明,星際空間存在著許多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分子云。

這種氣體雲中密度較高的部分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會變得更密一些。當向內的引力強到足以克服向外的壓力時,它將迅速收縮落向中心。如果氣體雲起初有足夠的旋轉,在中心天體周圍就會形成一個如太陽系大小的氣塵盤,盤中物質不斷落到稱為原恆星的**天體上。

在收縮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能使原恆星變熱,當中心溫度上升到1000萬度以引發熱核反應時,一顆恆星就誕生了。恆星的質量範圍在0.1-100個太陽質量之間。

更小的質量不足以觸發核反應,更大的質量則會由於產生的輻射壓力太大而瓦解。近年來,紅外天文衛星探測到成千上萬個處於形成過程中的恆星,毫米波射電望遠鏡在一些原恆星周圍發現由盤兩極射出的噴流。這些觀測結果對上述理論都是有力的支援。

恆星的顏色與其表面溫度的關係:其他所有恆星也和太陽一樣,是熾熱的大火球。不過,它們的表面溫度並不相同,天文學家發現,恆星的表面溫度越高,它發出的光線的顏色越偏向紫色,溫度越低,越偏向紅色。

因此,通過恆星的顏色,可以較為粗略地判斷該恆星表面溫度的相對高低。

恆星是怎麼形成的?

4樓:**

恆星是引力收縮形成的

早在2023年,英國科學家牛頓就提出一個猜想,天上的星星是由充斥在宇宙空間中的瀰漫稀薄物質通過引力收縮過程而形成。限於當時的科學水平,牛頓的這一推測並未得到深入的研究和證實。直到2023年,英國數學家和天文學家金斯(1877~2023年)才對牛頓的猜想做了深入的科學論證。

金斯是當時著名的科學家,他才學出眾,在劍橋大學數學班上名列第二。金斯把數學應用到天文學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證明質量很大的均勻氣體——星雲,發生某種擾動會導致引力收縮。

獵戶座大星雲

後來的研究表明,如果氣體星雲的溫度很低,星雲可以**成許多碎塊。每一碎塊繼續收縮。引力收縮釋放的熱能使星雲碎塊內部溫度上升,逐漸形成一個星的胚胎,這是一種靠引力收縮而不斷變熱的天體。

恆星胚胎進一步收縮,溫度上升到3000k,內部壓力增大,內部壓力基本與引力相抗衡,於是引力收縮,變慢。處於慢引力收縮階段的天體叫原恆星,它發出很強的紅外光,緩慢收縮使溫度繼續上升。當內部溫度達到800000k時,內部的氘、鋰、鈹和硼等原子核以及氫原子核(質子)發生核反應,生成氦原子核。

當溫度達到7000000k時,內部開始發生氫原子核聚變為氦原子核的熱核反應,使表面溫度很高,發出可見光,這時,引力收縮停止,一顆恆星便形成。把靠內部氫核聚變產生能量的星叫作主序星。像太陽這樣的一顆恆星,從引力收縮到成為主序星,大約需幾千萬年。

如何驗證恆星的形成過程?

天文學家得出的恆星形成過程是否正確呢?這需要進一步用觀測事實驗證。

上世紀40年代,出生於荷蘭的美國天文學家博克(1 906~1 983年)發現,在一些明亮的星雲 (如人馬座m8星雲、蛇夫座鷹狀星雲) 背景前看到很小、緻密的暗星雲,由於呈球形,所以叫做球狀體。球狀體的直徑大約為0.0014~0.

14光年,質量估計為0.1~100太陽質量。這些球狀體並不是到處都有,均勻分佈,而是出現在一些亮星雲的邊緣,在那裡,氣體和塵埃受到星雲向外膨脹的壓力以及星雲內部高溫恆星的輻射壓力,於是,氣體和塵埃發生引力收縮,形成球形小星雲,因此,球狀體可能是正在進行引力收縮並將形成恆星的天體。

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天文學家赫比格和墨西哥天文學家阿羅分別發現了一種半雲半星的天體,叫赫比格-阿羅天體,簡稱hh天體。研究表明,它們是受到附近某種天體發出的激波加熱的星雲。而它們常跟紅外源在一起,因此可以斷定這些紅外源是正在形成過程中的恆星。

最有趣的證據是在獵戶座大星雲中的發現。2023年,天文學家貝克林和諾伊吉保爾發現,在獵戶座大星雲後面的分子云中有一個角直徑小於2英寸的點狀紅外源,叫做貝克林-諾伊吉保爾天體,簡稱bn天體,它的直徑不到0.0005光年。

還發現另外幾個紅外源,它們共同組成一個紅外星團,紅外星團的存在也說明恆星的形成是成批地進行的。獵戶座星雲中有大量瀰漫物質,提供了形成恆星的原料,在那裡還發現許多誕生不久的恆星。在星雲中的分子云中又發現介於兩者之間的bn天體等紅外源,它們是一些原恆星。

因此,人們把獵戶座大星雲稱為恆星的產房。

上面所描述的恆星誕生過程是許多天文學家多年來研究的成果,是利用大量已經掌握的物理學規律和數學知識,運用高速電子計算機計算出來的。計算出來的結果得到觀測的證實,這使人們確信,我們已經正確地解開了恆星起源之謎。

5樓:易書科技

恆星的形成需要三個條件:氫氣、引力和時間。其中引力最為關鍵,用難以想象的力量把各種物質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龐大的旋渦狀星雲。

↑旋渦狀星雲

在引力的持續作用下,被聚集在一起的物質(氫)不可避免會發生碰撞,於是溫度升高,星雲的密度增大,旋轉的速度加快,最後形成一個超大型盤狀星雲。盤狀星雲核心的氣體被引力扯拽,形成超高密度、超高溫度的球體,這就是將來的恆星。引力越來越大,核心就越來越擁擠,擠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有巨大的氣體柱從中間噴射出來。

就像一個充滿炙熱氣體的球體,因高速旋轉而收縮,內部的氣球從球體的兩極噴射出來。但是氣體柱噴射又會加劇物質運動,甚至還會吸入更多的氣體和塵埃,隨著旋轉得越來越快,吸入的氣體和塵埃越來越多,這些物質因為互相擠壓,使得核心的溫度越來越高,當核心溫度達到1500萬攝氏度,就會發生核聚變,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此刻,一顆恆星就誕生了!

↑宇宙早期形成的大質量恆星

太陽也是這樣形成的。大約在50億年前,太陽誕生於一個叫做“原始太陽星雲”的星際塵雲中。

——以上內容參考米萊童書《生命簡史》

6樓:和平有明

恆星形成需要足夠的物質。在宇宙形成初期,產生了大量氫,氦和少量的鋰。這就具備了形成恆星基本條件,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星雲,再進一步收縮,形成塌縮中心,一般不止一個,兩個或者三個,甚至更多,形成雙星 三星四星恆星天體系統。

有些是大批發形成恆星比如星團。aqui te amo。

7樓:媯苒吳升榮

構成恆星的物質

星雲是構成恆星的物質,但真正構成恆星的物質量非常大,構成太陽這樣的一顆恆星需要一個方圓900億千米的星雲團。從星雲聚為恆星的過程可分為快收縮階段和慢收縮階段。前者歷經幾十萬年,後者歷經數千萬年。

星雲快收縮後

半徑僅為原來的百分之一,平均

密度提高1億億倍,最後形成一個“星胚”。這是一個又濃又黑的雲團,中心為一密集核。此後進入慢收縮,也叫原恆星階段。

這時星胚溫度不斷升高,溫度升高到一定的程度就要閃爍發光,以示其存在,並步入恆星的幼年階段。但這時恆星尚不穩定,仍被瀰漫的星雲物質所包圍著,並向外界拋射物質。

恆星的演化過程如何,恆星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

超新星爆發以後,相當多的物質重新轉化為星際物質,這表面上看來是簡單的迴圈,但是實際上經過一系列核反應以及超新星爆發,比較輕的元素已經合成了重元素,因此在從星際物質形成恆星,而又重返星際物質的時候,重元素的成分就增高了,所以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迴圈和重複,而是新的條件下出現形式上相同 實質上不同的一個發...

電腦是怎麼產生的,電腦是怎樣產生的?

小嫣老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敵對雙方都使用了飛機和火炮,猛烈轟炸對方軍事目標。要想打得準,必須精確計算並繪製出 射擊圖表 經查表確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彈正中飛行目標。但是,每一個數都要做幾千次的四則運算才能得出來,十幾個人用手搖機械計算機算幾個月,才能完成一份 圖表 針對這種情況,人們開...

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怎麼產生的?

物質震動,產生聲波,聲波通過介質的傳遞進入耳膜,在內耳中聲波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當你說話時,就引起空氣振動,振動傳播出去,只要某人的耳朵接收到了這種振動他就會聽到你的聲音。空氣中的各種聲音,不管它們具有何種形式,都是由於物體的振動所引起的 敲鼓時聽到了鼓聲,同時能摸到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