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系統科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時間 2021-08-11 18:15:23

1樓:獵人

系統科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 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著竹林,就能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佩、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心裡很是高興。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整個潭底是一塊石頭,靠近岸邊,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象在與遊人一起娛樂。

順著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樣彎曲,或隱或現,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勢象犬牙般交錯參差,無法看到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著,靜悄悄的沒有人跡,使人感到心境淒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由於這地方過於冷清,不能長時間地停留,於是就把當時的情景記下來便離去了。

同我一起遊遠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作為隨從跟著我們來的,有兩個姓崔的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

《小石潭記》賞析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他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於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而在他篇數不多的山水遊記中,《小石潭記》可以說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記》是《永州八記》中的一篇。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悽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因之,成為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這篇遊記一共可以分為五段。

第一段,作者採用的是「移步換景」的手法,在移動變換中引導我們去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文章一開頭,便引導我們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來到一處竹林,隔著竹林,能聽到水流動的聲音。

「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鳴佩環」是形容流水的聲音的清脆悅耳,猶如玉佩玉環相互撞擊時發出的聲響。文章由景及情,寫來極為自然。「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在濃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條小道來,終於見到一個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現在我們面前。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既是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同時也充滿了勾人的懸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漸地在人們眼前一幅美妙的圖畫。

從此往下,作者便把筆力放在了對池潭的精心描寫上。「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小石潭的水格外清涼,而且整個小潭全部是由石頭構成的。

整個潭底便是一塊大石頭,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頭翻卷地露出水面。這些石頭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坻」即為水中的高地;「嶼」是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巖」都是岩石的各種形態。

總之,這完全是一個由各種形態的石頭圍出的池潭,所以,作者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就是作者對於池潭上景物的描繪了。

有青青的樹和翠綠的藤蔓,它們纏繞在一起,組成一個綠色的網,點綴在小潭的四周,參差不齊的枝條,隨風擺動。這潭上的描繪僅12個字,便將小石潭周圍的極幽極佳的景緻展現在我們面前,令我們愈加覺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寫的是潭水和游魚。這一段,作者採用了與第一段不同的手法,變「移步換形」為「定點特寫」。這是全篇中極為精彩的一段。

特別是對水中游魚的描寫,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然不動;爾遠逝,往來翕忽。

似與遊者相樂。」這是一幅極美的畫面。在水中游動的魚兒,不像是在水裡,而是像在空中游動。

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頭上。從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寫魚,但透過字面,卻令我們不能不對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極深的印象。這種游魚和潭水相互映襯的寫法,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下面,作者進一步對魚兒進行描述。先是魚兒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有的魚飛快地竄向遠處,一會兒游到這兒,一會兒又游到那兒,好像是在與遊人一同享受著快樂。讀到這裡,我們又不能不從游魚聯想到作者的歡悅心情。

這種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寫法正是這篇散文的一個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向西南望過去,一條小溪逶迤而來,形狀像是北斗七星那樣曲折,又像是一條蛇在遊動,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兩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錯。這裡,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來形容小溪的形狀,用狗的牙齒來形容小溪的兩岸,使我們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寫出了作者對小石潭總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環抱著密密的竹子和樹木,非常寂靜,見不到人,令人神色淒涼,骨徹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愴幽涼。因為它的境況太幽清了,不適宜讓人長久地呆下去,便題了字後離去。在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寫了一個「靜」字,並把環境中的靜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

這無疑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後一段,《小石潭記》是一篇語言精美,含義豐富,形象逼真的優秀山水遊記。它表現了作者那種對於事物的深刻觀察力和獨特體驗,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深厚的藝術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繪景物細緻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借鑑。

2樓:一點通網校

系統科學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體現在:

(一)系統科學方法的產生更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二)系統科學方法的產生,為人們對複雜系統的分析、設計、研製、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系統科學方法的產生,為研究跨學科的交叉問題提供了鑰匙(四)為解決一些綜合性較強的、關係到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全球性問題(如人口問題、能源問題、環境問題等)提供了方**知道原則。

系統科學方法的思想內涵與應用原則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內涵自然辯證法書上有 隨便一本都有

原則是科學性與反饋性

4樓:匿名使用者

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等學科是20世紀迅猛發展的學科。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把它們統稱為系統科學。它的出現,不僅在理論上豐富了科學知識的寶庫,同時為人類的科學認識提供了強有力的主觀手段,突破了傳統方法的侷限性,深刻地改變了科學方**的體系。

它們對其他學科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們所創立和採用的方法也逐步向其他學科滲透,被其他學科所採用。隨後發展起來的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突變理論,是系統科學理論的新發展,以系統論方法、資訊理論方法和控制論方法為代表的系統科學方法,既可以作為經驗方法,為獲取感性材料時使用;也可以作為理論方法,為分析資料、將感性認識上升到

理性認識時使用,而且作為理論分析,其作用更為顯著。

一、系統論方法

系統論方法是指用系統的觀點研究和改造客觀物件的方法,要求人們從整體的觀點出發,全面地分析系統中要素與要素、要素與系統、系統與環境、此係統與他系統的關係,從而把握其內部聯絡與規律性.達到有效地控制與改造系統的目的。從系統論的觀點出發,教育技術研究要始終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關係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物件、以達到最佳地處理和研究問題。

系統論方法還要求人們建造反映系統運動變化規律的數學模型,定量地進行研究,探索實現優化的途徑和手段。

所謂系統是由要素構成的,是各種要素組織起來的有特定功能的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整體。系統論是20世紀

三、四十年代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由美籍奧地利生物學家貝塔朗菲(l.v.bertalanfy)創立。自系統論和系統方法創立以後,這種科學方法不斷地獲得充實和發展,該方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

⒈ 整體性和綜合化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系統論的一個最重要原則。它要求人們在研究問題時,要牢固地樹立全域性觀念,始終把研究物件看作一個有機整體。用什麼要素(子系統)構成整體,各要素(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如何安排,都要有利於系統整體功能的發揮。

整體的功能不等於各部分功能之總和。任何系統雖由若干部分(要素)所構成,但在功能上,各部分功能的總和不等於整體的功能;任何系統的整體功能et,等於各部分功能的總和e1,加上各部一分相互聯絡形成結構產生的功能er,即

et= e1+ er

⒉ 聯絡性原則

聯絡性原則的意思,一是講系統與外部環境的聯絡和制約;二是講系統內部各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絡和制約。從哲學意義上講,系統、環境和要素是有密切聯絡的,一種事物總是存在於某種系統之中,從而作為該系統的一個要素。如果把這一事物從其特定的系統中離析出來,它就必然落於另一個系統中,成為具有新質型別關係的系統中的一個要素。

任何一個系統都是較高一級系統的要素(或子系統),同時任何一個系統的要素又是較低一級的系統。對於一個特定系統來說,其他系統則是該系統存在的外部環境。所以,系統、要素和環境三者是有機統一的關係,是彼此相互聯絡和相互制約的。

系統的結構決定系統的功能。結構是系統內部各個要素的組織形式,功能是系統在一定環境下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同的結構可以發生不同的功能。

⒊ 動態性原則

任何系統都不是絕對的、封閉的和靜止的,它總是存在於特定地環境之中,與外界進行能量、物質、資訊的交換,受著環境的影響,具有開放性,隨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⒋ 最優化原則

這是系統論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人們對系統進行研究和改造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系統發揮最優的功能。一個系統可能有多種組成方案,要選擇最優的方案,使系統具有最優功能。

如生產系統要求高產、優質、低成本、低消耗、高利潤,具有多種目標。為了使「生產系統具有最優的功能,必須將這些目標綜合起來考慮,搞個既能低成本、低消耗、又能高產、優質、高利潤的功能最優方案。這需要通過調查研究,模擬試驗,才能實現。

所謂系統論的科學研究法,就是根據上述的理論,把研究的物件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從整體上、聯絡上、結構的功能上,精確地考察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關係,以求獲得最優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

怎樣理解科學假說在科學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怎樣建立科學假說

嚴倫慎申 科學假說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假說是科學思維的一種形式,是在已知事實材料和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對某些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因果性 規律性作出假定性說明。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內容和形式,內容就是構成事物的諸種要素 形式就是事物諸種要素的結構表現。定律的確立 學說的形成 理論的建立和研究遠景的展示等就是...

科學研究中 為什麼要做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這是一種新的應用寫作文體,這種文字型裁是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活動計劃性的增強和科研選題程式化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開題報告是由選題者把自己所選的課題的概況 即 開題報告內容 向有關專家 學者 科技人員進行陳述。然後由他們對科研課題進行評議。亦可採用 德爾菲法...

請問,大學生《體育科學研究方法》這本書裡,自變數 因變數和控制變數是什麼

小知資料 1.自變數 1 多數自變數是可以被研究者操縱的。2 自變數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不同種類的自變數,如運動與營養補劑 某種自變數的出現與不出現,如採用有氧運動模型和不運動 同一種自變數的不同水平。3 實驗自變數的水平或型別有時被稱為實驗處理。2.實驗物件 1 實驗物件是研究者設計的實驗處...